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十六第59期
世间颜色万种,我独礼赞黑色
文/特约撰稿人谦豫
一言不发先上图。
这支钢笔是KawecoALsport水洗黑(德产),石磨做旧,经典八棱笔身(帽)设计,有多经典呢?这个设计成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历经魏玛共和国末期、第三帝国、战后东西德分裂到柏林墙推到、东西德统一,再到现代德国,无论世事风云诡谲多变,它的祖孙基本沿袭其风貌至今,外观上没有大的“基因突变”。它是一支盘正条顺的口袋笔,开会上课我当玩具手里头盘着——能减压。
第二波视觉福利降临,快上车。
这是泊喜小巨蛋T1黑色茶具(国产),枯山水元素,极简设计,获年德国红点设计奖。这货自带配套旅行袋,十分便携,是喜好“冲茶”不爱“泡茶”的工夫茶爱好者的福音。
好了,就到这,更专业、更具体介绍请转知乎或论坛或某宝,牧十六不充当百科角色,牧十六只负责撩你的眼睛。
人或谨小慎微,或玩世不恭,然吾恭于玩世。今天由我中意的这些黑色物件,谈我喜欢的黑色。
黑色是黑暗的表达方式。
黑暗是黑色的空间表现。
说黑色,不可不谈黑暗。
我自幼惧黑,夜里睡觉,房间多少必须留点灯光,那时候,母亲拗不过我,便约好:待我睡去再关灯。这个习惯一直延续到小学四年级,现在想来,母亲真是爱子至深,而我为人子,真是年少自私任性了。
.8摄于南澳岛
为什么害怕黑?
因为黑处未知,出于自发的不安全感。
为什么着迷黑?
也是黑处未知,出于自觉的好奇索求。
黑处是什么?
黑处有什么?
.4.20摄于厦门“城市记忆展”
大家应该有过这样的生活体验:眼睛看同款、同表面积、一黑一白两个物件,在白色物件上,目光不会久留,而在黑色物件上,会凝望许久,甚至恍惚失神,不由自主地想去聚焦,尽管理性告诉你,那个焦点不存在。此时,当你用手把黑色物件移动或拿起,视线焦点撤返,才回过神来。
这时再看手中黑色物件,又进入另一种微妙的心理状态:曾经惧怕的、把你包围其中的无边黑暗,缩变成有表面有体积有质感的一块黑色物件,而它此刻,就握在你掌心,是视觉上的“掌”握,亦是心理上的掌握,更是精神上的满足。这就是我喜欢黑色物件的 个原因。
典型如这支黑色小笔,你享有它,感受它,支配它。
而当你用它蘸上黑色墨水,绘出黑色点线面,重构黑白平面,体现黑白空间,随手创作一张速写,掌控黑色的奇诞感受强烈到 。
作为一名水族发烧友,我一度专注于饲养一种自带神秘气质的热带鱼,叫“魔*刀”,中文学名“线翎电鳗”,又叫“黑魔*”、“黑羽毛”,原产南美巴西。这鱼通体黑色,仅尾夹白点,体型侧扁,夜行性,白天偶见,喜欢竖游,穿梭于水草间,神出*没,宛若黑色幽灵,游起来腹鳍波浪状摆动,缓慢平移,优雅简洁,就像黑色羽翼,再看又莫名而生一种科技感强,如同天外来客,让人想起刘慈欣所著的科幻小说《三体》里地外高文明的强互作用力飞行器——“水滴”。每每隔玻璃盯看之,令人着迷。
而这神秘的黑色生灵,彼时掌控在我这小小方缸中。
如果说因掌控黑暗而喜好黑色物件,多少反映潜意识里对黑暗的不友好和不信任,那么,喜好黑色物件的第二个原因,则是伴随自我执念突破和思维转变而来:因喜好黑色和黑暗本身而喜欢黑色物件。这时候,我才算对黑色物件“敞开心扉”地真爱了。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原本属于顾城自己的一个“却”字,标注的是他的主观情感,却激起多少人的不假思索,只赞后果不念前因,在后半句的浪漫里心生热血。然而鲜有人在前半句的朴实中溯祖寻根:是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醉心于黑色,这何尝不是人类潜意识里对黑暗之母的礼赞与膜拜?
而追逐光明,甚至应是黑暗之母悬挂在人类额头跟前的“胡箩卜”,一直以来尽职诱惑人类前行。
为什么是仰望星空,而不是仰望星辰?
因为,未有黑空茫,无处觅星光。
那为什么喜欢仰望星空?特别是当下迷茫的时候。
如果仅仅是站在一片已知的广袤仰望着一片未知的广袤,达不到心理预期。
究竟是缘何?
君不见,此穹顶黑暗未知,彼遥遥星辰已知——答案是:因为知道未知中有已知。
知道未知中有已知:先浸醉一片美妙的视觉反差,为绚烂;后激起一串微妙的心理涟漪,当慰藉;终扩散层层递进的精神效应,是希望。
要知道,当人类群星闪耀时,是在黑暗母亲的怀抱中的。
要知道,当人类群星闪耀时,不是狂妄的想去照亮一切,而是在闪耀中找到彼此。
要知道,当人类群星闪耀时,是谦卑地明白自己多么渺小,然后一同虔诚地走向黑暗,探寻未知。
.10摄于武汉某楼顶。有幸参与摄影师友人sheng的“暗光”系列行为艺术实验,此文献给他,文中爱笔一并赠之,提前祝他生日快乐。
谦豫文萃:牧十六丨笔尖花火,纸上光华
策划:陈颍川
编辑:闹霸
校对:寒微
后台:大耳朵猫
如果您有意见建议,欢迎随时留言。
投稿邮箱:shepherd16
yeah.net谦豫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