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书做一个落后于时代的人

医院订阅哦!

做一个落后于时代的人

浮云时代里,严肃,似乎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高贵。

1

三十年前,李夕 次决定离开泸溪到吉首谋生的时候,要走上百千米颠簸的山路。湘西大地上,哪儿都是山,植物绿得发黑,尤其是到了夜晚,墨绿色的植物衬着天空,云里头都蘸满湿意,仿佛能掉下来。

她头一回踏上吉首的土地时, 感觉是:这座城不新不旧,道路两边的房屋像是被天空切割的黑纸板,没有空间,也没有重量,乖乖地贴在路边。“我一定要凭自己的双手打拼出一个属于我的房子,我要留在这里。”她想。

之所以敢这么想,是因为她怀揣“踏虎凿花”的技艺。

尽管三十年后,李夕已经变成了一个丰腴、面容姣好的中年妇人,但有一点还和16岁那年相同,就是一双眼睛依旧像深海的电鳗,“滋啦啦”能放电。近几年,随着国家对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她被评为了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在乾州古城里,她还有一家单独的店面。

距她店面不到两百米的地方,有一家“巫傩面具”店,主人是一个驼背的男人,那是她的丈夫。她喜欢跟人说起自己为什么愿意跟他。

“他从小就命苦,父亲早逝母亲改嫁,他跟着无后的伯父母一起生活。16岁的时候,他的背开始驼了,伯父母觉得养这样一个残疾也防不了老,于是高中还没毕业就不再供他读书。他一个人四处流浪, 到一处山上,住在山顶洞穴里,没什么好玩,就天天刻石头。”

山里的日子总是绵长而缓慢。春天,散落在茂密灌木林里的迎春花会在他的眼前浓密成一团团,迎春开过是映山红,然后是苦楝、扁竹根、紫藤萝。等紫藤萝凋谢后,就要轮到栀子花了,厚厚的香,像一记记拳头砸在身上。就这样花开花谢,寒来暑往。看见花苞,他就能凭想象刻出各种各样的花绽满枝头的样子,透过花的变化,他也养足了灵气和精神。下山后他用雕刻一技安身立命,成为湘西有名的雕刻大师。

李夕本来是想接受采访的,没想到她的雕刻大师丈夫却不愿意。

2

所以,找到杨光三非常偶然。

因为李夕突然不愿意接受采访了,于是在乾州古城里,无意间问起这里最为德高望重的手艺人,大多数人都推荐了水冲石砚的传承人杨光三,“退休以前他是湘西州博物馆馆长呢。”

见到杨光三时,他正坐在非遗园里自己的店门口安静地雕刻着什么。很多游客围着他看,他的话不多,别人问一句,就答一句,他总是知道如何 简练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大部分时候,游客只是好奇“水冲石砚”是什么,他以前总会一遍一遍不厌其烦地解释,后来他就在砚坊门口挂了一块牌子,上头写着:“水冲石以产于湘西吉首市仙镇营水冲湾而得名。水冲石砚即为用这种石头制成的砚台。清光绪年间编修的《乾州厅志》卷十三记载,水冲石砚‘色淡青,坚嫩发墨,质微*,而花纹间有山水草木之状’。”

游客们看到这块牌子,同时也一定会看到常年坐在牌子前面的那个略显呆胖的青年。他的头发像沉放久了的黑板刷,落满石灰,稀稀松松。又宽又红的脸,但是看人的时候,眼睛像牛犊一样柔和。大多数时间里,他弯着脖子,专注地雕刻手中的石头,寻找石头里天然的金星,并围绕那难得的闪闪发亮的金星设计图案。

“我以前带过三十几个徒弟,都陆陆续续转行了。现在年轻人都浮躁,天天坐冷板凳的事他们干不了啊。”

