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果品理想国17智慧勇气节

洪果品《理想国》(17):智慧、勇气、节制、正义

按语:知无知美好生活读书会每周六下午1:30-3:30开读柏拉图经典《理想国》,聚集了一群热爱纯粹的读书和思考的朋友,他们积极参与,自发组织,讨论热烈,精神充实。我也充当好学生,认真聆听,偶尔发言,并准备坚持完成每期一篇的读书笔记。期待更多的新老朋友来这里一起品读经典,畅谈人生。

——谌洪果

好的城邦既已建立,苏格拉底便号召年轻人提一盏明灯,一同寻找正义。他断定,一个按照正确方式建立的城邦,一定是完善的城邦。完善的城邦,必定充满智慧、勇气、节制和正义四种美德。这里蕴含着某种可称为“四位一体”的前提,即任何美好事物的本质,皆由四个部分有机结合,缺一不可。既然四个部分不可分割,因此只要找到其他明显的部分,就可以顺藤摸瓜牵出我们最终想要寻求的部分。苏格拉底根据这种推理,逐一铺陈城邦的智慧、勇气、节制等明显可见的德性,并依此途径,揪出了隐而未现的正义。这里的大前提——美好本质四位一体、小前提——完善城邦必有四德性,都是独断的公理,斩钉截铁,毋庸置疑。

一·关于智慧

智慧的典型特征是 的判断力,判断力来源于知识,但这种知识是事关城邦的整全的知识,而不是特殊行业的具体的知识。建筑师、木匠、铜匠、农夫等拥有的专业知识,并不能使城邦判断准确,明智通达,故唯独捍卫城邦的完善、使城邦的内*外交都变得完美的那些知识,才能被称为智慧。

无知者必无智,但有知者不一定有智慧,这是因为智慧的判断与思考相关,思考超越已有知识的界限,是知识精华的结晶。判断是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而不能固化于某种知识的教条。尤其是在城邦事务方面,它要求面对各种处境和情形,作出及时妥当的应对,以便 地维护城邦的良善和利益。判断依赖于知识,却不能以寻求知识为目标,而要以解决问题为目标。问题是无穷无尽的,知行合一远远不够,思行合一才是要义。如阿伦特指出,有关苏格拉底被称为牛虻、助产士和电鳗的比喻,都意在表明不断自我反省、清理成见的重要性。知识不加反思,就可能沦为意见;知识借助思考,方能成就智慧。《理想国》卷一已证明,护卫者的知识有可能是窃贼的知识,而智慧是指向城邦的整体德性的。

智慧之所以易于发现,是因为城邦中拥有智慧的这部分人卓然而立。然而,这些拥有智慧的城邦卫士人数甚少。少不要紧,只要他们处在掌舵的位置上,就能凭借这种捍卫城邦的知识,让城邦得到井井有条的治理,使城邦因他们的智慧而智慧,因他们的 判断力而变得伟大。反过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假如智慧者被挤压埋没,不在统治者位置上,那对城邦将是糟糕的事情。这就意味着无德无智者窃取了高位,城邦也将因此沦为堕落败坏的渊薮。

二·关于勇气

勇气存在于战士身上。他们在任何时候都坚守可畏之事和不可畏之事的信念。大丈夫行当所行,止当所止;有时为了高尚的目标勇敢赴死,有时则为了伟大的事业坚韧活着。勇气并不意味着“无知者无畏”,如果什么东西都无所畏惧,那不过是盲目鲁莽,有勇无谋,冲动坏事。对于可能败坏本性,危害美德的事情,就要战兢敬畏,这不是什么羞耻的事情,反而证明了勇敢者的光荣。因此,勇气并不是谁都能具备的。战士之外的其他人是否胆怯或勇敢,对城邦来说无关紧要,唯有战士拥有经过培养的勇气,能分辨及践行可畏和不可畏之事,方能决定城邦勇敢刚强的品质。

这样看来,勇气的德性,离不开天性和教育两个层面。如同染羊毛的例子:首先挑选天然洁白的优质羊毛,然后对它们进行全面细致的打磨加工,这样才容易固着色彩的光泽。用这种方法染出的羊毛,无论怎么洗,都不会褪色。同样,我们选拔 的战士,用音乐和体育教化他们,使得有关什么可畏什么不可畏的观念在他们的灵*中扎根,今后一切欢乐、痛苦、恐惧、欲望,都无法冲走他们的这种正确的、合乎法律的信念。简言之,勇气是作为杰出公民的战士的勇气,勇气是通过教育形成的坚守正当之事的能力。

既然音乐的调性和法律的规范有着内在的关联,所以战士的勇敢本质上依赖于合乎法律的行动,也就顺理成章。不过这里还隐含着另一层意思:教育如果不当,法律如果不善,则本来是好的勇气就会变成危险之物。正因为这些战士禀赋优异,一旦他们因坏的教育而沾染恶习,难以根除;或者因恶法的怂恿而恣意妄为,无法收敛,那么会更加可怕。聪明人变坏,比无畏的无知者带来的危害,简直要大得多。

