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ldquo极地海洋馆rdquo

一扫连日来的阴霾,11月25日变得阳光灿烂。晚报小记者开启了一段探索海洋世界的奇妙之旅。40名小记者走进多彩贵州城极地海洋世界,见识稀有海洋生物,科普海洋生物知识,还当了一回海洋环保小卫士。

11月23日,苗苗实验学校花果园分校90余名小记者准时来到“晚报小记者百问‘贵阳·新地标’”新闻发布会现场,并依次落座小记者席,等待小记者团首场新闻发布会揭幕。

下面跟随我们小记者们的稿件来看看他们周末这两场活动的感受吧。

亲亲我的海洋馆

杨丁熙瑶北师大贵阳附小一(4)班

指导老师:莫莉

  星期天早上,阳光明媚,我和几位同学去游览海洋公园,这是贵阳晚报的小记者活动。

  进入海洋馆,就听到哗哗的水声,原来这里有一道瀑布。离瀑布不远的地方,生活着可爱的小刺豚。它们大眼睛,小嘴巴,身上长着一些软刺,鳍就像白纱扇子一般。

  告别刺豚,进入海豚剧场。海豚冒出水面,用又长又尖的小嘴巴敲敲玻璃,好像在跟我们说:“你好,快来和我一起玩耍吧!”

  海豚剧场旁边有一段海洋通道,我在这里发现了一种鱼,它嘴唇很厚,瞪着眼,苦着脸,看起来好可怕。吓得我都忘记它的名字了,于是赶紧离开。来到潜水员表演的地方,他们像鱼一样在水里畅游,表演了一段优美的海洋芭蕾舞。

  看完“芭蕾”我们又来到了企鹅馆,小企鹅滑动小小的鳍,游得很快活,时不时还扭一扭胖乎乎的身体,小屁股就会跟着甩来甩去。

  从企鹅馆往楼上走,就是水母厅,我还是 次见到这么多的水母。它们身体上半部分像一顶又大又圆的帽子,大得把脸都遮住了,只看见一些像头发一样细长的“腿”拖在身体下方。

  游览完毕,我惊叹于海洋生物竟然有这么多种类,而且它们的表演真是太精彩了!

海洋馆

熊芷仪北师大附小一(1)班

指导老师:丁艳

  11月25日,是一个适合懒懒地躺在阳光里的日子,我们却来到了“海底世界”参加“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科普活动”。

  我们带着满满的期待走进了神奇的海洋公园。你看那一双双睁得圆溜溜的小眼睛,都被奇妙的海底世界深深吸引了。许多奇形怪状的水生物各显神通,看得我眼花缭乱。最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我竟然看到了我最喜爱的美人鱼!只见她优雅地游出来,两条美腿被紧紧地裹成了鱼尾,她在水里转圈、戏水,美丽极了!如果我也变成一条美人鱼该多好啊!

  后来,我们又来到了极地馆。这里是一个冰雪世界,各种各样的极地动物在这里生活得悠闲自在。在馆内的一处,我看到了北极熊,北极熊的毛为什么**的?好想去给它洗个澡呀!另外,我还看到了海豚,它在水里欢呼雀跃,可爱极了。

  参观完极地馆之后,我们与海洋馆的动物纷纷们道别,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回家了。

奇妙的海底世界

刘夕瑞贵阳市实验三小四(3)班

指导老师:林曼丽

  11月25日,我们小记者团来到了极地海洋世界参观。

  踏进海洋馆大门,到处都是五颜六色的海洋生物在水里游来游去。我的双眼看得眼花缭乱。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是海豚,因为它看起来很友善,还有爱嬉闹的性格。

  进入幽深的海底隧道,神态各异的鱼群从我们的头顶和身旁悠然游过,我们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般神秘美丽的海底世界,“太漂亮了”!有会发光的神仙鱼,有横行霸道的炮弹鱼,有五彩缤纷的热带鱼,有大圆盘的魔*鱼,还有可爱又有灵气的小丑鱼。五光十色的水母顶着金色的一张一合的蘑菇头,斑斓的触须在水里有节奏地翩翩起舞,别看这些水母很漂亮,其实它含有剧*。

