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课本
课文朗读
字词学习
课文讲解
知识要点
教材分析:本文是叶圣陶先生早年写的一篇游记。作者按游览的先后顺序,先写了去双龙洞途中的风光,接着写双龙洞洞口和来到外洞;再写怎样通过孔隙来到内洞; 写出洞。游览路线是:沿途——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本文有两条线索,一是作者的游览顺序,是“顺”的线索;二是以水(溪流)为线索,是“逆”的线索。作者多次写到水。在途中是“一路迎着溪流”,来到洞口时,发现“那溪流就是从洞里流出来的”;“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在内洞,作者看到了“泉水靠着右边缓缓地流”,听到“声音轻轻的”。以上两条线索十分清晰。作者介绍: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江苏苏州人,我国现代 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 的语言艺术家”之称,是现代童话创作的重要奠基人。代表作有童话集《稻草人》,长篇小说《倪焕之》。一、学习目标1.会认本课6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理清游览顺序,了解游览景点,理解课文内容。3.理清游览顺序,了解游览景点,理解课文内容。4.学习作者按游览顺序描写景物,并围绕一个事物写具体的表达方式。了解双龙洞的美丽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我会写:浙:浙江浙水两浙浙本浙河罗:网罗搜罗罗列门可罗雀星罗棋布杜:杜鹃杜绝杜撰防微杜渐鹃:山鹃鹃啼杜鹃杜鹃花杜鹃啼血窄:窄小狭窄宽窄冤家路窄心胸狭窄郁:森郁葱郁忧郁郁郁葱葱郁郁不乐肩:肩膀耸肩披肩肩负身肩重任臀:臀部臀鳍臀杖臀围移:移动迁移愚公移山坚定不移额:额头前额定额名额超额额外陆:登陆陆地陆*陆续光怪陆离乳:豆乳母乳乳牙乳燕乳鸭石钟乳笋:石笋竹笋春笋冬笋芦笋笋鸡端:两端末端开端端坐端正端详源:泉源河源来源货源源源不断形近字:浙(浙江)渐(逐渐)(罗列)萝(萝卜)杜(杜绝)社(社会)鹃(杜鹃)捐(捐献)端(端正)瑞(瑞雪)源(源头)原(原来)多音字:曲qū曲折qǔ歌曲似sì似乎shì似的调diào调查tiáo调整系jì系鞋带xì关系近义词:仿佛——似乎宽广——宽敞蜿蜒——曲折明艳——明丽观赏一一欣赏依据——根据大约——大概明艳——明丽稍微——略微等候——等待变化多端——变化万千反义词:蜿蜒——笔直明艳——暗淡聚集——分散拥挤——松散宽广——狭窄昏暗——明亮理解词语:盘曲:盘旋曲折。明艳:鲜明艳丽。气势:人或事物表现出来的力量和态势,本课指山高大宏伟的样子。时而:有时候。突兀森郁:形容山势险峻,树木繁茂。孔隙:窟窿眼儿;缝儿。蜿蜒:(山脉、河流道路等)弯弯曲曲地延伸的样子。名目:事物的名称。颜色各异:颜色很多,各不相同。观赏:观看欣赏。十来进:房屋分成几个庭院,每个庭院称为一进。十来进就是从前到后十来个庭院连在一起。变化多端:端,项目。变化多样。课内词语:句子解析:1、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显得有精神。“有精神”本来是形容人的,这里借用,形容花的长势好。这是一个比较句,拿满山开遍的映山红和盆栽的杜鹃花相比,比的结果是山上的映山红“有精神”,突出了山上景色的美丽。山上的映山红根深叶茂,沐浴着大自然的阳光雨露,植株高大,花朵大而繁多。盆栽的人工培育娇嫩而不茁壮,比起山上的映山红就显得逊色了。2、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一个“迎”字,点明作者是逆溪流而上。“时而……时而……”运用排比句式,说明了溪流蜿蜒曲折,由于溪流的宽窄不一,才形成流水速度的缓急不同,作者巧妙地运用“宽、窄;缓、急”两对反义词准确地表达溪流的形和声。由于溪流缓急不一,听到的流水声也就各不相同,犹如在“时时变换调子”。这句话烘托了作者当时的游兴有多浓,对涓涓溪流发出如此赞叹! 句话说明了双龙洞周围的地势环境,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第二句话则点明了双龙洞的准确位置,同时也为作者开始参观双龙洞起了过渡作用。3、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这句话写出作者通过孔隙时的真实感受,“稍微”“一点儿”告诉我们只有一动不动地平躺在小船上,才能通过孔隙,以此说明孔隙小的特点,非常逼真。运用“要是……准”的假设句式,准确地表达了作者当时受“挤压”的感觉。4、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能做什么,也很值得观赏。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石钟乳和石笋是非常值得观赏的,原因是形状变化多端,颜色又各异。“端”,项目。“变化多端”,就是变化多种多样。