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最后的穴居村落竟然在贵州,消失之前,

年,一位名叫胡兰克·博德的美国人来到了位于中国西南部贵州省的安顺市紫云县水塘镇,他在这里发现了“中洞苗寨”,至此,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才广为外界所知。洞口

这儿是位于海拔米接近山顶的一个大洞穴,在被胡兰克·博德发现之前,中洞人家已经在此生活了大半个世纪,与世隔绝。胡兰克·博德来到之后,捐款10多万元,接通了从山下到中洞的输电线路,村民过上了“有光明”的日子。而胡兰克·博德还给每户人家捐赠元钱,买家禽家畜放养。

中洞内部

中洞苗寨是典型喀斯特地貌特征,洞内居民的先辈解放初期为了躲避战乱而幽居在此。此时的中洞苗寨,已经是“亚洲 的穴居村落”。

去往中洞的小路

“这个巨大的洞穴,像大山睁开的一只巨大的眼睛,洞前的修竹、绿树宛若美丽的睫毛。站在洞口,恍惚觉得站在另一个世界的入口。洞很大,洞口一带光线比较充足,里面还有一大块平地。”这是作家杜虹笔下的中洞苗寨。而到达这里,需要徒步一个多小时。

村民平日生活

村子里住着吴、王、罗、梁四个姓氏的20户人家,大约有近百口的苗族人。他们始终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种田放牛,织布纺纱,推磨碾谷,酿酒养殖。虽同是苗族,他们穿的却不是印象中的艳丽民族服装。在这里,一切从简,能生存便好。

几十年来,他们依靠巨大的洞穴遮风挡雨,把房屋建在天然洞穴中,房子大都是木柱做支撑、竹席搭建,没有房顶。户与户之间也只用竹篱笆隔开,家家都有门牌号码。

洞顶终年不断滴下的泉水,泉水顺着小竹槽流入小水池里,足够平常饮用。庄稼则种在洞口附近的山坡上。村民大约每周下山一次,不行15公里,去采购生活必需品。

这是中洞小学曾经的模样。根本算不上是教室,木板支成课桌,学生自带板凳。篮球架、乒乓球台也是由外界捐助的。(现在的中洞小学已经搬到格凸河景区大门附近。)

也许是真正的与世无争吧,在当地*府修建好新房,等着村民入住的时候,他们却不愿离开洞中。他们说这里冬暖夏凉,住惯了,希望能够世世代代都住在这里。

但这里的宁静已经被游人、或者猎奇者打破了,甚至有传闻说,中洞要被开发成旅游景点。而洞中的年轻人,也渐渐到外面的城市去打拼。村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不知道还能维持多久?而被商业蚕食,与他们而言是好是坏?

来源:网络整理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anmana.com/dmpz/630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