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朱芒芒在音乐磨课中发现ldqu

白癜风治疗 的药 http://baidianfeng.39.net/a_zzzl/150831/4688851.html

《温州教育》年第6期(总第期)封面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引言

回顾课例研磨历程,从 的教学设计“心中无儿童”导致活动的失败,到深思问题,做到“眼中有儿童”,强调“一切为儿童”,最终收获儿童带给我的惊喜,呈现出儿童站在中央的课堂。

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总会伴随着一次次的课例研磨而不断提高,而对我感触最深、进步 的就是那次“基于儿童立场”的音乐课例研磨。那次活动历经了1个多月的反复实践,起始于日常教学的课例,逐渐提升到浙江省、全国幼儿园音乐教育研讨会展示。从最早的不着边的雏形到最终的精品活动的打磨,犹如一件艺术作品的精雕细琢,倾注了导师与专家以及团队的智慧。一次研磨,一份收获!其过程是辛苦的,但成效是显而易见的。它更新了我的教育观、儿童观,更让我的教学能力有了“质”的突破与飞跃。

一研:忽略了儿童的音乐体验

年3月20日-30日,“沈颖洁名师工作室”开展了一次“基于儿童立场”的音乐课例研磨。执教者必须在一周内从沈老师提供的音乐素材中选其一进行自主备课。 三天,在丽水实验幼儿园开展现场课例研磨。

在自主备课的一周内,我反复倾听和赏析各种素材,最终选择了日本作曲家久石让的一首回旋体作品。该作品由ABACA五段组成,曲风鲜明,情境感强。我绞尽脑汁地去匹配、预设适宜的情境。于是《博物馆奇妙夜》就应运而生了:当博物馆一闭馆,馆里的动物们都复活了。它们合乐走动到了二楼的展厅(A段),随乐跳起了舞来(B段),接着走出展厅(A段),从旋转楼梯上滑落下来,不小心跪倒在地上,随后慢慢随乐起身(C段)。当12点钟声一响,动物们又回归原位(A段),一切恢复了平静。当时我感觉这一环节设计与音乐十分贴切,为了让活动效果更情境化,我还花了两天的时间制作了生动的动画课件。28日晚,我自信满满地对“精心”准备的《博物馆奇妙夜》活动进行试讲。

当觉得自己的设计应该不会差到哪去时,沈老师的点评却一棒子敲醒了我:音乐欣赏的价值点没有把握好,每段音乐的特质没有分析到位。活动没有从孩子的经验、需求出发,不应该是教师高控下预设范围内的欣赏。这一点评让我顿悟:活动设计切忌搭建空架子,而成为孩子的“空中楼阁”,如果只是从成人的角度去预设孩子的思维,抹杀他们想象的空间,这样的活动终将走向失败。

二研:重视幼儿的音乐想象

活动设计被全盘否定,这就意味着当晚10点开始,我得重新设计活动,第二天马上试教。这对于音乐为短板领域的我来说,简直是一个噩耗,我的心情跌入低谷。但沈老师成了我的救命稻草,她手把手地给予指导:“低位思考,全身心地把自己当孩子去倾听、感受、分析音乐。想想孩子在这样的音乐中他们的想法与感受。深入思考每段音乐给他们带来哪些方面的发展,可以提供怎样的支持策略……”

在沈老师的启发与点拨下,我们反复倾听、分析音乐:A段曲风明快,节奏稳定有规律,像是在有节律的行走;B段旋律有流动感,凸显出一种灵动性,仿佛在途中遇到了什么;C段气势磅礴,宽广舒展,极具遐想力与震撼力。又会来到哪些神秘的地方呢?就这样,我们边听边问边想,思考儿童的生活经验与兴趣,最终确定了“丛林探险”这一符合音乐特制的情境设计活动。

