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江口的命脉一年曾出鱼15亿斤,如今

汉江是长江的 支流,急流险滩众多,蕴含着丰富的水力资源。为了开发并治理汉江,我国在年开始建造丹江口水利枢纽,历经16年正式建成,库容量多达.5亿立方米,被誉为“亚洲天池”。

  

  丹江口水利枢纽

  在大坝建成后,丹江口水库就成了当地的“聚宝盆”,在发展渔业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丹江口水库面积广阔,控制着周边9.5万平方公里的水域,占全流域面积的60%,再加上水质优良,生物饵料丰富,丹江口水库自然而然就成了远近闻名的“天然鱼库”。

  “亚洲天池”的隐患

  丹江口水库是国家一级水源保护地,同时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 水源地。丹江口水库的水质一直都非常优良,各项指标基本上都在二类水的标准以上,有些指标甚至达到了一类水的标准限值。

  

  丹江口水库区位图

  凭借着优良的水质,库区出产的水产品自然也跟着身价倍增,在市场上非常抢手。在上世纪80年代,丹江口水库共发现有68种鱼类,经济价值比较高的主要有四大家鱼、鳡鱼、翘嘴红鲌、鲤鱼、鲫鱼等20余种。其中,鱤鱼和翘嘴红鲌都是性情凶猛的肉食性鱼类,也是丹江口水库的两大“招牌”,这两种鱼都被评为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而且还登上过央视,饱受市场赞誉。

  丹江口水库湖汊众多,水面开阔,可以利用的养殖面积约为6.2万公顷。渔业专家们曾根据水库生产力进行过计算,每公顷水面可以生产出公斤的鲢鳙,整个水库每年最多可以生产万公斤的 鲢鳙,这是一个相当可观的产量。

  

  鳙鱼/大头鱼

  然而在80年代之前,由于缺乏统一的渔业管理,丹江口水库曾长期处于过度捕捞、乱捕乱炸的混乱状态。渔民们为追求利益不惜采取*鱼、电鱼等极端方式,迷*阵、绝户网屡见不鲜,这给库区的渔业资源造成了很大危害。

  和上世纪50年代的调查数据相比,80年代丹江口的鱼类虽然增加了24种,但有很多都是外来引进的品种,比如太湖新银鱼、乐山小鳔鮈,还有一些是在网箱养殖过程中逃逸的,比如大口黑鲈(加州鲈)和斑点叉尾鮰。这些外来鱼种通过吞食鱼卵、占据生态位、捕食竞争等作用对丹江口的本土鱼类产生了很大威胁。

  

  大口黑鲈(原产自美国加利福尼亚州)

  除了外来物种,水利建设本身也给土著鱼类带来了“致命伤”。在短短的20年间,丹江口水库的鳗鲡、达氏鲟以及短颌鲚全部都消失了,而这些鱼类都是洄游性鱼类。众所周知,水电大坝会严重阻碍洄游性鱼类的繁殖,这对数量原本就稀少的野生种群来说无异于“釜底抽薪”式的打击。

  网箱养鱼产生污染,丹江口水库面临危机?

  在年,国家成立了丹江口水库水产领导小组,这也是我国第三次对丹江口水库的渔业资源进行全面开发。

  在之后的5年时间里,河南、湖北两省共投入了万元用于渔业开发和苗种投放,在原来“只捕不放”的基础上加入了网箱养殖。越来越多的传统渔民开始加入到“养鱼大*”中,基本扭转了80年代之前酷渔滥捕的混乱局面。

  

  水库的传统捕鱼活动

  在这些网箱中,有些品种是不需要投放饵料的,比如鲢鱼和鳙鱼;而对于吃食性鱼类而言,人工配合饲料则是必不可少的,比如鲤鱼、加州鲈、罗非鱼等。在90年代,人们还把太湖银鱼引入到了水库中,经过十几年的逐代繁殖后,银鱼已经成为丹江口水库的主要优势物种,种群规模达到了0吨左右。

  

  渔民在捕捞银鱼

  从渔业产量来看,人为的引种和养殖确实贡献不小。在没有开展网箱养殖的年,库区的捕捞产量还不到吨,在80年代末发展网箱养殖后,库区的渔业产量就一直突飞猛进,年的总产量甚至突破了00吨。

