蜻蜓和飞机
文/曾钰
晴朗的天空中传来隆隆声,飞来了一架庞大的客机。
在高速飞行的客机怎么避免机翼因剧烈抖动而不破碎呢?原来是人们从蜻蜓身上得到启示。
蜻蜓在高速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30~50次,且它的翅膀重量不到0.克,翅膜厚度只有2~3微米。无论它怎么飞,从来没看见它的翅膀破碎,难道它的翅膀特别坚硬,能防止这些事件吗?
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有人做过一次实验,把蜻蜓的翅痣去掉,蜻蜓飞起来的时候就会荡来荡去,飞了一会儿翅膀就破碎了。
这实验证明,蜻蜓的翅膀没有破碎,有大半功劳都归于翅痣。
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蜻蜓翅膀不易破碎的秘密。蜻蜓翅膀这种独特的结构,在强度、稳定性、变形性能和振动特性等方面都具有无比的优越性,使得蜻蜓可以实现扑翼飞行、滑行、悬停、前飞、倒飞、侧飞、急转、急升及倒着降落等高难度飞行动作。另外,蜻蜓翅膀的一些特殊结构(翅痣、翅结)亦在蜻蜓的飞行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科学家模仿蜻蜓翅膀的结构,给飞机机翼末端装一块比周围略重一些、厚一点的东西就能防止机翼抖动,就算飞机飞得再快,翅膀也不会破碎。
大自然真是人类的老师!
鱼和潜水艇
文/薛焯晨
我在看电视的时候,看见潜水艇突然从水中浮上来,不一会儿又沉到水里不见踪影。
为什么潜水艇能在水中安全、自由的沉浮呢?原来是人类从鱼在水里自由沉浮得到了启发。
鱼生活在水里,想沉就沉,想浮就浮,忽高忽低,自由自在,还能捕捉比自己弱小的动物。难道有人在鱼身体里安装了某些东西,使鱼能在水来自由活动?
为了弄清这个问题,科学家做了许多试验,终于揭开了谜底。科学家发现鱼的身体里有一个鳔。你们会问鳔有什么作用呢?它的作用可不小,鳔里面存有空气,可以通过空气的吸入和呼出控制鱼的浮沉。就像一个气球一样,里面空气多的时候就非上升,少的时候就会下降。当鱼要沉下去的时候,放掉鳔里的空气,鳔就变小了,鱼儿扭扭身子就沉下去了;当鱼要浮上来的时候,鳔里装满空气,鳔就胀了起来,鱼儿摇摇尾巴就上来了。
科学家就是模仿鱼儿的样子,发明了潜水艇,在潜水艇里有个水仓,像鱼的鳔,当水仓装满水,潜水艇就沉下来;把水仓里的水放掉,就可以浮到水面。所以潜水艇才能在水中自由浮沉,就跟鱼在水中自由浮沉一样。
青蛙和电子蛙眼
文/易书漫
黑如浓墨的夜空出现了两个红点,越来越大,越来越亮。接着传来了隆隆声,原来是两架飞机在安全降落。
在这么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降落呢?降落时怎么不会相撞呢?原来这其中的奥秘是从青蛙身上得到的启示。
青蛙是在晨间活动的,靠吃小虫、鼠类存活,无论怎么跳,都没有见过它和什么东西相撞。即使是一条极小的树枝,它也能小心地跳到一旁。难道它的嘴巴也向蝙蝠一样会发出超声波吗?
