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末学因事出门,无电脑网络,时间精力也不足,故耽搁此系列文字之写作,近日归来,继续与张、琅先生共同探讨交流,并与有缘读者共结法缘。复闻近来有师兄质疑我所写之文,针对琅琊阁的也扯上张志成先生,认为我这样不够严谨,认为对琅琊阁的辨证,不能再附带上张志成先生,您说的虽然也有些道理,不过逛吃因为同时在写两篇文章,一个是辨证张志成先生的,一个是辨证琅琊阁先生的,而在其中发现二者之认知相互呼应、若合符节,而且皆承袭于印顺博士之学术思想,是故一同牵带,便也觉得理所当然了;再者张志成先生所有文章都发表于琅琊阁之板块,那么便代表张志成先生完全认同琅琊阁的观点,正如世尊说不得与无惭愧谤法之假僧亲近供养乃至共住,否则无惭愧僧谤法堕于地狱,亲近共住者亦随受同报。那么张志成先生把自己这么重要的声明等文字,悉皆托付发表于琅琊阁处,可见彼此莫逆,若觉得我哪里冤枉到他了,那应该请他先去作声明,说他并不认同琅琊阁之全部邪见,事关因果慧命,他如果做了这样的声明,那么逛吃再来改变声明也不迟。我们不妨在此一同再温习一下佛说《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有依行品第四之一》:“善男子,如人死尸,膨胀烂臭,诸来见者,皆为臭熏,随所触近烂臭死尸,或与交玩,随被臭秽之所熏染;如是真善刹帝利王,乃至真善戍达罗等,若男若女,随所亲近破戒恶行非法器僧,或与交游,或共住止,或同事业,随被恶见臭秽熏染。如是,如是,令彼真善刹帝利王,乃至真善戍达罗等,若男若女,退失净信戒闻舍慧,成旃荼罗,师及弟子,俱断善根,乃至当堕无间地狱。”我们现在所亲近的师友,到底是善是恶,是正是邪,莫作儿戏,一定要花精力时间仔细分辨清楚才是,世尊大慈,已经处处警醒我等于先,千万莫作马耳东风!世尊从无虚妄语故。接上一篇。琅琊阁说:4.纯粹如来藏系:这个体系不提八识。清净的如来藏(如来法身)被客尘烦恼覆盖,修行去除我执、法执,如来藏显现成如来法身。这个体系强调众生平等,人人皆有成佛的潜能,这个潜能被界定为「不生不灭、恒常不变」。简单说,我们本来是佛,只是因为无明,所以无法显现佛的功德。如来藏系在印度佛教不是主流,因为(1)三法印强调「诸行无常、诸法无我」,如来藏系因为调有一个恒常不变的东西,有梵我论的味道,(2)很多能力,比如神通、世间工巧明,不是单纯去除烦恼就会获得,还是需要时间和方法修习而得。逛吃辨证:琅先生这个观点其实并不稀奇,在善知识出世弘法之前的这个末法时段,几乎各方大师多作此误解,都以为佛法可以被各宗作不同之划分,而标准宗旨可以各异其趣,就如当初现代禅以张志成的名义发的声明一般,主张不一定要证得实相心如来藏才是 的开悟标准,而可以各自证得完全不同之内涵,而各各都可以叫做正确的开悟,而后世祖师方便建立的各宗也可以有完全不同的标准,各言其是,于是大家都有了一块遮羞布,可以成为自己遮掩错悟的借口,叫做我和你不是一个宗的。你禅宗说开悟了是要明得无生本心,我净土宗可以念佛时口中出现阿弥陀佛光影便是开悟,或者可以随时坐着站着逝去,便也可以叫做开悟,或者死后能够烧出舍利子亮晶晶,便可叫做开悟,真是末法之怪相!到了密宗又不必标准一致,只要能够观想自己的觉知心和一个佛像的影像合为一体,就可以叫做开悟;或者意识生灭心通过修行,变成了暂时清净无念也可以叫做开悟了;或者气脉都打通了产生一些境界叫做开悟,种种不一,简直一场笑话。