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手进行发电实验,掌握电学知识

在南美洲亚马逊或圭亚那河,有一种可以发电的鱼,能够输出到伏电压,人称水中“高压线”。

它就是电鳗,发电器分布在身体两侧的肌肉内,身体尾端为正极,头部为负极,电流从尾部流向头部,释放的电量足以击杀体型较小的动物。

在神奇的物理世界,会发电的不只是电鳗,甚至连我们吃的土豆、可乐都可用于发电。天哪,我们吃了这么多怎么没被电到呢?

电是怎么形成的?我们可以通过什么的方式发电?种种关于电的问题,我们可以在这一款游戏里找到答案,感受科学实验从无到有的探索乐趣。

《电是怎么形成的》

《电是怎么形成的》是一款物理学科普类游戏,为用户提供制造电的多样装置和实验空间。在利用化学、物理、太阳能等原理建立的实验室里面,玩家可以使用各种各样的电力装置。玩家通过卡通交互的模式,模拟生活中各种物品连结成电路的效果,以及电流的流转。

模拟实验感受电学

《电是怎么形成的》有电池、水力、火力和太阳能发电这四种实验室供玩家自由选择。实验室内各种的电力装置,玩家可以随意折腾,直到成功发电即可完成挑战。实验界面专门设置科学视窗,方便玩家全面直观地观察电的形成以及电流的流动。

比如,实验室2—水力发电,关卡提供了磁铁、齿轮、水、线圈等道具。摆在玩家面前的问题是如何利用手上的元器件令电路通电。

小编眉头一皱,发现事情并不简单,这是要做一个微型水力发电机啊。

首先得利用水流的力量使得磁铁移动,磁铁移动时会在周围产生变化的磁场。不断变化的磁场推动和拉动线圈内的电子。当电子流周期性地反向流动时,出现交流电。此时水力发电机也成功运转起来。

考虑到水阀到线圈的距离,小编选择两个齿轮搭配,以靠近线圈。为了让磁铁转动起来,我们可以将它放在离线圈最近的小齿轮上。当水流冲击大齿轮的时候,小齿轮会带着磁铁转动,从而影响到线圈的电子。

一番操作之后,来电了!瞧这爆掉的灯泡,烧坏的风扇,同学们可以想象小编这个发电机的电力强度了吧。危险操作,请在实验室尽情折腾。

在规则里寻求创新,在实验里放飞思想。实验室有一定的自由度,玩家可以探索非常规的方法使得电路通电。比如“水力发电”中,小编直接放弃水力,手冲磁铁,摩擦线圈,同样完成通电的要求。

实验室还有很多放飞想象的玩法,玩家可以自由组合电路,替换自己喜欢的部件模拟电源的产生。在实验室3-火力发电中,小编成功让泡菜发光,还解锁出成就卡。

大胆尝试是可贵的实验精神。通过自由组合元器件,在正常工作和过载烧毁间来回尝试,解锁更多的成就。

寓教于乐电学教学

电池、水力、火力和太阳能发电四种实验室都包含着物理电学的知识。对于初次接触电学的玩家来说,实验可以起到现象启蒙的作用,使得他们可以更好理解电的原理。

实验室1-电解质发电,电解质中的离子和两端不同电极金属发生电化学反应形成电势差造成电子的转移。电极浸入电解质后,由于电极和电解质之间的化学反应,电池就会产生电能。

我们常喝的肥宅快乐水( 饮料)是合适的电解液,可用于电池发电当中,很神奇吧!

实验2-水力发电,整个发电过程经历了多次的能量转换。高度差的水流产生重力势能,水流冲击水轮发电机时,转化为机械能带动转动。

转动过程中附在轮子上的永磁力体产生变化的磁场,导致感应线圈内部电子因为洛伦兹力的作用开始运动,发生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电流。我们常见的发电水坝,其中原理便是如此。

实验3—火力发电,借用热能产生的热气流赋予轮机机械能推动其转动,进而产生变化磁场发生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电能。

实验4-太阳能发电,根据光生伏 应原理,利用太阳能电池将太阳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风流、太阳能电池板位置、温度、天气都会影响到影响太阳能的发电效率。

总结来说,《电是怎么形成的》通过实验形式,引导玩家感受科研的魅力和电学的奥秘。游戏性的互动和反馈的指标,更让整个实验过程更有挑战性和可玩性。

以后如果有小朋友请教同学们关于发电的问题,与其照搬教科书枯燥抽象的说法,不如打开这款游戏,来一次全面直观的学习体验。

《电是怎么形成的》已上线腾讯功能游戏,同学们可以点击







































白癜风该怎么治疗好
北京中科医院在哪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anmana.com/dmtd/375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