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惊叹这些“可爱”的自然界精灵为我们带来的一些奇妙瞬间!
伪装大师
拟态章鱼(Thaumoctopusmimicus)可谓是海中 的伪装大师,它可以控制皮肤中众多的色素颗粒形态,从而迅速改变体色。而柔软的身材和触手则让它可以模仿多种生物的外形。根据统计,拟态章鱼至少可以惟妙惟肖的模仿十五种其他生物的外形。
.卷曲触手这是一株好望角毛毡苔(南非茅膏菜,Droseracapensis)的延时摄影。像其他茅膏菜一样,它的叶片上伸出很多色彩鲜艳的“触手”,会分泌粘液捕捉昆虫。当昆虫落网时,叶片会逐渐卷起帮助消化。需要注意的是,实际叶片卷起的速度要慢得多,全过程需要数小时时间。
3.透明飘带
4.纽虫:
看起来像乳白色分泌物的是无脊椎动物的口器,它们通常会在捕食的瞬间喷射,用来捕捉猎物。
5.博比特虫:
作为一只虫子,居然拥有捕鼠器一样的身体结构,这货真是海底的怪物。
6.扁形虫捕食蜗牛
这种看起来黏糊糊的虫子学名土地涡虫(landplanarian),是扁形虫的一种。它们捕获猎物的杀手锏是它们湿漉漉又充满*性的粘液。
7.蜕皮的蝎子
像所有节肢动物一样,蝎子也需要通过蜕皮来进一步生长。
8.大鱼嘴里全是小鱼
这是口育鱼的一种,不错,它们都是用嘴来孵化后代的。你的后代都存在在嘴里吖。
9.吊爪鱼
吊爪鱼的在捕食的时候会把嘴变成一根吸管,能够轻松将食物吸入囊中。
10.吞蛋的蛇
已知有六种蛇靠吞食鸟蛋存活,一口一个不费力。
11.长脚蜘蛛
一只蜘蛛很难保温或者保湿,那就抱团吧。 于是它们就团成了这个让人毛骨悚然的长毛怪……
1.妖面蜘蛛
这只蜘蛛一定成精了,居然放弃了守株待兔的一般做法,而用网主动捕食。真庆幸它不是个大个子…
13. 蚂蚁蚕食一条死壁虎
让你见识蚂蚁真正的战斗力。一天半时间,渣都不剩。
14.排卵的蜗牛
蜗牛都是雌雄同体的,所以它们靠自己就可以繁衍后代。
15.死亡之爪
一般来说,毛虫都是和平的素食主义者,但凡事总有例外。作为一个与世隔绝的岛屿,夏威夷演化出了一些非常独特的生物,比如几种吃肉的Eupithecia属尺蠖。平时这些幼虫就和大多数尺蠖一样伪装成树枝,但一旦发现其他小生物踏入自己的领地就会像一只魔爪一样伸手抓住猎物大快朵颐。
16.自相残杀的栉水母
同类相食的惨剧每天都在大自然上演
17.浅水章鱼
它们通常会将致命的神经*素注入猎物体内,然后将猎物拖入水中慢慢享用。
18.蝠鲼
蝠鲼每周都要吃相当于自己体重13%的食物。
19.正在蜕皮的大蜈蚣
蜕皮后,这只大蜈蚣可以捕食蝙蝠、青蛙,甚至是蛇。
它蜕完皮还会把自己的“战甲”吃掉,还能更恶心点吗?