所以欲知真正对各宗如实置于完整成佛之道之判教,还请回归细观平实导师于《宗通与说通》中对各宗之定位,才不会产生把完整佛法肢解为支离破碎的弊端,而我们看到这里琅琊阁对各宗之判教,总而言之,就是要推翻如来藏不生不灭常住本心,对各宗完美错解、无一不错,对我们的真实修行毫无任何指导意义,只是不停的重复印顺邪说谬理,作老调之重弹罢了。以上这段也只是在影射如来藏系经典不能符合被彼等无明众所曲解的原始阿含,继续在重复被他们肢解的只剩下断灭无常的二法印(也表示他们依然曲解邪解涅槃寂静法印是无常断灭,置究竟佛法与断灭见外道混同。)如来藏系不是印度佛教的主流,如来藏常住不变有外道梵我的味道,借此否定佛说大乘经典。前文已经反复辨证过,其实那都只是被以印顺为代表之邪师所曲解,又被退转于正道的琅、张等人重拾其牙慧,不辨断常外道真意而颠倒用之,有智读者还请明辨。我们看琅先生这段 句的定义就是从头错到脚:这个体系不提八识。清净的如来藏(如来法身)被客尘烦恼覆盖,修行去除我执、法执,如来藏显现成如来法身。如来藏系不提八识,敢问琅先生如来藏是不是识呢?与恒而不审非断非常的第八识体性有何区别?若不是识,是物质色法么?还是只是一种想象,无法实证?不过避免被质疑 的方法,当然就是直接加以否定,于是再也不用直接面对,可以逃避掉被智者问及的尴尬。阿赖耶识含藏着一念无明与无始无明烦恼,这句与如来藏被我执与法执所障,两者有何同异?这里我们会发现,这群退转的前辈们文字障都是非常严重,总是被经典的不同文字所障蔽,而无法发现其实质内涵的连贯性,相同的内涵只是换了一个方向与侧重点来表述,便被经文所转、为文字表象所迷而无法识得,死于句下。可是这样得出来的结论,其实质就是在诽谤世尊说法四十九年,都是在东说一句西说一句,每部经典的内涵前后自相矛盾、毫无一贯性!请问琅先生,您是不是这个意思?以无明障、性障与文字障深重故,于是在您们的眼中,阿含所说名色因与名色本和出生心物万法的第八识如来藏便也毫无关系,请问您:阿含中所说名色之因与根本是指什么哦?般若经说观自在与《优婆塞戒经》说“了了正见真我”也八竿子打不着,只是世尊随心所欲毫无规律的闲话么?或者干脆您认为《优婆塞戒经》说了“真我”也是外道梵我思想?《楞严经》中的“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知见无见,斯即涅槃、无漏真净”和《心经》中的“不生不灭、无眼耳鼻舌身意”和《成唯识论》中所说的“非断非常、恒而不审又没有五别境心所法的阿赖耶识、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也同样毫无关系了?于是《维摩诘经》中的“知是菩提、不会是菩提”与“菩萨举足下足皆从道场中来”自然也是毫无关联性了?和《楞伽经》中菩萨实证大乘人无我的“种种身色,如幻术神呪,机发像起”更是毫无关系?和《金刚经》中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于法不说断灭相、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说法四十九年未说一字”也一样毫无关系?以上诸经所说见道内涵又与世尊灵山拈花示众毫无关系?和《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所说本来“都摄六根”、不修便恒常“净念相继”的自得心开证境毫无关系?“空”、“无我”、“如来藏”、“实相心”、“第八识”、“无始时来界,一切法等依”、“无弦琴”、“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日用而不知”全都是各说各话,毫无瓜葛?琅先生哦!