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的进化从史前穴居到汉代高楼

白癜风专科医院怎么走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

在人类历史演化的历史长河中,有了房子居住似乎才将人与动物区别开来。

天然住房:洞穴

旧石器时代,人类的祖先还在使用粗制的石器,过着原始的渔猎生活。这时,利用天然洞穴集体居住成为一种普遍的居住方式。

天然洞穴能挡风避雨,冬暖夏凉,还可以阻挡野兽的威胁。尤其在山区,穴居成为人类理想的居住方式。

对于穴居,古书上已经有记载了。《周易·系辞下》说:“上古穴居而野处。”《礼记·礼运》也说:“昔者先王未有宫室,冬则居营窟。”

约70万至20万年前,北京周口店的山洞中便生活中直立行走的人类。年,考古学家在这里发现了完整的原始人类头盖骨化石,震惊了世界考古界。这就是北京人。

山顶洞人的生活想象图

北京人会打造简单的工具,白天外出采集食物,捕鱼猎兽,晚上回到山洞里。他们已经学会使用自然火,并用火取暖、烤制食物、驱赶野兽。

进入新石器时代,随着人类智力的发育,以及农耕生活的萌芽,人类开始从山区往平原迁移。洞穴也渐渐被其他居住方式替代。

有巢氏住树屋,他懂浪漫吗?

传说有巢氏是中国远古的部落首领,生活在距今几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他开创了巢居文明。

那时候,人们像鸟儿一样住在巢里,过着童话一般的生活。呵……有没有想起西游记里在浮屠山一棵大树上修炼的鸟巢禅师?

据《庄子》《韩非子》的记载,那时候地球上人少而处处野兽虫蛇出没,聪明的小伙伴们在树上搭建巢屋就是为了躲避它们。

在新几内亚东南部的原始森林里,有一群现存的世界上 的树屋部落。他们像有巢氏一样在高高的树上建造房屋,以躲避野兽、蚊虫

在日本当代,有个叫小林崇的设计师,他建造了多座树屋,从另一个角度启发了人们对自然和远古人类巢居的思考。

巢居对于人类历史来说可是意义非凡呢! 历史学家吕振羽在《中国历史讲稿》中说:“到了有巢氏,我们的祖先才开始和动物区别开来……从此就开始了人类历史。”

与自然选择山洞不同,筑巢是人类有意识地建造房屋的行为,说明人类在探索理想居住模式上前进了一步。

结庐造屋:早期的住宅

巢居虽然可以防潮防兽,但时间长了上上下下非常不方便。工具的进步使得人类就算居住在地面上也能保护自己的安全,这样,巢居就失去了优势。

于是,人们开始尝试在地面上建“巢”。早期的房屋是巢和洞的结合:一半灵感源于巢,在地上;另一半源于洞,在地下。人们用泥土筑墙,用木柱构架房屋骨架,用草泥建造房顶,形成半穴居住所,进而发展为地面上的建筑,随后逐渐形成了聚落。这样就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半地穴式房屋。

在距今六七千年前,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就发现了房屋遗迹。这样的房屋从地面挖一定深度形成竖穴,有圆形、方形等形状,再在上面用木材简单搭建成屋,以遮风避雨,类似于现代意义上的房屋。

西安半坡原始住房复原图

在北方,气候干燥,人们用木柱立在房屋四周作为房屋骨架,再在柱上建锥形屋顶,整个房屋平面呈圆形。早期为单间,后来发展成两间、三间,房屋平面也发展为矩形,方形,也出现了以夯土垒砌墙体的技术,并大致在周代形成了完整院落。陕西岐山县凤雏村早周建筑遗址是所知最早的完整合院。

陕西岐山凤雏村西周建筑遗址(傅熹年复原)

南方由于湿热,发展成熟了底部架空的全木制干栏建筑,并逐渐出现了木构件榫卯技术。干栏建筑也许是从远古巢居汲取的灵感而进一步发展起来的。

高楼平地起:汉代人的高楼情结

秦汉建筑是中国建筑史上的高峰,不论是民居还是宫殿建筑,均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成就。汉代民居已经定型为封闭的院落格局,平民百姓的住宅称“舍”,贵族公卿的住宅称“第”。

汉代的民居院落

不知具体在什么时候出现了楼,也许底部架空的干栏建筑已是楼的雏形,但汉代人对高楼情有独钟,则是可以确定的。从汉代遗留下来的高楼画像、雕塑可以清晰看到这一点。

汉代画像建筑图中众多楼阁、双阙、水榭、庭院望楼,汉墓中陪葬的海量多层陶楼,至少表明,汉代人已住上了楼房,并且对于高楼有一种特殊的向往。

汉代庄园中高高耸立的望楼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兰芳博士认为:“高楼满足了汉代人生存居住的实际需要,也满足了他们脱离凡世进入天界的精神幻想。”

在兰芳看来,汉代人之所以钟情于高楼主要有三个因素:

一是因为高楼体现威严、尊贵,是身份的象征。威势与尊贵是西汉初年皇家建筑营造的两大原则,受其影响,达官贵族、商贾巨富及家境殷实的富户也纷纷建造楼房。

二是汉代士人的庄园情结。那些隐居不仕的知识分子,在闲适、安逸的家居生活中体味出人生的乐趣。他们住高楼,过着歌舞升平的日子。张衡在《归田赋》中阐述了自己在*治的失意中对生活所感发的见解。他们向往田园生活那种自由清新的气氛以及独立不羁的精神。

汉代的庄园大门

三是神仙思想的影响。汉代人是极为迷信神仙和向往长生的。在他们心中,神仙多居于天上或山上等高处。“仙人好楼居”,仿佛只有建造高大的楼阁才能与神仙交流,从神仙处学得长生之术。

汉代画像中的高楼生活

汉代墓葬中出土的多层精美陶楼

从史前到汉代,从穴居到高楼,反映的不仅仅是人类居住方式的变迁,也反映着建筑中蕴含的人类的思想文化的变迁。从汉代墓葬中陪葬的大量气势恢宏、制作精良的陶楼明器来看,在汉代人的心目中,高楼是高等级、高品位的“理想家园”,也是权势地位的象征,这同时也折射了汉人的升仙长生思想。

推荐阅读

西北有高楼:汉代陶楼的造物艺术寻踪

兰芳著

朱存明主编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购买图书

本书通过研究器物的形制、制造与消费等相互关联的动态场域,还原造物的历史情境与文化场域。在传统文化日益成为文化重心的今天,根据新发现的材料,采用新的研究手段,可以重新审视汉民族文化的造物传统。

往期回顾

汉代人为何如此向往楼居?

刻石象物

带您走进汉画像的艺术世界

石韵清华——与石刻时隔千年的对话

诗经,吹拂千年的自由之风

的乡绅家族

一位人类学家的家国之情

想法丨发现丨习惯丨人文

让阅读成为习惯,让灵*拥有温度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图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anmana.com/dmsh/650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