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是出门走了走,却最终决定待到太阳落山

1

年12月27日,22岁的查尔斯·达尔文乘坐“小猎犬”号帆船从英国朴茨茅斯港出发,开始了环球航行。他随身的行李中有一套洪堡记述南美洲探险的七卷本《旅行故事》。

达尔文后来说,“出于对这部 游记的仰慕之情,我决定去游历那些遥远的国度,并最终志愿登上女王陛下的‘小猎犬’号,成为随行的博物学家。”

可以说,《旅行故事》催生了《物种起源》

年,72岁的达尔文再次翻开《旅行故事》,第三卷卷末写着“年4月3日读毕”。16天后,他与世长辞。

在达尔文眼中,洪堡是“古往今来最伟大的旅行者”。

2

安德烈娅·武尔夫的《创造自然》书名下有一行字:亚历山大·冯·洪堡的科学发现之旅。此前,我从未听说过洪堡这个人。

安德烈娅·武尔夫说,现今世界,洪堡几乎被遗忘殆尽,但他的名字却无处不在——智利秘鲁海岸的洪堡寒流,委内瑞拉的洪堡峰,格陵兰洪堡海角,巴黎洪堡街,芝加哥洪堡公园,有种植物和多种动物以“洪堡”命名,加州的洪堡百合,南美洲的洪堡企鹅……

甚至中国,在甘肃省西南部与青海省界上、*河以南,有一支属祁连山西段的山脉——*河南山,它有另一个名字,洪堡山。

3

亚历山大·冯·洪堡,年出生于普鲁士贵族家庭。父亲是国王的亲信大臣,母亲富有财产。但他却“被一种莫可名状的力量吸引向未知事物”,独独钟情于自然与科学,渴望环游世界。

年,巴尔扎克出生,拿破仑成为法国皇帝。而30岁的洪堡踏上向往已久的旅程——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远行——去南美洲考察和探险。

美国画家弗雷德里克·埃德温·丘奇的《安第斯之心》完成于洪堡去世的年。

五年间,从南美洲、中美洲到北美,洪堡深入委内瑞拉的雨林,穿越漫长的安第斯山脉,攀登当时公认的世界 峰——钦博拉索峰。他曾与树影下的美洲豹狭路相逢,从鳄鱼之口险险逃生,目睹野马与电鳗的生死搏斗,与托马斯·杰斐逊畅谈……

年返回欧洲时,洪堡带回了几十本笔记,数百张素描,上万条天文、地理和气象学观测数据,约个物种的6万件植物标本。

4

洪堡是公认的近代气候学、植物地理学、地球物理学创始人,那个时代 的科学家之一,现在地图上使用的等压线等温线是洪堡发明的。

但洪堡的伟大不在于某一科学发现,而在于他的世界观,他如何看待自然。

洪堡有一种天赋,能够把所有的事物联系起来思考,他从不局限于某一学科,某一领域,而是探究所有的知识,把整个宇宙展现在众人面前。

他最重要的著作《宇宙》探索的是“造物之博大尺度”。书中——

洪堡带读者从外太空旅行到地球,从星球的表面深入到地下核心。他讨论彗星、银河系和太阳系,地磁现象、火山和山顶的雪线。他描写人类的迁徙、植物、动物,以及生活在一潭静滞的水中和受到侵蚀的岩石表面的微生物。

其他人都在强调人类已揭开自然最深层的奥秘,因而为自然祛魅,洪堡的信念却刚好相反。我们生活在这样的一个世界中——极光的五彩光芒“与海面闪耀的波光融而为一”,洪堡问道,这样的魔力怎么可能消失呢?知识永远不能“杀死想象本身所富有的创造力”;相反,它只会带来更多激动、惊奇和妙不可言的感受。

在长达百页的引言中,洪堡讲述了他的愿景中一个充满生命脉动的世界:一切事物都是“生命力永无止境之跃动”的一部分;自然是一个“活着的整体”,有机生命体在其中以“精妙的网络纹路”交织在一起。

5

十八十九世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人类社会进入工业化时代,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主人,可以征服自然,改造自然。

洪堡却看到人类正在破坏自然。

他指出,地球是一个环环相扣的生命有机体,万物相互关联,而“人类的妄为……扰乱了自然秩序”。

有时他对未来无比悲观。年,洪堡写道,人类这个物种可以使再遥远的星球都变得荒芜和残破,正如他们对地球所做的那样。

他的洞见超越了时代,直射到当下,如同先知的预言。

6

洪堡一生得享大名,暮年却仍住在租来的公寓里,甚至没有一套自己的完整著作——因为书价太贵,买不起。

洪堡晚年租住的柏林奥拉宁堡大街公寓

他过着入不敷出的生活,却继续资助年轻科学家。每月10日左右,他手头便开始拮据,有时不得不向仆人约翰·赛弗特借钱。

在一次轻度中风后,躺在病床上的洪堡照旧认真记录自己的状况:暂时麻痹,脉搏跳动正常,视力正常……

年,《宇宙》第五卷手稿完成后,洪堡病倒。5月6日下午,阳光照在卧室的墙上,洪堡睁开眼睛说出 一句话:“这阳光多么光彩照人!像是在召唤地球仰望 。”说完盍然而逝。

7

洪堡播撒的自然观和新科学种子影响了几代人,上至科学家艺术家*治家,下至贩夫走卒和孩童。

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四世评价他是“大洪水后最伟大的人物”。

亨利·大卫·梭罗因为阅读洪堡的《宇宙》而重写自己的《瓦尔登湖》。他在日记中写道:重要的不是一个人去过多远的地方,而是“如何活着”。

约翰·缪尔居住的加州约塞米蒂谷

另一位美国自然作家、《夏日走过山间》作者约翰·缪尔,为了实现“成为洪堡”的梦想,73岁踏上南美洲的土地。归来后他写道:“我只是出门走了走,却最终决定待到太阳落山,因为我发现,向外行走,其实即是向内回归。”

8

现今再不会产生洪堡那样的人物了,伟人的时代已离我们远去。

人们不再用双脚去丈量大地,不再为发现一株新的植物,一只未见过的鸟而欣喜。

洪堡在钦博拉索峰下收集植物标本

我们可以借助交通工具走遍世界,却没了探索的乐趣。而大自然,就如洪堡担心的那样,正因人类的破坏性行为而变得荒凉、残破。

读《创造自然》可以让我们回到那个澎湃的年代,试着像洪堡一样思考未来。

如他所说,“人必须向往善和崇高、伟大的事物……其余的则交给命运。”

赞赏

人赞赏

长按







































白滇风医院怎么样
重庆 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anmana.com/dmtd/118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