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时,游走于动物世界,会领略意想不到的快乐。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动物学专业的尼古拉·戴维斯说:“与可爱而无害的动物共同生活很容易,但我们也必须与能咬会蜇的动物共享世界”。
蛇可以喷射*液,老虎会吃人,而有些昆虫的屁股会爆炸……象鼻鱼怎么问别人“你在哪”?蜜蜂如何下达命令?熊猫怎么发出“走开”的警告?
这些动物界的奇闻异事都能在《动物研究院》中找到答案。曾为孩子创作过六十多本书的插画家尼尔·莱顿,风格夸张、大胆、幽默,可以更好地激发他们探索动物界的兴趣。他说:“画这些危险的动物实在太好玩了!如果有朝一日我碰到一条鲨鱼鳍向下并朝我弓起后背,我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这些杀手不太冷
在世界各地,大猫都是 的捕食者,它们全身上下都是杀戮装备。它们常在夜间行动,此时视力比我们好六倍,因此很容易发现毫无警惕的猎物。它们的爪子能像钩子一样抓住猎物,再把它拉倒。接下来,大猫们用满嘴的屠宰工具来对付成了它们晚餐的倒霉动物。两对像匕首一样的八厘米长的犬牙先咬下致命一口;形如剪刀刃的前臼齿(叫作裂齿)再把肉切成便于咀嚼的小块;像砂纸一样的舌头把肉从骨头上锉下来;凭借颌骨上巨大的肌肉,大猫们拥有虎钳般的咬合力,下巴不会左右移动,挣扎的猎物也就无法逃脱。
大猫们拥有大牙齿和大爪子,但实际上并不总能抓住猎物。狮子每三次狩猎中,只有一次能杀死猎物,而猎豹只有四分之一的成功率。如果你要找真正高效的杀手,那得是狗。狗像猫一样,拥有高度敏锐的感官,擅长追踪,口中还有 的杀戮工具。但与猫不同的是,狗的颌部很长,咬下去也就更有力;它们很擅长跑,而且能连续奔跑。
一条大鳄鱼可以长到超过五米长,它虽然大,却有办法让自己几乎完全隐身——浮在水面,只露出眼睛和鼻子。接着它会突然从水中跳出来,以足够举起一辆车的力量咬住猎物。它用六十八颗锥形牙齿牢牢咬紧,同时把猎物拖入水中。鳄鱼在水中可以两小时不呼吸,足够等到斑马或角马等猎物溺死。接着它就会上演 的“死亡翻滚”,用大嘴钳住猎物的一部分——比如头或腿——再在水中旋转,将其拧下来。
电鳗在南美洲泥泞的河流底部潜行,两米长的身体中有四分之三被用来发电。多数时间里,电鳗只是产生一种温和的电脉冲,只有几伏电压,在身体周围造出一个电场。但如果电鳗发现了猎物,或者碰见构成威胁的大动物,它就会放出五百伏的电——比你家墙上插座里的电压高一倍,可以轻易电死靠近的人。这意味着电鳗可以击昏小动物,把它们吃掉,又可以让大动物——比如美洲虎和人类——乖乖待在安全距离之外。
最*的小动物不在陆地上,而是在海里,即箱型水母。它们其实并非水母,而是一种古老生物群体的成员,已经存在了五点四亿年。它们有很多类型,有的像帽子一样大,有的像指甲那么小,却都有覆满刺细胞的触手,其中充满了一种神秘的*液。没人知道这种*液的确切成分,只知道它能在几秒钟内杀死大鱼,轻而易举地为湿软的身体备上一顿大餐。科学家认为,箱型水母可能是地球上*性最强的生物。
其实,不一定非要咬、蜇、爆炸才能使人致命,也可以坐在那儿什么都不做。
南美洲的箭*蛙是一种安静的小动物,看上去就像色彩绚丽的珠宝,但它们却是地球上最*的动物之一。它们的色彩是在宣示这样一个事实:它们的皮肤含有剧*,就算只是抓一只在手里,你也会中*身亡。当地人用这种*涂抹箭尖。捕食者也明白,箭*蛙的颜色意味着“如果吃我你就会死”,因此都离它们远远的——而箭*蛙什么都不用做。
