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邦制药75亿元ldquo甩卖r

《电鳗财经》文/石磊磊

6月14日晚间,信邦制药发布公告,公司董事会于年6月13日收到公司董事、副总经理徐琪女士递交的书面辞职报告。徐琪女士因个人工作原因申请辞去公司副总经理职务。辞职去副总经理后,仍担任公司董事。

高管辞职也算是“大事儿”,而6月14日晚间,信邦制药还发布了另一件大事,该公司拟将全资子公司中肽生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肽生化”)%股权、康永生物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康永生物”)%股权转让给泰德医药(浙江)有限公司,股权转让款合计为7.5亿元。

《电鳗财经》了解到,中肽生化是信邦制药于年以20亿元收购得来,可见此次出售可以用“甩卖”来形容。资料显示,中肽生化和康永生物主要从事多肽原料药定制化服务和体外诊断试剂销售,业务主要集中在北美地区,年多肽和体外诊断试剂销售收入分别占该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4.18%和0.76%。不过,受中美贸易摩擦、新冠肺炎疫情等不利因素的影响,该公司的多肽业务、体外诊断试剂业务均面临了发展瓶颈,康永生物年度和中肽生化年一季度都出现了亏损。为寻求破局需要考虑进一步增加研发投入并在境外投资建厂,大额的资金投入短期内必然会对上市公司整体经营业绩、财务状况造成不利影响。

对于此次出售两家子公司,信邦制药在公告表示,为降低经营风险,优化公司资产结构,更好地配置公司资源,贯彻聚焦医疗服务的发展战略,本次关联交易符合公司实际经营和未来发展需要。本次交易完成后,中肽生化及康永生物不再是公司子公司,不再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将对公司聚焦主业、盘活资产、增强现金流、降低运营成本产生积极影响。

信邦制药为何急于出售旗下子公司?高管辞职是否与该公司的业绩状况有关系?

业绩增长“不给力”导致不得不出售子公司?

事实上,《电鳗财经》注意到,信邦制药年 季度的业绩表现并不给力。该公司4月30日发布的 季度报告显示,实现营业收入12.5亿元,同比下降20.2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万元,同比下降.06%;扣非后净利润为-万元,同比下滑了.82%。

截至今年 季度末,信邦制药的总资产为.2亿元,净资产为47.4亿元,资产负债率达到了54.1%。

事实上,近两年信邦制药的业绩增长并不稳定,年出现了大幅亏损,约亏损了12.9亿元,而亏损的原因正是与此次出售的子公司有关:年该公司全资子公司中肽生化存在商誉减值迹象。具体情况是,中肽生化多肽及体外诊断试剂产品的客户主要集中在美国,受到中美贸易摩擦和市场竞争加剧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中肽生化经营业绩未达到预期。

不过,总的来看,除了年因计提大额商誉减值导致亏损,年上市的信邦制药还是实现了较快的业绩增长。该公司年至年扣非后净利润的增速分别为.68%、22.71%、17.82%、60.45%、-.92%和.79%。

过去六年,信邦制药在大多数年份扣非后净利润是上涨的,但年的一次亏损可能让该公司“元气大伤”。经过连续四年增长,年该公司的扣非后净利润接近3亿元,但年该公司的扣非后净利润一下子变成了-13亿元。年该公司扣非后净利润回到了2亿元以上,但年该公司业绩能否维持得住就要看后三个季度的增长情况。

医药流通业放缓致公司业绩“疲软”?

财报显示,信邦制药目前所从事的主要业务为医疗服务、医药流通及医药工业。年该公司有57.73%的收入来自医药流通,有29.2%的收入来自医疗服务,有12.54%的收入来自医药制造。按药品划分,信邦制药有60.07%的收入来自药品销售,有10.2%的收入来自医疗器械,有29.2%的收入来自医疗服务。

由此可见,医药流通是该公司 大收入来源,年为信邦制药贡献收入38.4亿元,但毛利率仅为16.92%。自年以来,我国药品流通业转型升级步伐加速,持续拓展医药供应链服务,加速由医药供应链服务商向医疗供应链服务商转型,药品流通行业规模稳步提升,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结构不断优化。

根据商务部数据显示,年全国药品流通市场销售规模稳步增长,增速有所回落。全国七大类药品商品销售总额达到亿元,扣除不可避免因素同比增长7.7%,增速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其中药品零售市场销售额亿元,同比增速与年基本持平。

而从具体的销售品类来看,目前在我国医药体系中,西药类产品占据着主导地位。根据商务部数据显示,年我国药品销售分类中,西药销售额占比72.2%;中药作为我国传统医药产品,随着现代化医药工业的发展,中成药数量与种类整体增多,在我国药品中占比相对较高,年销售额占七大类医药商品销售总额的15.1%,位列第三的是医疗器材类产品,占比4.8%。

由此可见,医药流通行业似乎进入了一个放缓期,而这一点似乎从信邦制药的收入增长上也能看出。年该公司来自医药流通的收入比上年下滑了9.05%。

医疗服务能否撑起公司未来业绩?

另外,信邦制药有接近30%的收入来自医疗服务。近年来,我国的医疗服务行业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和科技进步水平紧密相关,其需求和规模随着国民收入增长、科技水平进步而加速增长。数据显示,截至年6月底,我国医疗卫生机构数达.5万个,相比年6月底,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增加个。截至年6月底,医院数量为3.3万个,其中,医院1.2万个,医院2.1万个。与年6月底相比,医院减少个,医院增加个。

另外,由于人口老龄化、人口患病率的上升以及医保覆盖的提升,我国医疗服务需求一直不断增长。从我国医疗机构诊疗人次来看,年1-6月,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达41.7亿人次,同比提高2.5%。医院诊疗人次达18.2亿人次,同比提高5.0%,其中医院15.4亿人次,同比提高4.5%,医院2.7亿人次,同比提高8.5%。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达21.9亿人次,同比提高0.4%,其他机构诊疗人次为1.6亿人次。

总的来看,未来医疗服务行业的增长将继续为信邦制药的业绩增长提供“弹药”,而且,该公司表示,此次出售两家子公司的目的之一就是未来更好的配置公司资源,贯彻聚焦医疗服务的发展战略。

但是,由于近两年业绩增长的不稳定给该公司在负债方面带来了一些压力,年该公司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研发费用分别增长了1.89%、1.55%和-0.31%,而同期财务费用增长了27.72%。信邦制药会不会出现财务方面的压力?

另外,作为一家医药公司,且公司有12.5%的收入来自制药,信邦制药研发投入的下滑确实令人担忧。而且,今年以来市场似乎也显露出了对该公司未来业绩增长的悲观情绪。自年年初至6月14日收盘,信邦制药的股价下跌了13.52%,而同期所属行业板块的股价上涨了20.77%。

《电鳗快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anmana.com/dmpz/472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