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碰!别吃!
随着气温升高
厦门近期出现了福寿螺的踪影
厦门五缘湾湿地公园
惊现“粉色桑葚”
在厦门五缘湾湿地公园迷宫区域
有不少粉红色的类似虫卵的东西
附着在水域内的栈道木桩上
五缘湾湿地公园的迷宫区域,在栈道之间种植着大量的水生植物,而在栈道的木桩边以及一些水生植物的根茎上附着这不少粉红色物体,凑近看,它是由一粒粒粉红色的小圆球组成的,像是粉色的“桑葚”。
不少经常来这里的市民表示
近一段时间以来
这种粉红色物体在这片水域十分常见
在园区内
工作人员正在清理这些粉色的卵
他们说,这些是福寿螺的卵
福寿螺一般栖息在水质清新、饵料充足的浅水区,每年的3-6月是它们的繁殖期。近期气温回升也加速了它的繁殖,为了减少对福寿螺对水域的影响,工作人员每天都会安排人员清理。
在现场,工作人员也从水域中,打捞上来一些福寿螺。这些螺的外形和普通田螺类似,但个头却要大很多。
人们为什么会“谈螺色变”
含有大量寄生虫,严重可致死
很多福寿螺体内都有寄生虫,如果在烹饪的时候没有完全煮熟,吃下去后寄生虫就容易进入人体,可能会破坏神经组织,严重者会导致痴呆甚至死亡。
曾经有专家对福寿螺进行过实验,发现一个福寿螺体内的寄生虫可以多达条,未煮熟食用后,轻则发烧拉肚子,重则危及生命。
福寿螺繁殖能力很强
一年可产卵20-40次,年产卵量3-5万粒。可以迅速扩散,而且它食性杂,一旦爆发会破坏周边的生态系统。
?
据了解,福寿螺原产于中美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上世纪80年代,福寿螺被当成可食用的经济型螺类引入我国,之后迅速适应我国本土环境,对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危害,目前,福寿螺已经被列为重大危险性农业外来入侵生物之一。
如何处理福寿螺卵和成螺?
一般来说,把福寿螺的卵从岸边取下扔到河道里就能阻止其孵化。因为孵化福寿螺的卵需要干燥的环境,一旦入水,非但不能孵化,还可能成为鱼、虾等水生动物的食物。
此外,养护人员还会在河道岸边安装引诱装置,把福寿螺诱集起来,然后利用铲子、火钳、小网等工具,摘下沿途看到的成螺和螺卵,并统一将捕获的成螺放进袋中、桶中,对捕获的卵块进行集中捣毁。
此事你怎么看?
下方评论留言
-THEEND-
素材来自: 大厦门、央视财经、厦门广电、广州日报、厦门广电,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请联系我们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