其实,青蛙的眼睛特别敏锐,哪怕一只极小的正在飞翔的蚊子,它也能一口扑捉到,可是对静止不动的事物青蛙会像瞎子一样,无动于衷。为此,科学家曾做了两次不同的实验。
次,他们在一个玻璃箱里放了一只青蛙,又在青蛙周边放了许多死苍蝇,过了一星期,青蛙竟活活饿死了。
第二次,科学家们拿了一只活苍蝇在青蛙眼前晃动,苍蝇一下子就成了青蛙的美餐。
两次不同的实验表明了青蛙只有对活动的东西反应特别敏锐。
经过反复研究,科学家们终于发现了青蛙有三种细胞检测器。 种神经细胞叫“反差检测器”,它能对感觉运动的目标暗色是前后边缘;第二种叫“运动凸边检测器”,对轮廓的暗颜色目标的凸边产生反应;第三种叫“边缘检测器”,对静止和运动物体的边缘感觉最灵敏;第四种叫“变暗检测器”,只要光的强度减弱了,就会立刻反应。在这四种神经细胞的作用下,能把一个复杂图像分解成几种容易辨别的特征,然后传送到大脑的视觉神经,就好像在四张透明纸上的画图,叠在一起就是一个完整的图画。因此,青蛙的眼睛对活动的东西非常敏锐,对静止的东西却视而不见。
仿生学家们模仿青蛙的眼睛,发明了电子蛙眼,使机场的指挥人员能更加准确地指挥飞机降落,所以,就不会发生撞机的危险了。
青蛙和电子蛙眼
文/林智博
一个飞机场内,工作人员正在指挥降落的飞机,他们每次都指挥的非常准确,没有丝毫差距,使飞机准确降落。
为什么他们能指挥得那么准确?是什么东西帮助了他们呢?原来是人们从青蛙身上得到启示的。
青蛙是益虫,但是和飞机有啥关联呢?
事情是这样发生的,很久以前,科学家们发现青蛙的眼睛有点蹊跷,和其他动物的眼睛不一样,它的眼睛比较突出,于是,他们对青蛙产生了巨大的兴趣,他们还发现青蛙对活动的东西很敏锐,但却对静止的事物却“视而不见”,而且遇到光就不能动了,这是为什么呢?
他们经过多次试验,终于发现其中的奥秘,原来青蛙的眼睛视网膜的神经细胞分成五类,一类只对颜色有反应,另外四类只对目标的特征起作用,并能把分解的信号送到大脑视觉中枢——视顶盖。视顶盖上有四层神经细胞, 层对运动目标的反差有反映;第二层能把目标的凸边抽取出来;第三层只看见目标的四周边缘;第四层只管目标暗前缘的光亮变化。这四层特征就好像在四张纸上的画图,叠在一起,就成了一个图像,因此,青蛙的眼睛对活动的东西非常敏锐,对不会动的东西视而不见。
科学家模仿青蛙的眼睛,发明了电子蛙眼,使机场的工作人员更好的指挥飞机降落。
电鱼与伏特电池
文\李雨澍
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到电池,像电视的遥控器、手电筒、电子玩具等。
那电池是怎么发明的呢?人类把目光投向了大自然。
在自然界中有许多生物都能产生电,仅仅是鱼类就有余种,如电鳐、电鲶和电鳗,人们将这些能放电的鱼,统称为“电鱼”。中等大小的电鳐能产生70伏左右的电压,而非洲电鳐能产生的电压高达伏;非洲电鲶能产生伏的电压;电鳗能产生伏的电压,有一种南美洲电鳗竟能产生高达伏的电压。
鱼怎么能放电,其中的奥秘究竟在哪里?
经过对电鱼的解剖研究,科学家发现在电鱼体内有一种奇特的发电器官,这些发电器是由许多叫电盘的半透明的盘形细胞构成的。电鱼的发电器形似扁平的肾脏,排列在身体中线两侧,约有万至万块电板。
电鱼这种非凡的本领,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19世纪初,意大利物理学家伏特,以电鱼发电器官为模型,设计出了世界上最早的伏特电池。
如今,电池已在国内外广泛使用,电池的发明是人类生活的一次大革命。
鸟儿和飞机
文/金子粲
清朗的天空中出现两个一红一绿的亮点。“隆隆……”一架飞机呼啸而过。
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从鸟儿身上得到了启示。
鸟儿之所以能平稳地在天空中飞翔,是用两只翅膀扑打着,使空气产生气流。气流是由两只翅膀发出的,而且翅膀前缘厚,后缘薄气流向下冲击的力量可以支撑起小鸟。
鹰击长空,鹏程万里,鸟类可以在天空中自由翱翔,这是对人类多么大的吸引和激励啊!
