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玻璃也能成为杀手?
对于我们人类,旅程可能或疲惫或无聊,但一定不会总是危机重重;但对于鸟儿而言,它们的旅程却通常是这样。
美国康奈尔大学鸟类研究室的一项研究发现,每年约有6亿只鸟在迁徙途经美国时因为撞到高楼而死亡。而在中国,「鸟撞」导致的死亡数量还是一个未知数。
在本期节目中,我们的制作人佳勋顺着候鸟迁徙的路线一路南下,尝试勾勒出鸟儿在面对人类城市时所遇到的威胁,我们也能从中一窥候鸟生存现状的基本轮廓。
悲剧
今年春天,来自上海的尹*救助了一只在北迁过程中撞到某户居民玻璃上的仙八色鸫。这是一种身上拥有八种鲜艳颜色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它是连撞两次玻璃。 次撞晕之后,它还没有醒,起飞后又撞墙了,然后就直接掉地上了。我检查身体之后发现它把上下颚给撞歪了。」
尹*说,每年他都能收到大概几十起来自全国各地关于「鸟撞」的求助信息。所谓鸟撞指的就是鸟类因为玻璃透明或者发光的特点撞击建筑或者建筑上玻璃的现象,这是鸟类在城市中面临的主要威胁之一。而在尹*经手的众多「鸟撞」事件中,他发现候鸟的占比明显更高。
「因为 它可能对地形不熟,第二这个玻璃反射会让它觉得这个不是玻璃。鸟类的进化可没有人类工业发展那么快,它哪里知道这个透明东西是飞过不去的?」
尹*救助的仙八色鸫
(受访者提供)
实际上,发生在这只仙八色鸫身上的悲剧并不罕见。
北京野生动物救护中心的工作人员史洋介绍,每年一到候鸟迁徙季,救护中心平均每天都能接到至少50通市民打来的求助电话,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跟「鸟撞」相关。
「反正每年鸟撞怎么也有一百起左右。像我们救护的丘鹬是鸟撞最多的,而且都是在北京城区救护的,我们估计应该是撞到玻璃幕墙。」
丘鹬是一种喜欢在夜间迁徙的候鸟。它的身上长满花斑、体型肥胖、腿短、嘴尤其地长。史洋解释,由于丘鹬体型比较笨重,飞行速度相对较慢,所以一旦发生鸟撞,大部分还是缓一缓就能飞走的。不过,也有一些丘鹬没那么幸运。
「丘鹬基本上怎么说,最严重的就是把嘴撞断。你看它嘴那么长,它主要在一些滩涂或者有落叶的这种地面找虫子吃。那嘴一旦断的话,基本上等于死亡了,因为它没有觅食能力了。」
北京野生动物救护中心救助的一只被撞伤的丘鹬
(受访者提供)
根据北京野生动物救护中心统计的数据,从年到今年的9月,他们一共救助过只丘鹬,其中大概有70只是在建筑密集的城区发现的。
当然,这只是北京“鸟撞”数据的冰山一角。
元凶
在今年之前,全国只有两项和鸟撞事件有关的随机地域性调查。而在国际上,鸟撞的研究早就已经被当作保护鸟类的一个重要课题。
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北美地区就有针对鸟撞击建筑或者玻璃的相关调查。
「鸟撞导致的死亡数量是惊人的」,昆山杜克大学环境研究中心的教授李彬彬回忆,她早在美国读书的时候就参与过校园内组织的鸟撞调查。「在美国每年,他们预估因为鸟撞死亡的鸟数量大概是6到10亿。那在加拿大基本上也差不多是一亿左右。」
北美地区多年累积起来的数据表明,「鸟撞」是由人类造成的、仅次于家猫捕食导致鸟类死亡的第二大原因。
那么,「鸟撞」为什么会发生?
相关研究认为原因大致可以归为两种情况:一是在白天,鸟因为看到反光玻璃上映照出的树林和天空,认为玻璃上的地点是可以到达的,所以导致撞击。另外一种情况是鸟透过玻璃看到了另外一侧的树林和空间,认为自己可以穿过去,结果导致撞击。
而无论是哪种情况,玻璃幕墙都被认为是 甚至杀害鸟类的元凶。
志愿者在美国纽约世贸中心大楼周围发现了近只因撞击玻璃死掉的鸟
(美联社)
根据中国建筑玻璃与工业玻璃协会统计的数据,早在年,我们国家的玻璃幕墙就已经突破了5亿平方米,占世界总量的85%,是全球 玻璃幕墙出产和使用大国。
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