您胃口如此不好,对佛说文字之真实内涵几乎没有半点消化能力,纵然拿下佛学博士大学者的头衔,吃得更多故纸,写得更多邪见谤法文章,于您法身慧命也只成戕害、更害他人,有何实义呢?还请读者大众引以为诫,千万莫蹈如是之覆辙!琅琊阁说:中国佛教的主流经论——《楞伽经》、《起信论》、《楞严经》等——被称为心性如来藏系,但是这几部经论的理论架构不完全相同。这里只讨论《楞伽经》,《楞伽经》是禅宗祖师主要依据的一部经,它的理论结合了上面所说的唯识和如来藏两大体系。逛吃辨证:看到这里,明眼的读者大众大约已经发现,这位琅先生完全是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在那里空腹高心的做一个世俗学者的考证研究工作,并且因为读不懂佛法真实义的缘故,受到把佛法肢解到支离破碎的印顺博士影响的缘故,穷研经论得出的结论,就是实质的谤佛谤法,更进而谤僧,以无知无明故,得出了如此荒唐可笑的结论:佛菩萨所说的经论,前后自相矛盾,各有各的理论架构,所依据的理论完全不同?请有智读者来评断一下,这样是不是在本质上诽谤三宝、破坏佛法根本、以邪见误导众生?是不是陷精微奥妙、可以逐步具足实证的圆满佛法于浅化、世俗学术化、支离破碎化的危机之中?请问大家认为他到底是不是相信佛是无上正遍知?对法是否具足信心?对他自己所引用的如上经论,他是否相信?还是自以为是的随意割裂肢解、毫无敬信?他还算不算是一个正信真修、畏果修因的三宝弟子?相信明眼的读者大众,一定可以做出清晰正确的判断。那么他以上所做的所谓对阿含、般若、唯识的梳理解读,除了作为反面教材,完全没有任何价值,而被这些邪见蛊惑的追随者,一世精进也只是被之*害,同堕火坑而已,言不及义,戏论一场。琅琊阁说:《楞伽经》的理论架构结合唯识学和如来藏体系的经……第八识=如来藏藏识=+逛吃辨证:《楞伽经》也好,佛说任何一部经也好,绝非学术研究者眼中的什么“唯识学”或者什么学术派别,而是禅宗以及一切真修佛子用以印心实证的佛法修证宝典,提供一切追求完整成佛之道佛子证悟本心后,验证一切万法皆唯识所现及悟后进修之船筏指南,可以统贯三乘菩提与完整成佛之道的究竟了义法宝,以学究式的考证方法是无法真正无偏的正确知证的。闻思出了偏差,后边的修证必定全面偏邪,如果不信,我们接着看琅先生是如何曲解《楞伽经》的修行方式的!琅琊阁说:修行方式:去除客尘烦恼的「藏识」部分,如来藏显现,被称为「真心、真识」。所以凡夫位,真心从未显现,正觉说的「真妄和合」,凡夫有「真心、妄心」和合运作,是错误的説法。修行还是去除客尘烦恼,在一切现象上做「止观」,去除我执、法执产生的错觉,真心/如来藏才会显现。不是去找那个地前菩萨无法证见的阿赖耶识。《楞伽經》結合如來藏和阿赖耶识的理论架构,本身就不易解读,学人不易厘清兩者的分際。逛吃辨证:果不其然,琅先生等退转前辈,以及一切附佛外道断常邪见者相同,落在这个歧路邪见中的修行者如麻似粟,还请读者特别提起注意,如果您抱持着这样的错解,后边不论您付出哪怕八大阿僧祇劫的努力勤苦修道,永远不可能有正确的明心见道,永远不入佛法内门,只能可怜的在外流浪,于无生本心之外而求实证佛法真实义,永不可得。如琅先生上述说法,不论如何设法“去除客尘烦恼”,终究无法去除,因为一定会落入断灭空或常见我之中,永远只是凡夫。纵使有一天自认为真的“去除客尘烦恼”了,也只是意识的认知,终究不能离开意识心的生灭范畴,假饶给他三十大阿僧祇劫的修行,也仍然堕在意识境界中,永远脱离不了常见外道境界,谈何修证?在这个知见上面的认知正确与否,便是佛法实相正义与像似伪佛法的分割线。八正道以正见为首,如琅先生这一类说法便是邪说,如逛吃以下所说方为正说,经得起一切了义经论的最严苛之检验,有智佛子千万鉴之!