第二天,我与孩子们展开了《奇妙的探险之旅》。孩子们化身“小小探险家”去丛林探险(A段),他们合乐前行,时不时地去观察丛林里的动静。当B段音乐出现时,有的说来到了鸟林,听到了叽叽喳喳的鸟叫声;有的说来到了小溪旁,听到了流水声;还有的说这是开屏的孔雀在弹奏乐器的声音……他们络绎不绝地表达着自己对音乐的不同感受。当出现小溪画面时,他们又展开了奇思妙想:小溪里会有谁呢?小鱼、小乌龟、水母……孩子们尽情地感受着幽静森林中的那份生动与惊喜。接着,伙伴们又深入丛林,拨开茂密的草丛,结合C段音乐,顿时感觉来到了奇幻秘境。孩子们闭眼倾听,用心感受,创造性地表达出秘境里的奇妙故事:有的说仿佛来到了一片辽阔的大草原,到处都是奔腾的骏马;有的说来到了外太空,外星人们在自由的遨游……他们边说边演,感受到了丛林探险的那份满足与收获。 ,依依不舍地告别丛林,随A段音乐离开。活动现场,神秘又不失生动的情境步步引人入胜。

“本次活动与‘一研’相比有了质的突破与飞跃!强调幼儿对音乐的倾听与感受,重视幼儿的想象、表达与创造,让我看到了真正属于儿童的课堂。”这是沈老师对于“二研”活动的点评,她给了我开展“三研”的信心。

三研:儿童像个天生的音乐家

随后沈老师又提出了调整建议:如何凸显音乐活动对儿童的发展价值?如何进行多段体音乐的详略处理?用什么样的策略吸引儿童自主地与音乐互动?哪些学习品质可以挖掘……

这些思考让我对每个环节的设计意图及其联系有了清晰的认识。我们把A段(丛林穿行)落在儿童合乐动作表演上,定位为次要乐段。把B段(路遇小溪)与C段(惊现秘境)作为重难点段。B段突显幼儿个体的创新思维,激发想象。C段合作讨论、表达创造,是难点的挑战与突破。递进式的情境设计,将活动逐步推向了高潮。有了对活动设计的纵向深度思考与把握,3月30日,我开展了“丛林探险”的第三研活动。本次活动现场可谓是灵动的、精彩的、光芒四射的。

孩子们在“丛林里”随乐走走、听听、看看。“咦,那边出现了什么?”“好像是黑熊的出没。”“这边又是谁?”“似乎是长颈鹿在远处穿梭……”在这样的语境与音乐互动中,每位孩子的双耳仿佛都扩张到 去倾听感受,与音乐做心灵的交流,手舞足蹈地发表着自己的想法。孩子们每一双眼睛都在音乐的浸润中灵动地说话,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他们发挥着无穷的想象力,彰显着夸张的表现力。当问到小溪里会出现什么时,每个孩子都有自己 的想法。刚刚还在灌木丛中穿梭的他们,一下子又纵身一跃变成了小溪里的生物合乐欢腾:有左右扭动的电鳗、趴地慢爬的乌龟、合乐欢跳的青蛙、伸缩自如的水母等等,好一派热闹生动的场面。在C段秘境音乐的衬托下,四组幼儿更是呈现出令人赞叹不已的合作创演画面:城堡里的公主王子在随乐共舞;珊瑚、河蚌、美人鱼在神秘的海底世界用自己独有的方式嬉戏着;一匹野狼在空灵的山崖旁放声嚎叫;美丽的仙子手挥魔法棒给小蘑菇施展成长魔法……孩子们在音乐中如此和谐地合作表现,犹如一位位天生的音乐家与表演家,惊讶到现场的每一位老师,赞许声与鼓掌声此起彼伏!

本次活动,让我看到了一个个极具潜力,有着无穷能力的学习者。让我看到了站在课堂中央的儿童,他们所散发出的万丈光芒!活动后,我被孩子们的表现所深深地打动,流下了激动地泪水……

当然,每个活动总会有不足与瑕疵。“三研”活动后,沈老师又对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呈现完美的师幼互动,教师一定要修炼自己的“内功”。学会倾听孩子的声音,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anmana.com/dmtz/557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