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晓枫有如候鸟绝望与希望同在杜娟

“需要你们的冷酷,

胜于需要你们的温暖”

书评

有如候鸟,绝望与希望同在

杜娟

原载于《北京晚报》,年12月29日。

间隔十年后,我再次读到了周晓枫的散文,一如往常,在亲切从容的文字背后有一阵扎心之痛,绝望与希望同在。从《你的身体是个仙境》的真挚痛切,到《有如候鸟》的从容深邃,周晓枫的散文似乎从来不走寻常路,真实有力的文字中,装载着深邃而又沉重的内容,以致于有人认为周晓枫是“最不像散文家的散文家”,也是“散文家中的散文家”,但这恰恰也是周晓枫散文的魅力所在。一本好的散文集会让读者阅读时一气呵成,与作者融情于中,《有如候鸟》正是如此。读完整本书,感觉每一篇读起来都仿佛是人生历劫之后的反省与重生,我们的内心跟随作者心痛、悲伤、沉静、痛恶,文字在作者的笔下彰显出哲理的韵味与人生的思索,也在作者的笔下散发出美的执念与善的追求,早已超越了许多的散文范式。

周晓枫在散文的道路上一路走到黑。“很少有人专事散文,我一直保持着这种被动的忠贞。”周晓枫在《有如候鸟》的自序中如是说。看似是自我的否定,但也正说明作者十多年来对散文的执着与坚持。《有如候鸟》中对动物的描写真实、透彻,这一度让我觉得这像是一位动物探险家所成就的文字,这篇散文虽是以主人公的经历为主线,但不得不佩服周晓枫的勤奋与耐心,细腻灵动的文字将动物毫无遮掩的日常生活展现出来,有水母、鲸鱼、海豚、蛇、电鳗、蝙蝠、蜥蜴、壁虎、蚜虫、海鸟、蝴蝶、信天翁……作家近距离观察,动物们的生活形态,都在她的小本子上一一备案,下足了功夫。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识其器,“被动的忠贞”除了天生的才华,更需要作者付出的是足够的时间与沉静,才能用文字直击内心、窥探人性,周晓枫正是如此。

散文其实是众多文体中最难写作的一种,它既需要小说的叙述技巧,又需要诗歌的语言功底;它既需要真实的抒写,又需要情感的张力。而周晓枫仿佛是天生的散文家,用饱含温暖的态度与富有张力的文字,从女性到动物都给予了冷酷绝望的描述与温暖细腻的关照,从琐碎的生活到悲剧的人生都呈现了哲理的思考。《有如候鸟》中的散文时而有小说的叙事,时而有戏剧的冲突,时而又有诗歌的张力,自然地让这些文体与散文结合起来,实现了一次与散文的混搭,但这并不是作者的刻意炫技,而是文字致密有力的流淌。在《离歌》中将小说与散文混搭,用小说包裹内容,用散文呈现文字,以屠苏的死为主线,写出了屠苏的悲剧历程。作者以亡友的身份,探求屠苏的生命轨迹,几经曲折, 写下了这样的答案——“唯有神,因万能而慷慨;卑微如他,因无能而吝啬。”离别是文章的标题,但也是屠苏一生的总结。“每个人都有复杂性,都有自己不愿承受的卑污”,周晓枫的文字如此纯粹,不加痕迹地让读者反刍自己的人生,屠苏的影子到底有多少。少年得意,中年失意,生活中屠苏式的悲剧并不少见,看故事可以如山倒,但思索却如抽丝剥茧,现实与理想的差距有多大?爱情与婚姻究竟谁是谁的坟墓?权力的追逐是成功的标志还是自戕的利剑?无解,答案在每个人的生活中。谁不曾是那个领了“屠苏酒的少年”,谁不曾“默默离席,消失于众声喧哗”,心如刀割。

周晓枫的文字从来不吝惜自己的犀利,将人生的绝望进行到底,但背后却饱含着希望的曙光。《初洗如婴》中没有高深的道理,也没有繁复的修饰,用第三人称的叙事方式,全知全能地写一个逐渐经历失忆的人,人格解体的过程。记忆是过去关照当下的一扇门,连接着曾经与现实,如果没有记忆,恐怕当下的寒冷会愈重,所以失忆会让人生出现断裂,陷入巨大的恐慌中。这篇散文中的“她”担心自己失忆,接触了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人,目睹了他们尽一切可能与失忆的抗争,但都无济于事。人在现实面前的无力与无奈,比失忆更让人恐惧,我们读起来也应该惊心动魄,但周晓枫用自己擅长的想象与比喻,将如此悲怆的感受表达得平淡自然,冰冷的背后有股柔情的力量,我们经历恐惧之后更应该坦然面对,这种豁然也让我们在现实中更加从容。在散文中,“她”用旅行和写作化解失忆恐惧、接受失忆,不失去对生活的勇气,“每个清晨醒来,都是全新的世界”——如同新生的婴儿,重新认识世界,拥抱世界。

