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会放电的动物,你会想到什么?是不是大部分人都会想到电鳗呢,没错,电鳗可谓是最厉害的会放电的淡水鱼类,可以在2毫秒内释放出瓦特的电流,足以击昏一个成年人!今天要说的动物并不是电鳗,而是另外一种会放电的鱼,这种鱼放的电量并不大,只是比较微弱的电流,听名字就知道——弱电鱼。它还有个俗名叫象鼻鱼,因为它长着长长的“鼻子”,像大象一样。
象鼻鱼是一种淡水鱼类,分布在非洲的尼日尔河流域、沙里河与奥贡河流域,身长25-30厘米,全身深褐色或黑色。但其实,所谓的“象鼻”并不是它的鼻子,仔细看第二幅图就能看出,这个“鼻子”是长在下嘴唇上的,它是嘴巴的附属物。它的科名其实更形象,叫管嘴鱼科。管嘴鱼科有多种,这些鱼都有比较大的脑容量,也就是说它们是比较聪明的。
全身黑色,但在背鳍与臀鳍边缘及其间之体上,有淡淡的白纹。尾鳍叉形,有淡淡的白边。象鼻鱼的种类颇多,不同品种在体型、头型、口形和尾柄长短等方面不同,颜色和条纹也有所不同,但其似管状的“长鼻”,令人一看就确认是象鼻鱼。
身体粗短“鼻长”的象鼻鱼尤其可爱,这是非洲特产的珍稀鱼类。象鼻鱼的小脑比较发达,下颌上布满神经末梢突,能感觉辨别食物;尾部肌肉演化成为能发出微弱的电流,用以自卫。
象鼻鱼主要生存在河川、湖泊、沼泽等淡水区域,所以它们分布的地区,可谓十分广大,而在非洲大陆中,数亿年的光阴,生长在河域上的水草,以及累积的枯叶,在阳光不易穿透的照射下,也为象鼻鱼提供了 的生活环境,而使得这个族群的发展不断膨胀。
象鼻鱼喜欢中性、弱酸性软水,适宜水温为22-28℃,爱食沙中的线虫等小型活饵料。要型用大水族箱饲养,环境光线要暗些,设小石条、沉木、水草等起隔离作用,可以减少矛盾争斗。属夜行性鱼类,白天也摄食,夜间比较活跃,能跃出水面。
饲料方面象鼻鱼最适合的食物是红虫和树芽,具有强烈领域感,单独饲养为佳,但在不得已的情形下,若能细心研究格局的布置,亦可与其他种鱼混养,但须注意同属同种的绝不能混养,成鱼性情凶猛,同种间争执相斗。因为它们会以小小的长嘴不断猛烈的攻击对方,甚至拼个你死我活。
雌雄鱼不易区别,雄鱼个体稍大,雌鱼腹部较大,产粘性卵,附着于水草或水生植物茎叶上,卵粒很小。
象鼻鱼全身分布着很多能感受电的器官——叫做电磁感受器,分布在它的皮肤中,尤其是它的“鼻子”,上面电磁感受器的密度 ,因此有很灵敏的感受性,并且这个“鼻子”是可以动的,所以是象鼻鱼非常重要的探测器官。
蓝色部分就是电磁感受器分布的地方;红色部分是发电器官;绿色部分是中枢神经系统。
象鼻鱼的发电器官,是位于尾柄部分,在脊椎骨处有发电细胞,是由多数细胞融合而成,呈圆环状。发电时,发电细胞的前方是正极,后方是负极,而发电细胞之间,则填满着良性的薄膜状的组织。
所以发电器官的构造,就如电池以导线直列一般的构造,在其发电器官的上下,有个称为杰氏骨的骨骼,由于有了这块骨骼的支撑,而使得象鼻鱼的尾柄全体很难弯曲,而为了摇动尾鳍,长腱则在发电器官的外侧,其前方的筋肉和尾鳍相连。
