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人鲳
今天给大家介绍的就是食人鲳。
食人鲳是公众对一类分部于南美洲亚马逊河鱼类的统称,也译做水虎鱼(Piranha)。属脂鲤科中的锯鲑脂鲤亚科,按食性和生活习性不同又可分为:植食性,肉食性两种。其中红食人鲳是肉食性(就是上面这种)。
形态特征
红食人鲳体呈卵圆形,侧扁,尾鳍呈又形。体呈灰绿色,背部为墨绿色,腹部为鲜红色。牙齿锐利,下颚发达有刺,以凶猛闻名。雌雄鉴别较困难。一般雄鱼颜色较艳丽,个体较小,雌鱼个体较大,颜色较浅,性成熟时腹部较膨胀。
饲养
如果家养红食人鲳进入自然水域,很快就可以形成种群,到时候给自然水域生态平衡造成的破坏将难以估算。
饲养水质:软水;水温:24℃放养形式:单养活动区域:不能混养;一般特殊需求:注意伤人。
繁殖
繁殖水温在26℃左右为宜。繁殖前可在缸底铺一层金丝草或棕榈丝,将红食人鲳亲鱼按1:1的雌雄比例放入,经一天追逐后可产卵,卵榈性。产卵结束后,应将亲鱼及时捞出以免食卵。每对亲鱼每次产卵~粒,受精卵经48小时可孵化,仔鱼经48小时可游动摄食。红食人鲳约18个月达性成熟,一年可繁殖多次。雄鱼有护卵的习性,可将雄鱼留下看护鱼卵。受精卵约经四天孵出仔鱼,仔鱼游水时可将雄鱼捞出。
其他有趣的信息
食人鱼的游速不够快,这对于许多鱼类来说无疑值得庆幸,但是捕食时的突击速度极快。游速慢的原因归咎于食人鱼的那副铁饼状的体型。长期的生物进化为什么没有赋予它一副苗条一点的身材呢?科学家们认为,铁饼型的体态是所有种类的食人鱼相互辨认的一个外观标志,这个标志起到了阻止食人鱼同类相食的作用。
为了对付食人鱼,还有许多鱼类在千百年的生存竞争中发展了自己的“ 武器”。例如,一条电鳗所放出的高压电流就能把30多条食人鱼送上“电椅”处以死刑,然后再慢慢吃掉。
刺鲶则善于利用它的锐利棘刺,一旦被食人鱼盯上了,它就以最快速度游到 下的一条食人鱼腹下,不管食人鱼怎样游动,它都与之同步动作。食人鱼要想对它下口,刺鲶马上脊刺怒张,使食人鱼无可奈何。而且在且在亚马逊河杀手排行榜上刺鲶排 ,食人鱼只排在第四。
食人鱼还有一种独特的禀性,只有成群结队时它才凶狠无比。有的鱼类爱好者在玻璃缸里养上一条食人鱼,为了在客人面前显示自己的勇敢,有时他故意把手伸到水里,在大多数情况下他都能安然无事。如果手指有伤就另当别论了。假如客人凑近玻璃缸或是主人做了一个突如其来的手势,这种素有“亚马孙的恐怖”之称的食人鱼竟然吓得退缩到鱼缸最远的角落里不敢动弹。显而易见,平常成群结队时不可一世的食人鱼,一旦离了群,就成了可怜巴巴的胆小*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