散文并不是天山上的雪莲,只可远观不可近赏。《有如候鸟》既写了一系列沉重的话题:暴力下的女性、阿尔茨海默症、屠苏的死亡……冷酷与绝望的描述时刻存在着,沉重的哲学命题也流露其中,《离歌》中屠苏的悲哀与现实的无奈,《禽兽》中动物的活力与丰富,《布偶猫》中小怜的隐忍与妥协,《有如候鸟》中的离去与归来……也展现了 烟火的气息,从布偶猫的照顾、耳语般的诉说、对动物的细致观察……温暖动人。周晓枫用直击内心的方式,用亲切纯粹的文字,写出了人内心的矛盾与纠结,解剖了人性的善与恶,体现了作者的感性丰富与理性谨慎,但她的散文读起来并不轻松,时刻需要应对作者的“审问”与挑战,看似冷静客观,看似松弛平淡,但却有着真切的体悟与深邃的拷问,作品中的文字一次次将读者那被磨平的感官系统激活。在作品中,这些经过经年累月的思考也给读者注射了一注强心剂,让你打足精神,直面鲜血的人生,但也能体悟世界的温暖与温度。

如果非要用一句话来形容《有如候鸟》的读后感受,想必裴多菲的这句诗最恰当——“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绝望与温暖同在。《有如候鸟》十余篇文章层层叠叠,像抽丝一样,一次次地将内心的隐微探照得清清楚楚,犀利、冷酷,但我依然可以从文字中体味到周晓枫的体温,良心的温度。《布偶猫》中对小怜的同情与无奈,《恶念丛生》中对善恶的探求,《有如候鸟》中对故乡的追寻……《有如候鸟》让我们再次认识周晓枫,“需要你们的冷酷,胜于需要你们的温暖”,与众不同,但对散文的赤子之心也将我们折服。

杜娟

天津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微火读书会成员。

选读

他人的期待,很难说是命运的奖励还是灾难。天才的缺陷,一如他的优势那么明显。或者说,成为天才是有代价的。他们跌跌撞撞,走过的,多是一条带血的路。

鸟类,有着远比人类飞行员更丰厚有力的胸肌,凭借着光线、星宿、气流和磁极组成的地图,它高飞。在勺形的头颅里,每只鸟都藏好一根忠诚的指南针。即使长在两侧的眼睛未必能看到多远的前方,即使优雅前伸的脖颈后面是一双苦力的翅膀,只要终点和希望不灭,候鸟就会出发,密集的翅膀就像移动的花季。

她想起了雪莱的那句诗:“你从大地上腾空而起,越飞越高,像一团火焰。”候鸟跃升,穿越人神之别。季节与季节之间裂开的口子,它们用羽翼一针针缝合,就像外婆刺绣,候鸟用彩色的羽毛在圆绷着的拱形 里绣出丝线。只有神和他的候鸟,能把天地之间的伤口都缝合得那么优美……弓形精湛,她会看到,暴雨之后的彩虹。

她记得天上的云,如同无垠的北极冰层,堆云之术如何达至技艺的绝境。她记得夜空满天的霜晶,迁徙的飞鸟日夜兼程。她记得南方小镇,穿睡衣的女子梦游般穿过自己的八月。她记得那些覆满松林的无人山坡,起风时让人嗅到一种冷香。

在被出卖的道路上,羊看见了它的悲剧命运。裹紧外衣,裹紧自己即将与肉分离的皮,它眼里涌起的,依然是告别中的柔情;所有柔情者无不怀有近视的缺陷,在模糊的道德宽容里,它难以分辨屠夫和牧人的脸。低头向前,用小巧的蹄甲敲出倒计时的声响,除此,它至死保持安静的顺从。善良之辈始终散发着自身的肉香,召唤应约而来的刀叉。

简介周晓枫年6月生于北京,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做过20年多文学编辑,现为北京作家协会驻会专业作家。出版散文集《鸟群》《斑纹》《收藏》《你的身体是个仙境》《聋天使》《巨鲸歌唱》等。曾获鲁迅文学奖、朱自清散文奖、冯牧文学奖、冰心散文奖、庄重文文学奖、人民文学奖、十月文学奖等奖项。

编辑:李婧婧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有如候鸟》↓↓↓

赞赏

长按







































武汉白癜风专科医院
青海治疗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anmana.com/dmtz/126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