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疗效 http://m.39.net/disease/a_5636619.html
从20世纪30年代起,电流开始被应用于治疗精神疾病。但与发展并行而至的,是各类滥用情形。20世纪50年代,国外部分精神机构将电流作为惩罚的手段。年上映的电影《飞越疯人院》正反映了此种情形。
近年来,杨永信式的「电击治网瘾」和所谓的「性取向矫正治疗」,将电流当作实施「厌恶疗法」的一种工具过度使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往往谈「电」色变,电流被赋予「控制」的内涵。
这些滥用的情况,不仅加剧了人们对电流的恐惧想象,同样也遮蔽了电流在精神科的正规治疗中所具备的效用。
在精神治疗领域,电流如何被规范应用,哪些人适合接受相关治疗?
偶尔治愈联系了精神科的医生与曾接受治疗的患者,尝试厘清这些问题。
排队等待了半个小时,年轻的病人走进治疗室。
护士在他的前额贴了纱布,用来垫电极板。他躺下不久,麻醉和肌肉松弛剂开始发挥作用,病人渐渐进入睡眠状态。
「今天放置双侧电极,强度设定为20%。」确定病人进入睡眠状态后,治疗师发出治疗指示,电流被接通。年轻人的胸口出现起伏,胳膊也轻微晃动。通电的时间很短,结束后,辅助治疗的护士立刻为他接上氧气罩。
整个过程很安静。除了设备的提示音、医护人员小声的交流外,几乎没有别的动静。
这是李雪向偶尔治愈回忆,年他接受改良电休克治疗的场景。
据估计,在全球各地,每年像李雪这样接受电休克治疗的患者约有万。
年,中国医师协会神经调控专业委员会发表《改良电休克治疗专家共识》(下称《专家共识》),其中提到,针对精神科常见病、多发病,尤其是抑郁障碍/抑郁发作,躁狂发作和精神分裂症,MECT(ModifiedElectroconvulsiveTherapy,即改良电休克)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目前,规范的电休克治疗都配合麻醉药和肌松剂使用。为和传统的电休克治疗(ElectroconvulsiveTherapy,ECT)区别,中国一般称之为改良电休克(ModifiedElectroconvulsiveTherapy,MECT)或无抽搐电休克。传统的电休克治疗(ECT)不会使用麻醉药和肌松剂,对电流控制的 性也有所欠缺。
时至今日,国外的大部分研究、报道仍沿用ECT的表述,但默认麻醉剂和肌松剂的使用。的《专家共识》指出,「ECT与MECT概念的内涵一致」。
改良电休克治疗作为一种物理疗法,存在认知损害等可能的副作用。对应该将此治疗作为 的适应证,医学界已有明确说明。
应当做改良电休克的适应证
年,15岁李雪曾接受了12次改良电休克治疗,是「全病区做改良电休克年龄最小的」。
9月份时,李雪被诊断为「伴精神病性症状的重度抑郁发作」,出现幻觉,他怀疑自己被跟踪,有 想法。
医院的诊断证明书
图源:受访者提供
严重时,衣物都会给自己带来压迫感,需要母亲揪起胸前的衣服,才可以缓解。父母先带医院进行治疗。前后两次住院,调药、休养。第二次出院后,李雪的情形仍然时好时坏,始终无法正常进行学习。
年10月底,李雪的父母又带儿子前往首都医科医院就诊。
医院收治后,主治医生没有立即考虑改良电休克治疗。
但药物治疗的效果不明显,李雪的配合度也不高。在意识不受控制时,他出现了攻击护工的行为,用束带打伤了两个护工。没有办法的护士只能喊来保安,将他绑在床上。
刚刚入院时,这个男孩还用指甲在病房的墙壁上刻下一个「死」字。
考虑到李雪的攻击行为和 倾向,医生建议他接受改良电休克治疗。
目前,对改良电休克治疗的临床应用,国内外均有明确规定,但标准尚未完全统一。
美国精神病学协会指出,改良电休克治疗适用于重度抑郁,对其他严重的精神疾病,如双相情感障碍和精神分裂症也有一定效用。
在我国,《专家共识》()也为选择改良电休克治疗制定了清晰的原则:若患者存在有危及生命的精神症状时,应当 MECT;当患者出现药物治疗无效、效果不理想等的情况,同样可以考虑MECT;此外,对部分精神疾病,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可将MECT作为联合治疗的 。