0.孔雀跳蛛
孔雀跳蛛属于跳蛛科,现在已经发现了几十个种,大都生活在澳大利亚。年被发现的时候,这些妖娆的小蜘蛛就让科学家惊艳,被称为“孔雀蜘蛛”。年,孔雀跳蛛被归入Satits属,后来在年独自成立了孔雀跳蛛属(Maratus)。
给孔雀跳蛛P上光剑,实在太可爱~~1.飞蛇
你没看错,蛇也会“飞”,不过准确来说,应该是“滑翔”才对。生活于东南亚地区的金花蛇(Chrysopeleasp.)在长期的丛林生活中演化出了在树木间滑翔的能力。它能依靠肌肉将肋骨向两侧张开,从而使得原本圆筒状的身体截面变扁,从而增加空降时的阻力,并改善气动外形,这使它们在下降的过程中能滑翔上百米远。
.“吐火”鱼
这是吐火的鱼吗?其实不是。这其实是一条天竺鲷吞噬又吐出了一只微小的介壳类甲壳动物。海洋中不少甲壳类动物,包括介壳类的海萤(Cypridina)及磷虾等在内,在受到惊扰后会释放荧光素。荧光素和一同排出的荧光素酶相互作用,能够闪亮的荧光,而荧光则能吸引更大猎食者,从而成为逃避当前捕食的一种策略。3.“生生”不息
事实上整个海龙科的鱼类都有“雄性育儿”的现象。只不过只有海马为人类所熟知而已。
4.一触即发
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各种各样,而一些植物选择了依靠自身的“蛮力”来将种子弹射出去。凤仙花(Impatienssp.)就是如此。它的蒴果在发育过程中,果皮的内侧和外侧细胞发育速度并不一致,因此果皮内储存了强大的张力。当果实成熟之后,稍微的风吹草动就会使得果皮从接缝处开裂,张力被瞬间释放使得果皮裂片向内卷起,同时种子便被“借力”弹出。
5.血液果冻
被山蝰(Daboiarusselii)咬上一口可不是闹着玩的,如果不及时救治,它会很快要了你的命。图中就显示了山蝰致命*性的由来。山蝰*液中的凝血成分可以迅速激活血浆中的血凝因子(因子X),而激活的因子X则可以进一步将凝血酶原激活为凝血酶。在凝血酶的作用下,纤维蛋白原聚合成为纤维蛋白,构成一张大网笼络住血细胞,导致血液凝固为胶体状。当然这一过程如果发生在你的体内,那么,你死定了。6.血管现形
这类让静脉血管现形的仪器使用近红外线来分辨静脉血管,再将其转化为可视化图像。静脉血管中含有大量的去氧血红蛋白,这些血红蛋白会更多吸收近红外光,因此就可以与周围的组织形成反差。这种无创的静脉成像装置可以帮助医护人员更加准确地进行静脉采血。
7.雪松下“雪”
为什么摇动这棵松树,就会造成“飘雪”一般的景观?原来,这是松树在释放自己的花粉。松树作为裸子植物,它的孢子叶球,就可以看做是相当于被子植物的花朵。松树的花粉体积较大,但因为具有两个气囊,因此也能长时间飘散在空气之中。
8.给肺充气(真肺,不是人类的)
9.矫正牙齿
这一图片的原视频来自一篇论文。图中的小点是嗜酸性粒细胞(嗯,它是另一种白细胞),它们在针对寄生虫的免疫反应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这张动图显示的是嗜酸性粒细胞在趋化作用的驱动下逐渐聚集到一只秀丽隐杆线虫(C.elegans)周围并对它进行攻击的过程。这是一个延时显微摄影视频,每帧之间的间隔为30秒,实际速度要比动图中慢得多。
30.抽取蛛丝
研究者正在从一只蜘蛛身上抽取蛛丝。想要抽蛛丝可比蚕丝麻烦得多,研究者得先用 化碳麻醉蜘蛛,然后小心地在不 蜘蛛的前提下将它仰面朝天固定住,再用镊子将蛛丝拉出固定在线轴上。据说,这样一次可以收获30~80米蛛丝。
虽然蛛丝拥有卓越的性能,但取蛛丝费时费力,而且蜘蛛饲养起来也很麻烦,不但吃活食还需要充足的“私人空间”以免同类相残。有些研究者正试图通过转基因的手段让蚕甚至羊生产蛛丝蛋白。但蛛丝蛋白只是蛛丝的基础材料,结构完整的蛛丝的专利权目前还牢牢握在蜘蛛手里。所以也不要老说小蜘蛛是穷人靠变异了,他的蜘蛛丝科技含量也不低呢。
