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型患者——老徐那一年,我磕长头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啊,不为修来生,只为途中与你相见。——仓央嘉措《那一世》国道,中国最美景观大道!这条路,或因风景,或因藏地风情,或因挑战自我,每年吸引众多的人前往。自驾、摩旅、骑行、徒搭、徒步,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走近雪山,走进西藏。每年从夏初开始,直到深秋,都是的映像忙碌的季节。从全国各地来的背包客,骑行侠, 成都,汇聚映像,出发拉萨。最多的时候,一天七八个驴友,组队出发,满怀信心地踏上漫漫旅程。很多人的故事,便从成都映像青年旅舍开始。老徐,便是非常特殊的一个。认识老徐,得从东北小胖说起。17年冬天,青旅来了一位胖胖的小伙,东北人,身体壮硕,却又几分稚气。他背着一个40左右的登山包,进门就咋咋呼呼地说要去西藏(冬天去西藏的人很少,徒步前行的几乎没有。沿途青旅大都关门过冬去了,没有住处:二则天太冷,经常大雪封山,徒步和骑行都容易出事),在我的理性分析和劝阻下,他决定留在成都,等到春暖花开,大雪解冻之时再出发。小胖是一个能吃苦的人,为了徒步的梦想,他在餐厅做过服务员,当过骑手(送外卖),几个月过去了,小胖由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变成了一个稳重踏实的小伙。春节过后不久,他就嚷嚷要出发。在我的劝阻下,决定在驴友群里发帖,约人同行,3月底出发。老徐,便是应约的一个。
初见老徐,有点诧异,一个精瘦的小老头,一个年过花甲的追梦人。相比小胖的随性和激情,老徐所做的准备充分得多。他为了徒步,他自制一辆拖车,里面装有各种生活必需品。衣物,帐篷,睡袋、炊具等等。而且,户外锻炼了半年,进行了足够的体力储备。
出发前,我和义工买菜做饭,喝了一顿壮行酒。席间,小胖信誓旦旦地说,要好好照顾老徐。看他踌躇满志的样子,我含笑不语。其实,我觉得,从身体条件和经验而言,他才是被照顾的那个人。我再三叮嘱他们一些注意事项和遇到事情的处理办法后,有点霸道地给他们约法三章,任何时候,他们都是一个团队,不离不弃。遇到问题,小胖必须无条件服从老徐。事实上,这种事前约定,在他们徒步过程中,起到了巨大作用,也是一老一少顺利完成之旅的重要原因。
小胖确实有冲劲,成都出发后的前几天,他走得很快,而老徐,却是不急不缓地按照节奏走着。从成都到天全,从天全到康定。小胖都是主导,老徐拉着车,帮着推车,小胖在后面推(可以想象,那是一副怎样的场景)。翻越折多山,是每个徒步和骑行者的 道坎。因为海拔,很多人都会高反,头晕,头痛,正常呼吸都困难。几十公里的山路,让很多人折戟而返。小胖过于肥胖,高反比一般人严重。体力精力一下子都跟不上,一下子成了被照顾的那一方。要不是老徐的照顾和鼓励,小胖早就打退堂鼓了。
所幸的是,在老徐的帮助下,小胖选择了坚持!从折多山到理塘,小胖熬过了,慢慢恢复了元气,后面的路程自然轻松很多。坚持,再坚持,一老一少相互鼓励,相互依偎。在经济上,从最初的AA,到老徐的扶持,小胖才度过难关。从成都出发九十多天后,二人抵达了拉萨。那种兴奋,那种喜悦,从他们的字里行间,从他们只言片语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得知他们胜利抵达的那一刻,我是动容的,为老徐,那个年龄,那种坚持,那种父亲对孩子的爱,那份执着于的情怀。
抵达拉萨后,老徐和小胖开开心心地玩了几天。小胖选择火车回来,而老徐,则呆在拉萨,继续他的圆梦之旅。
小胖没有选择直接回东北,而是绕道成都,专门回映像,来看我们。他讲到沿途的艰辛,讲到老徐对他的扶持和照顾,很是感怀。他说,没有老徐,他不可能走完的。这一趟徒步之旅,不仅让他看到了美景,更让他感受到人性的温暖,提升了他直面挑战的勇气。可以说,之旅,改变了他整个人生。
老徐和小胖的故事,我传递给每一个从成都映像出发的孩子,让他们直面困难,互助合作,最终完成心中理想。本以为,老徐的故事,就这样地结束了。没聊到,第二年,老徐又来了。再见到老徐,很是诧异!他专门回到映像,去菜市买了很多菜,请我们吃饭。他说,去年徒步,让他充实了很多,但有很多遗憾。因为无人机中途坏了的原因,很多美景没有记录下来。这一次,他做了更充分的准备,带了两架无人机,订制了一个更大的拉车,准备的东西更为丰富。除了电视,家庭生活的必需品都带了。
我有些惊异,原以为我是最疯狂的人,为了美景可以徒行两次,而老徐,一个年过花甲的老人,本该享受天伦之乐的老人,却为了弥补遗憾,再次踏上徒步的旅程。,你究竟有怎样的魔力,让一个老人如此痴狂,让很多年轻人趋之若鹜。突然,我想起了亮仔,一位重大老师,我研究生同学,在刚参加工作的几年里,每年暑假,都要骑行去拉萨。他给我说,骑了几次,欲罢不能。直到他结婚后,才戛然终止。
老徐的第二次徒步之旅,更艰辛,也更为放松。后来,有一个北京来的女孩子(屈紫玲),也从映像出发,开始徒步之旅。我把老徐推荐给了她,让她跟着老徐走。紫玲搭车去了康定,在折多山下,追上了老徐。紫玲说,当她看到老徐时,很是震撼。一位拉着大车的老人,一位孤独的行者,在崎岖山路上艰难前行的身影,久久定格在她心里。
紫玲有些高反,跟着老徐走,老徐自然又成了一位老父亲,照顾需要关心的女儿。跟了几天后,紫玲确实没法坚持徒步,告别老徐,搭车走了!
老徐,就这样,一步一步,拉着大车,艰难地行走在的路上,看着风景,也成了途中的一道靓丽风景。这一次,老徐走得很慢,在青旅的时间停留越来越长。甚至在在藏族三姐妹青旅,呆了几个月。这其中,他深入藏家,和藏族人交朋友,了解风土人情,融入藏家生活。他的日记,始终洋溢着自信和达观的情绪,记录着过程的美好,抒发着对的热爱,传递着满满的正能量。
老徐的故事很长,老徐的精神很赞。老徐,注定成为路上的一个传说。这里,我传达的,不仅是一个故事,更是一种精神。梦想是不分年龄的,美景,永远属于有梦想有情怀的人!
——谨此,献给追梦的行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