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不想与各个时代的“学霸”们来一场跨时代的“远程辅导”?你需不需要一个个有趣的灵*来安慰你数学考试受伤的心灵?
那就赶紧重新认识一下数学阅读吧!!!
在特殊的战“疫”期间,七年级的同学们纷纷钻进数学阅读的汪洋。忘记数学挂科的悲惨,忘记熬夜刷题的痛苦,沉浸于各个数学家、科学家、物理学家们从失败到成功的探索旅程,他们充满戏剧性的人生经历,亦或是对于数学题目的特别思考。
从“推桌子”的小游戏中发现巧解数学问题的抽象思维,从僧侣头上的蓝色斑点领略到数学归纳法的奥妙,从“电灯泡”的故事中看到永不言败的尝试,从合理分配方案中锻炼逻辑思维,从计算概率的过程中求得概率的秘密,亦或是从伽伐尼的动物电中培养辩证思维。而这都是同学们在数学阅读的过程中所获得的收获。
让我们跟随七年级同学们的思考,走进数学阅读的奥秘中吧!
易永凌
易永凌同学在数学阅读的过程中对微积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对它进行了进一步的剖析。微积分的发明颇有争议,但它本身却是数学中极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它的内容主要包括极限、微分学、积分学及其应用。易永凌同学借助微积分深入了解了圆的面积公式:S=πr2的本质,同时也在微积分的帮助下求出了抛物线曲线下的面积并引出了微积分的“小伙伴”——它的一个重要概念——导数。易永凌同学将复杂难懂的微积分与我们身边的公式联系起来,着实值得我们研究!
张恒睿
张恒睿同学在寒假中阅读了《数学嘉年华》,其中,“推桌子”的故事使他印象十分深刻。“推桌子”源于一场情节乌龙的故事,但实际上,它十分锻炼人的逻辑推理能力。故事中将大小不同的桌子(也就是平面中的子块)进行有用的调动,从而使桌子可以不越出边界却进行重新部署,从而达到某一个特定的位置。并且,张恒睿同学发现了“推桌子”与三国时期“华容道”的相似之处,并将其联系起来一并分析。他发现:推桌子游戏与华容道游戏的解题思路极为相似,且这类把子块排除掉后,再把其他部分用顺序排出来的图解是一种很巧妙的方法。同时,他也推荐各位同学尝试着用这种解题思路来研究华容道。他还发现,研究华容道游戏,除了其历史外,至少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解决:1,有多少种开局;2,判断有解;3,给出 解;4,计算机求解。各位同学们在闲暇时光也可以与数学游戏作伴啦~
陈聪乐袁菀骏
袁菀骏和陈聪乐同学通过“僧侣头上的蓝斑”这个有趣的故事,带领我们走进一种这样一个逻辑难题。在袁菀骏的探讨中,提到了一个实用且严谨的方法——数学归纳法。虽然还是“归纳”,但却时十分严谨的数学证明方法。从基本版逐次升级提高难度,不仅含有极浓的趣味性,还能让思维能力得到很大一步的提升。在陈聪乐的思考中,他告诉我们:只根据一个已知条件来做出推理,这便是逻辑难题中的一类“共有知识”。这件事重要的地方并不是题目和语句所涉及的内容,而是这个事实:你知道的事情别人也知道。这类逻辑问题可以教会我们以一种全面的方式来思考、假设,并且能让我们在其他的数学问题中使用同样的“推理”方式来解疑答难。
王家玮
王家玮同学为我们带来了电灯的发明历程。从最早的白炽灯到碳丝电灯,再从钨丝灯泡到现代的四种现代照明。这些点点滴滴的发明与研究的过程,都给我们展现出了科学家们的那份百折不挠与业精于勤。在她的分享中,不但拓宽了我们在电灯方面的认知,而且让我们更加透彻地了解了这其中的经过与发展历程。全面、协调、可持续且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一定促进经济社会方方面面的发展。