  在前期,丹江口水库发展渔业的目标主要是“以库富民”,也就是增加库区人民的经济收入,但当时很多人却没有意识到保护水质的重要性。在部分湖汊,网箱的设置密度过大,很多养殖户为了增加经济效益而大量投饵,严重超出了水体的环境负荷,最终导致湖区的富营养化程度不断升高。

  

  水库网箱养鱼导致水质污染

  为了保住丹江口的水质,确保“一库净水永续北送”,国家在年年底全面拆除了水库中的网箱。近年来,丹江口渔业开始全面转型,以人工增殖放流为主,全面消除了投饵性的养殖活动,库区的水质也因此逐渐好转。

  据了解,近几年丹江口市每年都会向水库放流上千万尾鱼苗,主要以鲢鱼、鳙鱼、鲫鱼、鲌鱼为主,进而达到“以鱼养水、以鱼净水”的目的,效果颇为明显。

  供水与生态,为何矛盾重重?

  作为亚洲地区 的人工淡水湖,丹江口水库为河南、河北、北京、天津等地的城乡居民输送了大量的淡水。在年底,丹江口水库的加高工程正式完工,正常蓄水位从原来的米提高到了米,库容也进一步增加到了亿立方米。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示意图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每年的调水量超过95亿立方米,极大地缓解了沿线20个大中城市的水资源压力。然而当丹江口水库的蓄水量不足时,往往需要限制汉江中下游地区的供水流量,有时甚至还达不到立方/秒的生态流量要求。

  汉江下游的供水量不足会引发很多的生态问题,其中一个典型的现象就是“水华”。

  在每年的2~3月,汉江下游的河段在长江干流的“顶托”下,水流速度会明显减缓。如果此时丹江口水库供应的流量太低,那么下游的河段就会形成一段缓水区,而这种环境非常适合藻类的生长和繁殖,极易引发“水华”现象。

  

  汉江下游部分江段“水华”频发

  在年2月,汉江下游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红潮”现象,持续了3天时间,这也是汉江首次发生“水华”现象。十年之后,汉江下游再次出现了罕见的“水华”现象,江面散发出明显的腥臭味,江水呈深褐色,这种现象整整持续了27天,引起了很大的社会轰动。

  年,“水华”再度袭来。为了减少负面影响,丹江口水库的出库流量被提高到了立方米/秒,下游的流速明显加快,短短几天时间就消除了“营养病”。

  丹江口水库的未来

  从今年1月1日,长江流域全线禁渔,丹江口水库作为长江沿线重要的水源地,自然也被纳入了长期禁渔的范畴——这也就意味着,从今年开始整个库区将全面禁止生产性捕捞。

  

  年1月1日起,丹江口全面禁渔

  十年禁渔的初衷是为了改善长江生态、恢复渔业资源,丹江口水库及汉江下游的濒危鱼种也借这一股“东风”迎来了 的“抢救时机”。然而有很多人反映,在夜间丹江口水库依然存在非法捕鱼、电鱼的现象,很多餐厅和饭店也依然在非法销售各种“江鲜”(包括丹江口翘嘴鲌、鱤鱼在内)。

  由此看来,十年禁渔还只是一个开始,从水库到市场再到餐桌的黑色产业链依然威胁着也何野生鱼类的生存,这些非法盈利行为也将成为下一阶段的重点打击对象。

  

  丹江口20多斤中的鱤鱼

  总之,水质和生态是丹江口水库的“命脉”,禁渔*策的落地既保住了水质,又养护了生态,是一件造福子孙后代的大好事。对于禁渔的成果,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来源:当代广播站

往期精选▼

1.新增丹江口周边多家企业单位招工信息!

2.跨过山和大海的近水绿道,你最想和谁 一走?

3.丹江口在线10月20日正式迁址沿江路水都风情(丽枫酒店楼上)办公!

4.丹江口市一中刘天钺高考成绩为十堰市县市理科 名!

5.秋景美如画桔农心如麻快来摘几斤多少都是情

6.水墨丹青活画卷古风淡雅丹江口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anmana.com/dmtd/718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