  “哇,美人鱼!”大家开心地欢呼起来,只见“美人鱼”身姿窈窕,舞步优雅,一会儿度优美旋转,一会儿上下翻转,在鱼群中自由穿梭,如诗如画。

  当我们隔着玻璃欣赏美丽的海底世界,近距离接触海洋生物的时候,大家可曾想到默默付出的饲养员们是如何辛勤工作的吗?他们是非常辛苦和危险的,海底世界色彩斑斓,但美丽和危险并存,饲养员们必须要了解每种海洋动物的习性,如果不了解,就会被一些凶猛的海洋生物攻击。参观的同时,我们还不忘学习了解海洋生物知识,认真观察各种海洋生物的构造,作好笔记,增长自己的知识。

  不知不觉,活动接近尾声,神奇的海底世界之旅结束了,但我感觉收获满满,了解了各种海洋生物,明白了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我们人类只要爱护动物和大自然,就能拥有美好和谐的家园。

白鲸的自白

卓之涵实验二小五(2)班

  我是海洋馆里的白鲸宝宝,我想对你们说:“请不要再捕杀我的海洋同伴们了!请不要再把你们的垃圾倒进海洋了!”

  我曾不止一次地看到,我的同伴不小心游入捕鱼网;我曾不止一次地看到,我的同伴死在你们的刀枪下;我曾不止一次地看到,我的同伴因误食垃圾在几个小时内死亡;我曾不止一次地看到,在海边的餐厅里人们谈笑风生,可他们吃的是我的同伴,他们每咬一口我都觉得钻心的疼。

还有那些海狮、海豹、海马、螃蟹······曾经和我一起嬉闹玩耍的伙伴们,它们有的被做成了标本,有的被送上了餐桌,有的甚至被活生生割下皮毛做成衣服。曾经我家族成千上万的白鲸在蔚蓝的海洋里畅游,但大都被捕杀了。

  我很幸运,被送进了海洋馆,虽然不用担心被捕杀,可是却再也回不到无垠的海洋了!我被放进一只大鱼缸,经常有人向我微笑,向我招手,这时我才知道原来世界上还有人喜欢我。我真希望人类能知道,动物和人类是可以在一个世界共存的,请相互关爱。

海底的奥秘

蔡紫婷苗苗实验小学四(6)班

  星期日,阳光明媚,晚报小记者团的成员们来到海洋馆认识海洋生物。

  我看到了电鳗,电鳗可放电,身体非常长。紧接着又看到了鸭嘴鱼,鸭嘴鱼的嘴巴非常像鸭子的嘴,最特别的是它会把自己蜕下的皮吃掉。本以为海洋馆里面只有海洋生物,却看到了鹦鹉。那些鹦鹉中有绿色的和尚鹦鹉,还有金刚鹦鹉,它们的颜色非常的鲜艳,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它可以重复你的语言,深受人类喜欢。

  过了一会儿,不知不觉地走进了前方的“热带丛林”中。看到了雪中红和大银板鱼等国家珍稀动物。前方的鱼缸里有一只扬子鳄,这是中国特有的保护动物。远处还有几只巨大的海龟,它们是食肉动物。接着看到了刺豚,它们遇到危险会将身体膨胀起来,可是每膨胀一次就会减少自己的寿命。

  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中活动就结束了。我们从海洋馆内认识到了许多关于动物的知识,增长了不少见识。

看完这么多小记者的稿件下面我们来看看贵阳晚报大记者记录下的活动吧!

听讲解见识稀有生物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进入海洋馆,小记者们一下子便被眼前各式各样的鱼群所吸引。

  “我看过《海底总动员》的动画片,这个是小丑鱼,我认识!原来现实中它长这个样子啊。”

  “老师,它叫什么名字,我觉得它长得好漂亮,有*吗?”