发电器官所发出的信号,就好像无形的眼睛,向外探索外在的情况变动,又好像雷达般侦察着附近有无突发状况发生,当一条会发电的鱼发电时,若头是正电尾是负电,就会产生由头向着尾巴的电流,在此电流范围中,若有一些物体的抗阻比水还低时,电流就会收束于物体的内侧,而物体的抗阻比水高时,电流就会躲开,而发电的鱼类就借着这种电流作用,以体表的电感受器感受此种变化的电场,借此知道物体的位置及性质。
象鼻鱼属于一种昼伏夜出的鱼,通常在夜间沉在水底把头钻进淤泥里以找寻食物。这样觅食很容易将淤泥搅起,把水弄混。想想它的生活环境:夜间、混水、淤泥,如果遇上敌人,它的处境会有多么危险呀!不过,我们不用为象鼻鱼担心,大自然早就为它设计出了一套完美的“生物雷达系统”了。
象鼻鱼的“生物雷达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我们使用的电子雷达有相同之处。但作为动物,是无法发出电磁波的,而是利用尾部皮肤内的“电脉冲发生器”连续发出电压2伏、频率为次/秒的电脉冲,在其身体周围形成一个稳定的弱电场。
所谓“电脉冲发生器”,其实是一个梭形器官,位于尾部脊椎两旁,发出的电力线在其头部汇和。它游动时,不摆动身体,所以一点也不会扰乱身体周围的电场。如果有大鱼或有其他敌手在它身边出现,象鼻鱼身体周围的电场就会受到干扰,电力线立即偏向对方,于是,它身上极其灵敏的感受器立即发出警告:敌人来了!它便逃之夭夭了。
象鼻鱼之发电鱼类一览表
象鼻鱼的电磁定位本领又可以分为主动和被动两种。主动的意思就是说它主动放出电信号,这样就能产生一个电磁场,并且它表皮上分布的电磁感受器能够感知其中的电流。
它们能够探测物体的电容和电阻等特性,从而就能知道是活物还是非生命物体了。更厉害的是,它们不仅能在空间上定位物体,还能探测物体的三维形状。为了区别不同形状的物体,鱼儿们会特别注意到两种物体之间的不同点,比如体积、材料和形状,还有边缘是突出的棱角状还是圆弧形的等等。
彼氏锥颌象鼻鱼还有一种壶腹器官,能够感受外部的低频率或直流电场,从而定位到发出这个电场的物体,这种方式就叫做被动电磁定位。
象鼻鱼分类解说
象鼻鱼
学名:Gnathonemuspetersii
分布:中非
全长:25公分
其外观独特的长吻并不是鼻子,而是下颌的唇部延伸而成。藉由此一长唇,象鼻鱼可以在泥沙中找寻食物。除此之外,象鼻鱼族群还拥有独特的发电器官,并以发电部位当作感觉器官,发电时会释放出微弱的电流,可让它与同类进行沟通或形成磁场,当作雷达来找寻饵料。
白化象鼻鱼
学名:Gnathonemuspetersiivar.
分布:中非
全长:25公分
象鼻鱼的白变种,数量稀少,十分罕见。
花象鼻
学名:Campylomormyruscassaicus
分布:萨伊河
全长:15公分
浑圆的头部和由上朝下弯曲成直角的吻部,就足以使人印象深刻,亦因所呈现出来的独特容姿而被称为驴面象鼻。具优越的游泳能力,经常在缸中活泼的游动,喜食红虫等生饵。
长鼻象鱼
学名:Campylomormyruselephas
分布:萨伊河
全长:20公分
虽然与花象鼻外型非常相似,但本种吻部弯曲的幅度较小,且长度也较短。
长吻象鼻(A)
学名:Campylomormyrussp.