张鼎言
张鼎言同学则从多个不同的生物学家或发明家来阐述他们的故事与精神品质。不管是巴斯德对微生物学的那股不畏困难的心态,或是费莱明锲而不舍的态度与多角度思考的方式,还是爱迪生的果敢精神,都说明了每个科学家的成功的背后必定有着与众不同的性格与精神。在世界科学前进的过程中,必将有更多发明和伟人出现。
陈尹茗
陈尹茗同学在阅读《数学嘉年华》的过程中,就一个小故事中的“合比例的无嫉妒分配方案”做出了探究。这是一个分赃问题——每个盗贼都想要最多的赃物,这可能是在分量的基础上,也可能是在事物的价值上。而分蛋糕也是同样性质的例子。她发现, 的分配方案, 是把无嫉妒放在 位,无嫉妒的方案, 也是合比例的。针对三人分蛋糕的问题,陈尹茗同学作出了细致的研究:首先,设有n1,n2,n3,...的人,先让n1切一块自己满意的,之后不断让n2,n3,...其他人依次对这一块蛋糕进行一个选择,他们可以选择认为这块蛋糕公平(是整个蛋糕的n分之一),也可以选择把蛋糕修改成自己认为合适的大小。如果你之后没有人对蛋糕作过修改,则这块蛋糕成为n1的;如果之后有人做了修改,那么 一个修改它的人为这块蛋糕的拥有者。接下来,将之前修改时割下来的蛋糕与余下的蛋糕重新拼在一起。此时剩下的蛋糕至少是原来的n分之n-1。不断重复这个步骤,直到只有 两个人了,再进行“你分我选”的方案。最终,满足最公平,最无嫉妒。这是锻炼逻辑推理的过程,也是检测智商培养思考能力的方法。
严重怀疑)你的脑容量还够用吗?
卢锐涵
卢锐涵同学在阅读《数理化通俗演义》的过程中,也同样发现了新鲜的知识干货——“炸药 ”诺贝尔与炸药。诺贝尔是瑞典 的化学家。他一生中在机械和化学方面有过许多发明,而最突出的发明是炸药。无论面对多么艰难的处境,他都毫不气馁,永不放弃自己的追求。同时,他也具体研究了炸药:炸药是能在极短时间内剧烈燃烧(即爆炸)的物质,是在一定的外界能量的作用下,由自身能量发生爆炸的物质。他还具体探究了炸药的爆炸原理,反应方式等等。“ ”与“硅藻土”也是诺贝尔炸药成功的大功臣哦~
诺贝尔在逝世前,立下遗嘱,设立了“诺贝尔奖”,造福全世界有志向,为世界做出贡献的人们。而这种贡献精神,同样值得我们敬佩!
郑涵予
郑涵予同学就伊凡·莫斯科维奇所作的《迷人的数学》中的二层六角幻方做出了深入的阅读与思考。从一开始的年一直到年,为了解开这个谜题,青年阿当斯在经历了无数次挫败之后,终于找到了那个曾丢失的图形。后来,经幻方专家马丁·加德纳反复研究后,惊奇地发现:普通的幻方可能有千千万万中排列方法,但六角幻方却只能由阿当斯这一个,这也就是二层六角幻方在数学中的 性。
张毅程
张毅程同学在《可怕的科学》里一个个故事中,透彻了解了概率背后的“秘密”。从一个看似简单的抛硬币游戏入手,便可以感受到概率背后的“秘密”。在故事的开始,有两个人,一个是宾基,另外一个是恶魔教授。恶魔教授提出游戏的规则:当他抛硬币时,如果正面朝上,宾基就要给他一个筹码;如果反面朝上,他给宾基两个筹码。不过,因为恶魔教授输的时候要给宾基两个筹码,所以恶魔教授可以抛两次硬币。接着,通过逐步分析情况数量,却发现这个规则是不公平的。由此得出,在概率中,最重要的便是分析情况数量。
蔡振曦
