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真相连榨菜和泡面都开始加速涨价15

白癜风不能吃什么 https://m.39.net/baidianfeng/a_7451896.html

如果你是常年在办公室苦逼加班的搬砖众,那么想必对泡面+榨菜的组合绝壁熟悉无比——方便快捷是一方面,最重要还是便宜,加根火腿肠也不超过十块。实在是居家熬夜、公司搬砖的必备良品。

不过,就在本月初,榨菜界的茅台,涪陵榨菜又涨价了,而且是两年来的第四涨。

前段日子康师傅方便面也已经完成了一轮提价,再加上这段日子榨菜的涨价,是不是意味着未来连“泡面就榨菜”也将成为一种无可企及的 ?

年7月,涪陵榨菜以“原料和劳动力上涨”为由,将11个单品的价格提高8%-12%;年2月,以“缓解成本压力”为由上调了9个单品的产品到岸价格,提价15-17%不等;年四季度,公司将脆口榨菜从g包装降低至g,主力榨菜88g降至80g,但售价不变,变相提价10%-16.7%。

,是今年10月29日,为“统一全国流通产品价格体系”,销售公司上调7个单品的产品到岸价格,提价幅度约10%。

也就是说,只用28个月,涪陵榨菜的售价已经比原来贵了一半。

即便榨菜在涨价后的价格依然没有超出人们的心理承受范围,但是作为一项快消品,在短短两年时间里如此频繁的涨价,委实也不是个常见的现象。

更关键的是,涪陵榨菜似乎并没有在自己的售价上头安天花板,也许不久之后,我们又会看到它的第五涨。

那么,是什么让它如此有恃无恐,不担心客户的流失呢?

在不久之前,有一个新的经济指数被人们广泛讨论:榨菜指数。

有关经济学家认为,在某一地区,如果类似榨菜这样的低端餐饮快消品销量越好,那么这个地区的经济状况就越糟。

国家统计局年的数据显示,年上半年,国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出现了15年来的 值。

与此相反的是,今年上半年,涪陵榨菜净利润同比增长了77.52%,并且出现了股价1年暴涨%的景象。

也就是说,“榨菜指数”是成立的,经济发展越差,榨菜卖的越好。

既然是因“穷”买榨菜,那么涪陵之流如此涨起价来,岂不是把客户往外推?

答案是否定的。

在连续涨价四次前后,涪陵榨菜的销量依然在上升,而且是飙升。

根据官方数据,年至年,涪陵榨菜的销量从10.44万吨提升到13.05万吨,增长达到25%。营收从8.46亿元大幅度上涨到了15.2亿元,几乎翻了一番,净利润也从1.41亿元提升至了4.14亿元。

一边是马不停蹄的涨价,一边是节节攀升的销量。看到这,相信不少的读者都会想问:

这些买榨菜的脑袋都被门夹了吗?明明涨的那么厉害,居然还颠颠地去买单~

其实吧,消费者并不傻,他们在榨菜大涨特涨后依然买账是有自己道理的。

进入年以来,相信大家都有感觉,那就是除了工资,所有东西都在涨价。

今天国家统计局发布了10月份CPI(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指标,显示同比涨幅和上月持平,无论食品还是非食品大类,都在稳步上涨,即便是非季节性的原料,其下降趋势也非常微弱。

换句话理解,就是原材料、房租价格、人工成本,没有一项不是在涨的。

看起来涪陵榨菜涨的比例十分惊人,但它从之前3块的单价涨50%也只不过1块5,这些平摊到上涨的成本里头,也并不那么耸人听闻。

反倒是其他餐饮种类,看似涨的并不多,但 值涨幅则大大超过了榨菜。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一包榨菜3元,一个肉末茄子20元,前者就算涨50%一样也没后者涨10%多。