31.竹节虫行走
这是研究者们通过动作捕捉在研究竹节虫的行走方式。研究结果表明,竹节虫行走时后足和中足承载体重,后足提供大部分推动力,而中足控制速度和方向,行走方式其实和四足动物差不多。多出来的一对前足则主要用于感知。
在这里,研究者们还对竹节虫的运动建立了物理模型,并制造出了用类似方法行走的“机器虫”。对动物行走的研究可以给机器人的设计研发带来很大启发。
3.蟑螂钻缝
蟑螂的外骨骼有着 的灵活性,可以被压得很扁却毫发无伤,可以挤过身体1/4高度的缝隙,还可以在承受倍于自身体重的压力下自如地爬行。研究者根据它们的这种特性开发出了能够改变自身形状钻缝的机器人(更多阅读:救援机器人,跟着蟑螂学钻缝)。实际上,觉得外骨骼动物一定不能灵活改变身体形状是一种直觉性错误;昆虫的外骨骼不是铁板一块,它本身就有良好的形变能力,而且外骨骼的交叠连接错综复杂。对于美洲大蠊这样适应夹缝求生的昆虫来说,它们的外骨骼不是板甲,而更像软质的锁子甲。
33.头上长“草”
有一大类真菌以寄生在蚂蚁身上、通过改变蚂蚁的行为制造“僵尸”闻名。Ophiocordycepsunilateralis(实际上包含复数种类)是其中研究的比较多的一种,主要寄生弓背蚁;动图中的受害者则是某种猛蚁或拟猛蚁,真菌也可能是不同的种类。感染了这类真菌的蚂蚁会对自己的工作弃之不顾,在地面上到处游荡,最终爬到高于地面的植物茎叶上,紧紧咬住植物的茎或叶脉。这时真菌才会彻底杀死蚂蚁然后萌发,将孢子撒向下方路过的蚂蚁。
34.大脑灵光一闪
图中展示的是斑马鱼幼鱼的视神经,借助于一种称为“钙成像”(Calciumimaging)的技术使其中的神经在兴奋时发出荧光。包括神经元在内的绝大多数细胞,都会将钙离子作为最重要的“信号离子”,因此可以将细胞质中钙离子的浓度作为衡量神经活跃程度的指标。现代神经科学一般会通过基因改造或者显微注射等技术将一些钙离子探针放进神经细胞中,这些探针会和钙离子相互作用产生荧光,从而很直观地展现出神经活动的强度。
35.电鳗放电
这条胳膊只是模型,通过上面点亮的LED可以直观地看到电鳗放电的过程
慢动作重放
可以看到,为了充分展开电击,电鳗一直调整身体保持紧贴目标。电鳗虽然叫电鳗,但并不是一种鳗鱼,它其实是和鲤鱼、鲶鱼亲缘关系更近的淡水鱼类。
36.钠钾泵
钠钾泵能够一次将三个钠离子运出细胞外,同时将两个钾离子运入细胞内,从而维持细胞内高钾低钠的状态。当然,这种运输过程并非无偿——ATP就是搬运粒子过程所必须支付的能量。这也是主动运输最为重要的特征。
37.3D打印人体器官
借助于这项技术,科学家能够培育出仿真度极高的人造耳朵和鼻子等面部器官。
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继续进步,科学家将最终培育出可以进行移植的人造肺以及其他器官。
38.推动心血管支架发展
冠状动脉阻塞形成模拟图
一种血管内支架的概念模型
血管内支架能够帮助冠状动脉阻塞患者,避免采取心脏直视手术。网壁式金属管能够在几分钟被装入手臂或腿动脉,快速简便地解除梗阻。麻省理工学院健康科学与技术学院ElazerEdelman博士不断地提升每一代支架的性能,在支架周围覆盖药物以防止细胞增长。这项跨学科工作有助于快速完成从概念到临床的转换,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39.地球上一年内的冰川、植被变化
40.喷瓜
最有力气的果实—喷瓜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