在现代世界中,人类的数量太多了,因此我们一定要记住:动物——包括拥有武器的危险动物——像我们一样有权生活在地球上。让我们来维持人类和那些动物的安全,而且我们已经看到,这样大有好处。
强者才能所向披靡
在低温下生存,哺乳动物仅有的方法就是躲在暖和的地方,或者在冬天变成冰棍儿。在赤蓬毛蝠冬眠的森林里,你能在地面寒冷的落叶层中找到冻得硬邦邦、像玻璃一样易碎的林蛙。这些“林蛙冰棍儿”其实并没有死,到了春天,它们就会融化,重新回到阳光里蹦跶。
地球上究竟有没有连动物也无法生存的地方?火山里怎么样?熔岩,沸腾的泥浆池,喷射的滚烫液体,上方弥漫着致命的气体……在泥和水中看见一片一片的色块——红色、橘色、灰色和蓝色。这是细菌菌落,这些微小生物的整个身体只有一个细胞。嗜热菌(意思是“高温爱好者”)只能生活在80℃到℃高温的地方,它们大多吃硫和铁等化学物质来获取能量,而且几乎全都一碰见普通氧气就死。
海绵是最厉害的。它们生活在大海中,形状尺寸各异,有的又小又扁,有的像巨大的烟囱。你甚至可能用过某只弹性 的死海绵给自己洗过澡呢。事实上,海绵活着的时候什么也不干,它们差不多只是待在那儿,一点点长大。但是把一只海绵放进搅拌机,你就会发现它拥有别的动物都没有的本领——把“海绵冰沙”倒回海水,它又会恢复原样。所有的海绵小碎块都会找到彼此,慢慢重塑整只海绵。
生物可以忍耐寒冷、高温、高压、饥饿、*物和窒息,但谁也不能抵抗时间,最终都会被时间打败。
交流竟可以如此顺理成章
清洁工濑鱼是生活在珊瑚礁中的小鱼,它们会从比自己大得多、生活在珊瑚礁里的动物的表皮中挑出微小的寄生虫,并且吃掉。这项工作需要彼此充分的信任——濑鱼必须相信大型客户不会把它们吃掉,客户们必须相信濑鱼不会在它们柔软的皮肤上咬上一口。所以濑鱼要发一个信号,表明它们不是那些随随便便“穿着制服”出来混口方便饭吃的鱼。它们身上有整齐的黑色和蓝色条纹,看起来和其他鱼完全不一样。为了确保客户能认出,它们还会跳一小段舞,在水中前后扭动身体。
以大家族为单位群居的狼,会以嚎叫作为领地气味标记的补充。整个狼群集体嚎叫,连狼崽也不例外,确保发出的声音 。相邻的狼群会仔细聆听彼此的嚎叫,从中判断对方的实力,因此边界之争无须战斗便可解决。
象鼻鱼生活在西非一些河流的底部,那里的水太浑浊,根本没法靠视力找到配偶,所以它们用电力。它们的尾巴里有一个会发电的器官,就像一排电池,雄性和雌性发电的模式和脉冲都不同。雄性象鼻鱼用它小小的“象鼻”探测到雌性的电信号,就会发出一个典型的雄性电信号回复给它。它们就用这样的方式表达“你在哪儿?”和“我在这儿!”
美国德克萨斯州奥斯汀市的国会大道桥下是无尾蝙蝠栖息地。在繁殖季节,每天晚上都有一百五十万只无尾蝙蝠飞离这里,留下数十万宝宝在家。每只蝙蝠妈妈夜里至少回来一次,给它的独子喂奶。因此,它要认出宝宝那小小的尖声呼唤,确保珍贵的母乳只喂给自己的宝宝。蝙蝠妈妈能从一小块栖息地内数千幼崽的叫声中认出自己宝宝的声音。
人类从未停止交流。语言、面部表情、手势、标志、信号、闪光灯和汽笛……交流这件事,并不只有人类会做。
这些动物世界的强者和“杀手”,以及它们之间畅快交流的故事,都源于《动物研究院》这套真材实料的自然科普书,书中还介绍了有关动物体型、藏在动物便便里的趣味科学知识、寄生虫的栖身之所的故事。
(本文图文均选自《动物研究院》)
▲
??点击阅读原文看动物世界更多的强者和“杀手”,以及它们畅快的交流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