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闻不伤活组织!纳米级激光器用途广由美国西北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研究人员合作开发的等离激元—纳米阵列上转换激光器。该激光器利用光子上转换机制,可以用较长波长的光激发,将低能量的“生物友好型”红外光子上转换为可见的激光束。除可用较长波光激发外,该激光器的阈值也极低,比任何现有激光器都要小一个数量级。新型激光器的厚度只有50—纳米,大约是人类头发直径的千分之一,可以在极为狭窄的空间,如量子电路和微处理器中运行。主要是由具有生物兼容性的玻璃制成,可被安装在活组织内并能正常工作,而不会对组织造成损害。
研究人员指出,微型激光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囿于稳定性等问题而受到限制,而他们开发的光泵浦激光器能在近红外频段下提供超稳定的定向输出,大大拓宽了相干纳米级光的应用范围,从而有望让一些以前无法实现的应用成为现实。相关论文刊登在近日的《自然·材料》杂志上。
-------------------------
电压达伏!“伏特电鳗”强势登场美国科学家团队通过线粒体分析,发现两个电鳗新种,其中一个名为“伏特电鳗”的新种,输出电压可达伏,远超此前所有纪录,也使之成为现存最强大的生物电“发电机”。相关研究报告发表于近日英国《自然·通讯》杂志上。年前,电鳗首次被描述。但是生物学家自从在南美洲河流中发现电鳗以来,至今一直认为电鳗仅有一个物种。此次,根据线粒体与核DNA、形态、地理及生态分布,研究团队得出结论:电鳗实际上存在3个常见种——除了最基本的一种,还有“伏特电鳗”和“瓦氏电鳗”。电鳗 次物种分化发生在万年前,第二次分化发生在万年前。研究人员称,这3种电鳗占据不同的区域,分别发现于圭亚那地盾、巴西地盾和亚马逊盆地。而“伏特电鳗”的输出电压远超之前电鳗的 纪录伏。------------------------
科学共同体内有了信任危机?报告显示近四成科研人员对科研产出有“疑心病”公开发表的科研产出是科学共同体进行交流的重要手段,但如今,对科研产出的信任危机似乎正在共同体内部涌动。近日,爱思唯尔和SenseaboutScience合作开展了一项针对全球研究人员对科研产出信任度的调查,结果表明,约有37%的科研人员认为,他们读到的科研产出中,只有大约一半或者更少是可信的。按照国别来看,信任感最强的是美国和加拿大的科研人员,而印度、韩国、日本的科研人员疑心最重。中国的信任度则不高也不低,59%的中国科研人员认为他们读到的全部或大部分科研产出是可信的。为什么不信任他人的科研产出?爱思唯尔客户洞察研究总监阿德里安·米利甘分析,研究人员数量已经大幅增长,大家都有发表文章的压力,产出质量也难免参差不齐。一些研究产出刊发在预印本和社交媒体上,无法确定它们是否经过了同行评议;而一些文章发表在以赚钱为目的的期刊上,即使有同行评议,那可能也是低质量的同行评议,等等于是,研究人员不得不花费更多精力来确认他们自己的研究所基于的科研成果的可靠性,这其实降低了科研效率。阿德里安建议,可以在科学共同体中建立一个“信号灯体系”,也就是一种标注系统,标注出科研产出的“好”和“坏”。这样,研究人员在搜索文献时,就能看到对某篇文献的“质量评级”。今年6月,爱思唯尔成立了国际科研评估中心(InternationalCenterfortheStudyofResearch简称ICSR)。该中心将与学术界开展密切合作,通过分析科研评价的定性和定量指标,从而创建一种更为透明、更加稳健的科研评价方法。“当然,关于科研产出可信度的评价,目前还没有成熟的指标体系。”阿德里安告诉记者,他们还要进一步研究应该如何评价。他也指出,标注系统的建立和完善,需要整个科学共同体的参与。往期也精彩SCI高能写作攻略第三弹:教你写好随机临床试验的文章
SCI高能写作攻略第二弹:教你写好观察性临床研究的文章
SCI高能写作攻略:教你写好CaseReport
SCI吐槽大会
BRI,一个热爱查户口的期刊
期刊推介所
快来康康这本接收中医药文章的SCI期刊!
期刊推介所
接收只用一个多月,影响因子蹭蹭涨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请与我们接洽。
小美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