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珍稀动物保护日让我们一起保护这些小

白癜风的根治方法 http://nb.ifeng.com/a/20190918/7727689_0.shtml

今天

是国际珍稀动物保护日

近年来

由于环境污染

人类过度捕猎

栖息地减少等原因

不少动物一度濒临灭绝

国际上各个国家

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珍稀动物灭绝的问题

中国是濒危动物分布大国。据不完全统计,仅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的原产于中国的濒危动物有多种(指原产地在中国的物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有种,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的鸟类、两栖爬行类和鱼类有种,列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还有成百上千种。

近年来,泸州推出多项有力举措,包括禁猎、禁止采沙、禁渔、水污染整治……加之泸州生态文明建设、泸州广大市民生态环保意识提高。

据统计,长江泸州段水域中共有鱼类种。

现发现的国家保护鱼类只有白鲟、达氏鲟(即长江鲟)、胭脂鱼及保护动物大鲵(娃娃鱼),分别属于国家Ⅰ级、Ⅱ级保护动物。

常见的珍稀特有鱼类还有桂花鱼、麻花鱼、玄鱼子、花斑鳅、*头鱼、江团、石爬子等。

1

泸州鱼类“三宝”——白鲟

白鲟体长为2~3米,体重~千克, 的体长可达7.5米。又称作中华匙吻鲟,和生活在密西西比河的匙吻鲟同属匙吻鲟科的物种。另名为中国剑鱼,是中国 的淡水鱼类。因为其吻部长状如象鼻,又俗称为象鱼。

中国古代白鲟被称为鲔。春季溯江产卵。主产于中国长江自宜宾至长江口的干支流中,钱塘江和*河下游也有发现。是中国特产稀有珍贵动物,属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有“水中大熊猫”之称。

2

泸州鱼类“三宝”——长江鲟

长江鲟又称达氏鲟,俗称鲟鱼、鳇鱼、沙腊子。鲟的一种。我国特有的珍贵大型鱼类之一。外部形态与中华鲟相似,体表无鳞,生有5行骨板,背部的1行骨板 。各行骨板间的表皮及头部背面遍布颗粒状的小突起,触摸粗糙,在幼小的个体更为明显。达到性成熟的年龄为5~6龄,体长多在1米以下,体重5~10千克,雄鱼达性成熟的个体较雌鱼小。春季繁殖,食物以底栖无脊椎动物为主,也可摄食植物碎屑、蛹、着生藻类和小型鱼类。用钩具及大型三层流刺网捕捞。产于长江中、上游,尤以宜宾至宜昌的长江干流江段为多,在金沙江、沱江、嘉陵江等上游支流有分布。营养成分与中华鲟相似。鱼卵径约3毫米,黑褐色,用其制作的鱼子酱,属水产珍品。皮可制革。年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3

泸州鱼类“三宝”——胭脂鱼

胭脂鱼是胭脂鱼科、胭脂鱼属鱼类。体长毫米。体侧面观长椭圆形,侧扁,背鳍始点处体 ;腹部宽圆,腹缘较直;鳃膜条骨3。除头部外体全蒙鳞,鳞圆形,鳞心位于中央,环纹细密,向后有稀辐状纹。侧线直线形,侧中位。小鱼背鳍前部,臀鳍、尾鳍后端与偶鳍均红黑色,大鱼色较淡。

胭脂鱼为大型中、下层淡水鱼类。胭脂鱼为底食性鱼类,主要以底栖无脊椎动物和水底泥渣中的有机物质为食,也吃一些高等植物碎片和藻类。分布于长江和福建闽江。随着长江泸州段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吸引了不少野生鸟类前来泸州作客据统计泸州野生鸟类种类达到种也就是说,全国1/4的野生鸟类种类都可以在泸州看到还有一些罕见的动物也在泸州现身过这群“稀客”的到来为泸州留下了更多美丽的瞬间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认识这群小可爱吧!01青头潜鸭

这是一种东亚地区特有的潜鸭,繁殖于俄罗斯东部和中国东北地区,越冬于中国南方。在日本、韩国、缅甸、泰国、孟加拉国以及印度零散越冬记录。青头潜鸭是雁形目鸭科潜鸭属的鸟类。体圆,头大,雄鸟头和颈黑色,并具绿色光泽,眼白色。上体黑褐色,下背和两肩杂以褐色虫蠹状斑,腹部白色,与胸部栗色截然分开,并向上扩展到两胁前面,下腹杂有褐斑;两肋、淡栗褐色,具白色端斑。雌鸟体羽纯褐色。该物种是世界极危物种,其珍稀濒危程度远高于大熊猫、金丝猴、长江鲟等。