  “它叫血鹦鹉,又叫财神爷。它主要生活在中国台湾地区海域。它强健壮硕,胃口特别好,饲料、红虫、丰年虾、水虱等,几乎什么都吃。它的嘴巴像个倒三角,闭不拢,所以也叫它‘微笑鱼’。”小记者们紧紧跟随讲解员的脚步,不停地发问,对讲解员的解答也听得很是认真。

  “它叫高冠变色龙,分布在也门以及沙特阿拉伯。别看它的眼睛小,却可以度旋转。它们变色受温度、环境、心情等因素影响,一分钟只能跑6米,而且它们看不到流动的水。是不是挺特别的?”讲解员问道。

  走在海洋馆里,记者注意到,虽然光线不佳,但是小记者们几乎人人都是眼、耳、手并用,认真地听介绍以后,仔细地在本子上做记录,每个人都很专注。

  “我印象最深的是日本锦鲤,刚才听讲解员阿姨说了一个有关母爱的动人传说。”就读实验二小五年级的卓之涵告诉记者。

玩互动当小小宣传员

“你们猜电鳗排泄的位置在哪里?”走到电鳗展区,讲解员问小记者。“您这么问,肯定不在后面,在腮那里吗?”一位小记者回答。

  “对,就在接近两腮中间的位置。”讲解员指着所在部位说。

  穿过热带雨林区,小记者们在可以用手触摸海星和喂食海龟的红树林展区停下了脚步。“有谁知道海龟和乌龟的区别是什么?”讲解员再次提问小记者。“乌龟的头和四肢可以伸缩,海龟不可以;乌龟有爪子,海龟没有。”北京实验二小贵阳分校的杨怡回答。“完全正确!”讲解员肯定地回答。

  海洋馆本身就是贵州省水生野生动物救护中心,有爱心人士的捐赠。馆内有19种水生野生保护动物,诸如中华鲟、大鲵、扬子鳄等。饲养员喂养中需要检查饲养对象是否有外伤,如果喂食的是鱼,要去掉内脏。解锁了三个问题,作为 组的组长,李黔茞自信地回答出任务卡上的问题。

  “叔叔,拍照时请关掉闪光灯,因为闪烁的灯光对许多海洋生物的生活会造成影响。”小记者周鹏林对海底隧道内举着手机的游客宣传道。

  “叔叔请您不要拍打玻璃,在安全区域参观。”就读省府路小学的小记者许兴杰勇敢上前,劝阻了一位市民的不文明行为。

  手持《关爱水生动物,共建和谐家园》的宣传手册,小记者谢*伊玲向一位带小孩的刘姓阿姨介绍了小记者此次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见识过了稀有海洋生物,科普了海洋生物知识,下面我们来看看小记者百问‘贵阳·新地标’”新闻发布会,又有何感想吧!

上升的贵阳

邵茂沂苗苗实验学校四(4)班

  11月23日,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参加了贵阳晚报记者在学校举办的新闻发布会。聂记者给我们讲了“贵阳高楼地标的变迁”,讲完后,我深受感触。

  首先,聂记者给我们看了很多年前老贵阳城房子的照片。那时的房子还是青瓦房, 只有两层,高度不超过20米,从高处往下看,漆黑一片。

  后来,终于有了四层高的楼房,这是当时的 楼,但也不超过40米。

  到了上世纪90年代,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贵阳大楼的高度也在不断刷新。终于,建造出了 所摩天高楼,那就是――贵州饭店,高米。后来还有喜来登酒店、凯宾斯基酒店、索菲特酒店等等。

  随着贵阳经济社会和建筑水平的提高,楼房更是越建越高,目前贵州 高楼是位于花果园的双子塔,高达多米!我当时听了,非常震惊,人们竟然从以前不超过20米高的房子建到了现在已超过米高,这是科技经济发展、人们努力的成果,更是我们贵阳不断发展的见证。

  我想对这些楼房的设计师、建造师们说一声:“谢谢!”是你们让城市更加繁华。我以后要努力学习,争取让贵阳的高度不断刷新。

贵阳·新地标

徐雨森苗苗实验学校三(1)班

  11月23日,有一层薄雾,太阳像个怕冷的宝宝慵懒地睡了,远处林立的花果园高楼耸入棉絮一样的雾层中,若隐若现。但这一切都不会影响我的心情,因为我马上要参加小记者百问“贵阳·新地标”新闻发布会啦!

