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 治疗方法 http://m.39.net/pf/a_4791308.html
它是中国人遮不住的千年风雅
它上得厅堂上得高墙
还上得了皇帝的床
它是中国最古老的家具
也是中国最有文化内涵的家具
它记载了汉唐华章
留下了魏晋风骨
它让欧阳修爱不释手
也让颜延之猝然长往
几千年后
当它随历史一同消亡
它背后的故事
依然被后世谈论着
诉说着铭记着
《十八学士图之二》
明杜堇
中国最古老的家具,既不是凳子也不是桌子,既不是床榻也不是几案。答案让人意想不到,居然是屏风!
上古时期,人类从穴居走向平原,开始“构木为巢”,过起半穴居式生活。《易经》对这段历史有详细描述:“上古穴居而野,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
为了避免野兽侵袭,人们用树枝扎成一个木排把窗户堵住,再用一根木棍支撑着。后来人们把这个工具称之为“坫”,而坫就是屏风的始祖。《说文解字》中对坫的解释为:“坫,屏也。”也就是说,坫就是屏风。
周代,屏风是周天子的专用器具,作为等级和权力的象征。随着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屏风又被赋予了浓厚的文化内涵。
屏风对中国人的心理影响十分深远,这与中国人自古以来的处世哲学密切相关。古人讲究含蓄,奉行中庸之道,注重隐私,不事张扬。因此,每个人都能从屏风上找到自己需要的功能。
《弘历鉴古图》
清丁观鹏
皇帝把屏风作为权力与尊严的象征,大臣们把屏风作为警示自己的工具,文人雅士则把屏风作为艺术品,摆放在案头欣赏,每个人都在屏风上注入了精神寄托。
然而,几千年的风风雨雨,屏风背后发生的故事,远比屏风本身更加精彩,更加耐人寻味。
《玩古图》
明杜堇
在古代,屏风很是重要的家具。因其精美、古典、静默、掩映,自然而然与文学结缘,其中最典型的要数大诗人白居易。
白居易小时候身体瘦弱,但很聪明,全家人都喜欢。他长到半岁时,母亲不断抱他到屏风前看画,给他念画上的字,他都暗暗记在心里。
随后,只要大人念出屏风上的字,他就能指出那个字来。因此,白居易从小就被邻居视为神童。
白居易天资聪颖,仕途平顺,令当时大多数郁郁不得志的文人都心生羡慕。及至晚年,在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尝尽世间百态后,归于平淡的白居易,正以平和自适的心境安享天伦之乐。
有人曾将其雕绘在屏风之上:
须白面微红,醺醺半醉中。百年随手过,万事转头空。
卧疾瘦居士,行歌狂老翁。仍闻好事者,将我画屏风。
从诗句中我们能看到被画于屏风之上,微醉清旷的白居易。据说,白居易家中还有一种“不纹不饰,不丹不青”的素屏风。白居易也以素屏居士自称,除了表达他对屏风的喜爱,也向世人昭示他不随世俗的品性。白居易图片来自网络唐朝灭亡后形成藩镇割据局面,史称五代十国。当时南唐国力最强,先后攻灭闽国和楚国,但因多次出兵使国力衰退, 败于后周。南唐大臣韩熙载就生活在这样一个动荡的年代里。他一生坎坷,在宦海里几度沉浮。南唐前两位皇帝对韩熙载颇为器重,任命他为中书舍人、户部侍郎。但李煜即位后,韩熙载的命运发生了变化。韩熙载性格狂傲,引起了李煜的猜忌。韩熙载索性不再上朝,每日在家中宴饮狂欢,纵情声色。李煜非常想知道韩熙载都在家中干了些什么,于是就派宫廷画师顾闳中潜入韩熙载家中,并且把他的生活场景都一一画了下来,成就了流传后世的《韩熙载夜宴图》。《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韩熙载晚年生活放纵,每当有宾客来都先让仕女与之嬉闹。或调戏,或把客人的鞋帽脱下来,随后他才缓缓走出来,与客人把盏言欢。李煜派人把韩熙载醉生梦死的生活描摹下来,可能是出于善意,使其自愧,幡然醒悟。但他未必能窥探到韩熙载的内心世界,更无法理解他纵情声色背后的真实原因。《韩熙载夜宴图》局部韩熙载俨然看清,中原王朝日渐强大,终有一日会挥师南下,国破家亡已破在眉睫。虽心怀大志但不被重用,无奈只能借声色麻痹自己。