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疗 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190321/6983144.html
《生存手册》 章(上)
《生存手册》 章(下)
《生存手册》第二章
《生存手册》第三章(上)
《生存手册》第三章(下)
《生存手册》第四章(上)
4 陷阱及其布置对付大多数野生小型动物,设置陷阱比追逐狩猎要有效得多。即便 已瞄上一只小动物,可是由于体型过小,很难一击便中。布置陷阱反而更容易一些,同时可省出时间搜寻其他食物。 人们设计了许多复杂的陷阱,真可谓煞费苦心。这些陷阱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构建。对于求生者,需要的是相对容易记牢和构建的简单实用型陷阱。但是,由于每种动物都有各自独特的习性,许多有针对性的独特陷阱类型还得掌握。如果某种陷阱不适用,再试试其他的——这是一个不断从失败和错误中获取新经验的过程。 求生者必须超越博爱主义而优先考虑自身保命。不幸的是,某些很简便的陷阱就会给动物带来相当大的磨难。某类为捕获特定类型动物而设置的快速致死型陷阱,比如勒死型,要是碰巧套住了其他种类动物的翼或肢腿,可能会使它们痛苦好几个小时。定时查看是必须的,否则会无端延长猎物的痛苦,也增加了被其他肉食性动物偷食的可能。也有可能猎物在经过长时间痛苦的挣扎尝试后重新获得自由——动物本能地咬断一翼或肢,或用其他自我伤残法成功地逃离陷阱。 仔细研究动物身体特征及生活习性可以使你避免许多错误。诱饵和设置位点的选择都是至关重要的。要不断尝试,要耐心等待,给陷阱以时间。猎物初次遇到新鲜事物会很狐疑,慢慢便会逐渐接受——这时也就更容易上当了。 即便是在行走途中,设置一些简便的过夜陷阱也可能会有收获。如果准备在某地露营较长时间,那么就可以很好地策划和设置了。陷阱设置得越是适当,数量越多,成功的几率也越高。 尽可能设置大范围且能控制的陷阱线,早晚各检查一次,收集猎物后重新布置好。必要时要加以修复,重复不起作用的可以移往别处。为了提高效率,设置陷阱时必须考虑有足够的反应灵敏性,使得“弹无虚发”。一次成功可能是好几次失败的结果——没必要因此而失望。如果陷阱虽没被触动,诱饵却已不见,这可能是由于诱饵没放准位置,或者是由于触动机制不灵,重新设置时这两方面都应考虑。 在进行规律性查看过程中,你可以同时巡查该地区,留意各种蛛丝马迹,扩充或修正已有的有关周围环境的知识。同时也可搜集植物及其他有用资源,使以后采集时心理有所准备。 诱饵会有助于引诱猎物,在求生环境下食物可能已很短缺,但考虑到会有猎物上钩,小小的付出也是值得的,它会带来更丰厚的回报。
4.1 地点选择查找猎物的踪迹,奔跑时留下的足印可能是它们从巢穴至饮水或进食处经过的路线。沿着这条路线找到任何自然形成的隘道——动物必须经过的位置——设置落石阱。猎物穿过障碍物之下的通道,也是布置陷阱的好地方。 陷阱设置别太靠近猎物的巢穴,这里常是它们静伏聆听及嗅探气息之地,有点风吹草动就会引起狐疑,从而静伏不动,或改变行走路线。也不要把陷阱设置在动物饮水之处,这里它也会很警觉,稍有异常就会引起注意。 如果将陷阱设置在动物自然通过之地,也许它们会避开并改变行动路线。但在惊慌失措时,动物会慌不择路,本能地选择最短的捷径逃跑,这常是那些很明显也很粗劣的陷阱也能时常成功的原因。受到惊吓的兔子很容易就会落入陷阱。
4.2 陷阱的设置设置简单的陷阱需要绳子或金属线。金属线可以很容易保持绳索的张开状态。救生马口铁罐上的金属线就足够理想了。更复杂的装备也不过增添一把利刃而已——用来加工必需的木块。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木材要选择弹性强而且坚韧耐用的。不要选择枯死树木。榛木易于弯曲,富有弹性且很有力量,是很理想的 材料。
4.3 陷阱的类型陷阱设计师们会列出以下材料:轧刀,扼绳,吊架,缠网,落石,圈套等。利用弹性幼树设计的吊架可以把上当猎物吊在空中。幼树越高,承受力越强,就越有效。有些陷阱综合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
设置规则 设置陷阱时,请遵循以下规则:1.不要破坏原来的环境.不要踩踏猎物留下的足迹。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应在远离动物行走路线的地方完成。尽可能不留下任何蛛丝马迹。2.隐蔽你的踪迹。构建和处理陷阱时别在周围留下明显的人的痕迹——诸如足印等,如果有条件, 带上手套,以免留下汗迹和气味。利用榛木布置陷阱,而不要选择与背景反差大.有特殊气味的松木。每种树木都有特定的气味,猎物对之会很敏感——动物的嗅觉通常比人要灵敏许多。尽管动物怕火,但它们一般熟悉烟味,将绳套在篝火上熏一下会掩盖人的气味。3.巧妙伪装。用泥巴掩好木桩的横截面。放在地表的绳索要加以掩饰,越自然越好,和环境越协调越好。4.保持陷阱强劲有效。上了圈套的动物会拼命挣扎,为了逃命,它们会爆发出很大的力量和潜能,陷阱本身的缺陷必然会导致失败。
4.3.1 绳套阱绳套是最简单的一种,任何救生宝盒里都应备有布置圈套用的金属线。应选择不锈钢材料的金属线,一端有眼,以便另一端从中穿过。可以紧紧拴在树桩.岩石或树上。绳套是个活结,可以套住小动物的喉咙或大动物的腿。 绳子.线.金属缆线都可以用来临时制作绳套。布置陷阱时要考虑到猎物的类别。例如兔类喜欢坐在较高草地上,四处观察,对周围环境感到满意时会跳跃式向前奔跑。把绳套放在障碍物前方一定位置上,正好与它们一次跳跃的距离相吻合。如果绳套过分靠近障碍物,兔子会将之冲离。 金属线绳套可以直接用两根细树丫支撑,使活动绳套保持张开状态。简单绳套的使用 可以捕捉兔类及其他小动物。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放大至适当的比例,以对付较大型动物,如狐狸和獾等。
□绳圈宽度应有一拳。□高度离地面约四指宽。□距离动物奔跑路线上的障碍物一掌。□检查是否拴牢在树桩上,如果需要,可用树丫支撑住绳套。
4.3.1.1 绷紧的绳套阱用弹性幼树绷紧绳套,可以把猎物弹离地面并吊起,这会大大提高捕猎效率。 这种方法一方面剥夺了动物挣脱的权利,另一方面也减少了其他肉食性动物偷食的可能。
弹性绳套阱 猎物被绳套套住后会扳动机关,幼树弹起,将猎物吊离地面。适用于捕猎兔类和狐狸,也可以套住反方向来的猎物。布置在动物足迹沿线的自然隘口比较理想。
诱饵弹性绳套阱 机理同弹性绳套,但增设了诱饵。绳圈躺放在地上,诱饵悬在上面。猎物叼起诱饵的同时也会触动机关。 适用于捕获中等体型的动物,如狐狸等。这类绳套阱应设在开阔地带,诱饵容易被发现。 之地为森林中的小块空旷地。 支撑诱饵的右边树桩只应稍稍插入地面,因为它必须与上了圈套的猎物一起被弹离地面。
