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鲈玩家的心心念念三间篇

三间是对慈鲷科(又叫丽鱼科)丽鱼属所有物种的统称。这类鱼的外观类似鲈鱼,尾巴根部和尾鳍上通常带有黑点或亮点,与孔雀的尾巴类似,因此被英语国家称作孔雀鲈。但是在国内一般只有钓鱼佬才叫它们孔雀鲈,水族圈子里一般叫它们三间。

叫三间的原因是因为常见的丽鱼属物种身体侧面都有三条深色栋线,也有一些种类身体侧面有五条甚至更多的栋线,五条栋线的种类的商品名就叫五间。但是为了方便理解和避免混淆,五条以外的栋线就不会在鱼的商品名里体现了。

三间在南美的各大水域都有分布,产量巨大且知名度高,是极具代表性的南美大型鱼,因此记录这些鱼的影像资料和描绘这些鱼的美术作品也不少。在亚马逊河沿岸的一些旅游城市,甚至有批量生产的三间标本,来作为纪念品出售。

描绘三间被钓到后跃出水面的画作

美国画家雷·特洛在去亚马逊旅游之后根据当地传说创作的版画,描写三间被钓到之后有同是三间的人鱼来解救同类。在现实中显然是不存在人鱼的,但这个传说也不见得是完全胡扯,因为大个体三间的力气很大,会给人一种有人在船下拉鱼线的错觉。而且如果大三间意外被小鱼钩和不够结实的鱼线钓住的话,很容易挣脱鱼钩,结合亚马逊地区环境充满未知的特点,久而久之就诞生了这种人鱼拉住鱼线解救同类的传说。

此外,三间还是南美很多国家重要的食用鱼。在南美的菜市场里总能看到很多被摆在鱼摊上的三间,三间肉多刺少吃起来不费事,因此很受当地居民的欢迎。当地的做法也比较简单,通常都是拿来干煎或者炭烤。笔者没去过亚马逊,但是吃过三间,感觉这种鱼的肉质很像国内常见的大口鲈鱼,不是很出众,但也 算不上难吃。这种鱼的肉稍带一点点土腥味,适合红烧和侉炖这种过油之后再炖煮的做法,这种做法能 的消除鱼肉中的异味。

南美一些国家的*府为了保证有足够的三间供当地居民食用,制定了相应的*策来限制三间的出口,只能偶尔以引种的名义往国外出口少量的鱼苗,这也是近些年来到国内的野生三间都是小苗且货量很少的原因。

然而出口难并不等于不能出口,几乎所有的三间都在国内市场上出现过,现在就来看一下三间这个属一共有多少种鱼吧。

皇冠三间(Cichlamonoculus)

又叫金老虎,学名为单丽鱼,这种鱼头顶和背部前方为银灰色,鳃盖下方、腹鳍、臀鳍和尾鳍部分为橘红色,其余的部分都是金*色,有些个体全身会泛出淡淡的绿色光泽。皇冠三间身上的栋线只在身体的上半部分出现,而且栋线在背部顶端会相互连接。在身体下半部分,也就是腹部侧面,会出现不规则的黑色斑块,斑块的数量和面积往往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这种鱼成体的长度在45-50cm之间,广泛分布于亚马逊河和奥里诺科河流域。

亚成和幼体的体色比较淡,一般是银灰色并带有三条深灰色的栋线,多数个体在25cm以后就会开始发色。

巴西亚金三间(Cichlakelberi)

学名为凯氏丽鱼。这种鱼的头顶和背部前方为银灰色,腹鳍、臀鳍和尾鳍下半部分为红色,其余身体部分皆为金*色,身体侧面布满带反光的金*色迷宫纹,鱼鳍上也布满了金*色的斑点。成鱼体长在45cm左右,分布在辛古河和投肯河流域。