医院精神科副主任杨可冰告诉「偶尔治愈」,改良电休克治疗不针对某一种病,而是针对某些症状,「去治疗症状」。
另一位曾接受改良电休克治疗的患者小游,当时也处于抑郁症急性期——她出现了 倾向。前一次问诊的效果不好,服药后的小游自觉心理状况出现恶化。
在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心理老师判断出小游状况不太行,医院。
在急诊留观两三天后,医生建议她接受改良电休克治疗。
小游的诊断书
图源:受访者提供
流程的规范性
在被医生建议进行改良电休克治疗之前,李雪就曾在网上搜索过相关信息,在他的认知里,「这是目前比较先进的一种疗法」。
但父母仍对此一无所知。在正式进入治疗相关流程之前,医生向他的父母介绍了改良电休克疗法和可能出现的风险。 ,母亲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知情同意是进行改良电休克治疗的必要环节。《专家共识》强调,对于改良电休克的疗效与风险,医生应逐字逐条告知。当患者不具备完整民事行为责任能力时,告知对象为其监护人。
在接受改良电休克治疗前,患者还需要进行各项检查。
根据小游的回忆,在接受治疗前,她进行了一系列常规检查,包含心电图、CT等,「看看身体有没有条件接受改良电休克治疗」。
她一共做了9次改良电休克,后3次与前6次分开,因为医生要检验前6次治疗的效果,再决定要不要做。
曾因抑郁症接受无抽搐电休克的童雁也记得,每次治疗前,她都要携带记载自身情况的单子,包含病情的诊断,血压、心率、呼吸等信息。
美国精神病学协会建议,在开始改良电休克治疗前,患者应要经过医生的仔细评估:体检,精神评估,必要时还要进行基本的血液检查和心电图以检查心脏健康。
医院的杨可冰医生强调,不只精神科的医生要判断适应证是否吻合,麻醉医师也要评估患者的情况,适不适合麻醉。
进行麻醉前,患者需要遵循6~8个小时禁食,2个小时禁水的规定。考虑到患者禁食禁水的情况,改良电休克治疗一般被安排在上午进行。
李雪记得,每次接受治疗前,他都需要早起排队,和同病区其他需要做改良电休克的病人一起,由护士带领在治疗室外等候。
每一次走进治疗室后,辅助治疗的护士都会告诉李雪,「脱鞋平躺,手握拳握紧。」
杨可冰医生告诉「偶尔治愈」,治疗一般需要三个医护人员在场,一个治疗师,一个麻醉师,还有一名负责静脉给药的护士。
据他介绍,在医院,一次改良电休克治疗总时长在15分钟左右。包含术前准备、等待病人麻醉、以及术后促进病人恢复自主呼吸的时间。
治疗过程中,为保证患者的安全,脑电、心电、血压和血氧含量监测等指标都会被持续监测。
杨可冰医生说,改良电休克治疗中单次通电的时长很短,一般只有2~3秒。通电时,患者的大脑将受到一个短暂、受控的电脉冲刺激,引发脑性癫痫。如果没有麻醉和肌肉松弛剂,则会引起一次典型的癫痫大发作。
图源:站酷海洛
根据《专家共识》,在治疗过程中诱导出有效的全脑痫波发放正是保证疗效的关键。病人接受治疗时,处于全身麻醉的状态,肌肉松弛剂则尽可能保证痉挛不会散播到身体的其他部分。
TED科普视频是这样阐述这个过程的,「身体上 能显示电流通过的迹象,是脚趾的抽搐」。
神经生物学角度对改良电休克效果的解释
图源:英国皇家精神科医学院
医院的杨可冰医生告诉「偶尔治愈」,有的患者在接受治疗的前几次,可能会出现牙痛、面部肌肉酸痛、轻微头疼与恶心等反应。到第三次,身体逐渐适应改良电休克治疗后,基本都会消失。
「牙痛和面部肌肉酸痛,是因为面部的咬合肌和眼轮匝肌不会松弛,通电的瞬间仍会强制性发作,」杨可冰说,为减缓酸痛,避免患者牙、唇损伤,在进改良电休克治疗前,护士都会给患者放牙垫。
接受过9次改良电休克治疗的小游,正是在治疗的前几次感到头痛。当被问及是否有痛苦感时,她表示,「护士一打麻醉,完全不知道治疗的过程,感受不到什么」。
治疗的效果
在做过改良电休克治疗后,童雁觉得自己的情绪明显得到了改善。
第四次治疗结束后,在回病区的路上,童雁觉得,医院好像亮堂了起来,很舒服。在此之前,她感觉身边的一切都很灰暗。
对她个人而言,无抽搐电休克的治疗效果,「远远好于药物治疗」。
年,英国皇家精神科医学院在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