诱饵弹性腿套阱 用天然叉枝或两根树枝绑成叉状人字形,竖立在地面上,从被弯曲的弹性树头引下的线拴在短棍上端,绳套末端附着在短棍中央,短棍另一端与一端系有诱饵的树枝相接触,利用人字形叉枝与它们之间的摩擦力使整个装置处于平衡状态。绳套躺放于诱饵正下方的地面上。这类腿套阱适用于较大型猎物,比如鹿.熊和虎等。对于草食性动物鹿来说,动物血或臭腺可以唤起好奇心。 短棍上端压在叉枝上,下端压在绑有诱饵的树枝上,利用拉力与压力的平衡,整个系统得以稳定。
弹性压迫阱 绳套臂(b)一端架在支持臂(a)上,另一端依赖吊绳与(c)桩侧向相连。当猎物钻入圈套时,绳套臂(b)一端从支持臂(a)上脱落,从而带动(c)桩上的绳索开关。适用于捕捉小型动物,如兔类。可设置在猎物经常奔跑经过的路线上。 注意绳索开关是如何稳定住绳套臂(b)一端的。绳套开关线左端应靠近臂(b)的末端。
秋千弹性绳套阱 这种设置可以同时控制空旷地带相邻的两条踪迹线。横臂上携带两个活动绳套,被吊线向 起,同时被束缚在树桩的“V”字形槽口上,以维持平衡。 一旦动物上了绳套,会拼命挣扎,肯定会使横臂挣脱开,弹力会把猎物吊起在幼树枝头。
滚轴弹性绳套阱 绳套臂横架在两支持臂前侧面的圆槽上。上拉的绳索扳机线 稍向后倾,以维持平衡。猎获对象是兔子和狐狸类。中套动物在挣扎中将绳套臂从支持臂上挣离,在弯曲幼树的反向弹力下,被吊离地面。 在长形水平棒上设置平行的多绳套,可以控制更宽的路面,提高陷阱的效率。适用于动物足迹分布较宽的路面。
4.3.1.2 平台陷阱适用于捕捉较大型动物,如鹿.熊或老虎等。它们体重相对较大,地面上会留有凹陷的足迹。平台阱两边各设置一个绳套。当动物踏上平台向下陷时,扳机臂从平衡臂上脱离,拉动绳套,动物前腿会被牢牢套住,进而被吊离地面。
4.3.1.3 诱饵释放阱两根叉状木桩钉在地上,水平臂与垂直诱饵臂在同一侧与凹槽相互连接,诱饵臂上端被弹线拉起,维持平衡。绳套末端也系在诱饵臂上。可布置在森林中小块空旷草地上,捕获一些小型肉食性动物或野猪等。 平衡臂横截面呈四棱形,从而卡在有凹槽的垂直诱饵臂上,以维持平衡。
4.3.1.4 双面四套阱竖直木桩钉牢在地面上水平横臂卡在它的中部槽口上维持平衡,两端各有一份诱饵。四绳套直接系在弹线上,弹线下部末端系着小棒,小棒两端卡在竖直臂与诱饵臂的小型斜槽上构成正三角形结构,以维持平衡。这种设置方法的优点在于可以捕获相反方向奔来的猎物。在森林空旷地带可以对付小型肉食性动物。
4.3.1.5 双弹性阱两根弹木下端分别钉牢在地面上,另一端绷紧,相互钩住以维持平衡。垂直诱饵臂上端系在弹木上,双面四根绳套也分别系在两根弹木上。留心弹木上端挂钩是如何设计的。绳套金属线必须有相当的强度,才能维持适当的环形。猎物咬中诱饵时,带动挂钩脱离,弹木带动绳套将猎物吊离地面。
4.3.1. 肘节诱饵释放阱水平诱饵臂一端插在矮木桩凹口上,另一端与竖直绳套臂连成肘节。绳套躺放在诱饵下方的地面上。还有一根水平臂两端卡在叉桩上,中间被系在绳套臂上端的弹线卡住,以维持平衡。动物拖动诱饵臂时触动连锁机关,弹线释放,带动绳套将动物吊离地面。 从绷紧的幼枝顶端拉下的弹线拴在绳套臂上端,同时夹住水平横臂以维持平衡。诱饵臂与绳套臂连成肘状,从而稳定住绳套臂。
4.3.2 落石阱理论依据——当猎物扑向诱饵时,触动机关,一块重物落下砸中猎物。捕猎对象包括野猪.狐狸和獾类。更大型落石阱可对付体型更大的动物,比如熊等。 警告:大型落石阱对人类也很危险,设计时必须考虑这一点。偶然情况下,没有猎物触动机关,落石也有可能会释放。即便求生时情况紧急,也要确保每个成员都知道落石阱的确切位置。在求生演习时必须警告成员远离落石阱所在地,演习结束后一定要拆除这类落石阱。 单凭个人力量无法设置大型落石阱。落石阱应设在动物奔跑的路径上,自己要与下落重物保持一段安全距离,否则是很冒险的。平衡至关重要——很可能你不会一次成功。
肘节绊放落石阱 机械装置与肘节绳套阱类似——用释放棒撑住肘节棒的一端,以维持平衡。肘节另一端系着长线,利用树丫作为定滑轮,长线另一端负起重物。绊线一端系在释放棒中部,另一端穿过重物正下方地面后,系在一固定点上。葡萄藤可用作绊线。 可用一根叉桩改变绊线的受力方向。
平衡木落石阱 叉状棒两端削尖,保证触动灵敏。分叉的一支水平位于重物的下方,前端有适当的诱饵。竖直叉上端支撑着横木以维持重物的平衡。重物既可是重的岩石,也可用圆木。动物扑向诱饵时,带动叉状棒,破坏了平衡,重物会在瞬间坍塌下来,砸向猎物。 诱饵棒位于落石阱正下方。
方形面释放阱 扳机接触处,负重的水平棒与具水平分叉的垂直棒之间接触面是方形的。垂直棒下端削尖,尽可能减小与地面的接触面,提高落石阱的灵敏性。
肘节诱饵释放阱 一根支柱撑起一块岩石或一捆圆木,支柱中部架在固定在地面的叉桩上,以维持平衡;另一端斜撑在地面上。绳索一端系在扳机棒上,另一端穿过叉桩系在支柱的下端。诱饵棒一端支在扳机棒上,另一端支住圆木。动物扑向重物下的诱饵时,牵动诱饵棒,扳机棒失去平衡释放,重物随之迅速砸下。 叉桩首先要垂直钉在地面上。
夺命落石阱 先固定三根小木桩,两根平行固定在树干底部,另一根固定在跨过动物踪迹的另一方向地面上。绳索一端吊起重物,跨过树丫沿树干向下,经底部木桩(用一水平扳机棒夹住,维持平衡),再沿水平方向横拉,通过地面系在第三根小木桩上。绳索要足够长,以保证扳机棒触动滑落时,重物能瞬时砸向地面。
“4”字形夺命落石阱 看上去似乎有点复杂,其实好记易学,而且效率很高。大小可以任意设计。水平诱饵棒通过凹形切口平衡在竖直固定棒上,锁棒 斜撑在诱饵棒斜槽上,中部支撑在竖直棒顶端,上部撑起重物,位于诱饵上方。 注意各交叉部位切口的削法。锁棒下端削尖,以便迅速释放。
4.3.3 尖刀桩阱警告:这类阱尤其适用于捕猎野猪和鹿类——但它们对人自身也构成极大的威胁。设置桩阱时自己不要正面面对尖刀。每个探险队成员都应了解尖刀阱的确切位置及其危险性。做好可引起他人注意的标识。只有在紧急求生境况下才可以设置尖刀阱,且要有很好的控制方法。
尖刀桩落阱机理类同于夺命落石阱,可用石块增加落木重量,而且落木上绑有尖刀桩,猛击加上猛刺,功能合一,效果更佳。
弹性尖刀阱 具有相当威胁性的夺命阱,能有效对付野猪。弹性树干上端绑牢在大树上,下端绑有尖桩。在肘棒(a)作用下使之保持弯曲状态。动物绊上扳机线后,圆环被拉开脱离,尖刀桩在树干弹力作用下迅猛刺向猎物。
水平尖桩阱 类似弹性尖刀阱,不过在绷紧的竖直弹性树干前端垂直绑牢尖刀桩,水平弹性树干的另一端绑在固定于地面的四根短木桩上。路的两旁各有一根固定木桩,其中的一根在顶部绑紧一根水平短棒,在肘棒及相应的线环共同作用下,维持绷紧的弹性树干的平衡。从另一根长木桩上牵出的绊绳,通过一圆形套环套在水平短棒和肘棒上,组成陷阱的扳机。 确保尖桩牢固地垂直捆在弹性树干上,否则很难刺入动物体内,而很可能会歪向一旁。 尖桩的高度应视猎物的大小而定,角度也要考虑。 弹性树干下端应紧紧绑牢在短木桩上。切记:正是由于尖刀桩阱如此具有威胁性,绳索和绳结都必须足够牢靠,以保证已绷紧的弹性树干的稳定性。轻易别靠近尖桩阱。在陷阱设置区域行动要格外小心。诱饵弹性尖桩阱
用悬挂诱饵的绊线带动拉环,进而释放扳机棒,尖桩在弯曲绷紧的弹性树干带动下,急速扎向猎物。为了增加有效性,可在弹性树干相应位置平行绑牢几个尖桩。栖木尖桩阱