巴西亚的发色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幼年的巴西亚跟皇冠三间长得很像,区别主要有俩,一是巴西亚的嘴比皇冠尖,二是巴西亚在十几厘米的时候全身就会变为淡*色,而同尺寸的皇冠一般还是银白色。等到25cm以后巴西亚的嘴会开始上翘,身体侧面也开始出现反光的金点,这些金点会随着生长慢慢变成金色的迷宫纹。巴西亚发色的过程被国内鱼友称作喷金,喷金的早晚和进行速度会有一定的个体差异,发色较晚的个体可能会在30cm以后才开始喷金。虽然不同个体喷金的开始时间和进行速度有差异,但总体来说不会太早也不会太快,市场上那些十几厘米就是翘嘴并发色的个体都是泡过激素的,这种泡过激素的个体如果饲养得当也会保持颜色,但是发色的方式会受到一定影响,它们会按照已经显示的迷宫纹来发色,不会重复正常个体的喷金过程。泡过激素的个体在国内一般被叫做虫纹巴西亚,没泡过激素的个体叫巴西亚金三间,介意激素鱼的鱼友在网购时一定要看准商品名,以免买错鱼。如果条件允许,也可以去买野生的幼鱼。

泡过激素的亚成鱼和幼鱼

稀少的*化巴西亚

正常的幼年巴西亚

眼斑三间(Cichlaorinocensis)

学名为阿根廷丽鱼,背鳍和尾鳍的上半部分为蓝色,身体侧面有三个椭圆形或菱形的深色斑点,斑点的具体形状会根据表现型和个体的差异而有所不同,斑点的周围会布满带反光的金点。这种三间身上也有栋线,栋线就在那三个大斑点所在的位置,但是在不紧张的情况下一般不会显示出来。体长一般在40-45cm之间。分布于奥里诺科河流域,在尼格罗河流域也有少量分布。

眼斑三间有两个不同的表现型, 种表现型的背部顶端和背鳍为蓝绿色,各鳍带有天蓝色或湖蓝色的反光边缘,身体其余部分的颜色在金*色和蓝绿色之间变化,多数个体身上的三个大斑点形状接近菱形, 一个斑点会多出一部分向尾部延伸。这个表现型在国内市场上出现的较多,国内一般叫奥里诺科眼斑。

第二种表现型的头和背都比 种高,背部为和尾鳍上半部分为天蓝色或湖蓝色,鳃盖下方,腹鳍和尾鳍下半部分都为橘红色。身体颜色在金*色和*绿色之间变化,体侧的三个斑点都接近圆形或椭圆形,有些个体的深色斑点上也会布满金点。这个表现型在国内出现的相对要少一些,国内一般叫委内瑞拉眼斑。但是这个表现型在哥伦比亚也有分布,很多钓鱼佬都在哥伦比亚钓到过大个体的“委眼”。但需要注意的是本文中的图片选取的都是比较典型的个体,现实中有许多存在两种特征的个体,比如各鳍都带有蓝色边缘的委眼,和腹鳍臀鳍都为橘红色的奥眼。鱼友们不必太纠结这些规矩,如果相中了也买得起,那就可以买。

眼斑三间的亚成体也有两种不同的表现,有的个体全身布满金点,而有的没有金点,这个完全是个体差异,跟性别和表现型之类的都没啥关系,金点长大之后都会退。带金点的个体以前也叫唐草三间

幼年的眼斑三间,有金点的个体会在十几厘米的时候长出金点,在接近30cm的时候再褪掉金点。

帝王三间(Cichlatemensis)

学名为金目丽鱼,背部为*棕色或银灰色,鳃盖和腹部为金*色。下颌、腹鳍、臀鳍和尾鳍下半部分偏灰的天蓝色。这种鱼在野外可以长到90cm,但在一般家庭鱼缸中只能长到六七十厘米。广泛分布于亚马逊河和奥里诺科河流域。成年帝王三间的体色一般都跟栖息地的环境有关系,黑水河的帝王通常颜色较深,白水河或清水河的帝王通常颜色较浅。

亚成体帝王的身体底色为灰色,腹部白色,背部和身体侧面带有数排*白色的斑点,斑点的数量会随着鱼的生长而逐渐增加。这个状态会持续到60cm左右,当它们长到60cm以后这些斑点就会渐渐消退,只剩下三条明显的栋线,有些个体的栋线还会出现金色的反光边缘。

幼年帝王三间,它们的身形瘦长,身体侧面有一条从头到尾的黑线,与黑线交叉的三条栋线反而非常不明显。当它们长到15cm以后体色就会变为灰色,身上也开始出现斑点,但是那条从头到尾的黑线会一直保留到30cm左右才开始消退。

