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一个人其实都是穴居者,而身体是我们先天的洞穴,教育所成的观念则是我们的后天洞穴,就某种意义而言,几乎永远无法走出这些洞穴。
好莱坞电影《盗梦空间》很好地为我们诠释了何谓瑜伽哲学中的“摩耶论”。其基本理念来自于印度的《瓦西斯塔瑜伽》。梦中有梦,梦中继续有梦……于是,问题就出来了: 梦者是谁,第二梦者是谁,第三、第四……梦者又各是谁?常人大致能发现次等的梦者,也就是种种私我。发现含摄越广大周备者,其精神境界也将越高,而圣者却能发现那 梦者,也就是宇宙大我(Slf),此宇宙大我涉入了无数的梦境,构成了意识的连续性。奈何我们人类深陷摩耶,无法认清实相。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曾说及我们常人视野的狭窄,其对存在的无知,恰如背光而居的山顶洞人,看到的永远都是真理模糊的身影。到了近代哲人培根那里,此虚幻的假象之理解更深入了一步,不但有洞穴形成的“洞穴假象”,更有“种族假象”、“市场假象”和“剧场假象”等共为四类。但说到底,其实他们还是在说同一件事,即与真理照面的困难。人类生活在自我构建出的观念里面。所谓纯粹客观的、存在于意识之外的世界,这在东方的传统中被认为是错误的,一切归于意识。无独有偶,佛陀之后的年,德国的物理学家普朗克也云:“所有物质皆需借助一种力产生并存在。在这种力的背后,我们必须假设有意识与智慧心灵的存在。这就是所有物质的母体。”
当然,柏拉图整体上还是乐观的,故尚有自洞穴走出而迎向真实世界的希望。然而,若藉着古希腊的理性与辩证法的光辉,这种希望必止步于奢望,因为这种往外走的迷途几乎是注定的。但柏拉图毕竟不失其为深刻,我们也确是穴居者,在世的如影日子,很难摆脱这个神秘洞穴与摩耶固有之捆绑。
印度的《爱多利亚奥义书》云:“一百座铁的城墙包围着我。”(2:5)
中国的庄周则云,“夏虫不可语于冰者,笃于时也;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除了先天的限制,狭隘的一曲之士,更因限于教育,限于心灵之逼仄与观念的狭窄。若求真理之现身,其难度屹然壁立。
我们的目光能望到多远,我们的精神视野可以扩展到哪里,几乎都是注定的,譬如,我们能走进一朵花,一粒种子的世界吗?能够探索到石头内在的火焰吗?还有,遥远的星辰,以及比星辰更其遥远的他者的心!我们之所视,仅仅是一段极为有限的光谱;我们之所听,仅仅是一段极为可怜的音域。而在短促不居的时间里,我们又如何可以懂得千年大树,和万年化石的生命经验,更遑论地球和宇宙了。
泰戈尔曾云,你的眼界不一定是一粒虫子的眼界,于是,他举玫瑰花为例,你看到的玫瑰花是美丽的,但是你用放大镜看玫瑰花的时候,玫瑰花已经不见了,只是一些坑坑洼洼的物质形态,而虫子看到的也许就是你用放大镜看到的模样;玫瑰的花期在你是确定的,如果把时间的步伐加快到瞬息开合,或者 难凋,则玫瑰也不成其为玫瑰了,而对于有些以亿万年为单位的生命来说,玫瑰的花开花落无非就是白驹过隙,花的形态根本无法呈现,而对于有些生命来说,它的无数次生死加在一起还要短于花开的镜头,那么,这朵娇艳的花儿对于它,还存在吗?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岀,人谓"上帝粒子"似是物理学之至域。科学于斯再无力越界。科学者,其惟处理“后秩序化”的宇宙,其实所谓Cosmos,即意味着三极道贯之后的秩序界。而秩序前的存在,神话里谓之Chaos,中国哲学唤为“浑沦”,此乃纯无之域,或曰非有非无域,它却又是万有之母体,一切皆来之于它,老子谓之“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此已含摄非秩序之神界、天界等,科学于斯而穷。故无论西哲之康德,还是印度之吠陀,抑且吾国道家与佛学,皆谓"此不可说,不可说"云云。其实,此神秘域非但在彼之远处,实亦在物际之深处,即"chaos"不但指创世的分界,也是事物内在的分界,每一事物到了深处,都被莫测的黑暗所包围,如同世界的鸟巢围拥着沉黙的睡鸟。这也是"上帝粒子"无法触及的无穷深渊。
如此遐想下去,我们就会越来越吃惊,越来越发现人类曾经的狂妄自大,以及个体常有的傲慢与无知,我们每一个人其实都是穴居者,而身体是我们先天的洞穴,教育所成的观念则是我们的后天洞穴,就某种意义而言,几乎永远无法走出这些洞穴。除非——除非你成为这个万有本身的整体意识、整体觉知。那惟有借助大瑜伽,或能达成。
经闻中老师许可,本文转载自《瑜伽》杂志
老师简介▼
闻中,原名朱文信,哲学博士,中国美术学院副教授,浙江大学“全球文明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浙江省图书馆“文澜讲坛”客座教授。英国伯明翰大学访问学者。曾在一百年前印度大师辨喜创建的英国吠檀多中心跟随印度僧人修习印度哲学。
兼任“广大和谐:方东美先生纪念文集”、浙江大学《宗教研究》编委、“文明经典文丛”和“第二轴心时代文丛”的编委,浙江省“老子研究会”主要发起人之一。中国《瑜伽》杂志顾问与专栏作家。主要论著:《梵·吠檀多·瑜伽》、《印度生死书》、《行动瑜伽》、《太虚大师演讲录》、《老子精义集疏》等多部。往期回顾▼
12秒,开始专注新的自我若能12秒钟全心全意专注在一个事物上,这个人的品质已经不错了。智慧瑜伽|为什么直到今天,你还遇不到你的古鲁?只有你的虔诚到达这种强度,才可以在人世间有资格遇见你的古鲁。奥义书的智慧|练习瑜伽,为了达至生命的圆满为了臻至极乐,他需练习瑜伽,身体的头颈胸三个部分保持挺立,它们应在一条直线上。在其大脑的帮助下,他应于内心集中所有的感知,然后,以梵(亦即“OM”音)为舟筏,去穿越生命——这条颇可畏惧的激流。
●愉悦畅聊●
你认为自己自由吗?
什么是你认为的自由?
欢迎留言分享你的观点。
相关阅读▼
美文·流瑜伽·猫式瑜伽
开悟·杨丽萍·星座瑜伽
迷罗·曼陀罗·瑜伽会馆
男神·张蕙兰·正确站姿
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