人们自古以来就希望能像鸟儿一样翱翔于天空。中国 的工匠鲁班,曾研究和制作过木鸟。据历史文献记载,一千九百多年前,中国就有人把鸟羽绑在身上,做成翅膀能滑翔百步以外。四百多年以前,意大利的达·芬奇根据对鸟的观察和研究,设计了扑翼机,试图用脚蹬的动力来飞行。
如今,科学家研究鸟儿飞行的原理,发明了飞机。
当飞机滑行时,机翼在空气中移动,相当于空气沿机翼流动。由于机翼上下侧形状不一样,在相同的时间内,上侧空气比下侧空气流动的快,使飞机产生了升力。于是,飞机就能飞上天空。
大自然是人类的导师,给了我们许多启示。科学家从鸟儿身上得到启示,实现了飞天梦想。
萤火虫和人工冷光
文/郑徐徐
漆黑的夜里,家家户户都亮起了灯。灯光柔和舒适,这是一种人工冷光照亮着黑夜。
在漆黑的夜里,屋子里怎能有既亮又舒适的灯光呢?原来是人们从萤火虫身上得到了启示。
萤火虫是夜行昆虫。在夜空中,它无论在哪里,都能发出柔和的、*绿色的荧光。难道萤火虫的眼睛就特别明亮,能发出很亮的光吗?
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早在40年代,人们根据对萤火虫的研究,创造了日光灯。近年来,科学家做了一次实验:将萤火虫装进瓶里,在屋子里关了灯——发现萤火虫利用自身的光,在瓶子里飞了几个钟头也没碰到瓶身。
科学家又做了两次实验:一次把萤火虫的腹部封住,一次把瓶内的氧气抽走,让它在瓶子里飞。萤火虫就像断了翅膀的鸟到处乱撞,瓶子“砰砰”地响着。
三次不同的实验证明:萤火虫的发光器不在眼睛,而是在腹部。
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萤火虫发光的秘密。萤火虫的发光器内有一种含磷的化学物质,称为荧光素。当荧光素遇到荧光酶的催化下消耗ATP,并与氧气发生反应,从而产生光芒。
科学家模仿萤火虫发光的方法,给灯泡装上了人工冷光。人工冷光柔和舒适,由于这种光没有电源,产生不了磁场。所以用起来既安全又合心,是人们理想的生物灯。
巨蚌和L海洋学
文/胡淳铭
在西班牙的瓦伦西亚,有一座外形奇特的建筑,游客络绎不绝。走近了,才看清楚是一座呈波浪形的海洋公园。
这座海洋公园叫做L海洋学,设计十分夸张,非常引人注意。那么它的灵感从何而来呢?原来人们从巨蚌身上得到了启示。
开始,人们为它的造型犯了愁:既不能古怪刁钻,也不能平淡无奇。直到有一天,建筑师发现了一枚巨蚌。
巨蚌是一种贝类生物,能神不知*不觉地潜到猎物旁,接着才不慌不忙地发起攻击。令建筑师感兴趣的不是它那套奇特的狩猎技能,而是巨蚌那如同波浪此起彼伏的外壳。瞧!巨蚌优美的线条!一个绝妙的主意出现在建筑师的大脑:“如果拿巨蚌的壳作为L海洋学的原型,不仅很有创意,而且更加凸显了海洋的魅力!”建筑是欢欣不已,马上把这个振奋人心的计划告诉了其他建筑师。不久,L海洋学出现在了西班牙的瓦伦西亚。它吸引着众人的眼球。走进去,可以饱览海洋风光。然而,这座气势恢宏的海洋公园L海洋学的原型却来自一只小小的、毫不起眼的巨蚌。这一切,都是由那名伟大的建筑师所创。这位了不起的建筑师叫做费利克斯·坎德拉。
猪鼻子与防*面具
文/柯庭洲
一群士兵冲进“*气室”,却人人安然无恙。仔细一看,发现他们都戴了面具。
面对强大的*气,人们仅仅戴着一个面具,怎么会安然无恙呢?原来是人们从猪鼻子中得到了启示。
自从年4月22日,德*用*气打败了英法联*之后,科学家们都在尽快制造防*面具。一天,科学家们去曾被德*熏袭的地段进行考察,发现大量动物都死了,只有野猪还活着。科学家经反复探索,终于发现:由于野猪用嘴拱地,松软的泥土过滤了*气,才使野猪幸免于难。于是,科学家精心研制出了世界上 批防*
面具。
人们模仿猪鼻子,把防*面具做成猪鼻子的形状,并在里面放入活性炭和 化钠,使防*面具能有效地发挥自己的作用,抵抗*气。所以,就算士兵冲进*气室,但只要带了防*面具,也会安然无恙。
袋鼠和会跳跃的越野车
文/朱怡橙
一望无际的沙漠开着一辆越野车,由远到近,发动机发出轰轰的声音,无数座小沙丘和仙人掌都被飞驰而过。这时它遇到了一个水坑,越野车便一跃跳了过去,并继续的行驶在沙漠上。越野车怎么能跳跃呢?原来人们是从袋鼠身上得到了启示。
袋鼠是在沙漠生活的,一下子能跳4米多,在拼命逃生时,居然一下能跳10米多,即使一个小沙丘,它也能轻松跳过,为什么袋鼠的弹跳力这么好?