霹雳马三间

霹雳马是对4种鱼的统称。这4种鱼的外观非常接近,它们都分布在亚马逊河流域中下游,体长都在90cm左右,但是鱼缸里一般只能长到六七十厘米。

成年和亚成的霹雳马一般不会完全显示栋线,但是在原本是栋线的位置会呈现出一些带有金边的不规则斑点,这些斑点的形状和位置是鉴定种类的重要根据。

松丽鱼(Cichlapinima)

头顶和背部为*褐色或银灰色,鳃盖和胸腹部为金*色,腹鳍和臀鳍为橘*色,且带有天蓝色边缘,背鳍和尾鳍上半部分为天蓝色或蓝灰色,尾鳍下半部分为橘红色或*绿色。松丽鱼 条栋线中间的位置有一个大斑点,第二条栋线这中间和最上方有两个略小的斑点,有些个体的两个斑点会连成一个,第三条栋线的最上方还有一个较大的斑点,有些个体的这个斑点还会分裂成两个紧挨着的小斑点。

亚成的霹雳马全身为*灰色,腹鳍,臀鳍和尾鳍下半部分为橘红色。全身布满*白色的小点,但是它们栋线上的大斑点已经清晰可见。

幼年的霹雳马跟幼年帝王很像,但是可以看出来它们后两条栋线的上半部分要明显比帝王粗,等它们长到20cm以后身上的黑点就会开始显现,而栋线会变得不太明细。这种鱼是国内市场上最常见的霹雳马,一般情况下说的霹雳马指的就是这种鱼。剩下的三种霹雳马在水族市场上都不太常见,也缺乏幼体和亚成体的图片,现有的图片资料主要是一些野钓的照片。

甲状丽鱼(Cichlathyrorus)

背鳍和尾鳍的上半部分为蓝灰色,其余身体各部分皆为金*色。在每条栋线所在的位置各有三个左右的不规则斑点,分别位于每条栋线的最上方,最下方和中间。有些个体 一条栋线的最上方或者最下方没有斑点。

范氏丽鱼(Cichlavazzoleri)

范氏丽鱼的身型比其余三种霹雳马都要修长,与帝王更加接近,体色和栋线形状也跟帝王三间基本相同,但是它们的栋线比帝王三间略短,每条栋线的最上方都有一个形似梅花的黑色斑点。

多鳞丽鱼(Cichlajariina)

多鳞丽鱼身上的栋线形状比较零碎,栋线的中间和边缘有许多细碎的金点,多数个体的 条栋线和第二条栋线之间有一到两条虚线相连, 一个栋线中间有一个带金边的黑色的大圆点。

蓝帆五间(Cichlapiquiti)

学名为南美丽鱼,身体为灰色,部分个体在鳃盖和胸腹部会泛出*绿色的光泽。这种鱼体侧有五条栋线,其中三条栋线粗且清晰,两条栋线细且模糊,夹在三条清晰的栋线之间。成年个体除胸鳍以外的鱼鳍都为天蓝色或湖蓝色。体长在50-55cm之间。在投肯河,阿拉瓜亚河和巴拉那河都有分布。

幼年和亚成年蓝五身上的栋线跟成鱼基本一致,都是五条栋线三实两虚,不同的是幼鱼和亚成鱼身上都有一条从头到尾的黑色虚线,在鱼鳍,背部和栋线边缘有银白色的亮点。黑色虚线会在鱼长到20cm左右的时候消失,亮点会随着鱼的生长逐渐变多,然后在30cm左右逐渐消失,有些个体会终生保留尾部的一小段黑线,和黑线边缘的亮点。

蓝五普遍发色较晚,大多数个体都需要长到30cm左右才会开始发色,而且人工退化非常严重,很多三代以后的人工个体终生都不会发色,好在国内一些商家每隔一两年就会从巴西进口一些野生蓝五苗,这些野生蓝五苗长大后质量还是不错的。

横带五间(Cichlaintermedia)

分布于奥里诺科河流域。这种鱼的头顶和背部为*绿色,腹部的颜色在金*色或*绿色之间变化,背鳍和尾鳍上半部分为淡蓝色,腹鳍,臀鳍和尾鳍下半部分为橘红色。身体侧面有6到9条较细的栋线,这些栋线中间还有一条从头到尾的黑线把这它们连在一起。可以长到40cm左右,分布于奥里诺科河流域。

