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伟松在昆都仑水库以北爬山时,无意间发现山中隐藏着一个山洞,而洞里还居住着一位老人。
今年,孙伟松在昆都仑水库以北的丛山深处发现一处隐蔽的山洞。洞口很大,凹陷的地形使得洞内可以避风,可仍然无法抵挡严冬的低温。山洞内空间很大,两片纸板支撑起薄薄的床单,一床破旧的被褥就是简单寝具,床头放着捡来的一口旧锅,还有大大小小许多废品摆在周围。在这里,孙伟松遇到了一位老人,在聊天过程中,孙伟松了解到老人姓郝,包头本地人。据老人讲诉,十年前,母亲因病去世后,他与兄弟姐妹们相处不来,就开始了长达十年的流浪生活。四年前,他在拾荒过程中发现了这个山洞,从此,他就在这里住了下来。自此之后,孙伟松有空余时间时就会来探望。慢慢的,孙伟松了解到,老人有一辆破旧的自行车,破到已经不能骑了,但却是他重要的交通工具。从山洞到距离最近的马路有20分钟的步行路程,山路崎岖,可老人每天都会推着这辆自行车,走出深山,到市区周边去拾荒。偶尔能捡到一些饮料瓶、废弃的日用品,运气好时还有些废铁、钢材边角等。饮料瓶用来存水,能用的日用品搬回山洞,其他废品都卖掉换了钱。孙伟松:“ 一次去看他,他说不想再流浪了,所以我才想到我朋友,找到有关媒体帮忙,看能不能救助一下。年纪已经67岁了,我觉得挺可怜的,想帮一下。”考虑到老人的安全,也为了帮他完成心愿,孙伟松托朋友联系到了市民*局救助管理站。近日,在孙伟松的带领下,市民*局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来到了这个山洞。步行30多分钟山路,一行人已经气喘吁吁,而洞内却并没有看到老人的身影。就在大家准备离开的时候,救助站工作人员在入山处停着的救助车旁见到了准备外出卖废品的老人。市民*局救助管理站业务科谢立柱:“我们上去了但是人不在,等我们下到山口子那儿,他驮着一堆铁,正准备卖铁去。他倒不是乞讨啥的,可能就是在那住的流浪,靠捡些废品生活。”见到孙伟松带人来帮助自己,老人讲述了这些年的困难经历。在救助站安置股股长董*的耐心沟通下,老人终于放下担忧,同意离开山洞,只是说要等几天,留出时间让他和居住了四年的山洞“告个别”。几天后市民*局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再次来到之前跟老人约好的地方,想把老人带回市民*局救助管理站进行妥善安置,可此时,老人却反悔了。之后,市民*局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也表示,山洞不是一个适合居住的地方,容易发生危险,尽管这次没有把老人劝回救助站,但是为了老人的安全考虑,他们过两天会再来看望老人,继续给他做思想工作,争取把他接回救助站里帮扶。来源:直播包头
责编:王佳
校审:一菲
请添加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