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电鳗 >> 电鳗特征 >> WeeklyThought3

WeeklyThought3

Itmaybsaidthatnaturalslctionisdailyandhourlyscrutinising,throughoutthworld,vryvariation,vnthslightst;rjctingthatwhichisbad,prsrvingandaddingupallthatisgood;silntlyandinsnsiblyworking.

——CharlsRobrtDarwin

就在最近我看了《X战警-天启》,主要讲的是变种人(Mutants)与正常人之间的矛盾,电影中变种人在古埃及时期就已经存在,而埃及金字塔的建成也与他们的超能力有关。而在千年的轮回中,变种人与正常人始终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互相竞争妄图要成为另一方的统治者。

在我的猜想里,变种人的出现是生物学进化的必然趋势,但受人类目前的认知范围的局限,像电影中的万磁王(可以随意控制任何金属)、X教授(可以进入并控制生物体的意识)等等的诸如此类的变种人出现的可能性几乎等于零。但是由于现在全世界范围的化学污染、核辐射污染、食品安全问题、甚至全球变暖等等,都作为诱导因子使基因或染色体不断发生突变,尽管细胞的增殖受到严密的调控机制所监控(不仅受到自身的增殖调控,还受到生物体整体调控机制的调节),但挂万漏一、百密一疏,从整个生物界看,如此高频率的细胞增殖、分裂、代谢必然会导致基因突变的普遍性。现在在新闻里也不时出现很多一出生就缺胳膊少腿儿的婴儿,亦或是连体,甚至是四肢全无的尼克胡哲,他们都是遗传物质变异的结果。

然而让我觉得匪夷所思的事并不是变异,而是人类对待变异的态度。现代社会文明对自然选择的冲击,已经使自然选择法则对人类不适用了。自然选择对于生物的进化至关重要,它能使不适应环境的变异体淘汰,使更适于环境的变异体留下。而现代社会对人权的高度关切和社会的高度包容性,使得不适于环境的变异体得以保留,不适于环境的基因得以在社会文明的庇护下继续得到传承,因为人们会想尽一切办法——体外受精等技术使有缺陷的基因得意保留并一代代遗传。排除掉社会文明对人类思想的影响,再排除掉人类本身具有的善良与怜悯之心,站在完全客观的自然的角度去看,人类的进化仿佛是倒退的。

但更匪夷所思又像是在情理之中的,是人们对有利变异的不接受,或者有限度的接受。我们可以接受有人比我们长得更高一点、跑得更快一点、跳的更高一点、比我们更聪明一点甚至一个可以在消化系统里产生 酶(可以消化植物纤维转化为能量)但外表与常人无异的人。但是如果一旦有一个人能做一些我们做不到的事情,比如一个在变异的过程中将叶绿体整合在上皮细胞中并可以进行光合作用自养的人(不吃不喝能活,全身绿不拉几),一个血液系统发生变异、能够短时间内自行愈合伤口的人,整个人类社会对他们的态度就会发生变化,人们不再考虑如何去尊重他们包容他们,羡慕嫉妒的心理多少会让他们在社会上遭到排斥,甚至于某些科研机构会想要将他们作为试验品。更进一步想,如果出现了能力比普通人强更多的人,比如理论上的长生不老人,像美国队长(代谢速度是人类的4倍,各项能力远超常人)这样的人出现,整个社会就会开始感到恐惧。人类总是对比自己强大的东西感到害怕,并想尽办法消除或者控制它,因为人类害怕在自然界失去统治地位,一旦被统治,就像我们的祖先猿、猴等动物一样被当做动物或是奴隶。统治阶级的生物从不会去考虑被统治阶级的任何权益,恐龙就是这样。人类在没有文明之前也与恐龙无异,有了文明且足够强大之后,人类才出于同情开始考虑动物权益,然而尽管如此,动物的权益还是少的可怜(因为人们会让猫狗适应社会给她们做绝育)。人类还会将高度服从自身的动物称为人类忠实的朋友,却鲜有人会安静听狗说上两句话。想想看,如果有一天人在自然界丧失了统治地位,那所谓人权便不复存在,或者会退级为动物福利(就是在给你断头的时候打麻醉)。从维护自身物种统治地位这一点看,人类仿佛又是清醒的。

要想达到保持住人类在自然界的统治地位的目的,同时又要避免物种遗传物质的整体退化,我们只能在细胞中找答案,就像年生物学大师Wilson提出:“一切生命的关键问题都要到细胞中去寻找。”每当在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就明白了自己学习细胞生物学的意义所在。不是单纯为了通过这一门课的考试,也不是单纯为了以后的科研工作打下基础,而是得以更深层地了解自身。不得不承认大自然是通过什么样的方法途径,仅仅通过几十种毫无生命的元素创造出了有机化合物、蛋白质、核酸到创造出了具有生命体的结构——细胞,进而通过细胞组成了这么多的物种,赋予了动物以情感,并赋予人类思考的能力,因此我觉得细胞生物学是一个无穷无尽的学科,也许穷尽一生也研究不完,不论是细胞的起源、各个结构功能的原理,还是未来在细胞领域的各种发展和应用。尽管如此,我们的许多科学家却依然穷尽一生去研究细胞,足以说明细胞的魅力之大。