三·关于节制

节制的精神,来自对灵*和城邦分为好坏或优劣两部分的预设。这两部分达到共鸣与和谐,即为节制。如何达致这种秩序?高贵 的部分控制着卑贱低劣的部分,就说明是节制的,是以某种方式强于自己,或者说成为了自己的主人。反之,如果占少数的 部分被占多数的低劣部分所压倒,就说明没有节制,弱于自己,或成为自己的奴隶。理性、高尚的情操、正确的观念等,属于灵*的高贵部分;欲望、欢乐、悲伤等,则属于灵*的低劣部分。城邦中,如果为数很少、本质高尚的人制约着为数众多、受各种欲望影响的低劣者,则表明城邦强于自己,整体具有节制和自控的精神。

节制同样不仅是天性问题,优质的教育也起着关键作用,它能促进言行正直,使自然高贵的本性不被社会环境和低劣教育所腐蚀。然而,与智慧、勇气不同,节制精神不专属于某个阶层,而是分布于整个城邦,被所有人分享,使最弱、最强、力量居中的人都同唱一个调性。低劣的人和 的人如此共鸣,知道两者中哪一方必须在城邦中、在每个人的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所以,节制的要求,一方面是克己,另一方面是对谁居于统治地位达成一致看法。唯有较好的部分控制了较坏的部分,才能达到整体和谐的关系。这里还需指出的是,节制因此缺乏智慧和勇敢具有的单纯性,为了达到整体的一致,对上层阶级的节制要求和对下层阶级的节制要求,显然是大不相同的。

节制引向了统治,这是一个重大的*治观念。在《理想国》中,*治的基本问题成为到底由谁来统治的问题。而二十世纪的哲学家波普尔在《开放社会及其敌人》中则回应说,*治的基本问题应该是怎样统治的问题。波普尔的看法也许对《理想国》有所误读,但反过来认为波普尔的论断是对*治的肤浅认识,则也忽视了现代*治的趋势与逻辑。*治由谁统治当然重要,但对统治者如何遴选的拷问更加重要,进而言之,当一种*体从由谁统治而演变为怎样统治,就蕴含着完全不同的、指向不同福祉的*治类型。就像托克维尔在评论美国的民主时所言:重要的并非这些总统是否 ,而在于这些总统是民主选举出来的,这是美国繁盛的秘密之一。谁统治和由谁统治,两者之间也许没有脱离语境的高下之分,但忽视当下的语境,而试图回到回不去的统治梦中,恐怕也是主观的、危险的。

四·关于正义

当苏格拉底把正义作为城邦的四个德性之一,实际上已经中止了前面有关正义好不好的讨论。好城邦既然已经建立,正义就成为寻找的问题,而不是创造的问题。正义已经在那里了,尽管它是隐而未现的。格劳孔要求苏格拉底参与探索正义,却不知道他的“寻找正义”和苏格拉底说的“帮助正义”其实有巨大的差别。所谓的“帮助正义”,是指当正义受到污蔑时,比如被忒拉叙马霍斯这样的人以“强者的利益”来扭曲或混淆正义时,自己不能站在一旁听之任之,不予任何援手。城邦可以寻找到正义,但不神圣的城邦很难挽救正义,就像苏格拉底的正义行事原则,在城邦里很难被别人理解一样,正义无法靠说服让人接受,他 只能以死殉道。

和智慧、勇敢、节制的显而易见不同,正义是悄悄地潜入城邦的,需要打着灯来寻找。苏格拉底还用了另一个生动的比喻,必须像狩猎者那样围成一圈,全神贯注,防止正义溜走。正义绝不会以正义之名在城邦中大行其道。正确完善的城邦是不完美的,不完美是由于正义在其中是看不见的。可是,正义其实并不难找到,之所以错过正义,只是因为人们只往远处看,其实它一直就在我们脚前溜达,而我们却没有发现它。我们舍近求远,骑驴找驴,才让正义躲过视线。发现正义的困难反映了一个事实:朝向正义的教育尚未得到讨论。

智慧的德性只能为护卫者拥有;勇敢的德性只能为战士拥有;其他下等阶层的节制也要求他们认同居上的统治者。这些德性分配的原则,已经彰显正义就是每个人必须只从事一项合乎他本性的工作,不要越俎代庖,多管闲事。根据天性发挥自己特长的实际能力,与人的伦理观和道德品质没有直接关系。尽好本分,把本分做到专一完美 ,就是正义对城邦美德的贡献。这样的正义,为智慧勇敢节制三者提供了力量,并保护它们,也保卫着城邦的利益。反之,不正义就是乱套,不守本分。如果是一般的工匠之间互换工作,或一个人试图做两项工作,对城邦没多大危害,但如果一个原本属于工匠、钱商等低劣的人,后来因为有了财富、体力或群众的支持,便想以次充好,试图跻身统治阶层,窃取荣誉,这种现象将会给城邦带来毁灭性的后果,是城邦 的祸患。

五·余味

无知而充当智慧;鲁莽而以为勇敢;把奴性当作节制;明明是破铜烂铁的材质,却偏偏自认为是金质的哲学王。诸如此类缺乏自知之明的荒诞剧,今天仍然在不断上演。读《理想国》,不是让我们自此感觉良好,沉迷于高贵的幻象,而是给我们一面镜子,让我们照出自己的自大,也具备犀利的眼光,揪出那些混迹*治和学术江湖的骗子。

??回顾洪果品《理想国》系列,







































北京治疗白癜风专业医院
北京 的去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anmana.com/dmsh/7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