幼年横带的体型和条纹形状跟成鱼没有太大的差别,它们会在20cm左右开始发色。

辛古三间

辛古三间是对两种辛古河流域特产三间的统称。这两种鱼都可以长到45cm左右,体色也都以蓝色和*色为主。它们分别是黑丽鱼和睛斑丽鱼。

黑丽鱼(Cichlamelaniae)的背部和头顶在银灰色和金*色之间变化,鳃盖,腹鳍和躯干都为金*色。背鳍,和尾鳍的上半部分为天蓝色或淡蓝色,臀鳍和尾鳍的下半部分为橘*色或朱红色。身体侧面有一条从鳃盖后面到尾鳍的黑色虚线,这些虚线由不规则的黑点或线段组成,黑点和线段通常都带有金色的反光边缘。

这种鱼以前又被叫做辛古金带三间或者辛古1型三间,因为最早把两种辛古三间带进水族市场的欧洲的进口商是用1型和2型指代这两种鱼的,1型指的就是黑丽鱼,2型指睛斑丽鱼。但目前为止国内只有这一种辛古三间。所以无论鱼商鱼友在国内提起辛古三间的话,一般来说指的就是黑丽鱼。

黑丽鱼的体色在不同生长阶段存在较大的差异,亚成阶段的黑丽鱼身体底色为*灰色,身上有许多带反光的金色斑点,体侧有10条左右的细栋线,其中三条相对粗且比较明显。等它们长到25cm以后身上的多数金点都会消失,只有体侧黑线周围还会存在金点。与此同时它们的体色也会开始向成鱼方向转变。成鱼会保留所有的栋线,但在多数情况下都不会再显示出来。

幼年的辛古三间体色为*灰色或银灰色,体侧有一条从头到尾的黑线,等它们长到10cm以后身上就会开始出现金点,栋线也会逐渐变多。

睛斑丽鱼(Cichlamirianae)

这种鱼的背部和头顶在*绿色和*褐色之间变化,鳃盖,腹鳍,臀鳍和身体侧面为金*色。背鳍和尾鳍上半部分在蓝绿和天蓝色之间变化,尾鳍的下半部分为橘*色。它们和黑丽鱼一样体侧有10条左右的栋线和一条黑线,但这些线条的具体形状略有不同。它们体侧的黑线是从鳃盖后方延伸到背鳍后方,不会连到尾巴上,然后栋线之中有三条栋线比较明显,这三条明显的栋线中间都各有一个黑斑。这种辛古三间从来没在国内出现过,也比较缺乏幼鱼和亚成鱼的图片(以前有,但是现在找不到了),现在网上能找到的大多是一些野钓的成鱼图片。

这是睛斑丽鱼的模式标本图,这个标本身上的纹路保存的还算完好,可以看到它们身上的条纹和前面那些野钓的个体是基本一致的。因此可以确定所谓的辛古三间2型就是睛斑丽鱼,也可以确定某段时间里网上流传的“睛斑丽鱼就是fogo”这一说法是错误的。

纳内金三间(Cichlapleiozona)

学名为多色丽鱼,整体配色和皇冠三间相似,但是它们的身体比较瘦长,体侧有4条栋线,栋线之间有黑色的迷宫纹。背部为金色,腹部橘*色,鳃盖下方,腹鳍,臀鳍和尾鳍下半部分都是橘红色,有些个体的整个腹部都是橘红色的。这种鱼可以长到50cm左右,分布在辛古河和塔巴赫斯河流域。

这种三间的体色变化过程也和皇冠三间基本一致, 的区别是它们长到20cm以后会在栋线之间出现细小的黑点,这些黑点会随着鱼的生长逐渐拉长扭曲并增加数量,形成迷宫纹。

眼点丽鱼(Cichlaocellaris)