02赤麻鸭

赤麻鸭体型较大,体长51-68厘米,体重约1.5千克,比家鸭稍大。全身赤*褐色,翅上有明显的白色翅斑和铜绿色翼镜,嘴、脚、尾黑色,雄鸟有一黑色颈环。飞翔时黑色的飞羽、尾、嘴和脚、*褐色的体羽和白色的翼上和翼下覆羽形成鲜明的对照。栖息于开阔草原、湖泊、农田等环境中,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03果子狸

花面狸(学名:Pagumalarvata)是灵猫科、花面狸属食肉动物,俗称果子狸。花面狸可见于多种森林栖息地,从原始常绿林到落叶次生林,它们还经常光顾农业区。它们主要吃果实,也吃鸟类、啮齿类、昆虫和植物根。在农田它们会攻击家鸡和水禽。树栖性、独居、夜行性,白天在树上的洞穴中睡觉。也居住于地洞,并组成2-10的小家庭群。分布于孟加拉国、不丹、文莱、柬埔寨、中国、印度(安达曼群岛)、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加里曼丹)、老挝、马来西亚(马来西亚半岛、砂拉越、沙巴)、缅甸、尼泊尔、巴基斯坦、泰国、越南、日本(引入)。在中国分布于分布于长江流域及江南地区、河北、陕西等地。

04红腹角雉

红腹角雉(学名:Tragopantemminckii)属于鸡形目雉科,雄鸟体羽及两翅主要为深栗红色,满布具黑缘的灰色眼状斑,下体灰斑大而色浅。雌鸟上体灰褐色,下体淡*色,杂以黑、棕、白斑。红腹角雉喜欢居住在有长流水的沟谷、山涧及较潮湿的悬崖下的原始森林中,在海拔-米之间均有分布。主要以乔木、灌木、竹以及草本植物和蕨类植物的嫩叶、幼芽、嫩枝、种子为食。主要分布于东南亚地区,包括中国南部及印度等地。该物种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并被列入世界濒危鸟类名录N级。

05小灵猫

小灵猫(学名:Viverriculaindica),俗称七间狸、乌脚狸、箭猫、笔猫、斑灵猫、香狸,属于灵猫科、小灵猫属。小灵猫长 8~58厘米,尾长33~41厘米,体重2~4千克;全身灰*或浅棕色,背部有棕褐色条纹,体侧有黑褐色斑点,颈部有黑褐色横行斑纹,尾部有黑棕相间的环纹。小灵猫多在晚上或清晨活动,白天则躲在树洞或石洞中休息,除了会吃老鼠、昆虫、青蛙、鸟类外,偶尔也会吃水果。小灵猫是中国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并被列入濒危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Ⅲ和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合会(IUCN)红色名录。

06猪獾

猪獾(学名:Arctonyxcollaris),别称沙獾,山獾,是鼬科、猪獾属的哺乳动物。猪獾体型粗壮,吻鼻部裸露突出似猪拱嘴,四肢粗短,头大颈粗,耳小眼也小,尾短,其整个身体呈现黑白两色混杂,背毛黑褐色,胸、腹部两侧颜色同背色,中间为黑褐色。四肢色同腹色。尾毛长,白色。猪獾已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8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07蟒蛇

蟒蛇是蟒科,蟒属大型爬行动物。常见的体长3-5米,头颈部背面有一暗棕色矛形斑,头侧有一条黑色纵斑,头部腹面*白色,体背棕褐色、灰褐色或*色,体背及两侧均有大块镶黑边云豹状斑纹。年2月5日,蟒蛇由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调整为国家二级。

END来源丨综合自网络

编辑丨王兴权刘宇洲

●泸州市生态环境局开展“牢记百年*史缅怀革命先烈”*史学习教育主题*日活动

●人民日报聚焦泸州生态保护:赤水河畔绿意盎然

●第二轮第三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全面启动

●起底“生态环境频道”:民营公司运营,宣传册曾冒用部委名义招商

●第四十五批尾气超标名单来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anmana.com/dmtd/774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