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三年级建筑板块穴居二

穴居的地下工程完成后,接下来的工作,是搭房顶。选用的主材是竹子。建筑小组的家长们,提前买好了各种竹子,粗的细的完整的劈过的都有。

看到这么长的竹竿,先蹦蹦跳跳唱一段,再干活。这就是孩子们的工作方式。

干活儿了~ 步,搭建主干。把最粗的竹竿搭到大梁上,测量一下尺寸。

先用尺子测量,锯开。然后孩子们用锯好的一段做标尺,量好位置,大人示范孩子们如何把竹子锯开。

两人合作的非常好。

锯竹子小分队

把锯好的竹子搬运过去。

如何把竹子和大梁很好的衔接呢?

还记得孩子们在大梁上凿的六个槽吗?把 根竹子搭到梁上,根据梁上槽的位置,做上记号。然后凿,让竹杆可以和大梁上的槽正好可契合在一起。

卡上试试。反复调整几次,终于成功。

个成功了,接下来的就比较好复制了。

成品

作为主架的六根粗竹子搭好好后,横向也需要主干。这些都是爸爸们的工作。

随着工程的进展,孩子们也可以加入进来绑绳子了。

大人们不仅要示范如何将绳子绑结实,还要检查工程质量。我们建的是真正的房子,以后我们自己会用,别人也会用。

专注工作的孩子

各小组轮流交换工作,每个孩子都制作自己的竹针。排队等待给竹针打孔的同时,继续用砂纸打磨竹针。

抽综丝小组

总设计师和总监正在规划如何实现穴居的入口

两根竹子架起来,标志入口的位置。再派两名“壮劳力”挖土。

关键时刻,总工亲自上阵以保证工程质量

接下来的工作,在最粗的竹竿中间,加一根稍细的竹竿。完成后,再在每根竹竿之间加一层更细的竹竿,绑结实。让穴居的地上部分更加的稳固。

孩子们收工后,大人继续做那些孩子们不能完成的部分

房顶和入口的主干都已经搭建好,穴居安静地等待着孩子们,孩子们也热切渴望着新的工作。

这时,更多的孩子加入进来,用麻绳把稍细的竹竿和主干捆绑在一起。

穴居的房顶越来越密实。

工作后,排排坐,吃加点。

孩子们已经收工,大人们还在继续工作,检查每个捆绑的节点是不是够结实。如果松松垮垮,解开重绑。

从穴居的里面往外看,别有一番风景

又是新的一天,孩子们在等待分配新的工作。纵向的竹竿已经够密实了,今天要让横向结构更加密实。

之前已经有爸爸带领孩子把劈开的竹子休整过,现在大家需要齐心合力,把长长的竹子一上一下穿到纵向的竹子里。

穿好后,绑结实。

家长给孩子们示范如何把麻绳十字交叉,捆绑结实

有家长时刻检查工程质量。

门口的支架,总工做了一根竹绳,把两根做门的竹子结结实实的捆绑在一起。

另外一边,制作竹针的继续。图为家长在劈竹子,劈好后,削成竹针的形状,交给孩子们打磨、打孔。

有时候,打孔后的竹针尾部会裂开。用细铁丝和钳子,箍一下。

做好的竹针

棕绳亮相!理论上讲,孩子们在捆绑竹子的时候,用的都应该是他们搓出来的棕绳。限于时间以及材料等客观因素,让孩子体验抽棕丝和搓绳的过程,而实际使用的麻绳是市场上买来的。

难得一见的工具及材料合影:墨斗、磨刀石、棕片、老木匠用来打孔的工具。

骨架都做好以后, 一步——搭草帘子。

将麻绳穿过竹针绑好,草帘子里面一组

外面一组。分工合作。

竹针在草帘中穿梭,给穴居的房顶穿上了一层衣服。

认真工作的孩子们

整理草帘子的一组。

从下往上铺,越来越高。

穴居工程的 一天,孩子们上午工作到11点,将屋顶搭建的更密实,下午从一点半工作到四点多,盖草帘子。每个孩子的头发里都是草屑,小脸儿乌漆麻黑的,衣服上到处都是土。但每个孩子的脸上都绽放着灿烂的笑容,那笑容背后有成就感、满足感、自豪感......

穴居建好后,鹏鹏老师邀请孩子们以及部分家长来到穴居中,鹏鹏老师讲了一个孩子建房子的故事,末尾,鹏鹏老师说:“我更希望看到你们将来都成为有德行的人......如果有人说这个房子简陋,你就说:‘何陋之有?’。 ,在刚刚建成的穴居庇护之下,大家一起唱起了《陋室铭》《家园》。

夕阳西下,一缕金色的阳光洒在穴居的屋顶上。南山三年级建筑板块的实践部分——穴居的建设完成了。工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感谢为此穴居的建设付出辛劳的人们,我们的孩子会在祝福中长大。也祝福天下所有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找到自己“心”的家园。

***************

为何在三年级这个时候有建筑板块呢?为何主班老师会有穴居的构思并集合各方力量来完成它呢?以下摘抄一些资料,供大家参考:

迈入9-10岁,大多数孩子的自我意识发展关键时间都在这一年内,或早或晚。这种自我意识就像将自己与周围环境(无论是人还是动物)分离开来的感觉一样,如同区别内在和外在世界。此时,他们失去了与世界一体的整体感,由此带来的失落感和以一种新的角度去看世界的好奇感同时存在,给孩子带来困惑和不安全。这些改变都会因每个孩子不同的脾气和性格,在他们的行为中表现出来。通过全班共同参与修建、耕作等项目,帮助孩子将失落感和孤独感慢慢转移成对世界的责任感。

关于三年级的建筑版块:感受世界上不同地域的人们为挡风遮雨而修建的不同的庇护所--最原始的房屋之后,孩子们将设计心目中的房屋,还将与大家一同去计划和用双手建造一座小房屋,这个过程同时是孩子们构建自己内在居所的过程,让他们更有安全感。让孩子与泥土打交道,遵循物质结构中的法则,真实地活在大地之上;在工作中体验团队力量,体会大地的给予,孩子们由此学会谦卑、感恩与合作。在穴居的建设中,孩子们与泥土、大地充分的联结,利用来自于自然界的种种材料,以及测量板块学到的知识,在大人们的帮助下,建造一所小房子,一个新(心)的住所。在孩子们升到四年级之后,会搬到新校区。穴居会留给低年级和幼儿园的孩子们使用。如果有一天,有人说:“你们的房子太简陋了。”孩子们一定会答:“何陋之有?”

*******************

附: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家园》让我们建造一个家园,那里空气清新,洒满阳光;让我们建造一个家园,那里芳草萋萋,绿树成行;让我们建造一个家园,那里流水潺潺,鲜花开放;让我们建造一个家园,那里充满欢笑,歌声荡漾。在那里每一粒种子都能自由生长,每一种动物都有一间住房,每一位孩子都被爱围绕,每一个生命都会被光照亮!每一粒种子都能自由生长,每一种动物都有一间住房,每一位孩子都被爱围绕,每一个生命都会被光照亮!让我们建造一个家园,那里空气清新洒满阳光;让我们建造一个家园,那里芳草萋萋,绿树成行;让我们建造一个家园,那里流水潺潺,鲜花开放;让我们建造一个家园,那里充满欢笑,歌声荡漾。

(南山)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anmana.com/dmsh/567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