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听博物馆一

01

序厅

“大地与生命的故事——建德自然环境与资源展”紧扣建德自然的过往与现在两个主题。 单元中,大家将穿梭时空,回到远古世界,目睹我们脚下这片土地的由来。第二单元,大家将进入今日的建德自然环境,在一草一木、一山一景的探索中,感受建德之美。

02

雷公坞组冰碛岩

在新元古代的成冰纪(7.2-6.35亿年)至少发生了两次地球从两极到赤道几乎完全被冰封的“雪球事件”,在此之后又发生了“热室气候”事件。这种极热和极冷的现象形成了罕见的冰碛岩。建德雷公坞组类型多样的冰碛岩正是这一事件的见证。

03

下白垩统的建德群

白垩纪是中生代的 一个纪,始于1.45亿年前,结束于0.65亿年前。这一时期初期生物类型的多样可从建德群丰富的生物化石中看出。其植物化石在地层中的垂直分布反映了建德地区植物群的演化趋势。建德群与北方热河群是中国中生代陆相地层研究的两个经典实例,并成为环太平洋的中国东南地区中生代晚期陆相地层划分和对比的重要标准。

04

早白垩世的恐龙足迹

建德一处早白垩世岩层中发现了恐龙足迹化石。这是杭州地区,也是浙江境内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恐龙足迹化石,把浙江境内的恐龙活动史向前推进到距今约1.2亿年的白垩纪早期。化石标本上共有4只足迹,其中2只比较清晰,均为典型的三趾型,显示出锋利的爪子,应为肉食性恐龙。

05

寿昌冰洲石

冰洲石是无色透明纯净的方解石,因最早发现于冰岛而被称为“冰洲石”。具有双折射率和偏光性,透过它可看到物体呈双重影像,因此成为重要的光学材料。这种矿石广泛用于无线电电子学、天体物理学等高新技术领域,其优质的晶体还用于国防工业和制造高精度光学仪器。

06

灵栖洞

灵栖洞位于浙江建德市西南35公里,它由灵泉、清风、霭云三洞和灵栖石林组成。洞景面积达2万余平方米,三洞各具特色:灵泉洞以水见长,清风洞以风取胜,霭云洞以云雾称奇,灵栖石林以惟妙惟肖拟人状物的造型石景而引人入胜。灵栖石林面积有1万平方米。自80年以来,成为《封神榜》、《梁山伯与祝英台》、《西游记》等众多影视片的外景拍摄基地,被誉为“地下艺术宫殿”。

当溶有 氢钙的水从溶洞顶滴到洞底时,由于水分蒸发或压强减少,以及温度的变化都会使 化碳溶解度减小而析出 钙沉淀,这些沉淀长期积聚形成了洞顶的石钟乳和地面的石笋等。

07

绿荷塘林区

拥有亩原始森林的杭州建德寿昌林场绿荷塘林区,位于建德市寿昌镇童家乡境内,东邻新安江市区,南依江南悬空寺大慈岩,西连灵栖洞天,北靠淳安千岛湖。绿荷塘林区有公路通乡道,乡道与国道(、)在寿昌镇相接,西往衢州,东去杭州,南到兰溪、金华。

林区由阔叶、针叶,常绿、落叶树自然组成混交林。森林植被以常绿阔叶为主,属中亚热带常绿叶林区。在余种木本植物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珍贵的楠木林。刨花楠、浙江楠、红楠、紫楠、华东楠,其中浙江楠被列入国家II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清单。

08

金钱豹

豹属,外形似虎,但体型较小。栖息于茂密的丛林或森林中,白天潜伏洞中或草丛中,傍晚及黎明最为活跃。豹为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建德历史上多有豹出没,万历六年《严州府志》,道光八年《建德县志》中,都有“豹”的记载,但二十世纪中叶后已经不见踪迹。

09

水獭

水獭为半水栖兽类,栖息于江河、湖叉、溪流、水库附近。多穴居,会挖洞或利用树根,石隙等天然洞穴。水獭为中国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建德历史上多有记录,万历六年《严州府志》及道光八年《建德县志》中都有“獭”的记载。

10

豺属,常生活于山地,丘陵地区,在草丛、灌木中出现。多在晨昏外出觅食,常以围攻的方式捕食麂、毛冠鹿、野猪等中型兽类。豺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历史上建德地方志中记载有豺分布,然而近年在建德地区豺已难觅踪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anmana.com/dmtd/663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