  一点钟左右,我们小记者身着采访服,头戴采访帽,胸前整齐地挂着采访证依次就坐。每个人手头都攥着笔和笔记本,俨然是真正的记者。

  首先,“大记者”聂老师为我们讲述贵阳摩天大楼的变迁史,原来低矮的棚户房子,经历近十年的发展,变成了现在崭新的高楼大厦,贵阳正迈着坚定的步伐朝着现代化目标前进。

  接着,宏立城新闻发言人作了“贵阳的地标建筑国际贸易中心双子塔”的情况介绍。发言人说,双子塔一东一西,高度是米,是目前我国已经建成的 的“双子塔”。乘坐高速电梯(每秒4.5米—6米),大约1分钟就可以登顶。随着高度的上升,塔顶的温度比塔下要低4-6℃。

  发言人还说,在双子塔的修建过程中,建筑者克服了许多技术难点,也采取了很多创新技术,比如超高层建筑物变形监测技术,时刻保障建筑的安全和稳定。

  听着发言人眉飞色舞、骄傲自豪的讲述,我脑袋一阵阵被科技的力量冲击,原来藏在脑海里的问号一一被解答,但同时又有了一个个新的问号。比如:这么高的楼,建筑者用的是什么机械运输材料?这么高的楼,人一整天在上面工作,会不会缺氧?别急,接下来环节就是我们“小记者”的提问专场了。 次近距离地感受采访问答,我的心激动得像只小鹿乱撞,怕自己表达不清楚,手心直冒汗,好在 成功提问。

  活动在愉快的合影中结束了。厉害了,双子塔!你不仅展示了我们家园的美丽形象,更是国家建筑科技发展的见证!五湖四海的朋友们,欢迎你们来参观。

次参加新闻发布会

谢俊杰苗苗实验学校四(4)班

  11月23日,在苗苗实验学校花果园校区的小剧场,我 次参加了新闻发布会,这是贵阳晚报小记者团举行的“晚报小记者百问‘贵阳·新地标’新闻发布会”。

  在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为我们介绍了贵阳的新地标花果园的双子塔。

  随后开始了现场问答环节。现场的小记者们就双子塔进行提问:“双子塔的高度在全世界能排第几呢?”“这么高的楼怎么运送材料呢?”“这么高的楼,如果楼顶发生火灾的话怎么办呢?”“遇到地震的话,双子塔会不会倒?”“从双子塔的一楼坐电梯到楼顶需要多长时间呢?”······这些提问都被新闻发言人一一解答。当我们了解了以前不知道的知识后,都觉得收获很大。

   ,老师让我们说一下感受。我听了很多同学的感受,都觉得每一个人说的话都有一定的道理。

崛起的贵阳

方姿蔺苗苗实验学校四(1)班

  每当我仰望花果园双子塔,我心底就会油然升起一丝庄严感。是啊,它是我们贵阳的新地标,它代表了我们贵阳的高度!

  回想起今天“上晓天文,下知地理”的 记者聂老师为我们做了以“贵阳高楼地标的变迁”为主题的发言;回想起今天聂老师与我们分享的贵阳城市变迁图片:一座座破旧的瓦房,高一些的不过是邮电大楼了。

  再看现在我们的新地标,是能抗八级地震的花果园双子塔。它还是目前全国已修建完成的 的“双子塔”,高度米,两座塔比肩而立,它代表着一种信息,让贵阳刷新了自己的高度,代表着贵阳的崛起。它具有红外感应智慧防火装置,所以你大可不必为他高耸入云的身躯担忧。在这里,我还告诉你一个秘密:从双子塔西塔锋速电梯登顶,只需要一分钟。

  到了晚上,双子塔外幕墙就会上演“灯光秀”,它炫酷的色彩,璀璨的灯光照亮夜空,引人驻足观看,心生澎湃。在过去的一年多里,双子塔曾多次在大型活动中作为贵阳市的地标性建筑,在央视等媒体上亮相,为贵阳增光添彩,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

  作为贵阳人,我为双子塔而感到骄傲,贵阳花果园双子塔,是高大上的代名词,是智慧与奇妙的结晶体!

