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腾吧火锅》第二季
贵州驻京办贵州大厦低调但不失尊贵地伫立在和平西桥附近。
相比驻扎在 内的其他省驻京办来说,它的位置和存在都特立独行了不少。作为初代网红,这里历经了“打卡全北京驻京办美食”和“驻京办不再正宗”等一系列自媒体创造的话题。一波又一波的人来这里吃饭,褒奖和批评势均力敌,这里却似乎丝毫不在意,按自己的性子不紧不慢地继续着。
*作者供图菜单上,你依旧可以看见粤菜、鲁菜、川菜夹杂在花溪牛肉粉和酸菜炒汤圆这些经典贵州菜中间,这里也依旧是全北京为数不多,可以吃到乌江豆腐鱼火锅的贵州菜餐厅。
“豆腐鱼我们这里分两种,酸汤的和麻辣的,你要吃哪种?”服务员的咨询反倒把我们问愣了。
*作者供图“酸汤的豆腐鱼,不就是酸汤鱼了么?”朋友的困惑清晰可见。
“豆腐鱼吃的就是我们乌江的鱼和我们乌江的豆腐,我们酸汤是番茄自己发酵的,通常点的人比较多”,在服务员的解释下,我们意识到原来乌江豆腐鱼还可以如此解释。“来份传统的吧,我想试试跟乌江本地有什么区别!”朋友是去过乌江的贵阳人,她这次算是带着“有色眼镜”来贵州大厦吃饭的。
传统乌江豆腐鱼火锅*《沸腾吧火锅》第二季不一会儿,一个铁桶被拎到了餐桌旁:“这条鱼2斤多一点,你们先看一下!”活蹦乱跳的无鳞双须鱼在筒里缓慢扭动,我们也不知道该看啥。想起《沸腾吧火锅》第二季里的内容,多嘴问了一句:这是什么鱼?
*作者供图“乌江鱼啊!”服务员说。好吧。
看样子应该是鲶鱼,正宗的乌江豆腐鱼可以用鮰鱼、鲶鱼等各种江鱼制作。贵州拥有世界不多见的喀斯特地貌,巨大的江岸落差,一方面创造了异常优美的自然景致,另一方面也带来了 的江鲜口感——它们成天在湍急的河流里穿梭,肉质紧实不失肥腻。
*《沸腾吧火锅》第二季当然我们面前的这条大概率来自于京深海鲜市场,而不是远在贵州的乌江。确认了鱼,没过多久乌江豆腐鱼火锅就上桌了。
鲜红的汤上铺了一层翠绿的葱段,鲶鱼被花刀切成一截截方便取食又不失造型的曲线,豆腐隐藏在汤里,涮火锅的配菜我们点了青笋和金针菇。在瓦斯炉小火的促力下,豆腐鱼开始沸腾,复杂的鲜辣香气弥漫在我们这张不大的桌子上方。
*作者供图“你先吃鱼,豆腐一开始不好吃”,朋友老练地叮嘱。
鱼肉的质地细腻,土腥味几乎完全没有,虽说是“麻辣”,即便完全不吃辣的人也可以欣然接受。香气里,你可以清晰地辨别出豆瓣酱和糟辣椒的滋味,那复杂而不羁的放肆感让人沉醉。
*作者供图“Hmm,豆腐不对”,朋友拎着勺子说。“这一看就是北京豆腐,一煮即化。乌江那边的豆腐不一样,久煮不烂的,而且是真好吃!我好像出了那里就再没吃到过类似的了。”
乌江是一个很典型的旅游小镇,沿着国道开进镇里,几乎家家户户招牌上写的都是“乌江河鱼”、“乌江河鱼王”。味道差不多,做的都是游客生意,毕竟很少有人来乌江工作,这里除了本地居民,就是观赏乌江大峡谷的游人。
*《沸腾吧火锅》第二季好吃的餐厅也有,按朋友的说法就是:看客流,做交流。
“你就先看哪家人多,人多的肯定不会差;然后问吃得津津有味的那些人:你们是经常来吃么?相信我,这两步是你在乡村吃饭的 绝招,那种地方,大众点评没有用的!”
而甄别乌江一家好吃的豆腐鱼,除了鱼这个品质不会差的天然资源,看的就是店老板对于辣和豆腐的理解。
*《沸腾吧火锅》第二季糟辣椒、糍粑辣椒和豆瓣酱是创造原味豆腐鱼滋味的灵*。贵州是中国最早食辣的省份,在《中国食辣史》(????戳)这本书里记载过:川渝等其他地区吃辣的习惯,最早都是从贵州传过去的,而贵州人吃辣的原因也简单,本地不产盐,人需要更刺激的滋味让自己摄入更多碳水,以及部分补充身体所缺失的钠元素。
糟辣椒是新鲜辣椒剁碎后加盐腌制的,出坛后有一股浓郁的咸酸;糍粑辣椒是干辣椒泡水后切碎,拥有与新鲜辣椒不同的芬芳;豆瓣酱则吃的是大豆蛋白发酵后的复合 酸鲜味。一家 的乌江豆腐鱼餐厅,做出的豆腐鱼能够 保留每种辣独特的个性,同时发挥复合后的组合价值。
*《沸腾吧火锅》第二季而且糟辣椒和糍粑辣椒必须店家自己做——只有自己做,才能通过秘制香料和独特配比,在人从众??的豆腐鱼餐厅里取得口味胜利。
然后是豆腐。这里最早的豆腐是用家家户户都有的酸浆水点的,所以又叫酸浆豆腐或酸汤豆腐。这样的豆腐吃上去口感有微微的酸香,但不是坏的滋味,用朋友的话就是“非常独特”,但很显然驻京办的并不是。
*《沸腾吧火锅》第二季
酸浆豆腐有一个问题,就是稀疏多孔的质地虽然可以吸饱汤汁让滋味非常上头,但煮时间长了就散了。
为了可以让豆腐更耐煮,乌江本地一些餐厅开始用石膏豆腐。这种豆腐的特点就是质地绵密厚实,几乎无孔,久煮不烂。在今天的乌江,不同的店家会使用不同的豆腐,作为食客,只需要选择最适合自己喜好的即可。
*《沸腾吧火锅》第二季我问坐在对面的这个贵阳人,平日是否会来贵州大厦吃饭。
“还是会的,上次我在这里的菜单里竟然发现了糟辣椒炒竹笋,感觉回到了家里楼下的小店。 的问题就是太!贵!了!不过,哎,钱包敌不过嘴巴。”
家乡风味的酸菜炒牛肉丝*作者供图食物是我们对自己身份的认知密码,无论走到哪里,在异乡呆了多少年,嘴巴仍会挂念从小到大熟悉的味道。
这大概也解释了人们对驻京办的痴迷——虽然在北京生活了几十年,但当我想家,想吃糟辣椒炒饭、乌江豆腐鱼、花溪牛肉粉…我还是可以拥有这么一个地方,满足对家滋味的所有思念。即便它并不完全一样,即便它可能身价翻倍。
*《沸腾吧火锅》第二季不过家的滋味,本就不是金钱可以衡量的,不是么?
作者:梅姗姗排版:风味君头图:《沸腾吧火锅》第二季图片部分来源网络如有疑问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