经过科学家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袋鼠弹跳力这么好的原因!原因就在于袋鼠强大的跟腱里。它们像弹簧一样,落地时,储存跃跳的能量,然后在下一次跃跳时释放出来。
于是,科学家模仿袋鼠跳跃的方法,发明了会跳跃的越野车——跳跃的越野车——跳跃机,在高低不平的田野和沙漠,均可通行无阻,高速前进。所以,越野车在沙漠行驶也十分安全。
狗与汽车
文/夏俊杰
在我的家中,有一只可爱的小狗,它在热的天时总是吐舌头,这点让我的好奇心足够爆发出来了,于是,我查了一下资料。
原来,狗是一种很不耐热的动物,因为狗是不会出汗的,也不会因为热而停止运动;狗也不会为自己照顾一下自己,及时补水,狗的汗泉集中在舌头上,所以看见狗狗们在吐舌头时,说明狗狗十分热。因此,我想发明一种汽车。
因为现在的汽车在停车时会被晒到,晒后在进来会十分热,所以,我们可以发明一个散热器,这样,就不用担心汽车内很热了。
但是车内的东西不见了怎么办?没关系我们可以根据狗的嗅觉灵敏的特征,发明一个细胞储存器,每个放入车内的东西都会被储存起来,其实,它就如同“大脑”一样,当你丢东西时,给他下达指令,他细胞储存器中的细胞就变成了成千上万的嗅觉细胞发挥作用,找到你丢失的东西。
现在的科技越来越发达,在现代的科技社会中,相信人们会创造出更多的奇迹。
野猪和防*面具
文/颜马可
在火药味十足的战场上一瓶瓶的*气散发出来,可一批批战士却从*气中穿梭过,毫发未损,仔细地一看,可以看到他带着一副面具,那是什么,那就是,被我称为“野猪面具”的——防*面具。面具怎么防*?人们是从野猪身上得到的启示……
那都是原于一场战争!
在 次世界大战期间,德*与英法联*,为了争抢一块叫比利时伊泊尔展开了激战。两方对峙了半年之久。年德乌为了打破维持长期的僵局, 次使用了化学*剂。他们在前阵埋设了个盛了氯气的 朝敌人的阵营打开,顿时一片*气腾起,以每秒三米的速度前进,一直扩散到联*纵身25公里外,致使5万士兵死亡了,野生动物也因此丧命,可奇怪的事发生了,这一地区的野猪却生还了下来,这事引起了科学家的轰动。经过考察发现野猪喜欢用嘴拱地,是这个习性把它把“*门关”门口拉了回来。当野猪一嗅到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后,就又会用嘴拱地,一搪避气味。而泥土被野猪拱动后其颗粒极为松软,为*气具有了过滤和吸附的作用。由于野猪巧妙地利用了大自然赐予它的防*面具,所以它们能在这场氯气浩劫中幸免于难。
根据这一发现科学家们发明了防*面具,如今吸附剂越来越优良,但他酷似猪嘴的外表,却一直没变。
蝴蝶和迷彩服
文/周裕凯
一个人走在小路上,“??那棵树怎么动了动?”你可别担心,那棵树其实是个人,只是穿了迷彩服而已。
为什么迷彩服能这么相像地融入大自然中呢?原来,是人们从蝴蝶身上得到了启示。
蝴蝶是一种会飞的昆虫,翅膀上有五彩缤纷的颜色和各种各样的花纹,有的蝴蝶还用身上的花纹来自卫,蝴蝶身上的花纹是迷惑别人的,怎么会用到迷彩服上呢?