捕猎猴类很有效。类似于诱饵弹性尖桩阱,但是用一根树枝替代诱饵来带动整个扳机开关。如果安全拉环套在树干上,必须保证接触面比较光滑,便于被触动。
弓阱
警告:别把弓阱设置在别人可能无意中闯入的范围内——它会成为潜伏的杀手。 用适当的弹木制成一张简单的弓,架在固定于地面上的叉桩上,箭搭在绷紧的弦上,与绊绳相连的肘节棒顶住上端卡在箭尾侧向下凹槽上的扳机棒上,使张开的弓箭维持平衡。用三根相距较远,固定在地面上的短木桩改变绊绳的受力方向,猎物触动绊绳时正好位于箭头所指的方位。这类阱适合捕猎迎面奔来的大型猛兽或者从绊绳侧面靠近的动物(箭会正好射中奔至中前方的猎物)。
a:箭尾有弦口,还有用来卡住扳机棒的侧下方凹口。系着绊绳的肘节棒前端顶在扳机棒下端,后端顶在固定于地面的矮木桩上。b:另一类可供选择的扳机系统:扳机棒中部的方形凹槽卡在固定于地面的方形木桩上。扳机棒前端的水平凹槽用于平衡紧绷着的弓弦的弹力。再用与前类似的方法改变绊绳的受力方向。
坑式诱饵套索阱 挖坑会扰乱环境并留下持久的印记,这会引起部分动物的警觉。但另一方面,有些动物的好奇心会超过它们的判断力,进而会前来试探。狐狸.猪.野猫和獾都会刨坑打洞,这类坑会吸引它们的注意力。当伸长脖子嗅闻时,过了尖桩口就无法再缩回去了。如果用爪,也会落入圈套之中。
4.3.4 鸟阱罗网 把网布置在鸟儿经常出没的树间是捕鸟的简易方法。如果没有罗网,可以用十字形交叉绳,系在鸟儿飞行经过的树间,鸟儿也可能会误撞上它们。
粘鸟胶 用粘鸟胶可以有效地捕捉小鸟。冬青叶与富含淀粉的谷物混合后加水沸煮至粘糊状,冷却后即可成为很不错的粘胶。涂在树枝或其他鸟儿栖息之处,可以粘住飞落在上面的小鸟。
悬式绳套 在溪流靠近水面的上方悬挂一条长绳,上面平行悬上一系列绳套, 设置在芦苇和小灌木丛中。
诱饵钩 鸟钩埋在水果或其他食物中,是捕鸟的有效方法。钩子会被鸟儿误食入喉中。
绳套棍 将直径1.25—2.5厘米的绳套相邻系在长棍或树枝上,马鬃毛在这里可以加以利用,或选用其他比较坚韧的材料。棍条可放在隘口或鸟儿易去之地,绳套面朝上。鸟儿落下时会被纠缠套住。抓住一只鸟后先别急着撤去,它会引来其他鸟儿,不多时候就会有更多的鸟儿落在上面。“4”字形鸟阱 机制方法见“4”字形落石阱。可用枝条系成金字塔型鸟笼,用斜棒支撑在诱饵的上方。捕捉小鸟时,也可以用更短的时间制备更简易却也实用的鸟笼:先将所有的棍棒按设计的要求架好,然后取两根与底部等长的棍条放在顶部,用绳子将它们与底部棍条一起捆扎好,使得中间排列的棍条都能处于相应的位置。大型鸟类会轻易毁坏这类鸟笼,对付它们必须把每根相邻棍条都紧紧扎牢。 可以尝试用多种不同的方法制备鸟笼。你也可选用一只大小适当的盒或罐子。用一根连结有绊线的长棍撑起鸟笼的一边,你握住绊线的另一端,在一段距离之外隐蔽起来。当鸟儿进入鸟笼下方时,你可以迅速牵动绊绳,拉倒长棍,鸟笼会迅速落下。在鸟笼四周及其下方撒少量诱饵。这类鸟笼在鸟群很多的地方效果 。
罗网释放阱 将鸟网躺放在地面上,网的四角用长线系在同一弹性树干顶部,另一根绷直线连结着扳机棒与弹性树干顶端,以维持系统的平衡。诱饵平台一端抵在固定矮木桩上,另一端抵住扳机棒下沿,整个扳机触动系统要相当敏感,一只小鸟的重量就应可以带动它释放。 在网上及诱饵平台上撒放诱饵,会招来小鸟的光临。当鸟儿栖落在诱饵平台上时,触动扳机,在绷紧树干的反弹力作用下,整个网部四角收起,将小鸟困在网中。
5 狩 猎首先得学会观察和辨认猎物踪迹;必须具备有关狩猎对象生活习性及其特征的基本知识。这样会有助于求生者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当的狩猎位置。 在狩猎过程中应尽可能保持安静,规律性屏息,轻缓地移动,这样可以避免动作过大,有助于减少各种人为的声响。急促而突然的移动会引起动物的警觉.留心嗅闻和倾听。狩猎时应该逆风,至少不应该完全顺风。 黎明时分,多数猎物都会出动,是狩猎的理想时机。傍晚时动物也会出动,但光线会迅速变弱,你必须相当熟悉地形,并且了解如何回归宿营地。这如果是在你熟悉之地当然不会有问题,尤其是月明星稀,晴空朗照的夜晚。 在黑幕降临之前,如果狩猎活动已经开始一小时有余,那么眼睛会逐渐习惯依次减弱的光亮,夜视能力也会加强——尽管动物的夜视能力很可能会比你更强。 白天尽量在清晨时上山寻狩,中午时回归营地。这样,清晨上山时,动物的足迹会更易于找到及辨别,因为视线的落点更靠近上坡的地面。白天里暖气流会逐渐上升,各种气息向上方扩散,因此在下山回归时,你会先嗅闻到动物的气息。而且经过半日寻狩的劳累,下山也只消耗较少的能量,此时你会感到步态轻松 只要选择正确的前移方式,动物通常不易察觉到你的行动。如果感觉动物已经瞥见你的身影,应立即屏息不动。它也可能首次见人,好奇心会比恐惧感更甚。保持完全的静息状态,直至它们离开或者继续进食。避开大型猛兽,诸如熊等,除非确实绝望无助,没法捕获其他动物,或者当你确信能一次成功将它击毙时,方可一试,否则你很可能会由狩猎者变成它们的猎物。 在没被发现之前,要尽可能靠近目标,选准稳固有利的位置,在 方位进行瞄准。精确的迎面射击会十分有效,但除非你靠得很近,动物也静息不动,否则是很冒险的。动物前膀背侧是极好的攻击点,精确地猛击会使多数动物倒下。糟糕的射击会给动物带来不必要的痛苦,捕猎者也不得不追踪相当长的距离。 如果一击便中,应在动物倒下后等上五分钟,然后再靠近。站在猎物的背面,先观察一下。如果猎物只是受伤流血,还没死亡,等五分钟会使它因失血过多变得虚弱,当你靠近时,它已无力逃走。如果动物受伤后逃走,在追踪前先耐心等待15分钟,否则会使它整天奔走。
5.1 武 器5.1.1 弓和箭弓和箭是临时所能制备的 武器,也很易于制备。只需花上很短时间,你就会在使用它们时成为受益者。 有完全干燥结实的弹木材料当然更好,没有时你应有能力制出好弓。如果你预计在所在地会呆上数月,你就应该贮存一些上等弹木以备用。其他弹木寿命会短一些,你可以多做几张弓,失去弹性时,再换一张使用。 紫杉是理想的制弓材料——所有古老的英格兰长弓都由紫杉木制成。在北半球分布着五种紫杉树,但每种并不都常见。其他如橡树.柳树.山核桃树.雪松.铁树.百榆.桧树.桦木和铁杉木都是很理想的制弓材料。
弹木挑选 应选择弹韧性都很好的易弯曲材料用来制作弓柄。一般长约厘米,但可根据个人情况加以取舍。 选择适于自己使用的弓柄: 右手放在腰下部一侧,握住弹木一端,左手沿棍向前斜举伸直,并握住弹木,作好标识,取这段弹木作为弓柄,长度会很适合。这可作为弓型大小的标准(使用长弓需要更多的技巧)。
弓柄的加工 弓柄中部宽约5厘米,两端渐窄,直至1.5厘米。在距离柄尾约1.25厘米处刻上凹槽(a),以便固定弓弦。先剥去树皮,弓柄削成形后,外表涂抹一层油脂。
弓弦的安装 用生牛皮制作弓弦最理想。可切成宽3毫米的坚韧长条。其他各类绳索在应急时也可以选用。老荨麻树皮具上好的粗纤维,可搓成结实的弓绳。如果弓柄弹性很强,可能需要相对较短的弓弦。在固定弓弦时弓柄只可稍稍绷紧——只有在拉开弓时,弓柄才进一步弯曲紧绷,提供相当大的弹力。 先将弓弦在弓柄凹槽上扣上一环,然后绕两圈半。如果作弓柄的材料没有干透,在放置不用时应放开弓弦的一边,否则容易使弓柄变形。 一柄制备精良的硬弓会比一个弹性陷阱更有效率,也能更精确地命中目标——但是失去弹性后的弓就不要再用了。再换一张弓。