世尊示现开悟成佛之时做狮子吼:“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只因颠倒妄想而不能证得。”逛吃浅说:世尊成佛时所作之狮子吼,指向的是第八识如来藏又名阿赖耶识,与六祖慧能大师证悟时所说“何期自性本不动摇、本自清净、能生万法”内涵无二,(因为证悟时发现自性本心并不是自己开悟之后才变成清净的状态,而是没悟之前凡夫时便本来就这样。)与祖师所说未悟众生只是“日用而不知”无二无别,(一刹那都不停歇的每日里使用祂,刻刻不停的使用,请问显现不显现?只是凡夫自己被无明所障,不自知时时显现并被自己运用的如来藏本心是哪一个罢了。)这与曹山祖师所说“头角混泥尘,分明露此身。绿杨芳草岸,何处不称尊?”亦无二致,曹山祖师说,即便堕落为畜生道的牛,并把自己弄得一身泥污之时,这个清净的如来藏法身依然无比分明的,在开悟明心者的慧眼鉴照之下时时的显露着,证量更高的佛菩萨更不必提了,而且不论堕落到多么低微下贱的众生种类中,祂都不改变其体性,如同世尊应身初生时所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绝不会因为堕落到牛这个凡夫畜生身,就改变了如来藏心的尊贵之性。那么凡夫人类,他的如来藏,也同样如此平等无隐的时时显现,只是凡夫自己不知不见不证而已。曹山祖师所证,显然与世尊成佛时所证之心相印无违。如果只是寻文摘句,不知汇归一贯,则读经论时,只见枝繁叶乱,怎知统摄汇归于 佛乘呢?如此读经论,只是世尊说的“噉文字谷,”不是吃饭,确实可以称得是深得印顺之真传:把圆满一贯之佛法搞成支离破碎!也是不易。世尊既然说“一切众生”,则包含了一切十法界有情,上则诸佛菩萨,下至卑微蛆虫与一切未悟凡夫人类,都涵盖在其中。而所悟是否真实无误,这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勘验法;一切求悟佛子,在证悟本心之后,皆应以此自我勘验:是否可以慧眼看到一切有情无形无相的如来智慧德相?若不能现观这个阿赖耶识,则必定悟错,千万不要随意向人言悟,免犯大妄语罪!以此缘故,琅先生公开忏悔未悟——公开显示他以前悟错了,现今只是未悟凡夫,正是理所当然。一切众生都本来具足这个如来智慧德相,虽因颠倒妄想而自己不能实证之,然而却不妨碍一切颠倒凡夫的如来智慧德相时时显露、常现在前,一切明心七住位及证量更高的诸佛菩萨,皆能以慧眼而亲见之,若不具此功德,则必定是错悟无疑。是故,此一切有情皆具足的如来智慧德相,一切有情在凡夫位时,虽被无明颠倒所障碍而不具妙观察智,然而却不妨碍其清净本心时时常自显露无隐,是故能被明心及更高证量的诸佛菩萨所见,若凡夫地时其如来藏清净本心如琅先生所说:“从未显现。”试问见道菩萨及诸佛要如何见到一切众生皆有的如来智慧德相呢?谁能见到从未显现之法呢?难道这里您要世尊改口说:只有见道及以上的菩萨,才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是无明凡夫众生的如来藏心从未显现所以除外?然世尊金口玉言,从无妄语,所说严谨无谬,怎么会出现如此大的漏洞呢?而世尊在极多经典中皆如此说,完全同此一内涵。《心经》说的是心,然而却云:“无无明亦无无明尽”。那请问琅先生,这里所说从来就不与无明相应的是哪个心呢?所以对祂来说也就不需要灭尽无明了;或者通过在一切现象上做止观,破除我法二执才能显现的您所以为的“如来藏心”,不过照您这么一说,破除了我法二执的只有究竟佛,那么您自己所主张的初地菩萨才能实证如来藏这种法义见解就又自相矛盾,请问初地菩萨有没有破除尽我法二执呢?