原来,在二战期间,德*包围了列宁格勒,有一名叫施万维奇的昆虫学家也在其中,德*企图用轰炸机摧毁其*目标和防护设施。一天,施万维奇看见树上有一只受伤的小蝴蝶,便把它抓了下来,给它上了药,两天后,蝴蝶渐渐地康复了。
施方维奇将它放回了大自然,第二天,奇迹出现了,一大群蝴蝶出现在他家门前,花花绿绿地在阳光下闪烁着,十分耀眼。施万维奇灵机一动,想:我们为什么不用蝴蝶来把基地藏起来呢?可蝴蝶要本不够,于是人们便在布上画着*的,红的,绿的颜料,这,就是迷彩服的原样。
后来,人们又把迷彩服改造了几次,才成为现在这样子。大自然是我们的老师,让我们一起爱护大自然吧。
甲虫与导弹
文/冯子民
天空中有几架战斗机飞过,“嗖嗖”地声音过后,几个导弹飞去正中敌*战斗机。为什么导弹能那么快地命中敌*战斗机呢?原来是从甲虫身上得到了启示。
只要一有危险物体、不明物以靠近,甲虫为了自卫,就会从臀部喷射出一种液体炮弹,有*而且很臭,并且温度很高,以迷惑、刺激和惊吓敌害。为什么甲虫会发出这种液体呢?
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科学家们给这种甲虫解剖过多次,发现甲虫体内有3个小室,分别储有二元酚溶液、双氧水和生物醇。二元酚和双氧水流到第三小室中,与生物酶混合发生化学反应,瞬间就成为摄氏度的*液,并迅速射出。聪明的人们用这个方法造出了一种导弹,这种导弹已广泛地应用于*事中。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为了战争的需要,科学家根据“气步甲虫”的喷射原理制造出新的发动机,安装在导弹上,使飞行速度加快,英国在此损失惨重。
虽然我们看不起昆虫,但是它们确实是我们的好老师。如果你们也想向我一样不断提高知识,就一起来发现吧。
电子蛙眼与青蛙
文/王哲
飞机降落了,机场的指挥人员戴着一个奇怪的东西,仔细观察。原来,那是电子蛙眼。
顾名思义,电子蛙眼就是模仿青蛙的眼睛发明的。
青蛙蹲在田间,它的前面有一根草,上面是一只飞蛾,可它却视而不见。可飞蛾一起飞,青蛙就像打了兴奋剂一样,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朝上一蹿,张开大口,伸长舌头,一下就“勾”住飞蛾,放进嘴里。为什么青蛙对静止的事物不予理睬呢?
科学家做了特殊的实验研究,发现青蛙眼睛的视网膜的神经细胞分成五类,一类只对颜色起反应,另外四类只对运动目标的某个特征起反应,并把分解出的特征信号输送到大脑视觉中枢——视顶盖。视顶盖上又有四层神经细胞,它们合在一起,就是一个完整的图像。因此,在迅速飞动的各种形状的小动物里,青蛙能识别出它爱吃的苍蝇、飞蛾……而对其他飞动着的东西和静止的事物毫无反应。
人们根据青蛙的视觉原理,发明出一种电子蛙眼。电子蛙眼能像真的蛙眼一样,准确无误地识别出特定形状的物体。使用电子蛙眼,可以抗干扰,机场指挥人员能更加正确地指挥飞机的降落,提高安全性。
原来,只要我们用心观察,动物也能成为我们的“老师”。
蜻蜓和飞机
文/曹景天
一架飞机高速驶过,湛蓝的天空划过一道优美的弧线。但是一场突如其来的事故发生了,飞机机翼因剧烈抖动而破碎,机毁人亡。为了让这种事情不再发生,科学家们为此费劲了心思……
飞机设计师们经过长时间的努力想要找到解决方法,但却无济于事。多年后,人们终于找到了解决这一难题的方法。只要在机翼前缘的远端上安放一个加重装置,这样就把有害的振动消除了。
可是,昆虫早在三亿年以前就飞翔在空中了,它们为什么不会因此受到 呢?原来昆虫也毫不例外地受到颤振的危害,但经过长期的进化,它们早已成功地获得防止颤振的方法。
生物学家在研究蜻蜓翅膀时,发现在每个翅膀前缘的上方都有一块深色的角质加厚区——翼眼。如果把翼眼去掉,飞行就变得荡来荡去。实验证明正是翼眼的角质组织使蜻蜓飞行的翅膀消除了颤振的危害,这与设计师高超的发明何等相似。
假如设计师们先向昆虫学习翼眼的功用,获得有益于解决颤振的设计思想,就可似避免长期的探索和人员的牺牲了。面对蜻蜓翅膀的翼眼,飞机设计师大有相见恨晚之感!