“异”,不同。“颜色各异”,就是颜色各不相同。“即使”,就算是,表示一种假设。用“即使”这个关联词作强调,即退一步讲,如果不把这些石钟乳、石笋具体比做什么也值得观赏,说明内洞的石钟乳和石笋本身就绚丽多姿,奇特好看,本身已经够吸引人了,无需再比作什么了。段落大意: 部分(①):开门见山交代了游览的时间和地点。第二部分(②~③):写途中的见闻。第三部分(④):介绍外洞的具体情景。第四部分(⑤):介绍由外洞进入内洞的经过与情形。第五部分(⑥~⑦):介绍内洞的具体情景。第六部分(⑧):写游览完毕后,“我”乘船出了双龙洞。课文主题:本文是一篇游记,作者按照游览金华双龙洞的顺序介绍沿途所见美景,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秀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问题归纳:1、作者描写游览双龙洞的经过时,都用了哪些过渡句?有什么发现?过渡句: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这是外洞。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大约行了 丈的水程吧,就登陆了。这就到了内洞。发现:这些过渡句靠“泉水”连接在一起。2、哪个景点最让作者感到好奇,留下的感受最深?孔隙让作者感受最深,因为这处景点窄小低矮,仅容一只两个人并排仰卧的小船进去,稍微抬头就会撞破额角。课后习题答案:一、朗读课文。理清作者游双龙洞的顺序,再把下面的路线图补充完整。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二、读由外洞进内洞的部分,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孔隙的狭小和自己的感受写清楚的。作者写孔隙的狭小,是通过写小船的大小(只能容得下两个人并排仰卧)和小船的进出方式(船两头系绳子,靠内外洞的工人拉动)写清楚的;写作者自己的感受,是通过写作者实际的体验过程(仰卧在小船里的状态和船移动时的感觉)写清楚的。运用“要是……准会……”的表示假设关系的句子,准确地表达出作者当时受“挤压”的感觉。自我检测
参考答案:一、读拼音,写词语。浙江罗列杜鹃郁闷肩膀移动狭窄竹笋端正源泉二、比一比,再组词。碗(洗碗)漆(漆黑)簇(一簇)移(移动)陆(陆地)蜿(蜿蜒)膝(膝盖)族(民族)够(能够)击(击掌)三、多音字组词。diào高调jì系鞋带zhuàn转盘tiáo调教xì关系zhuǎn转身四、近义词。似乎—(仿佛)明艳—(鲜艳)时而—(有时)变换—(更换)集中—(集聚)等候—(等待)五、反义词。明艳—(黯淡)集聚—(分散)蜿蜒—(笔直)拥挤—(松散)昏暗—(明亮)变化多端—(一成不变)六、用合适的词语填空。(突兀森郁)的山(各色)的映山红(或浓或淡)的绿(高高)的山顶(好奇)的心情(缓缓)地流七、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到句中的括号里。突兀突出1.她的一双手很大,骨节(突出),颜色发灰,手掌全是茧子,看上去像满是锈斑的铁耙。2.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漆黑乌黑3.她的头发(乌黑)油亮,好像黑色的瀑布一样泻下来。4.内洞一团(漆黑),什么也都看不见。八、请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1.曲折环绕地向上走。(盘曲而上)2.鲜明艳丽。(明艳)3.(人或事物)表现出的某种力量和形势。(气势)4.形容光线非常暗。(一团漆黑)5.形容变化极多。(变化多端)6.弯弯曲曲地延伸的样子。(蜿蜒)九、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1.《记金华的双龙洞》作者是叶圣陶。2.试着给上文分段,并简述段意。 部分(①):开门见山交代了游览的时间和地点。第二部分(②~③):写途中的见闻。第三部分(④):介绍外洞的具体情景。第四部分(⑤):介绍由外洞进入内洞的经过与情形。第五部分(⑥~⑦):介绍内洞的具体情景。第六部分(⑧):写游览完毕后,“我”乘船出了双龙洞。3.在第⑥段中,主要描写了内洞之中的*龙、青龙、石钟乳、石笋,突出了内洞昏暗的特点。4.文中画线的部分让我们体会出:石钟乳和石笋很值得观赏,不需要比做什么,也很好看。5.为什么作者会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他挤压过来?因为孔隙太小,左右和上方山石奇形怪状,周围又是昏暗一片,作者感觉山石挨着他,似乎将他紧紧包围起来。越往内洞走,黑暗越浓,这种压迫感越强。免责声明:所有图文,音视频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烦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删除并表示歉意。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