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px丨FahmiErda
文章:CAN丨排版:CAN丨审核:开水族馆的生物男
童年经典大片——《神奇宝贝》,片中机灵又可爱、萌萌的讨人喜欢的皮卡丘大家都还记得吧?它有一招必杀技——十万伏特,在战斗中经常给敌人 一击来完美收场。
动画片里的人物形象、放电技能是虚构的,但自然界中,也会有放电的“神奇宝贝”。尤其放电的鱼类,达多种。
其中最 的是有水中“高压线”之称的电鳗。与皮卡丘乖巧可爱形象不同,电鳗入选美国《国家地理》网站评比“地球上最令人恐惧的淡水动物”之一。
皮卡丘放电丨图源网络
▌电鳗简介
电鳗是外形是长条的圆柱状,体背深灰色,腹部是*色或者橙色,通常能长到2米长,20公斤重。
虽然名字上含有“鳗”字,在分类上,电鳗与鳗鱼的关系很远,反而与鲶鱼的亲缘关系更近,属于裸背电鳗科。主要分布在南美洲亚马逊流域的浅水池沼或水体浑浊的岸边。
虽然电鳗有一对小眼睛,但生活在黑暗水域和夜间行动,因此眼睛发挥的作用不大。电鳗头部分布一些大的凹点,是机械感受器,而非电力感受器。
图片来源:wikipedia
电鳗身体上有3对发电器官,占据它们80%的身体。这些器官是由电细胞构成。
电细胞排列整齐,层层堆叠,当大脑向神经细胞发送信号,电细胞会打开离子通道,钠离子流通过电细胞,使得细胞内外极性发生转变,从而产生电位差,电鳗的头和尾就会形成很高的电压,能在体外形成电流。
电鳗能产生两种类型的放电:低压放电和高压放电。电鳗发射低电压来为自己探路和寻找猎物踪迹,发射快速、强力冲击的高电压是用来击晕或者杀死猎物的。
▌低电压探路和寻找踪迹
电鳗尾部发出的电流,流向头部感受器,会在身体周围产生一个弱电场。电鳗身上分布的感受器,能敏感的感知周围环境。
研究实验:在养殖电鳗的水池中放置两根垂直的电线,并将水池设置成黑暗环境,结果发现电鳗总是在电线间穿梭,绝不会碰上电线。若将电线通电,则电鳗马上逃离电线。电鳗拥有自己独特的“电感”来感知环境。
低电压的放电效果也来自幼小的电鳗。
科学家Catania为了探究电鳗在水上的电击强度,决定亲自上场,选择幼小电鳗做实验, 确定通过手臂的电流约为40到50毫安。
以身试电的科学家丨图源网络
▌高电压捕食猎物
被电鳗高压脉冲波及的猎物会发生肌肉收缩,然后被电晕“冻结”。
科学家将一条电晕的小鱼装进绝缘袋中,然后同时将绝缘袋和带电的碳棒放进养电鳗的鱼缸中,电鳗因水中有动静,立马发射高压脉冲,然后一直徘徊在带电碳棒前,忽视绝缘袋中的小鱼。
因此推测电鳗是根据自己发射的高压脉冲来作为跟踪系统,从而准确的找到被电晕的猎物目标。
若电晕的猎物在被电鳗吃掉前清醒过来,是否能逃过一劫?
研究人员发现,电鳗捕获一个会动或挣扎的猎物,会像蛇一样,卷曲身体将猎物紧紧缠绕。电鳗头尾两端靠拢在一起,产生的电流会加强,使得猎物直接瘫痪,再也不能动。电鳗身体卷曲的时候,猎物身上流过的电流是身体舒展的一倍多。
所以,电鳗的缠绕技能就是它的“必杀技”。
电鳗在淡水中霸占天下,无“鱼”敢惹。那半水栖动物或陆栖动物是不是跟电鳗八竿子打不着关系?
当然有关系。它们都有可能被电鳗攻击。
范德堡大学的教授研究发现电鳗会尾随陆地上大型移动猎物,找准机会,能够从水中跃起来,将头部对准目标猎物,然后发射高压脉冲来攻击。
慢动作显示,电鳗在跃起过程中保持紧贴目标,随着跃出高度的增加而增加电击强度。
图片来源:DavidSalisbury文章
若电鳗受到强烈刺激,它可以释放高达伏特的电压,足以将任何动物击晕,而且电鳗还能在一小时内以高强度持续放电。因此电鳗收获多个称号:行走的“发电机”“水中高压线”“淡水恐怖鱼类”。
基本无天敌,除了人类。
南美土著居民喜好电鳗肉味鲜美,营养价值高。他们利用电鳗受刺激不停放电的特点,提前将一群牛马赶到河里,使得电鳗受惊持续放电,等到电鳗筋疲力尽时,直接捕捉。
图片来源:opencage.info
▌结语
由于电鳗对于饲养环境要求低,很多人会饲养电鳗当做宠物。投喂食物的时候,切记!不要将自己的手放进水里!不要将自己的手放进水里!不要将自己的手放进水里!!!
图片来源网络
侵权联系删除
END
如果文章好看,中科医院获“聚力共健”品牌影响力企业刘云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