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 http://m.39.net/pf/bdfyy/
小朋友,如果有人问你:“家里都有谁?”
你一定会回答:“爸爸妈妈,还有我。”
“还有呢?”
你会说:“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家人,是和你有血缘关系的人,也是 你的人。
不管你的家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在你的记忆里,家就是小区里的那栋楼,就是村里的那座房。
你可能听说过,人类最早并不住在房子里。那么,他们住在哪里呢?又是怎么开始建造房子的呢?全国各地的房子都是一样的吗?
小朋友,就让我带你们去看一看祖先居住的地方,去看一看中国各地不同的房子吧。
远古人不会建造房子,他们住在天然的洞穴里。洞穴不但能遮风挡雨,还能躲避野兽的攻击。后来人口多了,洞穴住不下了,我们的祖先开始学着利用工具挖掘洞穴。
就这样,人类开始建造家园。
南方温暖的丛林里经常下雨,当时的人类就爬到树上筑巢,这样既防潮,又能躲避蚊虫野兽。
没想到吧,我们的祖先很早就住“楼房”了。
后来,人们发现利用树木、竹子等材料修建房子远比挖洞穴省力,而且可以使家庭从“集体宿舍”中搬出来。这种以家庭为基础的社会结构一直延续至今。
随着南方人在地面的劳动越来越多,树上巢居无法满足生活需要,泥木结构不容易搭建,不过从树上下来的人们还是选择了以竹和木为材料,发明了干栏式建筑。
砖和瓦的发明,加强了建筑稳固、防寒、防水的效果。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能住上砖瓦房的人屈指可数,毕竟这可是大户人家才负担得起的开销。
我们的祖先选择建筑材料时,充分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木头作为建筑材料,能因地制宜地搭建起框架,创造多变的空间,不但坚固耐用,而且易于就地取材。
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人把木质结构建筑技术发挥到了 ,不但实用,而且艺术价值极高。
四合院
北京四合院与客家围龙屋、陕西窟洞、广西干栏式、云南一颗印,并称中国五大传统民居建筑。
早在西周时期就有四合院了。四合院,坐北朝南,北房为正房,东西两侧有厢房。三合围也叫“三合院”;南房称“倒座”,有倒座的四合叫“四合院”。由南进院门到最北面(后面)的院落,每一院落就是“一进”:一进院呈“口”字形;二进院呈“日”字形;三进院呈“目”字形。
在古代,衣食住行都能体现一个人的身份,只要看看四合院的大门,就知道主人的等级了。
乔家大院
山西传统民居看起来和北京的四合院很像。因为这里的民居结构是照着四合院发展来的。在*土高原上,沿汾河一带,这里的民居彰显着富庶和华丽。
在明清两朝,精明的山西商人积累了大量财富,他们衣锦还乡兴建住宅。他们的住宅可以用“豪宅广厦”来形容,大四合院套着小四合院,或者联串几个大院形成建筑群。
祁县的乔家大院就是一个由多个院子组成的建筑群。整个院落平面布局呈“囍”字,6个大院,内套20个小院,间房屋,建筑面积平方米。
窑洞
还记得前面说原始人最早住在天然洞穴里吗?后来他们动手建造了人工洞穴,*土高原上的人们把穴居保留下来,就是今天的窑洞。窑洞是陕北,也可以说是*土高原上十分常见的居民形式。
窑洞可不是在任何地方都能建造的,必须具备干燥、不塌的土质和足够深的土层。窑洞采光好,通风隔音,既节省土地,又经济省工。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民族众多;中华大地幅员辽阔,自然和人文景观千姿百态。
中国民居结合自然、气候的特点,形成适合当地环境的建筑形式。
除了北京的四合院、山西的乔家大院、*土高原上的窑洞等,还有四水归堂、三坊一照壁、一颗印、古厝、海草房、口袋房、朝鲜房、蒙古包、土楼、围龙屋、阿以旺、碉房、土掌房、吊脚楼、竹楼、蘑菇房、船形屋,等等。这些民居形式具有超凡的审美意境,或华丽,或精巧,甚至可以用叹为观止来形容。
BOOK
浅显易懂的文字,或整体概述,或细致摹写,从民居建筑的源头——原始社会的穴居和巢居说起,展开介绍了全国各地24种有特色的民居形式。
《趣画我们的民居》这本书可以带小朋友们走遍中国,走进各地不同的民居,了解自然环境,体验地域风情,从而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这是一部由穴居、巢居展开的民居手绘史,也是一幅展现江南塞北、东土西域,全国各地的民居画卷。
希望你们喜欢这本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