箭的制备
任何直木都可用作箭杆材料,但桦木无疑是 的材料之一。箭杆长约0厘米,宽厘米,应该 很直(两定点间系紧一根弹绳可作为直尺标准),也应尽可能光滑。箭杆末端应刻有凹槽,以便支在弓弦上。 检查每根箭杆末端凹槽宽度是否足以容纳你的弓弦。
羽箭
为了提高精确度,可以制作羽箭。羽毛是 材料,但其他材料也可选用——纸.轻布料,甚至削成一定形状的叶子。
a:从顶端开始,撕开羽毛,至羽毛管中央。b:羽毛两端各留有20毫米宽的羽毛管,以便系在箭杆上。c:将箭杆圆周三等分,系上相互对称的三根羽管。箭头
箭杆前端可以直接削尖,淬火。用附加的锋利箭头系紧在杆上,效果会更好。马口铁就很棒;燧石磨尖也可制成真正锋利的箭头。箭杆前端从中央部分剖个裂口,插入箭头后紧紧缚牢。肌腱是很好的捆绑材料——湿润时用,干后会收缩,紧紧缚住箭头。
利用燧石制作武器
燧石是一类有着钝金属微光泽的黑色石块,常见于石灰岩地质层中,敲磨破碎后可以制成箭头.尖刀桩头.斧刃和刀类武器。选择大小适当.光滑片状的燧石。用另一种硬度更大的石块不停地敲磨,直至得到你需要的形状,铲磨使之形成非常锋利的刀刃。(见“野外露营”章)
射箭术
拉弓搭箭,弓部中央与视线平行。左手握弓,右手扶箭,沿水平方向朝后拉满弦,然后释放——箭会自由急速飞出,射向目标。 多多练习。弓套里多装几枚箭,可以快速连发。防止被箭磨伤 许多射手发现,箭在飞离弓弦时,常会磨伤脸颊和手部的皮肤。脸颊部可用头巾或其他布料遮挡,手腕部带上皮革护套。
5.1.2 弹弓简便的弹弓加上普通的小卵石,就可以成为很受用的武器。一根弹性绳索,中部穿上一小块弹弓布,两端固定在弓架上,就可制成一副不错的弹弓了。皮革是制作弹弓布的 材料,也可用坚韧的织物替代。弹性绳索既可以是以皮革为原料的条带,也可用粗纤维搓成绳,但后者必须保证也具有良好的弹性和坚韧度。可用一根弹性绳索将弹弓布穿在中央;也可用两根等长的弹性绳索牢固系在弹弓布的两边。
弹弓技巧
选择直径约2厘米的卵石,应尽可能光滑(粗糙卵石也许有更强杀伤力,但运行轨迹不是弧线,不好控制)。 举起弹弓,瞄准目标,拉紧弹绳,释放。卵石会以很高的速度沿弧线飞向前方。不断练习和摸索,直至精确命中目标。 提高精确性,调整射击距离,你可能还得调整弹弓绳的长度。 用弹弓射鸟时,可以一次同时发射几颗卵石。
木柄皮弹弓 可能有人称之为顽童的玩具——可是别忘了古罗马人曾用同一机理制成巨型石弩作为攻城武器。首先需要选取强度大的叉状树枝削成木柄, 同时有一定的柔韧性——榛木树叉是最棒的。还需要一些弹性材料制作弹弓绳。从汽车或自行车内胎上割下的长条就很理想(尽管可能已用旧了,但强度仍超过衣物.布料)。 在弹性橡胶皮条中部仍然穿上一小块长方形弹弓布,方法同前。选取适当的小石块作“弹药”。
5.1.3 波拉弓爱斯基摩人用来捕鸟的武器。圆形布内包有许多石块,用长90厘米左右的弹绳打结系住。众多弹绳另一端被紧紧系在一起,握在手上。向前快速挥臂旋转。当离心力大于布与弹绳绳结间的摩擦力时,包有石块的圆形布会迅速脱离弹绳,散开的石块飞向前方,能够覆盖相当大的面积。 南美牧羊人也使用同样的武器。该武器在战斗中也被广泛运用。 散开的石块可以击落飞鸟,或击中动物的腿.颈部,为捕猎它们提供了机会。
5.1.4 梭枪长棍在行走时可作拐杖,一端削尖后可变成有用的刺杀或投掷武器。长约1.80米的直棍可制成理想的刺杀梭枪。长约90厘米的直棍可制作更易操作的投掷标枪,长度再缩短一半的直棍可制成投镖——具有更高的精确性,能投射更远的距离。 梭枪前端加上各式枪头,会更有杀伤力。枪头材料可供选择的有:锋利的燧石.马口铁或者直接用尖刀绑在梭枪头部。不过如果你仅有一把刀,就不要如此冒险,这很容易丢失或损坏刀刃。 梭枪投掷器 半片圆木,具光滑沟槽,可用作梭枪投掷器。沟槽后末端是封闭的,是没贯通的截头,正是梭枪发射前的着力点。 选择至少是梭枪两倍宽度的大树枝,用来制作投掷器。树枝上还得有一叉柄,可作为向前推动的把手。将大树枝从中部劈开,中央掏出一光滑沟槽,前末端打通,后末端封闭。必须保证沟槽内面 光滑。先实践几次,摸索出合适的沟槽长度,能够满足投掷标枪以及维持你自身平衡的需要。 将投掷器举至肩部水平位置,前端瞄准目标,手握把手,急速向前下方推动。梭枪在投掷器推动下急速冲向目标。
5.2 捕 鸟活动套索 一根长杆,前端有一活动套索,是捕捉栖落在低矮树枝上的小鸟的有效工具之一。留意鸟类栖息和落巢的地点——鸟类自身会给你许多提示——在充足的夜光下,偷偷地靠近,先用活动套索套住鸟儿,拖紧绳索后,捕住鸟儿。
追捕水鸟 潜入水中,用芦苇或其他植物伪装你的头部,非常小心地靠近水鸟落巢或时常出没的区域。但要当心鸟类在防卫时是相当凶猛的,尤其是大型猛禽,如野鹅和天鹅等。 某些地区一直沿用着利用葫芦瓢卡在头上的做法。葫芦瓢上一边留有洞口,可供呼吸和观察。葫芦刚好漂出水面,捕猎者隐蔽在水下,可以很容易靠近鸟类栖息地而不被发觉。为了迷惑鸟儿,可以先扔几只葫芦漂在水面上。抓到野禽后,捕猎者可将其在毫无防备之下拖至水下扼死。
坑阱 在鸟类较常觅食的地面上挖一深约90厘米的洞,宽度依据你准备捕捉的对象而定。在洞周围撒上谷物,越靠近洞口,谷物密度越大。 先将诱饵放在洞的周围,鸟儿会进一步前进以获取更多的食物,这时可以冲赶它们,慌乱中它们没有充分有效地展开双翅,糊里糊涂掉入洞内,一时难以挣脱。
捕捉海鸥 将内裹石块的食物扔向天空,海鸥在张口衔取食物时双翅展开,吞食了内裹石块的食物后,体重突然增加,会瞬时跌落下来。很明显这类技巧只适用于海边陆地上。准备着,在海鸥跌落地面时赶上杀死它们。
5.3 危险动物除了自我防卫的需要,动物一般很少攻击求生者。多数情况下它们会更关心如何避开你。遇到大型动物的机会还是很少的,比如大象.犀牛和河马,或者那些属于野生动物保护种的野兽等。别把帐篷搭建在动物饮水的水源边或者有动物足迹通过的地方。否则,你很可能会被一群大象包围,或者迎面奔来一头好奇的美洲狮。 别去招惹猛然间面对的猛兽。在北部森林地区,熊类会经常出没于耕种地搜寻食物,有时会打翻垃圾罐,也可能直接拜访你的营地以寻找更易得的食物。用噪声驱走它们——别试图捕捉,也别靠近它们。熊要杀死单个人是很容易的,受伤的熊更具有极强的攻击性。所有伤兽或困兽都是相当危险的。一般来说,多数动物遇见人时, 反应是逃走。如果你堵住了它们的退路,那是逼迫它们应战。 鳄鱼极其凶猛,应与它们保持一段安全距离——要当心是否有一条更大的鳄鱼在水下尾随你们!头部具角动物在被制服前,可能会用角伤着你。刚刚性成熟的雄鹿在发情期尤其好斗。不仅仅只有有蹄动物才能给你致命一脚——被鸵鸟踢中也会伤筋动骨,严重的甚至会送命。 常有许多关于狼的传说,其实在野外遇见狼的机会并不多。掠夺成性的故事事实上是夸大其词了。狼可能会对你感到好奇,从远处注视着你。但在被一群凶恶的狼群追赶时,你会发现原先带着一品脱食盐是多么的明智。如果你伤得很重,失去自卫能力,狼群很可能会干掉你。 贪婪的鬣狗也会成群猎食。尽管它们通常懦怯胆小,但作为肉食性动物,它们还是非常厉害的。遇到人类时它们也许会卷起尾巴逃走,只需尽量把它们赶走就可以了,不要轻易攻击它们。 大型类人猿要想杀死一个人是很容易的——但通常它们只会发出要求你后撤.不要冒犯它们的警告。它们一般很少攻击人类。你可能常会与小猴狭路相逢,这会给自己带来危险——它们的牙齿相当厉害。被动物咬伤后应仔细清洗伤口并消*,否则会易于感染。被有些哺乳动物,包括吸血蝠咬伤会引发破伤风。 一般情况下,蛇类在不被触动时不会构成大的威胁。应留心检查衣物.床被和各种装备,以防各类不速之客——爬行类或各种昆虫。懂得与它们和平共处是很有必要的。偶然,也会有条蛇或蜈蚣钻入暖和的被窝。曾有这类不愉快的事发生,有人一觉醒来,发现一只不受欢迎的来访者躺在自己的腋窝下或其他私处。记住,它们并非必然要攻击你——只是贪图享受罢了。轻轻移开身体,保持平静,与它们脱离接触,然后再赶走或杀死它们。