要说细胞生物学里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细胞中各个精密、巧妙的结构及其运行的高效率、高准确的特性,所以如果说我学习细胞生物学有什么收获,我想就是对细胞中的这些结构对未来实际生活生产的改造的启发和影响。

学术部分开始

在学习膜转运蛋白与物质的跨膜运输这一章的时候我就有过一个设想,未来我们也许可以利用生物膜的结构及其转运蛋白,制作出过滤、提纯特定物质的生物滤膜,并人工模拟离子通道的激活信号,使得过滤的效率大幅提升。这项技术我想可以应用在微生物代谢产物的提纯,先将培养的微生物群体的细胞膜机械破坏,再用生物滤膜进行过滤,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完整的、未经处理的产物。但这项技术的难度我想主要在人工制作带有特定运输蛋白的磷脂双分子膜上,也许是由于微观结构具有物理上的特性,导致难以形成稳定的面积较大的膜的形状,且成本颇高。在学到离子跨膜运输的时候我想到过生物发电在未来的前景。海中的某些生物如电鳐、电鳗等可以放出几百伏的电,这与其身体里的发电细胞有关,而发电细胞发电的原理就是离子在膜内外的浓度不同导致的电位差导致电压的产生,这种发电方法能产生的电压较高且可控(通过控制发电细胞的数量)。而这种发电需要ATP作为能量,如果有朝一日能够将能进行光合作用亦或者是通过线粒体高效利用糖原产生ATP的微生物与之结合在一起,也许能够作为新的清洁能源融入到我们的生活里。

在学习细胞的能量转化——线粒体和叶绿体这一章里,感兴趣的不仅是线粒体高效转化能量的机制,还有其对整个生物个体的宏观影响。在细胞中,线粒体是氧化代谢的中心,是糖类、蛋白质、脂肪等物质最终彻底氧化代谢的场所,主要功能是进行三羧酸循环和经氧化 化合成ATP。[1]生命体是具有智慧的,它并没有专门特化出提供能量的器官,以一带整,而是把线粒体集成到每一个细胞里,这样就可以保证机体内每一个细胞随时都有足够的能量供应。除此之外,线粒体还与人类的寿命和许多疾病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线粒体数量逐渐减少,而体积却逐渐增大,同时线粒体中的内容物网状化而呈多囊体,mtDNA也日渐损伤。这种损伤主要来自于氧自由基,而氧自由基确实在电子传递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产物,因此在当机体衰老,无法产生足够多的SOD后,线粒体就开始不断受到损伤并衰老。由于线粒体还控制着细胞的程序性死亡,掌握这控制细胞凋亡的多个关键因子,可通过caspas蛋白等途径激活细胞的死亡。因此,线粒体在细胞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细胞器,生与死都由它决定。

学术性部分结束

同时也从另一个新的角度给科学养生带来启发:1.我们要多运动,在长期运动的作用下,体内的线粒体数量会适当增多,线粒体的质量与活性也会更高;2.避免增加体内的氧自由基含量,这个就与我们的饮食习惯有关系,多使用一些水果有助于减少体内氧自由基的含量,同时也与我们生活的环境相关,因此从大的方面来考虑,保护环境节能减排对我们的健康也十分有利。

在细胞生物学这本书里,我还会经常看到“猜想”这个字眼,这足以说明我们人类对细胞的了解恐怕还是远远不够的,说明未来的路还有很长,另一方面我觉得对细胞进行人工的改造未免有些挑战大自然、违背自然规律的意思。我个人对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NaturalSlction)抱有很高的认同感,人类在生物科技上的进步很大程度上是在抵抗自然选择,比如抗生素、疫苗等的发明。这些发明在给人们带来了福音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潜在的危险,包括超级细菌、耐药性极强的病*等,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也是自然界对人类行为的制约。更何况总有一些科学家是极其贪婪的,不顾一切后果地在做着各种危险的生物实验,这样的后果不堪设想。当人们对某些神秘的东西了解得十分清楚的时候,对其的敬畏之心也就逐渐消失,就像人类对待自然一样,我希望人类可以适度发展科技,更多地从控制人口的方向去改变资源匮乏的现状,而不是发展以疯狂榨取自然资源为目的的科技,否则我们人类终究会在自然选择中被淘汰。

[1]翟中和,王喜忠,丁明孝.细胞生物学(第3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赞赏

长按







































钁楀悕鐧界櫆椋庝笓瀹?
浜戝崡娌荤枟鍎跨鐧界櫆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anmana.com/dmtz/13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