且不管这个,《心经》明明说这个心根本就没有我法二执这两种无明,既然从来不和这两种无明相应,那您说的又止又观的破除我法二执才能显现的“如来藏心”,和《心经》中所说的这个从来不与任何无明相应,也更谈不到什么灭除无明尽的心,是何关系呢?如果您通过止观在一切现象上破除我法二执之后显现出来的心是假如来藏,根本无法经得起《心经》这段经文所说内涵的检验,那请问您,到底是《心经》中佛说的法义错了?还是您所说错了呢?所以,在凡夫地便从来不与无明相应,成佛后也没有灭尽无明的那个心,本来如此,不需要通过止观破除二执,却本来清净,并不借助修行而本来清净的心,才是真如来藏清净本心。在心经中又名为“空”,祂和五蕴假我身心和合似一,是故说:“色不异空、受想行识亦复如是,空中无色、无眼耳鼻舌身意、无无明亦无无明尽,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因地凡夫及三恶道异生位中,便已经是如此了,请问是否真妄和合?显然是您自己错解经义,又不自知,还有脸来指责善知识?《入楞伽经》卷七:“佛言:“大慧,阿黎耶识者名如来藏,而与无明七识共俱,如大海波常不断绝;身俱生故,离无常故,离于我故,自性清净。”请问这个既不是断灭无常又不同于众生五蕴之我的阿赖耶识如来藏,虽与无明、七识同在一处,却自性清净,如同莲花处于淤泥而不为所染污,这是不是真妄和合?《大方等如来藏经》:“善男子!一切众生虽在诸趣,烦恼身中有如来藏常无染污,德相备足如我无异。”《大方等如来藏经》:“我见众生种种烦恼,长夜流转生死无量,如来妙藏在其身内,俨然清净如我无异。”于此可知,如来藏常住于烦恼众生身中,却从来不被烦恼所染污,虽然从来无隐显现,然而烦恼众生自己不知,唯能被见道及更高证量的诸佛菩萨所见,非如琅先生所说“在凡夫位从不显现”。而烦恼身心中如来藏与之共俱,还要怎么说才能让您明白,为了大家易懂经典中的真实义,就以白话说为真妄和合!难道一定要经文中出现一字不改的真妄和合字样您才明白么?《大宝积经》:“如是!如是!此识欲初生在粪秽之所,食诸不净,又在猪狗等腹内受胎,然彼识不为臭秽所染。”大约您看了这段经文会觉得莫名其妙,这个和如来藏时时显现、清净无染有何关系呢?这里只是要告诉您,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包含了粪坑里吃屎的蛆虫与猪狗,可是它们即便堕落到那么卑贱肮脏之地步,依然会有如来藏识不离不弃的相伴,且从来不被臭秽的恶道身心环境所染污,时时显现出如来智慧德相!何为如来智慧德相?具足一切种子之无量功能德用而本来清净即是。且观,变现蛆虫猪狗之身心不同功能者是谁?变现无间地狱无边大的环境与充满无间地狱的无边大身功能的又是谁?变现狗鼻超凡嗅觉功能的又是谁?随凡夫在此世界发愿求生极乐净土,于是远在十万亿国土之外的极乐世界八功德池中,当下便出生一个莲花宫殿,变现这个莲花宫殿不同功能的又是谁?执持一个娑婆世界那么广大卢舍那佛庄严报身这个功能的又是谁?如同您等在这个世界造下了谤佛、谤法、谤僧的重罪,虽然现在尚未舍报,然而未来应去受报的无间地狱的环境,您的如来藏已经默默无闻的在那边帮您丝毫不错的造好了,虽然您自己并无天眼能见此事,而有天眼者则能见其事;若有慧眼兼具天眼者,则知此皆您如来智慧德相之一,虽然您自己不知甚至也不信,可是都不妨碍这个法界规律的执行与运转;而即便您未来堕在地狱,这个如来藏心也依然如影随形的对您不离不弃,而依然恒常清净无染,不受任何依正二报变化之影响;如是总别诸相,皆名如来智慧德相!