捆绑猎物伤兽或落入陷阱的困兽更具有危险性。在靠近之前,仔细观察猎物是否已经被杀死。 将刀或尖桩绑在长棍前端,刺触猎物的颈部和主要的骨骼肌。失血会使它们变得虚弱,你可以靠近,并牢牢控制住猎物的头部。 如果有同伴,可将猎物绑牢在粗木条上,两人抬着走会轻松许多。不要把猎物尸体直接放在帐篷里,那样会引来其他食肉猛兽。 只需将猎物翻转,四脚朝上,大型动物也会易于拖走。如果是头部有犄角的动物,应先砍去头部,否则很难拖行。 先沿躯干部与粗棍绑牢,再将对应的双腿捆牢。动物有犄角时,可以交叉捆紧犄角两边的头部。 在设置陷阱的路线上宰割猎物,这能吸引其他肉食性动物,你也许会收获更丰。利用猎物的内脏更换陷阱中的诱饵。只需把处理干净的瘦肉带回营地,这样也可省去许多力气。严寒气候条件下,可将剩余物贮藏备用。
猎物的隐藏
宰割后的生肉应悬挂在肉食性动物够不着的粗木柱上。还得防范具攀爬能力的肉食动物。如果只是简单地将肉悬挂在树上,猫科动物可以很容易地偷食。 在秃鹫以及其他大型食腐性动物分布地区,贮存物一点不受侵犯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尽可能在身边多带一些。炎热天气下,也很难贮存肉类食物。 动物血液含有很多重要的矿物质和营养物质。可以用容器盛放,带回营地。要盖好,冷藏,还得防范飞禽及其他偷食者。警告:食用病变动物有损健康。 仔细检查猎物尸体上淋巴结是否异常肿大。如果肿大且变色,是病变的症状。任何头部变形或变色的动物都必须经过沸煮后方能食用,比如患有多发性粘液瘤的兔子。在宰割时也得小心。你手部的伤口或伤痕都必须仔细加以包扎。如果猎物携带病原菌,很易侵染伤口进入人体内。
.1 预处理工作尽可能不浪费猎物的每一部分资源。预处理工作做得好,会提供 限度的食物来源。你也可以充分利用不能食用的其他部分。从以下四个步骤入手:
□放血:如果肉要贮存,该步骤是必需的。放血后的瘦肉味道更加鲜美。□剥皮:皮革可制作衣物,也可在建棚时挡风避雨。(猪类不需剥皮,因为其皮下的脂肪层很有价值。鸟类则需拔毛,通常无需剥皮。)□开膛:除去内脏及杂碎。□解肉:从关节处切断,把肉分解成大小合适的条块,以便于随后用各种方法烹烧。
.1.1 放血别浪费了动物血液,其中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包括盐分。这些正是求生者急需的东西。牛血是许多非洲牧人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食人族土著通过饮用敌人的鲜血来增加力量.改善健康状况。动物血可治疗因缺乏维生素引起的眩晕症。 将猎物头朝下悬挂能放出更多的血液。用绳绑住猎物腿部肘关节(注意不是踝部——这样易滑落),吊在树丫或自己构建的支架上。地面上放置容器以便收集血液。 需要一些结实的木料来构建支架。支架的两端相互交叉,牢牢捆紧,并固定于地面,支架上架有一横木,用来悬挂猎物。 割开猎物颈部的主静脉或颈动脉以便放血。悬挂着的猎物颈静脉与颈动脉都很明显,易于找到。切口位于耳后根部,同时要刺断颈两侧的颈静脉。也可开口更低一些,在主动脉弓分支前割开,形成“V”字形切口。如果没有匕首之类的刀,选择后一种方式较好。还可将颈部及喉咙断开,但这样做可能会同时割断食道,使得胃部食物倒出来,污染收集的血液。不过如果刀锋前端不是很锋利,也只能选择这种方式了。 对于猪类猎物放血尤其重要。猪肉组织里有高含量的水分和脂肪,血液若留在组织中,会加速新鲜肉的腐坏。
.1.2 剥皮在动物体温尚未降下来之前,剥皮还是很容易的,放完血后即可进行。首先要除去可能会腐败肉类的味腺。有些鹿类在后腿膝关节稍下部位有味腺。猫科和犬属动物有肛门腺。同样的原因,除去雄性动物的睾丸也是明智之举。紧贴皮下部位开口小心剥皮,按图示的切割线下刀,关键步骤如下:
1.后腿膝关节上部沿环线切开皮肤,留意不要切断了绑绳。2.在前腿相应位置也切开环线。3.沿后腿内侧向下切开,至两腿分叉处,小心沿生殖器周围切一环线。4.沿腹中线向下切开至颈部。留意刀锋不要伸入过多,以免切破胃部或其他内脏器官——用手扒开皮肤,插入两指,刀尖紧贴两指,刀刃朝外,缓缓向下切开皮肤。5.沿图中虚线所示部位切开前腿内侧的皮肤。
这种方法可以使你避免刀尖过度内送,切中内脏。手指挑起皮肤,刀刃朝外,缓缓滑动,沿腹中线向下切,直至颈部。 勿需匆忙,别伤着自己。小心别弄坏了完整的兽皮,这会为以后利用时带来方便。 接下来,将兽皮从后腿部切口开始从鲜肉上撕开。尽可能少用刀。将剥下的兽皮里朝外翻起,再使劲向下拽。 后腿部兽皮剥离后,沿尾部周围切一环线(生殖器周围已经切开)。当剥至背部时,可直接用手将皮与肉分开。接下来剥前腿。这样你即会拥有一块完整的兽皮。当剥至颈部时,喉部断口会不停地滴血,将头部狠狠扭曲,可以阻断流血。兽皮上粘连的肌肉组织应随后切除。
一人独干 悬挂大型猎物需要付出相当的努力。如果仅有自己一人,也可在地上完成剥皮和解肉的过程。为了阻止猎物卷缩,可切下有蹄动物的四足垫在下面。 猎物可以自然躺放。在地面挖个坑,以便放置收集血液的容器。遵循同样的剖腹程序,然后先由一边剥至背部脊骨处,展开兽皮后,将猎物翻过来,压在剥开的兽皮上,再剥完另一半——这样可以避免鲜肉直接与地面接触。
小动物剥皮 对兔类和其他小型动物可先从胃部以上切开小口(小心别切破内脏),用手可以很容易将皮肤从肉上撕开。腿与头部都砍断弃去。 如果没有刀,可先折断猎物后腿,露出裂口后,用断裂物的锐利边棱切开兽皮。
.1.3 开膛剥皮后的猎物仍悬挂在支架上。剖开膛,除去肠管,将有用的内脏分开。 先向里挤压腹部,夹住腹中线上一块肌肉,用刀切一道裂口,可容得下你伸进去两个指头。不要直接用刀刺入肉中,这样会很容易刺破内脏。在手指牵引下,刀尖向外向上将腹部切开直至肛门,向下切直至胸腔。用手阻住内脏外滑。 夹住腹中线上一块肌肉,用刀切开一道小口,能允许伸入两指的宽度就可以了。如同剥皮法一样,在手指牵引下,先向上,再向下,切开腹腔与胸腔(用手背阻止内脏外滑)。 开膛后,让内脏器官滑落出来,允许其向下悬吊着,这样可以方便你检查,除去肝脏和双肾。 胸腔内脏器外面覆有胸膜,小型猎物的胸膜易被忽视。切开胸膜,取出心脏.肺与气管。 确认肛门部位已被清除干净——白天时间应该能看清(大型动物可用手完成)。.1.4 解肉 先沿脊椎骨劈开成左右两半。各自在第十与第十一肋骨间切成两截,这样分出了四大块。后块包括排骨肉.腰部肉以及臀部和其他类型的上等肉;前块多筋,烹烧所需时间较长。 根据猎物类别和烹烧方法的差异,解肉的刀法也各有差异。