鱼儿和潜水艇
文/陈奕憬
在一个*事港湾里,几十艘潜水艇在里面互相“打闹嬉戏”:它们一会儿上升,一会儿下降,一会儿前进,一会儿后退,你追我赶,玩得不亦乐乎。
潜水艇怎么可以在水中自由地沉浮呢?最早的时候,当工程技术人员在设计原始潜水艇时,是先用石块或铅块装在潜水艇上使它下沉,如果需要升至水面,就将携带的石块或铅块扔掉,使艇身回到水面来。操作起来十分不便,后来人们从鱼类的身上得到了启示。
鱼儿在大海的怀抱里穿梭自如,忽东忽西,忽高忽低,自由畅游,有时还能在水里做“高难度动作”,难道它有什么特珠功能,能使它在水里随心所欲?
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科学家们冥思苦想,做了许多研究,终于揭开了鱼儿沉浮的秘密。原来鱼的肚子里有一个鳔。这个不大引人注意的鳔能够帮助鱼浮上来,也能帮助鱼沉下去。当鳔里装满了气胀大起来时,鱼的身体略微变大,鱼就浮上来了。当鳔里的气放出来后,鳔就缩小了,鱼的身体略微变小,鱼就沉下去了。
后来,科学家们模仿鱼儿上升与下沉的方法,经过改进,发明出了更加简便的潜水艇。他们在潜水艇上采用装上水舱的方法,在上部设放气阀,在下部设注水阀,当水舱灌满海水时,艇身重量增加使可它潜入水中。需要紧急下潜时,还可以使用速潜水舱,待艇身潜入水中后,再把速潜水舱内的海水排出。如果一部分压载水舱充水,另一部分空着,潜水艇就可处于半潜状态。潜艇要起浮时,将压缩空气通入水舱排出海水,艇内海水重量减轻后潜水艇就可以上浮。如此优越的机械装置实现了潜水艇的自由沉浮,所以潜水艇能够自由自在地上升与下降。蜘蛛与防弹衣
文/何勰
充满尘埃的战场上陆续出现了几个影子,越来越近。接着响起了“嗒嗒嗒”的枪声,原来是在打仗。
在危险的战场里,人们怎么来保护自己呢?原来人们是从蜘蛛身上得到启示。
蜘蛛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生物,已在地球上生存了4亿多年了,地球上会织网的蜘蛛有2万多种。蜘蛛的丝是一种具有特殊品质的材料,迄今为止人类还无法生产出像它那样具有超强强度和极富弹性的化合物。
美国的科学家经过对蜘蛛丝的深入研究,发现了蜘蛛丝的更多奥秘。蜘蛛丝的主要成分有:甘氨酸、丙氨酸和小部分丝氨酸,加上其他 酸单体蛋白分子链构成。通俗点讲,蜘蛛丝主要由酸和蛋白质构成。
蜘蛛丝中的这些成分,让它有什么与众不同呢?首先,蜘蛛丝中不规则的蛋白质分子链,让蜘蛛丝极富弹性使它的延伸力很好,可以延伸到14%,而现在世界上普通的防弹衣使用的材料它的延伸力不超过4%,一旦超过这个极限就会断裂。蜘蛛丝的这种极强的弹性,对于子弹的冲击力起到了很好的缓冲作用。其次,蜘蛛丝中的有规则的蛋白质分子链,又使蜘蛛丝极具强度不易变脆。实验证明蜘蛛丝在零下50~60摄氏度的低温下才开始变脆,而现在的大多数聚合物到零下几度就会变脆。再则,蜘蛛丝还具有粘性,这些粘性物质很有特点,能保证蜘蛛丝不过早形成结晶体。这让蜘蛛丝就像被液体浸泡过的弹簧,无论如何挤压拉伸都具有恢复如初的能力。这几种特点让蜘蛛丝非常抢眼,使它成为制作防弹衣的 材料。
