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如梅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隆安县农业局,广西隆安
随着养殖业的不断发展,水产养殖在给广大养殖户带来较大经济效益的同时,出现的各种流行疾病也给养殖业带来了不小的冲击。笔者从事鱼病防治多年,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以下重点分析几种淡水养殖鱼类中较为流行的病害,并提出防治措施。
1草鱼出血病
1.1病因
该病主要由水生呼肠孤病*引起。
1.2流行情况
本病的高发期为每年6-9月份,主要危害2.5~15.0cm草鱼种和1龄青鱼,水温在27℃以上较为流行。
1.3主要症状
病鱼各器官和组织有不同程度充血、出血现象,口腔上下颌、头顶部、眼眶周围、鳃盖及鳍基部充血,眼球突出,剥掉鱼的皮肤,可见病鱼肌肉呈点状或块状充血、出血,严重时全身肌肉充血呈鲜红色,鳃丝失血苍白,肠壁充血发炎。
1.4防治方法
1)注射草鱼冻干疫苗进行预防。
2)每年的流行季节用二溴海因或强氯精等消*剂进行消*,视情况每隔15d或20d消*1次;平时用大蒜捣碎或直接用大蒜素拌饵料投喂进行预防。
3)病鱼用二溴海因或强氯精进行消*,1次/d,连用2~3次,同时内服三*粉,连用6d左右,可视鱼病的轻重减少或增加用药次数。
2细菌性烂鳃病
2.1病因
该病主要由鱼害粘球菌引起,一般是由鱼体与病原菌直接接触而引起的,尤其是鱼的鳃部遭到机械损伤后更易感染。
2.2流行情况
本病的高发期为每年的4-11月、6-9月,危害草鱼、青鱼、鲢、鳙、鳜、鳗鲡、鲤、鲫、加州鲈等多种淡水鱼,从种鱼到成鱼均可受害,水温越高越易暴发流行,常引起大量死亡,夏季常与肠炎病同时并发。28~35℃为该病的流行水温。
2.3主要症状
病鱼行动缓慢,反应迟钝,离群独游或漂浮水面,呼吸困难,食欲减退,严重的不吃食,体色发黑,特别是头部变得乌黑,所以俗称“乌头瘟”。仔细检查,可见病鱼鳃盖内表皮出现充血,中间部分的内膜常被腐蚀成圆形或不规则的透明小窗,俗称“开天窗”;掀开鳃盖可见到病鱼鳃上黏液增多,有的粘有污泥,鳃丝肿胀腐烂,末端软骨外露,鳃小片坏死脱落,在病变组织的周围常有淡*色附着物。
2.4防治方法
1)鱼池放养前用生石灰进行彻底清塘消*,杀灭病原体。
2)每年的流行季节用二溴海因或强氯精兑水全池泼洒消*,20d左右1次;主养草鱼或鱼鸭套养的池塘水库要施用底质改良剂来改善水质,有条件的经常加注新水,提高水的透明度及溶氧量。
3)病鱼用二溴海因或强氯精兑水消*,1次/d,连用2~3次;同时用鱼必康或茵必治拌饵投喂,连用3~6d。
3肠炎病
3.1病因
该病主要由点状气单孢菌引起。
3.2流行情况
本病在水温18℃以上就可流行,25~30℃为本病的流行高峰;主要危害青、草鱼,也可感染鲤、鳙;8-9月为当年草鱼流行季节,常与细菌性烂鳃病同时并发,发病严重时死亡率达到90%,是对鱼类危害最为严重的细菌性疾病之一。
3.3主要症状
腹部膨大,肛门外突红肿,挤压腹壁有*红色腹水流出;剖开鱼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