特殊的新闻发布会

赵冰淼苗苗实验学校四(4)班

  11月23日,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参加了贵阳晚报小记者团举行的“晚报小记者百问‘贵阳·新地标’新闻发布会”。

  这次活动,我和同行的共有近百名小记者参加。在新闻发布会现场, 晚报记者聂俊老师以“贵阳高楼地标的变迁”为主题发言,为我们详细介绍了花果园的巨大变迁。

  他告诉我们:即将修建好的双子塔,分A座、B座和C座。A座,主要以甲级写字楼为主,共有71层;B座以高端酒店式公寓为主要业态,共69层;C座为32万平方米的海豚广场,以绝无仅有的海豚出水艺术形态,实现自然与现代艺术的完美融合,成为全国最受瞩目的商业项目之一……

  听了这些介绍,让我真切感受到了花果园从青瓦房到高楼大厦的巨大变化,非常震撼!

  随后,在现场问答环节,同学们针对实际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很多有趣提问,可谓五花八门。面对小记者们的这些提问,蒋明光先生都耐心地一一解答。

  本次活动还特别邀请了刘流先生为我们讲课。他教我们怎样写好稿件,并教我们在学习中怎样写好作文……在刘先生的授课下,我对新闻有了初步了解,也对进一步写好作文充满了信心。

  下午3点40分,活动圆满结束。我们一起拍照、留念,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学校……

看完这么多小记者的稿件下面我们来看看贵阳晚报大记者记录下的活动又是什么样子的吧!

为丰富小记者们对“地标”概念的理解,在发布会正式开始前, 晚报记者聂俊老师便以“贵阳高楼地标的变迁”为主题,通过图文并茂的课件资料,现场为小记者们生动呈现贵阳市从古至今的城市形象,并通过互动提问的形式,向小记者们简单讲述老贵阳这座城市的前世今生。

记者在活动现场看到,聂老师为大家放映了民国时期的 楼、高楼林立前的贵阳民居,甚至还有上世纪80年代的贵阳老城俯瞰图。当小记者们面对满城破旧的青瓦房时纷纷发出感叹,“这样的房子只有爷爷奶奶才住过”。

当然,聂老师现场骄傲地向小记者们展示了上世纪90年代贵阳的地标性建筑——贵州饭店,并告诉他们,到了上世纪90年代咱们贵阳市就能看到楼高米级的贵州饭店,目前米级高的建筑共8座,其中2座已封顶,其中高米的“贵阳国际贸易中心的A、B座”,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花果园双子塔”,目前它是贵阳市的 高楼。

随后,新闻发布会正式开始,新闻发言人曾老师现场为小记者们作“双子塔”相关情况介绍,包括双子塔塔名的由来、塔楼高度、占地面积、施工困难和塔楼主要业态等等。记者在现场看到,小记者们一边认真地听着曾老师的介绍,一边还掏出了自己的采访本进行记录。

紧接着,发布会进行到现场问答环节,小记者们争先恐后地举手提问。有人问到了双子塔与其他楼房的高度差,有人却对双子塔的抗震、防火、避难设施感兴趣。

此外,活动现场还邀请到刘流老师现场就新闻写作、新闻点的选择,通过举例提问等形式,与小记者们进行交流,并表示希望发布会结束后每位小记者都能选取一个最感兴趣的新闻点,完成一篇约字的新闻稿件。

编辑:刘嘉宇

编审:*勇

签发:何佑中

贵阳小记者

课外活动专家

孙维娜张晨周欢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学研究院
激光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anmana.com/dmtz/279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