1.腰部肉 最鲜嫩的肉——仅占总体积百分之一,是贮存的 品。2.上腰肉 比腰部肉稍稍次之,剥去脂肪后可以贮存。3.臀上肉 煎炒很适宜,只需稍加烹烧。可切成条形,风干保存。4.臀下肉 多为腿上部肌肉,口感相对粗糙,可加以焖烧,或切成小块沸煮。5.顶臀肉 后腿前上部肌肉。烹烧方法同臀下肉。. 臀部肉 后腿外上部肌肉。烧熟后极香。7.后肋腹肉 腹部肉,适于焙蒸和煨炖。8.腿肉 口感粗糙,肌腱很多,切成小块加以煨炖。9.肋腹肉 腹部肌肉向前的延伸。适于煨炖相当长时间,才会煮烂至口感鲜嫩。10.胸部肉 烹烧方法同。11.前腿肉 切成小块煨炖。12.颈部13.颈肉 煨炖很不错。肌腱组织比腿肉少。慢慢烹烧。14.颈后肉 比较鲜嫩,通常切成块煨炖。15~18.肋条肉 适于烧烤,也可慢慢烹烧。
.1.5 悬挂贮存内脏杂碎应尽快食用,剩下的肉可以悬挂保存。常温下可以悬放两至三天。气候炎热时, 腌制保存,或者直接烹烧成熟肉。 杀死动物后,尸体肌肉中会释放酸类物质,毁坏肌纤维,使肉变得松软。存放时间越长,肉会越松软变嫩,易切割,口感甚佳——前提是尚未腐坏,同时还能杀死肉中有害寄生菌。必须将鲜肉与各类飞虫隔开:如果它们在肉上产卵,肉会加速腐坏。
.2 猎物的内脏□肝脏 应尽快食用。先除去中央部位的胆囊,体积一般较大,摘去应没什么困难,但要小心,别把胆囊弄破了,否则流出的胆汁会污染鲜肉。有病症状从肝上也能看出。若肝脏覆有白色病斑或有色斑纹,就不能食用了。若仅一部分发生病变,可以切除,留下完好的部分烹烧。肝脏富含各种人体必需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如果生吃,就不会丧失丝毫营养,但稍稍加以烹烧还是有必要的。□胃部 非常易于消化,是体弱病残者的理想食物。除去胃部内容物(也可作“病号饭”),冲洗干净后,小火缓缓煨炖。胃部内容物气味甚差,但重伤病人则可能会因之极易消化而获救,因为动物已做了破碎消化食物的最主要工作。内容物营养丰富,微微沸煮即易于消化。在某些地区,猪被屠宰前一段时间只喂食苹果。猪胃可以与整肉一起烹烧。微妙的苹果香味浸入肉中。煮熟后取出胃,内容物可作为调味汁。□肾脏 肾脏营养也很丰富,适于煨炖。可与药草一起沸煮。肾外围的脂肪组织(板油)是很有价值的,提炼后可以制作干肉饼。□脾脏 大型动物脾脏也是不小的器官,但营养价值不大;小动物脾脏就没必要留用了。 烧烤。□肺脏 味道可能不错,但营养价值也不大。任何呼吸系统不适在肺脏上都会表现出症状。带有黑或白色病斑的肺脏不能吃。健康的肺应是紫红色.无杂色玷污。它们还可用作鱼饵或陷阱用诱饵。□心脏 心肌组织没有或仅含少量脂肪。烧烤或者煨炖,其味都很好。□肠子 长的肠管 用来作腊肠肠衣。先将肠内壁翻向外,清洗干净后,彻底沸煮。将肉和脂肪等比例混合填充进肠衣内,蒸煮熟透。放入沸水中之前先在沸水中加一些冷水使水温处于沸点稍下——可以防止肠衣胀裂。腊肠营养丰富,熏烧后可以保存相当长的时间。干肠可制作软鞭。□甜面包 指大型动物胰腺或胸腺器官。有人视为美味佳肴,可以烧烤或煮熟。□尾巴 剥皮后沸煮,可制成极棒的肉汤。因为其中既有肉,又有胶质。□蹄肉 屠宰时可以剁下蹄子,但不必扔掉浪费。沸煮后再很好地煨焖。清洗时要仔细除去各类脏物和蹄毛。蹄肉煨炖后可制成富含营养的肉冻。□头肉 大型动物头部肉也很鲜美。面颊肉可制作精美的菜肴。舌头也很有营养,沸煮使之变软,食用前剥去外皮。动物脑可以腌制。其余部分或小型动物的头肉在食用前都得沸煮后再清洗。□骨 所有猎物骨骼都应该沸煮熬汤。骨肉汤富含矿物质和维生素。也可用来制作各种有用的工具。
.2.1 体型较大猎物的处理请遵循以下指示,依次进行:1.沿背脊线把肉剖成两半,刀口应对准椎骨的中央线。2.剁下后腿,尽量沿关节接合面下刀。3.剁下前腿,沿肩胛骨线切开。
4.沿颈圈剁下头部。5.割下肋条骨下的松软垂肉。.沿肋骨切开,你可以得到排骨了。7.里脊肉是位于背面里侧的一条瘦肉,肉味最为鲜美,也适于保存。猪类动物的处理 别企图剥皮。先开膛,后放在篝火余烬尚热的地面上,刮去猪毛。先用热水烫泡会有助于拔毛,水温也毋需过热,可用手试一试温度。水温过高反而使毛孔收缩,毛发更难于拔除。 猪肉会引来各种寄生者:蜱.虱和蝇等,因此要彻底烹烧。沸煮也可以。
.2.2 小型动物的处理基本步骤参照大型动物的处理,也都要开膛剖肚。
.2.3 爬行类动物的处理必须去除所有内脏,因为其内脏中可能带有沙门氏菌。在烹烧前可以不必剥皮。大蟒蛇可以剁成许多段, 在这之前先剥皮,蛇皮也很有用。蛇类的处理:应在头部*囊后方剁去蛇头,从颈部撕开,肩胛骨里朝外翻,从而可以清楚地看到内脏,避免在剖膛时刺破它们。稍微倾斜一点悬挂,剥皮会很容易。
.2.4 鸟类的处理鸟类的处理方法基本类似其他动物——尽管通常需要拔毛,却不需要剥皮。按以下顺序依次进行:放血 扯断鸟类细长颈部可以直接杀死它们。然后切开喉部,头朝下悬挂以便放血。也可以直接切断位于舌根下部的主神经和主动脉,鸟儿会很快死亡,放血也很容易。尽可能别捕食那些食腐性鸟类——它们很可能携带大量蜱.虱和寄生虫,以及各种易于引起感染的病原菌。
拔毛 在鸟体尚有余温时,直接拔毛很容易。先用热水烫一下,使毛管松软,但这种方法不适用于海鸟和水鸟——烫毛之后毛管会收缩得更紧。羽毛可用来制作箭羽,也可作绝缘体。从胸部开始拔毛。直接剥去皮肤也许更省事——但你会浪费许多营养物质。
掏膛 在鸟类腹部开口,用手掏出所有的内脏器官。保留心脏和肝肾。剁去鸟头和鸟脚。
烹烧 食腐性鸟类必须彻底沸煮,以免鸟肉携带任何病原菌。幼鸟烧烤肉味会更香。
7 鱼类及捕鱼方法鱼类是有价值的食品资源,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脂类。所有的淡水鱼都可以食用,但也有些热带鱼类具有危险性,如电鳗等。捕鱼需要技巧,根据鱼类的觅食及生活习性,利用下面介绍的简单实用的方法,捕鱼并不难。 从狭窄的沟渠到弯弯的海湾,鱼类都能生存。它们不同种之间食性习惯差异很大。不同种类在不同水层.不同时间里觅食。有些鱼类捕食其他鱼类,有些种捕食水生昆虫,有些种吃草。但只要你选取合适的鱼饵,它们都会被吸引过来。 如果你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渔人,当然可以运用你娴熟的技巧,尤其是在有充裕时间的情况下,捕鱼本身也会给你带来许多乐趣。但如果是因生存的迫切需要而捕鱼,那么各种运动类的钓鱼技巧并非是最适用的。最有效的方法包括夜间垂钓线和刺网捕鱼等。