每一次,望着刻苦到连太阳暴晒也丝毫不会察觉的呆笨徒弟,杨光三都会很心疼。

“雕刻砚台是复杂而艰辛的,比如要怎样设计砚台上的图案,使得它们看起来实而不死,灵而不虚;怎样去掉砚台周边尖锐的棱角毛刺,琢之圆润通透。这些都必须经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基础训练和长时间积累,才能见一点点成效。”

对于现在这个徒弟,他心想,虽然呆笨了些,但这种人反倒愿意坐下来学。他比谁都清楚,这个 的徒弟没有灵气。作为一个手艺人,没有天赋光有勤奋,是成不了气候的。“但是没有办法,不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一门技艺失传啊。”

3

雕刻砚台累了的时候,杨光三也会起身在古城里逛一逛,跟人聊聊天。他喜欢到古城那家苗银店去,店主是苗族银饰的第六代传承人,几年前想拜他为师学砚台雕刻,但被他拒绝了,理由很简单,“坐不下来的人,学不了我这个行当。”

不过有了这番渊源,两个人倒是逐渐熟络起来,成了好朋友。

有一次他在苗银店里看到一份报纸,上面有段话:“手艺前辈们靠劳作和智慧练就的精湛手艺,到了他们的下一代,对信息过度接纳,人被信息过度消耗,使这个时代本应赋予他们的严肃性和深层趣味正急剧丧失。过去庄重的东西消解了,知识和经验日渐轻佻,欲望也失去那种在抑制和有限中的美,世界在浅层的平面上滑行。所以这个时代,再难产生因一生专注一事而一技通神的匠人,和一辈子在冷板凳上坐视千古的学者。”

他觉得这段话说得真好,说出了他的心声。

在乾州古城里,他的“砚坊”是最有文化气息的地方。有的导游知道他退休前是湘西州博物馆馆长,所以总会请他跟游客们讲一讲水冲石砚的故事。

只要是关于水冲砚的话题,他从来不拒绝。他告诉游客们, 的水冲石砚“龙马附图”砚台是国宝级文物,现收藏于湘西州博物馆,是他的祖先水冲石砚鼻祖杨味蔬亲手雕刻的。

不过,他没有告诉别人,这方砚台本来是他的私家珍藏,“湘西州博物馆在年成立的时候,当时管文化的副州长*穆如,从我这里借去展览。后来这个砚台也没有再还回来,入了国家一级文物账,现在是国家的了。”偶然跟人说起这段往事,他也没有太多惋惜,他觉得水冲石砚的工艺传承,比他独自坐拥这方国宝,要重要得多。

有人说,他之所以这么豁达,是因为出身世家,从小见惯了好东西。

4

从乾州古城大门进去走上五十米,右边拐进一条小巷子,尽头就是他家的祖屋所在。这是一栋三进两层的大宅院,院里种了很多植物,白兰、含笑、罗汉竹,墙壁上还爬有一片苦瓜藤。

进门处有一方石磨,接水的那个瓷罐据说是明代的。他说他家桌子上有一把清代的茶壶,被他用来弹烟灰,来他家做客的人都说他不爱惜文物。他说再老的瓷器都是可以用水洗的,反倒是那些家具、漆器要尽量少沾水,少擦拭。

见过好东西,识得好东西,在博物馆馆长任上时,“博物馆一楼的几所大陈列室里面收集的器物,基本上都是我去找来的。像那个老式的有一所房子那么大的榨油工具,还有那个普通石磨二十倍大的老磨盘,都是我带人在湖南各地收集来的,当时都分别只花了几百块钱呢。”

他的母亲今年九十多岁了,特别喜欢老家具老物件。老太太来自大户人家,习惯了精致生活,他很想尽自己所能帮母亲恢复过去的那种生活。“我母亲命苦,守活寡守了大半辈子,年前我还没出生,恰逢解放,我父亲是国民**官,跟随国民*逃到台湾,在那边安家娶妻生子,从此再也没有回来过。”