听乐、观舞、歇息、清吹、送别,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为后人留下了一幅南唐时官宦人家的真实生活场景。全卷一共有五段,每一段以一扇屏风作为自然隔界,使每段画面都可独立成章。《韩熙载夜宴图》局部韩熙载坐的是三屏风床榻,三面围屏上都是山水画,前面则立着一个大座屏,可见当时南唐末世的纸醉金迷。韩熙载身为重臣,历经南唐三代帝王,他如何不知道偏居一隅,只顾觥筹交错的南唐已处在摇摇欲坠中。在他死后六年,后主李煜被俘,南唐灭亡。《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南唐李煜慈禧与屏风的故事见于《清朝野史大观》,其记载,当时宫中贿赂风行,为历史罕见。大臣每日向皇帝问安一次,内侍所贿五十金。宫廷近臣及外省官员,觐见皇帝,或进献,或观剧,都要像内侍行贿,称之为“宫门费”。家境不太富裕的,往往要搭上俸禄,家境贫困的竟因此而丧命。慈禧太后生辰,王公大臣照例要进献如意和贡物,由内务府内监递进。光绪二十年,有一位名叫刚毅的大臣进入*机处,他向慈禧太后进献了制铁花屏风十二面。慈禧太后
电影剧照制铁花工艺兴起于康熙年间安徽芜湖,在当时非常独特。因为慈禧太后收到的贡品实在太多了,懒得一一查看。刚毅见自己的贡品被埋没在一堆贺礼中,没有引起慈禧的注意,就动了一个心思。于是就向慈禧的贴身内侍行贿。随后内侍便将刚毅进献的屏风放置在宫中御道一侧,这里是慈禧上朝的必经之路。一天,慈禧的御辇经过这里,内侍便高声奏道:“刚毅进屏风,铁花殊精奇,老佛爷曾览否?”慈禧太后出行
图片来自网络慈禧听到后就下了御辇,来到屏风前仔细观看。用铁来做花、作画,她早有所耳闻,也见过类似的器物,但都没能引起她的兴趣。刚毅进献的这套做得栩栩如生,慈禧越看越喜欢,便命内侍把屏风搬至寝宫。从此,刚毅受到慈禧的赏识,“眷遇益隆”,很快就升任*机大臣兼礼部侍郎。从某种意义上说,屏风是历史的道具和背景,有些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由于屏风参与其间,甚至改变了结果。慈禧太后
图片来自网络文人案头的插屏可以是个景致,也可以挡挡微风。读书写字之余看上一两眼,把自己的心情思绪抽离出来,瞬间就天高地远了。中国人几案上的摆设必当小而雅。大的呢,未免喧宾夺主,连累几案都成了“华而不实”的摆设;俗的呢,总带着触目惊心的格格不入,让人忍不住想要将所有的东西都换过一遍。什么样的案头器物是小的,是雅的?什么样的器物是大的,是俗的?譬如一座插屏,就大有文章可追究。案上插屏早期是固定的,用作挡风和遮蔽,和多扇座屏类似。明代晚期,插屏升格为赏玩器,原来的实用功能开始转向装饰功能,不仅个头向单薄、微型发展,而且堂而皇之摆上桌案供人欣赏。清朝之后,更成为上流阶层人家桌案必备的陈设之一,正式列入文玩清供的行列。案上插屏的作用从其藏者的喜好中也可管窥一二:赏玩明清家具的藏家把插屏当作旧家具看待,他们收藏的多是明清时期的古典屏风;而文人雅士则在写作绘画的桌案上,摆一座有人文气息的插屏,读书写字之余看上一两眼,把自己的心情思绪抽离出来,瞬间就天高地远了。手艺人其实是很有“文艺细胞”的一群人,他们会为了追求美观,在红木插屏或白玉插屏上雕刻寓意吉祥的纹饰;他们也会灵机一动,于镜框中插入图画或大理石、彩绘瓷版……小座屏山水、风景为内容的插屏,是最能引起文思泉涌的书房“秘籍”。石面彩绘山水、风景由近及远、层次分明之美,往往能开阔视野、消除疲劳,给人无限的遐想。对古代文人来说,终日埋首书斋苦读吟哦,纵使书中有颜如玉相伴,但心情仍难免有困顿烦闷之时。值此之际,倘若将目光凝视于绘有山水楼阁的俊逸插屏,不仅旖旎绮思得以获得视野延伸,疲惫的心灵也能随驰目骋怀而顿然解脱。「屏风绝句」屏风周昉画纤腰,岁久丹青色半销。斜倚玉窗鸾发女,拂尘犹自妒娇娆。木掌柜插屏作品鉴赏?文章仅供学习交流,如侵犯您权益请及时与我联系,将 时间处理优游自若,学以致用!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