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徐坤与直男的恩怨由来已久。
随便在b站搜索蔡徐坤的名字,播放最多的大部分都是*畜和恶搞视频。
更不用说微博。
“鸡你太美”已经成为了一些人的新暗号。
蔡徐坤更是成为了他们的一个梗,代替过去的吴亦凡“电鳗”之梗,被无数次调侃、嘲讽。
不过这之间的恩恩怨怨实在难以说清,本质是在粉圈外的人对流量时代的不认同。
我也不喜欢有些流量,甚至之前还对着吴亦凡和孙笑川的恶搞视频《痔青春》哈哈大乐过。
但看到微博、头条等等平台上的某些评论还是狠狠皱了皱眉头。
他们针对的不仅是蔡徐坤、吴亦凡,而是所有的流量鲜肉。
他们批评的不是作品、人品,而是妆发、举止。
他们攻击的最中心点为“娘炮。”
他们讨厌一个男明星的理由也是所谓的“娘炮”。
我无法理解,怎么年了,还有人拿“娘炮”这个词说事?
1为什么有些流量鲜肉们会被成为娘炮?
从一些社交平台上的言论来看,他们所认为的娘炮具有以下特质:
妆浓、长相精致、皮肤白、戴耳环、染五颜六色的头发、行为举止不够“man”。
这一切攻击点在我看来可笑的要命。
我从不知道原来外貌与举止代表了一个人是否有男子气概。
性别刻板印象禁锢的是一代又一代人的自由。
以至于这些娘炮批判者们也用这种裹脚布一样的思想试图裹住自由的呼吸。
一个社会的真正的文明表现,不是高大上的飞机大炮,而是一个人是否能够在不主动 他人的情况下自由地做自己。
人人都有权支配自己的身体,他们可以自由选择化什么样的妆容、不必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是否符合主流大众。
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的审美、不同的价值观,何必非强求一致?
不喜欢甚至讨厌都是合理情绪,就像我也认为很多妆容并不适合某些明星,清清爽爽的更好看。
但我不会骂娘炮。
因为这不只是针对外貌妆容的点评,而是禁锢选择权的罩子。
他不容许男性有多种选择的可能。
2
也许有人不知道,蔡依林的《玫瑰少年》歌曲灵感来源于台湾的一件真实事件。
他是台湾的一名小小少年,他的生命止于灿烂的15岁。
他因“娘炮”迫害而死。
他叫叶永鋕,是个很温柔的男孩。
他喜欢和女孩聊天,喜欢洋娃娃,喜欢做女孩爱做的事。
他很孝顺,很小的时候就会会给妈妈准备晚饭,为他锤肩。
他也因为身上的“女性气质”,被霸凌、被欺辱。
最终,他死在了下课上厕所的时间。
他因性别刻板印象而死。
他因生而不同而死。
这故事并不罕见,试着想想,在你们的校园时光中,是否有人因为“娘”而受尽屈辱?
现在,又是否有人反思,他们应不应该为这份不同而受辱?
有谁规定了男性必须强壮?
这样的思想到底迫害的是谁?
3
“娘炮”为什么是贬义词?
为何“man”又是中性词?
这又涉及了另一层的性别歧视。
当女性拥有男性的某些特质时,会被调侃为“女汉子”,其中几乎没有鄙视意味。
甚至有些明星将之作为人设来吸粉。
而男明星一旦沾上了“娘炮”嫌疑,就似乎人尽可嘲。
这本质上是对女性化行为的排斥和鄙视。
“娘炮”本该是中性词。
“娘炮”本无任何错。
错的是不会尊重他人的人。
错的是仅仅因为不同于主流就霸凌、迫害他人的人。
以下博主总结的很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