他拿出母亲珍藏的那些信,大概年以前,远在台湾的父亲还偶有书信往来,后来就彻底断了。所以他一辈子都没有见过父亲,“我母亲很爱父亲,为了他一生都不愿意改嫁,但我对他没有特别的感情。他不仅没有回来看过我母亲,甚至因为他,‘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我还多了一条‘有海外关系’的罪名呢。”饶是这样说,杨光三语气里头已经没有一点波澜。

他有一儿一女,“儿子到深圳打工去了,女儿在纺织厂当工人。”他并不理会别人的惊讶,也不解释为什么不利用曾经的馆长人脉为儿女谋个更好的工作。

甚至他从来不曾跟人说起过,这六十五年来,发生在他身上的故事。

5

不过,杨光三现在也不大回老宅了。年前他把这个院子租出去了,别人几乎都不需要装修太多,就用来做了茶馆,因为他在院子里养了很多花木。

决定把院子租出去以前,他拿出毕生积蓄在吉首城里买了一套大房子,老母亲也随他一起住了过去。

如果没有特殊的事情,他每天都会到砚坊去。在乾州古城百工坊的大厅里,挂着一幅松树,那是他画的。他的字画都很好,有一次一个游客要求他写一幅字,他想起那一首“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于是写了一句“点点杨花落砚池”送给她。“写字画画这种事情,难得人家喜欢,对我又是举手之劳,一般都会乐意的。”

不过很多时候,大家觉得,他属于那种和社会不太搭调的人。一般人他根本不愿意打交道,因为这些人并没有对艺术的尊重。名气越大的人雕刻的东西他们就理所当然觉得越划算,他们脑子里衡量一切的标尺除了金钱还是金钱,他很不喜欢,但他也挣脱不开水冲石砚“随行就市”的命运。

他还是喜欢让艺术指引自己,喜欢在这种指引下发现每一个隐藏的灵感,喜欢那些灵感不经意间的光临。没有人知道他下一个砚台要做成什么样子,他总是说:“到时候就知道了。”这是他的自由,也是他的权利,他不必迎合任何时代的喜好,他所从事的,是属于某一种人的艺术。

6

把一根铁棍扛在肩上,杨光三皱着眉头,在山路上快步走着。

他基本上都是一个人到山里来采集石头,有时候也带着徒弟来。因为山路弯曲无法进车,所以他一次也不能采太多,总是精挑细选几块好的,拿回砚坊打磨成各种形状,雕上相匹配的图案花纹,再抛光打蜡。

他每天都在热闹的百工坊里,重复着只属于他自己的传统而寂静的艺术创作。乾州古城非遗园里的人语声、锣鼓声、广播声,从来都跟他无关,虽然他不得不处在各种杂乱声响的围困中,但他每次只要往砚坊一坐,就能有一种不容打扰的严肃。

浮云时代里,严肃,似乎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高贵。

“杨光三和他徒弟所做的工作,具有一定的抢救性质。当一门手艺后继无人时,它也许很快就要消失了。而这,也是很多手工艺品面临的境地,一代代工匠靠辛勤劳作练就的精湛手艺,令类似于水冲石砚这样的手工制品散发出岁月也带不走的高贵、精致、优雅的气质。当一种技艺只能摆在博物馆里或者被爱好者收藏时,不可避免地,他们就将要走回岁月里去了。”

美好的山水总是日久天长地承载着人们的狼狈逃亡,只是外人如我们,还没有抵达,就知道了自己的离程。以至于越往回走,夜越发清净,狗不知在哪里轻吠,人不知道在哪里唱歌,声音远且清,细线一样在风里头摇曳。

抓不住了。

作者介绍:

曹萍波,90后新锐女记者,供职于湖南卫视。在《三联生活周刊》开有植物随笔专栏“物候志”,杂志







































白癜风遇上节日优惠
白癜风有效的治疗方法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anmana.com/dmsy/208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