蔡振曦同学主要以辩证的方法进一步探讨了书中所提到的“伽伐尼的动物电”。他提出质疑——伽伐尼的动物电到底是真是假?他首先介绍了这个实验:伽伐尼夫妇发现青蛙腿部抽搐的现象,于是就做了“青蛙实验”。他们夫妇在皇家研究院发表和表演他的新发现。但是没想到其中一个观众伏打十分不相信伽伐尼。过了数月后他回到皇家研究员院又展示了一遍,但青蛙并没有反应。所以,他便和观众们说其实动物没有电,是铁里面有电。然而伽伐尼立即出现,表示不服,并且亮出了他带来的电鳗,然后让伏打碰一下。伽伐尼便证明了动物电,也是之后被称为生物电。并且,蔡振曦同学还结合自身去英国牛津大学夏令营活动的经历,再次叙述了伽伐尼“青蛙实验”的过程。在探究后,他得出结论:其实,伽伐尼的动物电是错误的;人工电和自然电都刺激了神经,从而带动蛙腿抽搐。这一次乌龙也是科学史上颇为有趣的一次事件,但的确是证明了人类大胆猜测的探究精神。
说来,你有没有被“青蛙实验”恶心到?
同学的收获
我更加喜欢通过阅读数学书籍探究这类逻辑性强的数学问题,主要是因为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拓展数学的知识点,而在阅读后继续探究这类问题也会对我们在数学方面的发展有帮助。逻辑性较强的问题在日常的学习中并不是特别常见,但是如果没有了解过就去接触这一类的问题就会导致无法解决,但在阅读书籍的时候发现这一类的问题。并且就此进行探究会轻松很多,破解之后会带来一定的成就感,所以相比死磕计算公式,我更加喜欢阅读数学书籍。
——七(5)班郑涵予
我喜欢通过阅读数学书籍探究这类逻辑性强的数学问题,因为分析逻辑问题是我的一大爱好,书籍在探究逻辑问题时既起到引导的作用,又能帮助我们更好的思考和理解这些烧脑的问题。如果没有书籍的帮助,很难彻底吃透一道逻辑性强的题。我认为只有彻底理清题目的逻辑,才是对题目的尊重,对自己的负责,也会有很大的成就感。所以我更喜欢通过阅读数学书籍探究。
——七(2)班陈聪乐
我研究了以人为本的数学,它是以广大的人民群众为本,这里的人,不是抽象的人,也不是某个人、某些人。一切为了人,一切依靠人,就是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一切依靠人民群众。这里讲的人和人民,是同一个意思。人类的需求就是科技发展的动力!同时我读出了马克思的思想、孔子的思想、以及社会主义的思想,让我不禁赞叹数学的魅力。这也就是《数理化通俗演义》所告诉我们从科技发展来看的“人类史”。
--七(3)班王家玮
在这次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我接触到了许多我没学过甚至是从来没有听说过的知识。所以我阅读了很多关于微积分的数学书籍,在论文的写作方面带来了很大的帮助,同时也拓宽了我的知识面,使我受益匪浅。
——七(1)班易永凌
尾声
单单一个寒假,同学们便通过数学阅读,积极思考,做出探究,各有所获。“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希望同学们能趁着疫情之时,发奋学习(不我们很认真的,真的!!!)。多阅读,多思考,在书的海洋里遨游/到无法自拔/(不要熬夜,有害健康!)祝大家学业顺利哦~~~(散了散了/
文字素材:七(2)班叶海月、袁菀骏
排版编辑:七(2)班叶海月、袁菀骏
图片素材:七年级组同学
指导老师:徐盼盼老师、李李李老师
指导老师:张继娟老师、张玥媛老师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当数学遇上戏剧——七年级数学剧表演
趣解古代方程,学习古人智慧·上篇
趣解古代方程,学习古人智慧·下篇
确认过眼神数学遇见绘本
钉子++木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