分布:刚果河、萨伊河
全长:15公分
拥有鸟嘴般吻部的象鼻鱼,亦称鸟嘴象鼻。特征在极长又弯曲成锐角的吻部。甚可能是一般所称的C.curvirostrris,却因为鉴定上实属不易,仍沿用sp.的学名。
长吻象鼻(B)
学名:Campylomormyrussp.
分布:刚果河、萨伊河
全长:15公分
亦为长吻象鼻的一种。有着独特的觅食方式,即是将其长吻插入到软泥中,寻找可当作饵料的小动物。 单独饲养,并布置作为躲避处的陶罐或壶等。喜食活红虫,利用其细长的吻部形成吸力加以摄食。
短吻象鼻
学名:Gnathonemusstanlyanus
分布:萨伊河
全长:20公分
与象鼻鱼为同属的鱼种,比上颌略为突出的下颌为其特征。对人工饲料的嗜口性不佳,喜食活红虫,不耐水质恶化,需要定期的实施水质管理。
双管象鼻鱼
学名:Campylomormyrustamandua
分布:西非
全长:20公分
海豚
学名:Mormyruskannume
分布:尼罗河水系
全长:50公分
以十分灵巧的体型让人联想到大海中的海豚,故名之。海豚族群包括Mormyrus属和Myomyrus属两属,其中前者的背鳍比臀鳍大两倍以上,可轻易地区别出两种。即使是在人工饲养环境,也可长成大型个体,条件是除了准备大型水族箱以外,还需喂食红虫及小鱼等。同种间会出现激烈的争斗。
黑企鹅
学名:Marcuseniussp.
分布:尼罗河
全长:15公分
其体型容易让人联想到鲸鱼,又名为“鲸象”。因含有数种相似种类,很难区别开来。上下颚唇并不延长,而口部通常会向前端保持开启状态。
迷你黑企鹅
学名:Pollimyrusisidori
分布:尼罗河
全长:10公分
娇小的企鹅鱼,Pollimyrus属、Marcusenius属和Petrocephalus属的外观非常类似,仅能以颚齿数目的差异加以判断。
尖嘴企鹅
学名:Mormyropszanclirostris
分布:刚果河
全长:30公分
由于吻部向前方细长的延伸,故又称为“小喇叭”企鹅。个性凶猛,不适合于混养。饵料上,除了活红虫以外,还会追捕金鱼等小鱼。
喇叭企鹅
学名:Mormyropsengystoma
分布:萨伊河
全长:15公分
大多进口幼鱼个体,但位于产地有着体长超过80公分的大型个体。Mormyrops属鱼中有些会超过一公尺,甚至在钓鱼记录上,不乏远远超过十公斤的案例。可投喂小鱼或虾子等,需要单独饲养。
银企鹅
学名:Petrocephalusbane
分布:尼日、查德湖、马拉威湖
全长:20公分
圆头企鹅鱼,其体色宛如琉璜银一般,十分特殊。
企鹅象鼻鱼白子
学名:Hippotamyrusdiscorhynchusvar.
分布:坦干依喀湖、马拉威湖
全长:30公分
本种是非常罕见的企鹅象鼻鱼白子。
企鹅
学名:Marcuseniussp.
分布:西非
全长:20公分
此鱼身体散发出 光辉,十分美丽。
芝麻企鹅鱼
学名:Marcuseniussp.
分布:西非
全长:20公分
银白色的身体上有着黑芝麻模样,故得其名,混杂在Marcusenius鱼种中进口。
企鹅
学名:Brienomyrusulongianalis
分布:尼日
全长:20公分
茶褐色、身形细长的Brienomyrusu属古代鱼,鱼种头部微圆,尾柄很长。
今日推荐:极鱼线下实体体验旗舰店海水主题系列开启进行中……敬请期待!目前海水周边产品已经入场,产品丰富,满足你家海水缸的所有需求,欢迎选购!!!
活动快捷入口1:极鱼淘宝企业店(淘宝APP扫一扫)
活动快捷入口2:极鱼微店企业店(长按北京中科白癜风康复明星北京中科白癜风康复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