眼点丽鱼全身为金色,背鳍前方为灰黑色,背鳍后方和尾鳍是半透明的,且带有淡蓝色的反光边缘。鳃盖下方,腹鳍,臀鳍和尾鳍下半部分都为橘红色。身体侧面有三条独立的栋线,栋线有金边,但是不完整。很多个体在成年以后都不会完全显示栋线,而在原本是栋线的位置显示一到两个大斑点。分布在亚马逊河和埃塞奎博河流域,一般可以长到50cm左右。

眼点丽鱼在整个生长过程中颜色都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就是幼鱼亚成鱼身上的栋线更加明显,成鱼的金质也会比亚成鱼更厚重一些。

眼斑丽鱼和皇冠三间的颜色搭配有些相似,但是体型和纹路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异,眼斑丽鱼的身体比皇冠三间更高更厚,头部也皇冠三间更钝一写,皇冠三间的嘴比较尖,而且在成年之后还会上翘。眼斑丽鱼的体色是带反光的金色,而皇冠三间是不带反光的金*色。眼斑丽鱼的三条栋线是独立的,而皇冠三间的三条栋线会在背部顶端相连。

普通的眼点丽鱼没在国内出现过,也没有对应的商品名,国内市场上出现的是眼点丽鱼的一个特殊表现型,叫做满天星金三间。这个表现型身体侧面的每片鱼鳞上都有金点,身体侧面有三个左右的不规则黑斑,黑斑也带有反光的金色边缘。这个表现型产自苏里南,所以这种鱼在国内又被叫做苏里南满天星。

满天星金三间的亚成和成体的颜色差异也不是很大,就是身体侧面的金点要少一些。

血鳍三间(Cichlanigromaculata)

学名为黑斑丽鱼,整体配色类似皇冠三间,但是它们的嘴巴是上翘的,体侧有五条栋线,其中两条栋线短且模糊,夹在三条明显的栋线之间。背鳍臀鳍和尾鳍都带有天蓝色的边缘,身体侧面有许多带金边的不规则黑色斑块,成体之后身上的栋线也会变成不规则的黑色斑块,

体长可达45cm,分布于尼格罗河和奥里诺科河流域。

火焰佛歌(Cichlasp.“fogo”)

体侧有3条栋线,这些栋线有时会变得模糊,然后在原本是栋线的位置显示出不规则的黑色大斑块,有些个体在 一条栋线的位置会显示出两个黑点。整个背部布满极其细密的反光

金点,鳃盖和胸腹部均为朱红色。背鳍和尾鳍上半部均为淡蓝色。体长在50-60cm之间,分布于辛古河流域的fogo河。

亚成体的fogo颜色有些接近霹雳马,但是它们的都比霹雳马更钝更短,栋线比霹雳马细,斑点也比霹雳马小。这些斑点会随着生长逐渐变的很大,身上稀疏的亮点也会变成细密的金点,到25cm以后它们胸腹部标志性的红色就会出现,并变的越来越深。

三间的种类说完了,就来说说三间在野外的生活环境。这类鱼其实对生活的环境不是很挑,基本上南美的各种环境里都有三间存在,除了特别小的池沼。因为三间的个头很大,需要较大环境和很多食物,小池沼里的空间和生物存量都难以满足三间的生存需求。

虽然在多数环境里都能生存,但是三间最喜欢的还是水质清澈且有大量沉木或水生植物的地方。因为三间是主要靠视觉来感知环境和捕食的,在清水里视野比较好,更容易发现猎物和躲避敌害。水生植物和沉木可以吸引很多小动物作为它们的食物,也可以当做地标方便领地的划分。小三间和亚成体三间很多时候也会藏在草丛和沉木下面来躲避天敌。

三间从出生到亚成时都是集群生活的,但成年以后很少会集成大群,一般都是单条或者成对生活在自己的领地之中。

在空间足够的前提下,任何有完善过滤系统的鱼缸都可以饲养三间,它们同样不会挑剔鱼缸里的环境,但是颜色会随着环境产生一定的变化,如果周围环境颜色浅的话鱼的颜色也会比较浅。建议使用深色背景和浅色缸底, 是使用红色或*色的底沙,这样能让鱼呈现最理想的颜色。也可以尝试模仿野外环境,用水草沉木等物为三间造景,有造景的环境也利于三间发色,但是一定要注意给三间留出足够的活动空间,以防止它们活动有困难或被沉木或石块等物刮伤。

