福建省音乐创作人协会与原创音乐新势力 弹!——与你 聆听王国华老师的音乐人生路。
“爱上一个认真的消遣,
用一朵花开的时间。”
——林夕
一段旅程,一首诗;
一段故事,一首歌。
每周五中午11点整,由女主播电台、福建省音乐创作人协会 联合出品的女主播电台原创音乐新势力将请福建本土独立音乐人做客直播厅,与您分享每一首原创音乐背后的故事。
本次栏目特邀王国华、史荣、林浩、郝刚、柳橙、宋悦龄、陈应楷、陈大鸿、夏小桐、蒋大滚等十位本土 影响力的新老音乐原创人。旨在通过此音乐栏目,引燃你的激情,领你听听他们想说的故事和想发出的声音。
本周五是节目 期,将由福建骨灰级音乐人王国华老师来讲述他的创作故事。
王国华,福州骨灰级音乐人,是福州流行音乐的活化石,七十年代末改革开放之初就开始做流行音乐,是福州流行音乐早期发展的见证人。年即组建“电鳗”乐队任主音吉他、主唱兼队长,是中国最早的电声乐队之一。
代表作:《默娘》《漓江水》《星光》等。
如果说不同地区的不同时间的音乐人可以组成一个坐标轴,那么原创音乐新势力首期节目要和大家介绍的,就是一位横轴在福建本土纵轴又跨越多个十年,从80年代一路弹琴踏歌缓缓来行的 音乐人。
临案墨淡忆笙声
——对王国华老师的采访
“84年那会儿吉他演出还没有那么普及……”
80年代的福州,弹琴演出尚未形成气候,福州的各个区都有着自己的流派,而他们 的交流方式,大概就是“掐琴”了。
找到一个带有天井的老房子,各个流派的音乐人就那么轮流弹唱起来。
没有评委没有约定好的观众,“谁弹唱得 ”这种问题向来是无法解决的——于是就掐,类似现在的“斗舞”,年轻人们血气方刚,热爱与执着通通抒发在“掐琴”里。
年轻时的王国华,常常在“掐琴”的时候默默观察每个人,指法,唱法,全都在里面了。
“那时候学琴,可不会正儿八经地教……”
几十年前还没有现在的吉他培训班,就算找到老师,对方也不会一板一眼地告诉你吉他怎么弹。
“那时候的工资常用来孝敬老师,买上半只鸭子和一瓶老酒,让老师好好享受。”王国华老师回忆道,“为的倒不是和他借酒消愁,而是等他喝的上状态了,抱着琴唱起来了,我也就方便偷着学了。”
年过半百的国华老师,说完这句话笑得像个偷到糖吃的小孩子。
掐着掐着到了90年代,出现了一个有趣的形式,叫做“走穴”。
这名字是不是很好玩?在这里卖个关子,听听周五中午11点Fm女主播电台里的王国华老师是怎么说。
那时的夜总会也很热闹,王国华老师曾经有过夜入上千的经历,那个年代的一千,那可不是一般多……
84年初左右,在一次演出后大家都不愿意走,在这些留下来的年轻人里,王国华老师认识了他们的乐队成员。
同为归侨子弟,都有天分,乐队就这么玩起来了。
“刚开始没有鼓,就用箱子,没有琴,就用玩具的电子琴。”
一周后铁路局办了活动,乐队的 次演出开始了。
说到这里有个有趣的事情,当时的键盘手还不熟练,演出时有些部分不会弹。
“他不会的时候就假装看一下接线板,看一下音响,看看环境。所以整场观众就看到键盘手时不时地东张西望”
王国华老师俯身演示了一下假装看接线板的动作。
(新电鳗乐队)
86年的时候王国华接到邀请去唐山演出,通知很急,老师简单收拾一下就出发了。结果到唐山后一星期没等到团,10块钱花完了,怎么办?
总归有琴,他一路卖唱回了北京。
后来他把这段经历写在了一首歌里。
《唐山.一难.希望》
那一天我独自离开了家
抱着自己的梦想
来到了改造中的唐山
举目无亲我沿街流浪
时间在一天天的过去
挨饿在一步步的逼近
无奈之下我沿街卖唱
幻想着一天能站在台上
从丰润到唐山
从唐山到丰润
想走进宾馆睡个好觉
口袋只有五毛钱
期盼希望……
从王国华老师和我们的交谈中,我们发现他常在路上,无论是四次去北京,还是99年去了厦门在酒吧弹唱,05年又回福州开始承接明星的演出策划。
从前夜总会的夜入上千,很大一部分他交给了家人,安顿好亲人后才前往自己想去的地方。
我没有问他为什么要四处行走,正如几十年他与吉他的关系一样,音乐人对于音乐的追求方式可能多种多样,但有一样不变的东西或许就是:我想始终在离它很近的地方。
采访的后半段来了一些王国华老师的朋友,有演奏高手,也有带着孩子来让他指点一二的中年父亲。
另外一个朋友带来了一些下酒菜,茶水重新烧开,酒已备好,吉他安稳躺在沙发上。
我们起身告辞,暂别一房间的惬意时光。
心在远方,歌在路上,纵岁月流转,终不改初心,诗意的栖息。这就是原创音乐人们的故事,请您听听他们的声音。更多关于王国华老师的内容,敬请北京看白癜风效果 医院北京哪所医院治白癜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