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向你放电的那家伙,其实很好吃

“六一”儿童节要到了!

这一期,小灰点考虑了一下,给我们可爱的孩子们普及一些和“电”有关的事物!

爸爸妈妈们看到后,可以说给孩子们听,寓教于乐!

我们今天来说说大自然中和“电”有关的动物!

大自然可真是一部神奇的书!大家都知道,水的导电性能好,而在漫漫的历史长河演化中,水中的一些动物在进化中,真的就利用了水的导电性。下面我们先来隆重地介绍几位靠电捕食和防御的“水中怪咖”:电鳗、电鲶、电鳐。

能击晕成年人的电鳗

电鳗体长可达2.5米,重 0斤。它虽然叫电鳗,却不是鳗鱼,虽然它在生物分类中与鳗鱼更为接近,但它是世界上发电能力最强的动物。滑溜溜、黏糊糊、小眼睛的电鳗,特别像恐龙时代的遗迹动物,但它们的狩猎方式可不像恐龙那么原始。它们会释放高压电力,电晕或杀死猎物。

惊人的是,电鳗甚至可产生伏特的电压,能电晕一个成年人。美洲电鳗的 电压竟达多伏,这么强的电压足以击死一头牛。可怕的食人鱼的天敌也是电鳗,当电鳗长不到1米时,电压随着电鳗的成长而增加。在水中3~6米范围内,常有人触及电鳗放出的电而被击昏,甚至因此跌入水中而被淹死。

因为电鳗的尾部两侧有规则地排列着0块~块肌肉薄片,还有许多神经直通中枢神经系统。每块肌肉薄片就像一个小电池,能产生毫伏的电压,近万个“小电池”串联起来,就可以产生很高的电压。因此电鳗被称为水中的“高压线”。

它所释放的电量,能够轻而易举地把比它小的动物击死,有时还会击毙比它大的动物,如正在河里涉水的马和游泳的牛也会被电鳗击昏。电鳗从头部到尾部的肌肉每一寸都带有电流,就像一块块的电池串联起来一样。

电鳗常在夜间捕食,食物中有小鱼、蟹、虾、甲壳动物和水生昆虫,也食动物腐败尸体,更有部分个体的食物中发现有高等植物碎屑。电鳗捕食的时候,首先悄悄地游近鱼群,然后可连续放出电流,受到电击的鱼马上晕厥过去,身体僵直,于是电鳗乘机吞食它们。

电鳗的放电器官在身体的两侧,而且它大部分的身体或重要的器官都由绝缘性很高的构造包住,在水中就像是一个大电池。电流由电阻最小的通路经过,所以在水中放电时,电流会经由水(电阻比电鳗身体小)传递,电鳗并不会电到自已。

虽然电鳗能释放可致人昏迷的强大电流,但南美洲当地的居民依然非常喜欢食用电鳗,它们知道电鳗不能长时间放电,所以它们通常先赶一群牛下去激怒电鳗,等电鳗放电放得筋疲力尽的时候再一举擒获,电鳗肉极其鲜美,富含蛋白质。

真是高压电也阻挡不了吃货觅食的步伐啊┓(′?`)┏

专吃“窝边草”的电鲶

电鲶生活在非洲的尼罗河,长相和鲶鱼相似,体长一般有50厘米~60厘米,嘴部有3对须,没有背鳍。它的背部皮下有一块特殊的肌肉,可以释放伏特~伏特的电压,能将人和牲畜击昏,虽然比电鳗稍微逊色,但是威力也很大。

电鲶怕光,昼伏夜出,喜欢生活在流速缓慢且岩石、树根沉积的底中层水域。白天栖息在水底层的阴暗处,夜间外出活动。眼小,视力弱,主要靠嘴边的6根长须来搜索猎物。性情凶暴贪食,肉食性,以鱼类、甲壳类、昆虫等为食。

电鲶放电的主要目的有两种:一种是为了捕获食物,以便自己生存下去;另一种是为了防御敌人,保护自己。它施放出的强大电流不仅能击死小的动物,甚至能击死比它大得多的水生动物,难怪人们称它为“水中高压电”。

由于电鲶会本能地把自己的“邻居”全部电晕或吃掉,所以人们无法将它们跟其他鱼类一起饲养,而且换水时需要格外小心。

最原始的电池——电鳐

电鳐的样子很奇怪,身子扁平,头胸相连,浑身光滑无鳞,后面拖着一条肉滚滚的粗棒般的尾巴,看上去像一把大蒲扇。因为能在水中放电,它被称为“活电池”。

电鳐 的个体可以达到2米,很少在0.3米以下。背腹扁平,头和胸部在一起。尾部呈粗棒状,像团扇。电鳐栖居在海底,一对小眼长在背侧面前方的中间。在头胸部的腹面两侧各有一个肾脏形蜂窝状的发电器。它们排列成六角柱体,叫“电板”柱。

