谌洪果教育是为了上天入地

白癜风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8%98%E4%BA%91%E6%B6%9B/21900249?fr=aladdin
每日教育·悟

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让人上天入地。

导语:教育是什么?教育是每一刻的上天,每一刻的入地;每一刻都是开端,每一刻都在绽放。你只要扩展你自己。——谌洪果

谌洪果

昨天聆听了干国祥老师对博雅教育的理解,内心感到很契合。干老师的厉害之处在于,他敏锐地把主要推行于大学校园的博雅教育和中小学基础教育做了一个很好的链接。这是没有人用心思考过的。我在西安开办的“知无知”文化空间,也是着眼于如何把博雅教育的核心——经典阅读——推广到社会各行各业人士那里。老实说,我的尝试可能会更艰难,因为成人的思维更固化,更不容易打破自己,如何让他们扭转观念,从头开始,终身学习,是很难的事情。

01博雅教育是什么?

好,让我进入今天的主题。我不想对博雅教育做泛泛的知识介绍,而是抓住其精髓所在。首先我简要讲讲博雅教育是什么?博雅教育在英文中是Liberaleducation,尽管有各种翻译,但其核心的意思还是自由教育。它和后来的通识教育,也就是Generaleducation在今天基本是一个意思,我笼统称为人文通识教育。只不过博雅教育偏向于古典,通识教育偏向于现代。

最早明确提出自由教育理念的,其实是亚里士多德。在他那里称为“自由人”的教育。自由人的教育,就是相对于不自由的人的教育。教育是要跟人的“自由属性”相关的,如果一个教育违反了人的自由,这就不是教育,这是反教育。

亚里士多德提出Liberaleducation,他的立足点是古希腊的城邦。在当时,一个城邦中的自由人即公民是非常少的,一个城邦平均也就是几万人。其公民只占五分之一,其他的都是奴隶、妇女、外邦人、未成年人等。雅典最繁盛的时期有二十五万人,但它真正的公民不超过五万,这些人就是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所指的教育的对象——自由人。

不自由的人当然也要学习,比如什么建筑家、雕塑家、音乐家等,在我们今天看来都是大家大师,在当时基本上都是工匠,奴隶阶层。他们的技艺是为自由人服务的。在古典时代,技术和技艺往往是一个意思,从事这些行当的人都是不自由的。其核心就是手工劳动、而不是言谈或脑力劳动。

我们看到这里的关键词是“劳动”。劳动者是奴隶而不是真正的人的这个观念,到后来被扭转了,这涉及的仍然是对人的根本属性的界定。洛克和马克思揭示了一个重要命题:人是劳动的动物,即人的属性在于劳动。

劳动是什么?劳动是人的生命外化的物质性的呈现。我怎么证明我是一个生命体?通过我的劳动。劳动跟自由是密切相关的,洛克当时提出:为什么欧洲人有权对美洲进行殖民?理由很简单,一个英国人在一亩土地上创造的财富超过了一个印第安人在上千亩的美洲土地上创造的财富,这是他们能够征服印第安人的正当性基础,这就是自由,我通过我的行动让财富增殖、得到 化利用。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能理解为什么财产权是一种根本不可剥夺的自由权,因为它是劳动的成果啊。

说到底,什么是自由?自由是人的生命力的扩展。这就是我们通过经典而得到的对自由的论证。自由怎么可能是小清新呢?自由需要有力量啊。你光说要平等、要尊重,没有力量、没有权力,没有话语权,没有权威,你哪能拥有自由?所以自由的背后或自由的内涵,一定是power,是权力,体现在主体身上,如果没有一种生命力的扩张,就不叫自由,这是洛克的理解。

马克思进而提出,人是会制造和使用工具的动物,意思同样是“人是劳动的动物”。因为劳动体现了人的自由,但后来劳动异化了,人的劳动的过程和结果等都反过来统治了人,这叫异化。人类理性化危机的表现就是使人丧失自由,沦为非人的工具。这是马克思等人所说的。不管怎样,自由是人的生命属性,是教育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anmana.com/dmsh/456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