三间很好混养,很少会去攻击吃不下的鱼,就算攻击也是点到即止,不会造成致命的 ,因此它们可以和任何体型差异不大的鱼混养。但是也要注意不要用三间混养太凶猛或是太脆弱的鱼,太凶猛的鱼会打三间,太脆弱的鱼会被三间惊扰。同时缸里有吃食慢的鱼也要特殊照顾一下,因为三间抢食速度快且动作迅猛,吃食慢的鱼一般抢不过,或者被吓到不敢去抢食。

三间对于水温水质的要求跟一般的南美大型鱼都差不多,ph6-7.5,硬度0-15,温度25-30℃。一般来说全国各地的自来水都可以。而且饲养过程中要注意每周至少换一次水,不要让水变酸变老。

三间的食物就是各种小鱼小虾,一般来说不管活的还是冻的,只要是整个的鱼虾它们接受起来就没有任何难度。但是有些个体不会直接吃切成块的食物,需要简单训一下,具体过程就是不喂整个的鱼虾,喂切成块的鱼肉虾肉,同时混养一些吃这些肉块的鱼,这样它们看见别的鱼吃肉块,他也会跟着一起吃。至于饲料,大多数的个体都不是很爱吃,如果要是几厘米的小鱼,可以尝试跟爱吃饲料的鱼混养一下,有些个体会跟着一起吃饲料。如果要是来了就以及长到20cm以上的个体,那就不用试了,很难会吃。

训食的过程一定要保证鱼是基本健康的,如果要是来的时候很瘦弱的个体,那就要先喂它喜欢吃东西,等它长点肉再训食,要不然可能会给鱼直接饿死。

三间在日常饲养中可能会出现三种常见的问题,一个是头洞,就是头部和背部前方的软组织溃烂出坑,这种问题一般会在30cm以上的大鱼中出现,原因是鱼体内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不足导致头部软组织坏死溃烂,解决办法是勤换水,如果头洞严重的话可以在喂给三间的小鱼里添加维生素。内寄跟头洞有一定关系,但是光治内寄没法解决头洞的问题。

另一个是面壁,面壁就是鱼躲在角落趴着或者悬浮,头对着缸壁不爱动,原因是鱼因为生病而感到不舒服,内寄,消化道感染和细菌感染都可能导致面壁,可以结合具体情况下寄生虫药或者消炎药来进行治疗。

还有一个是失鳔,也就是鱼体失衡,倒立或者仰卧在水里无法正常游动。这个病的原因不详,也没有啥好的治疗办法,鱼得这个病以后也不会很快就死,还会正常吃食甚至存活较长时间。保持水质和食物洁净,喂食充分解冻的食物,避免过大的温差和水质变化,都会对失鳔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所有的三间都可以在鱼缸里繁殖,有繁殖意向的两条鱼会自己配对,然后寻找一处光滑平坦的地方作为产床。两条鱼会在繁殖之前用嘴和鱼鳍来给产床做一个简单的清理,然后在表面产下有粘性的鱼卵。鱼卵会在两天左右的时间孵化,孵出的小鱼过一两天就可以自己游动,如果想带小鱼的话可以给小鱼捞出并喂食洄水,轮虫或幼体丰年虾。

三间对繁殖地点并不是很挑剔,只要空间够大就行,一般它们会把卵产在石头,瓦片或者繁殖慈鲷专用的陶瓷盘上,但如果没有这些的话它们就会把卵直接产在缸底。有底沙的话它们会挖出一块露缸底的地方,裸缸的话就直接产在缸底。有不少鱼友都出现过饲养多年的三间直接在缸底产卵的现象。不同种类的三间是可以杂交的,这或许也是有三间的自然水体里经常会出现特征不典型个体的原因。而且近年来的基因研究显示,亚马逊河下游的帝王三间和辛古三间在古代曾经杂交过,它们的后代经过演化变成了今天的几种霹雳马。

三间的产卵量很大,在几百到几千之间,这个跟母鱼的身体大小有一定关系,在没开始衰老的前提下,越大的母鱼产的卵就越多。产卵之后,亲鱼会轮流守护鱼卵和照顾小鱼,小鱼长到5厘米左右时会开始独立生活。

图片来源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anmana.com/dmfb/862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