如是德相,不论圣凡而皆时时显现无隐,非初悟久悟菩萨所能具足而知证,更非凡夫所能知,唯佛与佛,乃圆满具知!故《无量寿经》云:“佛语阿难:不思议业汝可知耶?汝身果报不可思议,众生业报亦不可思议;众生善根不可思议,诸佛圣力、诸佛世界亦不可思议。”《大集经》曰:“众生之行不可思议,众生境界不可思议。”莫再邪见以为凡夫地如来藏不曾显现,唯有到了您所妄想的“初地”之时才因为破除了我法二执才头一次显露出来;众生何以以微弱之身而能造业,变现广大地狱之依正二报?鸟儿何故能飞?鱼儿何故能游?电鳗何以能放电?变色龙何以能变幻身色?狗鼻何以嗅之灵敏如是?鹰眼何以视之如是之高远?种种众生世界奇异如此、其类万千,皆依如来藏心和合无明与七识俱,配合种种心所法,因缘和合、真妄和合出生万法,皆依一切众生本具之如来智慧德相!《占察善恶业报经》云:「如来法身自性不空,有真实体,具足无量清净功业;从无始世来自然圆满,非修非作,乃至一切众生身中亦皆具足,不变不异,无增无减。」如是诸经世尊处处明示,这个一切万法皆依之以为身的含藏万法的如来藏心,本来具足无量清净功德势力,从久远劫来、无始以来,一直恒常便是这样的,不需要什么在现象界诸法上作止观、破除我法二执之类的修为造作来成就,而是本然如此;而且也不是您说的凡夫时不显现,到了所谓的“初地”才突然冒出来,而是在一切凡圣众生五蕴身中本来具足而时时显露,成佛也没什么增加,见道开悟初地也不增加,在凡夫时也无损减,虽然能含藏我法二执,其心体却从来不被二执所障。《维摩诘经》云:“天曰:佛为增上慢人,说离淫怒痴为解脱耳;若无增上慢者,佛说淫怒痴性即是解脱。”如来藏心如同演技 之演员,扮演恶人之时如同凡夫淫怒痴时,观众千万别误以为演员就是坏人;有智慧者知道,演员是核心、是背后的根本;淫怒痴与善净慈,皆是背后演技高超的演员所饰演的不同角色而已。凡夫看剧入了迷,误以为演员是坏人、是好人,当知演员非善非恶,却能饰演各种不同角色,愚人入戏不知被眼所骗,智者皆知再换万种角色,背后还是那一位工伎儿,何曾隐瞒不显现?《楞严经》:“如彼城中,演若达多,岂有因缘,自怖头走?忽然狂歇,头非外得。纵未歇狂,亦何遗失?”这里的“狂心顿歇,歇即菩提”也是广被大师学人所曲解之内涵,当知真心从未遗失,如同演若达多头一直在,因为失心发狂,也就是颠倒妄想无明所致,误以为真心未曾显露,其实在已见道证真之一切菩萨眼中,一切有情真心本在,如同演若达多疯人,虽失心发狂自以为头不见了;没发狂者,谁不看的清清楚楚他的头——也就是如来藏心的比喻,从来一直显现。所谓歇即菩提,并非让你修定修一念不生来休歇,那是心外求法、头上安头的错解哦!摸到自己的头、证得自己的本心才是休歇,休歇下来的是颠倒想,并不是要把妄念纷飞那个言语妄想休歇下来哦,否则六祖“不断百思想”,还“对境心数起”,为何菩提宛在不妨?大家还宜比对经论正义,如理深思之哦!所以佛说:“纵未歇狂,亦何遗失?”就是说,疯子心病没好时,他的那个头也没遗失啊?一直好端端的顶着个头露在外边四处乱跑,正常人谁不见他头时时可见?琅先生还说什么如来藏心在凡夫失心疯时从未显现?误解曲解经典真意如此严重,而不自知,实可怜悯。琅先生真应听取永嘉大师之婆心苦口相劝:“吾早年来积学问,亦曾讨疏寻经论,分别名相不知休,入海算沙徙自困”。永嘉大师早跟您说了:“摩尼珠,人不识,如来藏里亲收得。”回头亲近有真实证量的真善知识吧!您如今如同演若达多失心狂人,四处驰走,伤人毁物同时自伤而不自知,看在您失心的份上,也是可怜,且不怪您。还望您早日回心转意,还见本头,从未曾失!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