科学家们经过反复的研究和实验,终于研究出了一种高强度纤维,用于制作防弹衣。用这种新型的高强纤维制作出来的防弹衣,不再像传统的防弹衣一样笨拙,而是像平时穿的衣服一样轻便。未来,它还会使用在防弹车和坦克上。太阳能电梯
文/钱博淮
“唉!又要从33楼走到1楼去了。”每当听到人们的抱怨声和看到人们气喘吁吁地跑上跑下时,我心里想:要是我能发明一种太阳能电梯,停电了就要走楼梯的缺点就会消失了。
这种太阳能电梯和普通电梯大不相同,电梯的顶上有一个太阳能收集器,把一天的太阳能全部收集在一个蓄电器里。太阳能电梯的上方正中间有一个洞,用来通风的。有一些人会问:“如果下雨了水滴进电梯里了怎么办?”不用担心,雨水滴到电梯上,就会被收集到一个雨水收集器里。如果太阳能收集器检测到今天的气温超过了35度,雨水收集器就会把收集到的水净化成纯净水,然后就会喷出水来,喷出的水就像下起了毛毛细雨。如果当时电梯里没有人,电梯就会喷出许多氧气,来净化电梯中的空气。电梯的上面有一个太阳能发电装置,发电效果很高,有伏。为了安全起见,电梯的内部还有使用橡胶绝缘。太阳能发电装置靠蓄电器里的电发电,一天用掉蓄电器里的电的一半,另一半的电储存在蓄电器里,直到蓄电器里的电加满时被取出。
有人会问:“如果那天是阴天怎么办?”这就是太阳能电梯的独特之处。太阳能电梯晴天时用掉蓄电器里的十分之三,阴天时用掉蓄电器里的电的十分之四,所以太阳能电梯十分环保和节省。
我一定要好好学习,掌握现代的科学技术,为发明太阳能电梯的梦想而奋斗!
乌贼和鱼雷诱誀
文/叶祖豪
在一次海战我*和敌*分别派派派出了潜艇,敌*招架不住便发射了一枚鱼雷,鱼雷瞬间喷出了许多黑色的液体,敌*趁机逃跑了。
鱼雷为什么发出黑色的液体泥,原来是人们从乌贼身上得到的启示。
乌贼是在海里活动,能捕捉小鱼和小虾,几乎没有人看见过它被捕捉过,难道它游的速度特别快,能在海洋里游动自如?
为了弄清这个问题,几佰年前科学家做了个试验。在一个水池里放了一只凶猛的食肉性的鱼,他们把乌贼的脚包上投进水池里,让乌贼游了几个钟头再把它捞上来,却毫发无损,科学家又做了一次试验,他们把乌贼的身体包住再投进水池,乌贼却被吃的连渣都不剩。两次不同的试验证明乌贼在海里逃跑靠的不是脚而是用身体逃跑的。
科学家经过反复的研究,终于揭开了乌贼能在海里逃跑的秘密,原来乌贼体内的蘘状物能分泌黑色液体,遇到危险时它便释放出这种黑色液体,诱骗攻击者上当。
科学家们效仿乌贼发明了鱼雷诱饵。它可以摸拟噪音螺旋节拍,正是它这种惟妙惟娋的表演,令敌潜艇以为是真鱼雷,后发出黑色液体,最终使潜艇逃脱。
指导师:陈海华老师
平台编辑:郑徐徐妈妈
看完请点赞哦!!!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