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CNS播报
年7月27日晚, 一期国际 学术期刊Cell杂志同时发表了五篇以中国科研机构为 作者单位或通讯作者单位的研究论文,这五篇论文分别来自浙江大学免疫所曹雪涛院士团队;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王艳丽、章新*合作团队;上海交通大医院房静远、陈萦晅、洪洁、陈豪燕与美国密歇根大学邹伟平合作团队;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命中心颜宁研究组;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徐华强团队,其中来自徐华强团队的论文以封面论文形式发表。
本期主要内容
1.本期主要播报内容为7月27日出版的cell,27日的Nature和28日的Science。
2.本期CELL封面文章为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徐华强教授团队主持,联合多国研究机构完成的,他们的研究提供了视紫红质和阻遏蛋白复合物整体组装的结构信息,更重要的是破解了G蛋白偶联受体招募阻遏蛋白的 化密码——G蛋白偶联受体通过其尾部 酸的 化招募并与阻遏蛋白结合,同时发现该密码对整个G蛋白偶联受体蛋白组具有普遍性。
3.与徐华强教授的发现相对应,CELL同期发表有关G蛋白偶联受体分子药理学的一篇综述。
4.通过高通量RNA干扰筛选,浙江医学院免疫学研究所、中国工程院院士曹雪涛带领研究团队发现 转移酶SETD2分子能够放大干扰素的“信号”,它直接催化干扰素下游信号蛋白分子STAT1的 化,调动更多的细胞参与抗病*反应,促进机体的抗病*免疫功能。
5.来自上海交通大医院消化科的房静远教授以及美国密西根大学邹伟平教授等在Cell期刊上联合发表了一项研究。该研究表明,一种细菌与结肠直肠癌的复发和预后不良有关。他们发现,肠道中的具核梭杆菌可以阻止化疗引起的癌细胞凋亡过程。
6.刚入选中国科学院候选院士,39岁的清华大学颜宁教授发表一篇结构生物学论文,揭示了电鳗电压门控钠通道蛋白EeNav1.4-b1复合物的晶体结构。
7.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王艳丽组和章新*组在VI型CRISPR-Cas系统效应蛋白Cas13a(亦称C2c2)结构研究中取得的新进展。
8.美国洛克菲勒大学的JueChen等确定了囊性纤维化跨膜通道调节因子在 化和ATP结合后的结构变化
9.比利时科学家发现阿尔兹海默病患者突变的早老素改变了r-分泌酶与底物淀粉样前体蛋白之间的作用,导致b-淀粉样蛋白肽长度增多,从而促进了疾病发展.
10.除了传统的下丘脑区域对动物摄食行为的影响,美国洛克菲勒大学的科学家们在中缝背核区发现分别促进和抑制食物摄取的神经元,并确定了可以通过药物影响这些神经元,无疑为我们的节食减肥大业指了一条新路。
11.西班牙巴塞罗那科技研究所的科学家通过对余例肿瘤基因组中簇集的突变标志物的分析发现,易于出错的DNA修复可以将突变转入活跃基因中,从而促进肿瘤发展
12.美国国立肿瘤研究所的科学家发现拓扑异构酶2B能够促发染色体的脆性。
13.国内很多科学家对于SNP的发现止于报道,而很少从功能来分析,来自美国哈佛-麻省理工的博德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发现处于内皮素-1下游kb的SNP调控了其表达,从而那他的这种调控临床上表现为5种血管性疾病,这对于我们未来的相关研究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启示。
14.以上内容为CELL的期刊报道,下面将是Nature刊登的研究。美国博德研究所的研究发现,高间叶细胞样状态的肿瘤细胞往往对肿瘤治疗是耐受的,而这种现象是通过脂质 化物酶途径来实现,可以通过抑制这个途径改进肿瘤治疗。
15.通过对小鼠受精卵和桑葚胚中等位基因特异I型DNA酶高度敏感区的分析,医院的科学家发现来自于母系的组蛋白H3第27位赖氨酸的三 化(H3K27me3)能够控制DNA 化,从而在父系母系染色质平衡和重编程过程中发挥作用。
16.组蛋白的 化除了影响遗传外,美国哈佛大学的科学家们发现组蛋白H3K9的 化也在RNA干扰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17.德克萨斯西南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保持溶酶体点位和PH值稳态的K+通道蛋白TMEM的新四聚体结构。
18.上海科技大学的刘志杰和同事解析了人源CB1与两种激动剂(合成THC衍生物)的复合物的晶体结构。他们发现比起与拮抗剂结合后的结构,与激动剂结合后构架的结合区要小53%。CB1这种气球般的灵活性或许可以帮助解释它是如何调节差异巨大的生理和心理活动。
19.清华大学生科院,科罗拉多大学等的研究人员利用秀丽线虫作为研究放射旁观者效应RIBE的模型,发现了 个RIBE作用因子:半胱氨酸蛋白酶CPR-4,为了解放射旁观者效应RIBE提供了重要的新见解,也有助于阐明了癌症放疗过程中产生副作用的生物机制。
20.美国波士顿Dana-Farber肿瘤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利用CRISPR-Cas9技术对黑素瘤2,个基因进行了研究,最终确定了酪氨酸 酶PTPN2也可能作为肿瘤免疫治疗的靶向分子。
21.来自于瑞士巴塞尔的科学家对视觉皮层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形成视觉的突触组成。
22.以上是本期Nature的内容,下面是来自Science的报道。医院医学中心的GuZirong通过对小鼠的皮层运动神经元研究发现,PlexA1对于保持手的灵巧性至关重要,看到这我想我的手笨也许是因为这个基因表达出了问题吧。
23.加州大学的生物学家发现核糖体的停滞导致了核糖体的质量控制复合物(RQC)的出现,RQC的另一个核心成分Rqc2p,通过添加一个羧基末端丙氨酸和苏氨酸(CAT)尾巴来改变新生的多肽链,从而扩展了RQC可降解底物,产生一种安全保护机制。
24.来自美国Salk生物研究所的科学家利用亲核性的聚合物染料,在原位观察染色质(染色质层析成像),从而揭示了单个染色质聚合物和有丝分裂的染色体的超微结构和三维(3D)结构。
25.埃莫里大学和佐治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动态利用DNA分子阵列启动了可编程的起始、传播和调节。
26.约翰霍普金斯的临床研究人员发现,不管肿瘤类型是什么,缺乏错配修复的实体肿瘤对于免疫检查点阻断是敏感的,使用抗PD-1抗体治疗的效果相当有效。
有关文章的更多信息以及Cell、Nature和Science在生命科学与医药领域 研究论文内容,请您锁定“谢老师讲医学科研”之“一周CNS播报”。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