钓鱼地点 选择鱼儿最易找到食物的风平浪静的水域。应该考虑到气温变化的影响。 气温高,水密度大,鱼类喜欢深水池中的阴凉水域。炎热天气下,湖中的鱼会返回到阴凉的深水区。 气温较低,应选择有日光照射的浅水区。当河水仍在缓缓流动时,选择相对静止的水域——例如河的外湾处,或者选择较小的支流。 鱼儿喜欢游弋于岸边的蔽荫处.岩石水草边以及没入水中的杨柳林中。钓鱼的时机 常用的方法是将鱼钩鱼线投入水中过夜,凌晨之前检查。有些鱼类会在月明之夜觅食。如果有迹象表明暴风雨正在逼近,可在其来临之前垂钓。暴雨过后,河中觅食的鱼儿会很少。鱼儿上钩的信号 如鱼儿跳出水面,或者在鱼头露出的水面上鱼线经常性间断地被带动.水面产生涟漪等等,都是鱼儿上钩的信号。在许多小鱼云集的水域,较大型肉食性鱼类出现时,会引起小鱼的骚动。光的折射 水与空气的折射率不同。水里的鱼儿可以看到水面之外稍偏低角度范围内的人或物——它们能见的范围可能比你认为的要多许多。钓鱼时选择坐卧式比站立式要好得多,这样你可能就会在鱼的视野之外了。检查时从侧面靠近鱼杆,尽量不要使自己的影子投射到垂钓的水面上。
7.1 鱼钩鱼钩与鱼线是常用的必备钓鱼工具(尽管其他一些方法也有效),它们已经准备在你的救生宝盒里了。鱼钩也可用金属丝.骨.木块.别针一类材料临时制作。 大钩只会钓着大鱼,小钩则既能钓大鱼,也能钓小鱼。鱼线尾端应穿上浮标和下垂物,既能保证鱼钩没入水中,也能确保水面上漂浮一段鱼线,以便有效地显示鱼儿上钩的情况。 钓竿不一定非得有,尤其是在深水区垂钓时,手线就很有效,不过有了钓竿把上钩的鱼弄上岸时会更方便。 各种材料临时制作的鱼钩见下图,从左至右依次为别针钩.荆棘钩.多重荆棘钩.钉钩.骨钩和木钩。
7.2 浮标与下垂物在鱼线前端穿上浮标,可以方便岸上观察,确保鱼儿上钩后有明显的信号传送到垂钓者眼中。浮标在线上的相对位置还可以控制鱼钩下沉的深度。 在鱼线浮标与鱼钩之间穿上小型下垂物,以保证鱼线前末端能沉入水中,或者避免有浪时轻易涌出水面。设计时还得考虑水下的鱼钩有相对摇摆的自由度。在救生宝盒中有一些裂开的小弹丸,沿着裂缝夹住鱼线,压紧固定。 在深水区垂钓时,将鱼钩线稍加延长,末端系上重物,这样既能保证浮标漂在水面上,又可使鱼钩沉入较深的水层,而且可以更自由地摆动。
7.3 非弯形鱼钩鱼钩不一定必须有弧形弯曲。垂钓鳗鲡和猫鱼时,只需在鱼线末端把作诱饵的蠕虫系成球状即可。这类动物不会咬,只是吞食食物,同时把鱼线也吞入胃中。一旦鱼儿吞下诱饵,就得赶快把它们拽上岸。 也可用直木针系在鱼线末尾,竖直包埋在一小块脂肪中,鱼儿吞下诱饵后,木针会卡住鱼喉。
7.4 鱼 饵鱼饵的选择要因地制宜,根据鱼类生活水域的环境而定,可以是悬挂在水域上方的浆果,也可以是水域周围生活的昆虫。肉食性鱼类也会吞食肉块.生鱼片.蚂蚁以及各种昆虫做成的鱼饵。 一旦你捕了一条鱼,应该检查一下鱼胃中的食物糜,推测这类鱼的饮食习惯。可以不断尝试不同的鱼饵,直至找到最有效的一种。地面饵 分布于垂钓区域周围的饵料会吸引该水域的鱼类。有种极棒的方法——在垂钓水域上方悬挂白蚁或蚂蚁,当它们掉入水中时,鱼儿会相互争食。鱼钩上穿有同样的饵料,肯定很容易成功。落入水中的合适饵料一般都可招来鱼儿,但 与鱼钩上的饵料相同或近似。鱼钩装饰物 可以招引好奇心强的鱼儿注意。尝试用硬币.棉球.小片马口铁.纽扣等等——任何能闪烁反光的小玩意来唤起鱼儿的好奇心。可制成螺旋桨式,穿在一段金属线上,抛入水面,随着波浪涌动,它们会闪烁发亮。在线的末端系上鱼钩。人工诱饵 可选用色彩鲜亮的衣料作材料,也可选择羽毛或光亮金属。形状类同于真实的诱饵。系在鱼钩上端的羽毛会促进摇摆。用小木块雕刻成小鱼状,涂上颜色(如果用接合式木块组合,可以摇摆得更加自然)。尽量让诱饵在水中摆动,看上去活灵活现。榛木有松软的木髓部,易于在中央穿孔,做成接合式,可以自由摆动。 活饵 蠕虫.蛆.昆虫和小鱼都可用作活饵。尽量用饵包住整个鱼钩。活的小鱼或蝗虫穿在鱼钩上,会在水下痛苦地扭动,引来更多的鱼儿。这类诱饵也易于捕捉。
7.5 夜间垂钓线主线一端系上重物,沉入水底,另一端系在岸边固定的木桩上。主线上系有许多平行的支线,支线末端系有穿上饵料的鱼钩。可用蠕虫作饵料。这种方法可以捕捉在不同水层觅食的鱼类。夜间可以不去管它,清晨检查有无鱼儿上钩。 白天也可放置在那里,但是每隔一段时间要及时换饵料——即使你什么也没钓着,因为只有活蠕虫才会不断扭动,更有吸引力。
7. 漂浮板在鱼线够不着.远离岸边的水域中钓鱼——例如,在湖泊中,鱼儿常在湖中央觅食——可利用有着活动航向舵的漂浮板。舵的上端水平系紧一根短棒,两端系上长线,这样在岸上你也可以控制方向。漂浮板上系有许多钓线,线末端系牢穿有饵料的鱼钩。风向适宜时放入湖中。在漂浮板下面还需连有龙骨木,保证它不会翻转过去。漂浮板上钻好两只平行铆眼(水下木棒遇水会膨胀,榫合更紧),钉上木棒,木棒上系好一块平衡石——过大的龙骨会与舵板相冲突。 漂浮板摆动过大表明有鱼上钩。
7.7 多重鱼钩多重鱼钩可以钩住鱼体任何部分。当鱼儿四处游荡,可就是不吞饵时,多重鱼钩会是捕鱼的好方法。主线下端系上根状多重支线,支线末端系上鱼钩。在主线距离水面20厘米处悬挂轻便闪亮的物体。当鱼儿被亮光吸引游近时,被搅动的水流会带动众多的鱼钩,动荡不定的众多鱼钩有可能钩住鱼体。
7.8 鱼 笼鱼笼可以有多种类型,基本原理相同——一端迎着水流为进口,鱼儿可以自由游进,不过会失去游出的自由。 在狭窄的溪流中,迎着水流建一个木质或由岩石垒成的死胡同,让鱼儿自由游进,却无法掉转游出。箭头指明水流方向。瓶状鱼笼 塑料瓶可用来制作效果很好的鱼笼,捕捉小鱼。在瓶颈部与瓶筒之间的接合处切开,上半部掉转瓶口,插入瓶筒之中。小鱼能从瓶口游进瓶筒,却出不去。可在瓶筒里装上诱饵引诱它们。 可以用中空的木笼制成类似的瓶式鱼笼,捕捉大鱼。向内倾斜的网络骨架作进口,笼底端封闭。柳条鱼笼 选择幼枝柳条或其他柔韧的枝条——烧烫的竹条也很易弯曲——制成鱼儿有进无出的鱼笼。柳条鱼笼可以让流水自由通过,而且取材自然,像是芦丛或溪底的废墟。 用柳条编织筒式鱼笼是很方便的。鱼笼入口迎着水流,放置在溪流之中。 开口最初相当宽,鱼儿易于从开口处游进笼中,而入口末尾的交叉柳条阻止鱼儿逃离。 篓笼利用一环形木板供柳条插入,固定成形。不过没有木板也能制成鱼笼。笼内悬吊饵料可以引来鳗鱼.小龙虾及其他生物。
7.9 鱼 套大型鱼类,如狗鱼,躺在水草之中,可用活动鱼套捕捉。长棍上捆有许多硬线制成的小孔,或者直接用打通关节的竹杆穿过长线,线的末端是活动绳套。轻轻从鱼尾部套上绳套,迅速猛拉,可以系住鱼身,把鱼拖上岸。
7.10 鳗鲡袋将新鲜的动物内脏残余系在麻袋或布袋中(塑料袋不行),袋内还应放入一些稻草杆.蔬菜或蕨类。用长线系住布袋,线上可系有重物以确保布袋能够下沉。如果水中有鳗鲡,会钻入袋中偷食饵料,当你收起布袋时,它们还缠在袋内杂物中。
7.11 筑 堤在溪流之中筑堤,使溪水流向一边,用石块在坝下游建一小型狭窄的水池。逆水而上的鱼儿会停留在池中。也可用拦网捕捉上游游下来的鱼。
7.12 刺 网编织鱼网,网眼间隔 厘米。上网沿加有漂标,下网沿系有重物,将网横拦在河上,可以捕鱼。这种刺网会很快把一大片水域中的鱼儿不分大小一律捕光,如果你预期在该地长期呆下去,就不要用这类网。在非求生境地下,也不应使用刺网,免得鱼儿被赶净杀绝。如果刺网的上下沿两端都被紧紧固定在河岸边,就不需要用浮标和重物了。 刺网两边都可以系在岸上,通过浮标和重物维持网形展开(图a)。如果刺网位置与水流方向呈一定角度(图b),就不大可能会阻住上游而来的漂浮物。
