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鳗是一种南美洲鱼类,它的模样非常像蛇,成年电鳗的体长有2米多,体重达20多千克。它全身无鳞,呈灰褐色,生活在水流很慢的淡水中,行动迟缓,并会不时浮出水面,呼吸新鲜空气。
就是这样一条蠢萌的鱼竟然入选了美国《国家地理》盘点的“地球上最令人恐惧的淡水动物”,与大鳄鱼和大水蟒并列,这是为什么呢?
这就要说到它的特异功能——放电了!电鳗能产生足以将人击昏的电流,是放电能力最强的淡水鱼类,输出的电压可达~伏。伏电压是什么概念呢?国际上所认为的安全电压是24伏,而伏的电压在0.2秒的时间就可致人死亡!
因此电鳗有“水中的高压线”之称,那么生活在淡水中的电鳗为何能够放电呢?
经过动物学家研究发现,电鳗放电和它的构造有关系。电鳗尾部两侧的肌肉有规则地排列着~个肌肉薄片,每个肌肉薄片都像一个小电源一样,能产生毫伏的电压,近万个小电源串联起来,就可以产生很高的电压。
电鳗尾部发出的电流都会流向头部,当电鳗的头和尾触碰到敌人,或受到刺激时就会发出强大的电流。但奇怪的是,为什么它不会被自己电到呢?
这是因为被用来放电的肌肉薄片长在电鳗的身体两侧,而且它大部分的身体都被自己不导电的脂肪包围住了,另外当它在水中放电时,电会由水传递,所以电鳗就不会电到自己了。
后来,科学家受到电鳗放电特性的启发,发明了能贮存电的电池。
延伸
电鳗肉质鲜美,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南美洲土著居民利用电鳗不能连续放电的特点,在抓它之前,会先将一群牛马赶下河去,使电鳗被激怒而不断放电,等到它放完电筋疲力尽时,就可以直接捕捉了。
动物界中,除了电鳗能够放电之外,其他的鱼类,如电鲶(nián)、电鳐(yáo)等都可以放电。其中,电鳐放电虽然很弱,却能够持续不断地放电,或许不久之后我们就能够发明不断发电的电池了。
声明:本文内容综合自网络,由每天学点习团队重新排版编辑,转载请注明来源,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处理。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