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洋水族馆
上海海洋水族馆是目前世界上 一个设有中国展区,并对长江流域水生物、生态进行主题展示的水族馆。
从“长江”出发,经过亚马逊丛林,来到南美洲区“电鳗”池畔,与澳洲“锯鳐、射水鱼”隔水相望,在缤纷的东南亚区流连,与南极洲的企鹅一起领略寒冬,尽情欣赏镇馆之宝——草海龙的风姿,惊叹“水母”的曼妙身影,穿越呈现包括惊险的“鲨鱼海湾”在内4种不同海洋风情、长米、也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海底隧道……
在新奇独特、风光各异、美轮美奂、自然欢快的海底世界,在多种,超过条鱼儿的簇拥下,引领每一位游客穿越五大洲四大洋,经历一次终生难忘的“海洋之旅”。
五一劳动节期间,上海海洋水族馆珍稀动物在哪里?保护水生野生动物特展将拉开序幕啦!
特展中,大家所看到的每一种展示生物或标本,都是自然界中珍稀的瑰宝,当然它们也在野生环境中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危机。
上海海洋水族馆在展现这些生物的神奇与奥妙的同时,也分享多年来我国在保护和挽救野生水生动物领域所获得的部分成果。
●“贝类 ”,砗磲首展●
特展中上海海洋水族馆将首次展示多个品类的活体砗磲和砗磲标本及制品。其中最为珍贵的是一对直径超1米的砗磲标本,如此巨大的砗磲在海底存活时间或可达到千年之久,经过时间的沉淀它的贝壳部分组织已呈玉化现象,极其珍贵实属少见。
番红砗磲又名红番砗磲、圆砗磲,是砗磲贝中的一种,壳长约15-20cm,主要分布在南沙太平岛,屏东县恒春半岛,恒春,兰屿,东沙岛。在海里生活的砗磲,它们的外套膜极为绚丽多彩,不仅有孔雀蓝、粉红、翠绿、棕红等鲜艳的颜色,而且还常有各色的花纹。
库氏砗磲贝壳特大,是双壳类中个体 者,其壳面呈白色或灰白色,放射肋粗壮,有4-6条。由于过度捕捞和生存环境遭到破坏等因素,目前该物种已濒临灭绝。此次展出最为吸睛的是一对直径1.1m的砗磲贝壳,如此巨大的砗磲在海底实属少见。
虎斑宝贝贝壳呈卵圆形,生活时外套膜可伸展将贝壳包起来,虎斑宝贝的身体可以全部缩入壳内,栖息于低潮区或稍深的岩礁和珊瑚礁质海底,退潮后常隐居在洞穴和缝隙间,喜欢在夜间活动,昼伏夜出。近年来由于过度捕杀虎斑宝贝数量下降明显,目前数量已很少。
●珍稀龟类,齐齐亮相●
海龟、陆龟、水龟,有点分不清楚?三种栖息形态下的十余种活体及标本珍稀保护龟类将在此次特展中将齐齐上阵啦~
不同栖息环境下的龟类有什么外貌和生理特征差别呢?哪些龟类看似普通,其实是重点保护生物且禁止个人饲养的呢?哪些龟类是中国特有的珍稀品种呢?这些问题大家都可以通过此次特展找到答案。
辐纹陆龟具有典型的陆龟体态:一个高高隆起的背甲,粗钝的头部和粗大的四肢,其背甲可长达40cm,是具有星状花纹的龟中 的一种,生活在长满灌木和森林的干燥地带。历史上该物种数量较多,是马达加斯加南部的象征,但近年来,其种群下降严重,有预测该物种可能在不远的将来灭绝。
玳瑁因有13块甲板,也称为十三鳞龟,在中国被发现的概率极低,不到被发现海龟总数的5%,其产卵地只分布在南海的部分岛屿上,人为大量捕杀以取得龟甲用于制作梳子、首饰等是导致玳瑁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绿海龟是中国有分布的龟类中出现频率 、分布最广的海龟,用肺呼吸,但胸部不能活动,是一种吞气式的呼吸方式,其寿命可达80岁,最长可超过岁。近年来,其数量下降明显,人为捕食,产卵地被破坏,渔网误捕致死和海水污染是导致绿海龟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在我国龟类动物中,*喉拟水龟是除乌龟外,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龟类。大名鼎鼎的“绿毛龟”也主要是由*喉拟水龟制作而来的。*喉拟水龟主要栖息于丘陵及半山区的河流或池塘中,也常在灌木丛林及稻田中出现,多在傍晚和夜间活动。
大鲵是由约3亿6千万年前古生代泥盆纪时期水生鱼类演变而成的古老的两栖类动物,有“活化石”之称,因其叫声如婴儿啼哭,又名娃娃鱼。大鲵的分布极广,多栖息于山涧、湖泊、河流等处,对水环境要求严格,迁徙能力弱。自然栖息地被破坏,水资源污染是造成大鲵生存危机的重要原因。
现场解锁更多爬行家族......
●积极参与野生水生动物保护事业●
每一位游客将不再是野生动物保护事业的旁观者,而是环保事业的见证者与实践者。
大家可以通过现场签署《野生动物保护倡议书》,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