7.13 其他技巧如果以上方法都没法用,或都不成功,请接着尝试以下方法。用手捕鱼 这是一种原始的捕鱼法,需要有耐心。在相当狭窄的溪流两岸水草间,常有鱼儿栖息,这种方法还是有效的。俯卧在岸边,双手缓缓插入水中,逐渐适应水温,尽可能接近岸边水底,轻轻移动手指,直至你摸出栖息的鱼儿。手轻轻沿鱼腹移动,直至你抓牢鱼鳃(鱼儿在觅食时常逆着水流游动),把它拖上岸。诱迫法捕鱼 夜间用火把或手电筒的光亮照在水面上会引来鱼儿,这时再撒网捕捉。河床边放置明晃晃的反光镜或其他反光材料,也可以反射阳光或月光至水面上。 叉刺或射击警告:如果你有火器和充足的弹药,不妨试一试用来捕鱼,但绝不要将枪管伸入水中,否则很可能发生枪管爆炸。 如果枪管伸入水中,水会封住枪口,开枪后后坐力会猛地击向你。这不仅仅是危险,而且很可能会致人死命。一定要确保枪管离开水面。 长棍前端削尖,可制成鱼枪,若削有倒钩,效果更好。可以用多枪头,这样可以覆盖更大范围。 确保水中没有自己的倒影,或者倒影不在鱼儿所处的水域。瞄准鱼体稍下方的位置,因为还得考虑水的折射对视觉的影响。 如果你是训练有素的射手,弓箭也可用来捕鱼(木制箭杆的浮力会将猎物带上水面)。死鱼 也会漂浮在水面上。混水摸鱼 洪水退后,留下彼此分隔的小水池,其中常滞留有鱼。用棍棒搅动池底的稀泥,如果水底有鱼,会向较清水面游动,你可以直接把它们舀上来。炸药炸鱼 水中爆破会杀死该水域附近的鱼儿。爆炸释放的混和气体及冲击波会使更远处的鱼浮上水面。
7.14 * 鱼有许多地方的渔民利用当地植物*杀或麻醉水中的游鱼。鱼儿失去知觉会浮上水面,很易于捕捉。该法适于深水池中捕鱼。筑堤围成小池,以便养鱼。此外,在任何静水水域这种方法都适用。 有些植物可使鱼儿头昏眼花,昏迷不醒。多数植物所起的作用是吸收水中的溶解氧,使得水中溶氧量降低,鱼儿不得不浮上水面。 一般将植物撕碎,扔进静水中就可以了。但结果可能会有戏剧性变化,鱼儿不会昏迷太久——水中溶氧量会很快恢复。在温暖水域,这种方法的效果来得更快,所以常应用于热带地区。 如果该法应用于封闭池水中,可能会一次性清除池中所有的鱼类资源,断了以后的食物来源。当河流或海岸边的水池重新向主流水域开放时,又会有鱼儿游进来。 海贝壳.蜗牛壳或珊瑚在高温下煅烧,可以产生生石灰,撒入水中可以*鱼,对人的消化系统则无害。警告:漂浮在水面上的死鱼看上去似乎是易得的肉食,但是很可能携有病原菌。如果时间长,就更不宜食用了。当然,如果是捕鱼者将鱼杀死,浮上水面,直接捞上来应该是安全的。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有*植物,它们通常只对冷血动物才有*害,但并不意味着人类就可以随意食用。有些人吃了它们也是很危险的,尤其是生食。可以利用它们来*鱼,而不是你自己——吃鱼应该无妨。许多植物都有类似功能,以下几种相当有效,在分布地区也很常见。
鱼藤属植物
鱼藤分布于东南亚至澳大利亚一带,木质藤本,小叶心形对生,花和种荚均为紫红色,根可研磨成粉末,撒在水中,很快就会有昏迷的鱼儿浮上水面。(图a)Barringtonias分布于东南亚.澳洲及波利维亚,常生长于海边。将石榴形果荚里的种子碾碎后撒入水中。(图b)
沙漠蔷薇属植物Adenium(图c)分布于热带南非及阿拉伯部分地区。灌木,有时为小乔木,厚革质叶,紫红色筒状花簇生,*鱼效果 。茎与根磨碎后流出*性很强的汁液。
皂角树
野生种分布于西北美洲干燥开阔的灌木丛林中,具狭长革质叶,白色星形花(图d)。鳞状根磨碎后,撒入池水中。
山羊根 芸香属植物山羊根(图e)分布于北美旷野,体表具微绒毛,狭长小叶对生,种荚长而扁平。磨碎茎干或者*性很强的根都可用来*鱼。
7.15 极地捕鱼在终年封冻的极地地区,鱼可能是最易得到的食物。即便是夏季,在冰窟中钓鱼也比在有流水的冰面捕鱼安全,后者冰面常会坍塌。 下面描述的技巧同样适用于冬季结冰的湖面。冰层必须足够厚,以承受你的体重,但又不要过于坚固,否则你无法破开冰洞。 首先得在冰面上破洞。如果手头有冰锯,破洞是很容易的。如果没有,就得冒所站冰面可能会破裂的危险。操作时要小心。钩线 与通常方法相同。穿好饵料。你可能需要用重物垂住鱼线,使鱼钩位于一定深度的水层中。 别只凿一个冰洞,这样你无法施展冰上垂钓技巧—— 构建多重钓鱼点。你还需要掌握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了解鱼儿何时上钩。用小块衣物或纸片制成三角旗—— 色彩鲜艳,便于与冰雪区分——系在一根轻木棍上,将该棍垂直捆绑在另一根木棍中部,后者应比冰洞直径至少长30%,以便横架在冰洞上。将鱼线系在旗棍下端,使得鱼线位于冰洞中央。 鱼吞饵后,十字形交叉棍会被拖动,上面的三角旗会左右摇摆。保持注意力,很快就会有动静,及时发现才可以有效地捕到上钩的鱼儿。否则扭动挣扎的鱼儿很快就会成为游弋在附近水域中的海豹的美餐。冰网 鱼类虽不会冬眠,但当冬季气温下降时,它们体内的代谢速率也随之变慢,并且很少觅食,所以上钩的机会并不多。在这时,鱼网是你的另一种依靠,它会大有用武之地。 将网布置在冰下水中。沿着浮冰边缘布网,网很可能会被冻结在浮冰上,扯动时会给操作者带来危险。可先在冰面上每间隔80厘米打一个直径 0厘米的冰洞。网底沿系有重物,网上沿每隔80厘米悬有一根吊线。准备一系列长度大于冰洞直径的木棍,以便系住网吊线。 先将网一端的吊线系在边洞木棍的中央部位,从边洞将网放入水中。用另一根带钩的长棍(可以临时准备)从第二个冰洞伸入水中,钩出网上的第二根吊线;用同样的方法,把吊线系在横担于冰洞的木棒上,使整个鱼网悬挂完毕。 如果冰层足够薄,可将所有吊线都穿在钩棍上,然后将网从 洞放入水中, 根吊线系牢在 根横棍上;小心握住吊线,使钩棍穿过下一个冰洞,将第二根吊线拴在第二根横棍上。依次将吊线拴在相应横棍上,直至整个鱼网全部展开。 需要检查鱼网是否有收获时,可用钩棍拖起鱼网。 在极地区域,如果不按时检查,最终你会发现网上的鱼全都成了海豹的美餐。
7.1 鱼的清洗与处理几乎全部淡水鱼种都可食用。长度小于5厘米的可以整条煮食,毋需处理。大鱼必须剖膛清洗。鳗鱼和鲇鱼表皮光滑,其他鱼类需要去鳞。鲇鱼有软的骨架,大多数其他鱼类有许多鱼刺。放血 鱼被捉上来后,应尽快切开喉咙,放掉鱼血并除去鱼鳃。剖膛 沿腹部肛门至鱼头喉咙切口处的连线切开鱼腹,除去所有的内脏——可以用来作垂钓用的诱饵。要保留鱼卵,其营养十分丰富。这样处理后的鱼肉可以保存更长时间。去鳞 并非必须去鳞。可以直接带鳞沸煮。不过有时间 还是除去鱼鳞。从尾部开始,用刀刮去鱼鳞。剥皮 鱼皮有很好的营养价值,可以食用。食物相当充裕时,可以弃去不要。鳗鱼或鲇鱼去皮时,可用细棍穿过鱼头,架在叉桩上,从头部后端切开皮肤,直接用手撕至鱼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