电鳐身上共有个电板柱,有万块“电板”。这些电板之间充满胶质状的物质,可以起绝缘作用。每个“电板”的表面分布有神经末梢,一面为负电极,另一面则为正电极。电流的方向是从正极流到负极,也就是从电鳐的背面流到腹面。在神经脉冲的作用下,这两个放电器就能把神经能变成为电能,放出电来。单个“电板”产生的电压很微弱,可是,由于数量很多,就能发出很强的电压来。

电鳐的每一个电板,只是肌纤维的变态。发电器官是从某些鳃肌演变而来的。在演变发生过程中解除了腮肌原来的职务,而承担了新的作用——发电。电鳐每秒钟能放电50次,一旦放电,在它附近游泳的人就会感到麻木不适,有时甚至会颤栗起来。

电鳐的放电特性启发人们发明和创造了能贮存电的电池。人们日常生活中所用的干电池,在正负极间的糊状填充物,就是受电鳐发电器里的胶状物启发而改进的。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电鱼都能发出很强的电,海洋中还有一些能发出较弱电流的鱼,它们的发电器官很小,电压 也只有几伏,不能击死或击昏其它动物,但它们像精巧的水中雷达一样,可以用来探索环境和寻找食物。这些鱼身上布满了电感器官,它们能够接收返回来的电波。由于任何一种活动的生物都有或强或弱的生物电,这些鱼的电感受器能感受到非常微弱的电场变化。鲨鱼对于电场的变化非常敏感,利用这一点,科学家们发明了“电子驱鲨器”,它发出的直流脉冲可以把鲨鱼驱赶到1~10米以外。潜水员背着这些仪器,在水下可以避免鲨鱼的袭击。

下面我们来举例介绍用“电”来感应周边情况的代表动物:钝头刀鱼、双髻鲨。

自带导航的钝头刀鱼

钝头刀鱼生活在亚马孙河流域,尾巴上特殊的发电器官可以释放电脉冲。它们产生的电是直流电,只有一个电极,电流微弱。

不同于其他放电的鱼喜欢用电力攻击敌人、捕捉食物,钝头刀鱼借助电流来导航。它们像蝙蝠和海豚一样,利用电脉冲信号在水中控制自己游动的方向。有趣的是,即使被敌人咬掉尾巴,它们也能继续“发电”!

能感应潜艇的双髻鲨

双髻鲨头部的形状非常特别,左右各有一个突起,每个突起上各有一只眼睛和一个鼻孔,不仅拥有双眼视力,还可以通过摇头看到周围度范围内的事物。它们可以感受到附近其他生物神经中的电流波动,甚至能感应到潜艇发出的电波,这有赖于它们体内独特的器官。

似乎水中的动物和“电”有关联的多?也不尽然,陆地上例如红火蚁、蜜蜂、响尾蛇等动物和“电”也有关联!

红火蚁

火蚁多分布地区为巴西和美国南部。火蚁能够感受到自己周围的电流,却痛恨这些电流。于是,这种可怕的昆虫常常会咬断电线,毁坏电脑,把插座咬成粉末,破坏交通灯,还会进攻家用电器比较多的地方——厨房,甚至潜伏在微波炉和电饭煲里面!

蜜蜂

蜜蜂虽然没有发电器官,但是毛乎乎的身体带有负电荷,这是因为它们飞来飞去的时候,与空气摩擦产生了静电。

这些负电荷可以帮助蜜蜂吸附花朵中带正电荷的花粉。而人类一旦在它们附近开动电动割草机,就会对它们身上的电荷产生干扰,所以它们会愤怒地攻击这些人。

响尾蛇

响尾蛇多分布在美国南部。响尾蛇像叉子一样的舌头可以感觉到空气中带电的原子。如果这些原子是从小型动物的毛皮上掉下来的,那么它们可以通过这些原子找到一顿美餐。

怎么样,大自然的世界真是奇妙吧!

还有很多未知需要人类探索!

“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

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多多获得知识,茁壮成长!

小灰点代表国网安徽电力

祝各位小朋友、大朋友

“六一”儿童节快乐!

部分素材来自网络,如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策划编辑:刘晶东校对:张春梅

国网安徽电力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长按







































中科与白癜风患者同在
白颠预防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anmana.com/dmsy/288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