这其实就是消费者为什么选择榨菜的原因:在通胀压力之下,榨菜依然是挤占生活成本 的选项。

通胀指数上行,消费指数下行。

这不仅体现在食品上,甚至还体现在追星上。

最近,来自加拿大的 男歌手,嘻哈教父,人称加拿大电鳗的吴亦凡先生,发布首张个人专辑。

这位不愧是红遍全球的天皇 ,不到5小时新歌便登上美国iTunes专辑总榜、单曲总榜、Hip-Hop/Rap专辑及单曲4个榜单的 位置。

其火红程度把欧美几位 歌手,比如LADYGAGA、A妹都给比了下去,让美国众网友惊呼“Whothefuckiskriswu?”(这个吴亦凡特么是谁?)

这倒让吴先生又多了个英文名:KrisWho。(克里斯·谁)

当然,用脚趾头想都知道,这个排名就是歌迷刷的。

截止到本文发稿日,吴亦凡的数据已经被清除,美国媒体各种讽刺挖苦中国水*文化,而他的粉丝依然在不辞劳苦地各种维护吴亦凡,恶言攻击网友。

如果事情到这里,姑且还可以算是一场脑残粉的闹剧。

但是,我又要说但是了。

也许,并不存在什么“粉丝刷榜”。

打开吴亦凡的新浪微博,11月9日数据,他的粉丝有万人。

这四千万人,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人去买专辑,其销量就比LADYGAGA和A妹绑在一起都高,何苦来哉去辛辛苦苦一人注册多个账号刷榜?

的解释,就是吴亦凡根本没有那么多粉丝,他的粉丝没有那么爱他。

或者说,他的粉丝,吝于掏一张专辑的钱去爱他。

他的粉丝能做到最多的,就是在网上打鸡血一般和讽刺自己偶像的人对骂。

类比起来,这其实就是一种变相的口红效应。

收入增速回落中,减少昂贵支出,更多购买“不那么昂贵、也不那么必要”的消费替代品,这就是经济学中有趣的“口红效应”。

而这种连一张专辑都不肯买的追星,大概只能算是最LOW的一种“口红效应”吧。

不过换句话来说,消费的整体萎靡,Skr吴先生也只不过是一条池鱼罢了。

今年上半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8.5%,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4.2个百分点。

如果从三大需求来看,在基建投资和房地产开发投资回落影响下,年上半年资本形成总额拉动GDP增长2.1个百分点,较年底微落0.1个百分点;货物和服务贸易净出口拖累GDP增长0.7个百分点,较年底回落1.3个百分点。

在此背景下,上半年GDP同比增长6.8%,仅较年全年回落0.1个百分点,完全是由于最终消费支出发挥了作用。

也就是说,消费萎靡是真的,可是我们必须得靠这么萎靡的消费去拉动经济。

放缓的经济增速,向上的文娱泡沫,焦虑的中产阶级,这是当下经济的写真,也是我们应当警惕的问题:

1、如何让人民有“获得感”?

2、怎么为实体经济赋能,激发产业活力?

在决策者方面,“积极财**策更加积极”,但不是简单的大水漫灌,而是“有的放矢”。同时在收支两端同时发力,收入端进行更大力度的减负降费,居民部门理应得到更大力度的倾斜,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回升,才是真正的扩大内需。

在支出端,需要*府掏掏口袋,加大对居民消费的扶持力度,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而不仅仅是“薅羊毛”。

在投资者方面,“消费升级”与“消费降级”总是刺激着他们的神经,或捧为风口,或担忧恐慌。

而事实上,消费的模式、选择更像是经济主体在经济大环境变动的必需品。如何顺应潮流的变化、寻找其中的机会,这其实都需要企业更加积极去转型应对,而非天天叫苦“寒冬来临”却只在裁员减薪上打主意。

得不偿失和塞翁失马其实只有一线之隔。

-限时福利-

随手点赞

年薪百万

随手转发

今年必发!

-END-

有才论金

同舟共济,为国祈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anmana.com/dmtd/847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