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动物世界,让你从农庄到山区、从森林到原野、从两极到草原……感受大自然的美。你会发现原来大自然就在你的眼前,有那么多你喜欢的另一类“居民”。精美的图画、栩栩如生的动物,非迷住你不可。今天,就让小编我带你们进入博览园的神奇动物世界吧!兽类的感官和通讯方式 兽类的视觉同鸟类相比,很不发达,有些兽类仅能分辨很少几种颜色,有的干脆就是色盲,但夜间活动的兽类,大多具备极好的夜视能力。兽类的听觉和嗅觉非常灵敏。同伴之间大多靠嗅觉进行联系。有些兽类将自己的粪便、尿液排泄在固定地点,或把腺体泌物涂抹在树干上,传递划分领域、寻找配偶的化学信息。叫声在很多兽类中也是重要的通讯方法。长臂猿每天清早要大声啼叫。狼在夜间用悠长的嚎叫联络同伴。生活在海洋中的鲸和海豚有特殊叫声。海豚还用超声波来侦察周围情况。蝙蝠在黑暗中完全依靠“听觉”来观察周围环境和捕食。动物尾巴的作用 动物的尾巴形形色色,尽管长短粗细不一样,但几乎所有的动物都有,而且用途也不一样。动物尾巴的主要作用在于:平衡作用: 猫的尾巴使猫在跑跳时能保持平衡,还能使它在肚皮朝天、四脚朝上、往下落时翻过身来,四脚先着地,不至于摔伤。袋鼠,无论是跑,还是跳,都靠两条后腿,这样就不容易平衡,是尾巴帮了它的大忙。猴子、松鼠的尾巴使它在树枝上跳跃时能够保持平衡,从来不会失足。马奔驰时尾巴起到很好的平衡作用。鸟把尾巴当作飞行器。鸟的尾巴上,长着又长又宽的羽毛,这些羽毛展开时好像扇子,能够灵活转动,便于掌握飞行方向。在飞行时,鸟尾巴起着舵的作用。保安作用: 穿山甲的尾巴缠在树上,像保险带一样。鳄鱼的尾巴非常有力,像铁棍子一般结实,可当作武器来防御和进攻,一般的野兽如狮和豹都经不起它的一击。水里的河狸遇到危险时,会用尾巴拍水,发出“劈啪”的响声,向同伴报警。牛、马、驴、骡的尾巴用用来驱赶讨厌的苍蝇、蚊虫和牛虻等。支撑作用: 啄木鸟在竖直的树干上站着啄食害虫时,尾巴支撑在树皮的裂隙中,从而能够站稳,不至于跌落,可以说尾巴是它的“第三条腿”。袋鼠的尾巴又粗又长,休息时,尾巴支在地上,成了它的凳子。保温作用: 像松鼠、狐狸等长着毛茸茸粗尾巴的动物,在寒冷的时候,会把身体缩成一团,然后将大尾巴严严实实地围住身体,犹如围了一条大毛围巾,天气再冷也不会受冻。定向和推进作用 鱼类等水生动物的尾巴,不仅可以作为舵来定向,而且还可以上下或左右摆动作为推进器使用。示警作用: 鹿的尾巴又小又短,然而它却是重要的报警器。当危险带近鹿群时,首先发现敌害的鹿会竖起尾巴,露出下面的亮点,向同伴发出警报。鹿群一接到警报就会马上逃离。美洲的响尾蛇是一种*性很强的蛇,其尾巴具有特殊的功能。蛇尾有一条条角质的环纹,这些角质环纹膜围成了一个空腔,当其尾巴晃动时,在空腔内就有气流振动,发出声响。这声响是用来警告敌人和引诱小动物的一种捕食方法。小鹿在草原上奔腾逃生作用 兔子的短尾巴可以在紧急情况下帮助兔子逃命。当兔子被猛兽咬住时,兔子立刻使用脱皮计,将尾巴的皮套脱下,从而赢得逃命的刹那间。蜥蜴和壁虎的尾巴,当遇到敌害时,会自动将尾巴折断留给敌人。尾巴里面有很多神经,还能蹦跳一段时间,起着转移敌害视线的作用,而自己却可以趁机逃之夭夭。捕食作用: 蝙蝠白天栖息在较暗的地方,晚上才出来捕捉昆虫。有些蝙蝠,它们的尾巴可以卷缩起来和它的后脚一起拼成成一个吊篮形。这样别的小昆虫就看不出它是蝙蝠了,它依靠这个“隐身秘法”,可以捉到很多昆虫吃。蝙蝠倒挂在树枝上攻击作用: 狮、虎、豹的长尾巴是它们的战斗武器之一,在和其他动物搏斗时,只要一摆尾巴,就可以把对方打倒。蝎子的尾巴更厉害,尾端生有钩状而尖锐的*刺。猎食时,它用脚抓住小动物,然后用尾刺*杀。尾刺的*性很强,对呼吸中枢有麻醉作用,对心脏和血管起收缩作用。不管什么小动物,如果被它的尾刺刺中,很快就会一命呜呼。能量贮藏作用: 狐猴把尾巴像仓库。在食物丰富的雨季,狐猴就在尾巴里储存起大量营养;在食源缺乏的旱季,狐猴靠消耗尾巴里储备的营养度日。 总之,动物的尾巴有各种各样的用途,对许多动物来说,尾巴的妙用,给他们提供了更多的生存机会。狐猴呆萌呆萌的会放电的动物 其实每个生物都有电,称生物电流,只不过有大有小。只要体内的电压高,再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就能放出足够的电。 在热带海边,不仅有电鳗,还生活着近百种放电的水族。只是电鳗的电压比较高,可以达到伏特。动物体中充满各种物质,其中不少是盐类。盐类由带正电荷的阳离子和带负电荷的阴离子组成。在液体的旅行的过程中,阴离子喜欢呆在原地,可阳离子却喜欢跑到远远的另一边去所以它们经常会被隔在细胞膜的两边。无数的离子带许多正电荷,无数阴离子带许多负电荷,如果给它们连上一条线,便会有电流通过,这就是电压产生的由来。在科学上,称这种生物体内的电流为生物电。电鳗看起来凶凶的 生活在南美洲亚马逊河和圭亚那河的电鳗,外形极似鳗鲡,体长2米左右,重达20公斤。体表光滑无鳞,背部黑色腹部橙*色,没有背鳍和腹鳍。臀鳍特别长,是主要的游泳器官。电鳗是鱼类中放电能力最强的淡水鱼类,输出的电压达~伏,因此电鳗有水中高压线之称。电鳗的发电器的基本构造与电鳐相类似,也是由许多电板组成的。它的发电器分布在身体两侧的肌肉内,身体的尾端为正极,头部为负极,电流是从尾部流向头部。电鳗 电鳗有两对发电器,形状为长梭形,位于尾部脊髓两侧。电鳗放电时的平均电压为多伏,但也有过伏的放电记录。美洲电鳗的 电压竟达多伏,这么强的电压足以击死一头牛。电鳗放电时产生的电流是极微弱的,一般不到l安培;然而有时观察到的电压为伏,电流为2安培,即功率为瓦的短时放电。虽然发出的是直流电,但放电频率每秒可达个脉冲。放电的损伤力取决于鳗鱼的大小和机体的状况。当电鳗长不到1米时,电压随着电鳗的成长而增加。当长到1米后,只增加电流的强度。电鳗捕食的时候,首先悄悄地游近鱼群,然后可连续放出电流,受到电击的鱼马上晕厥过去,身体僵直,于是,电鳗乘机吞食它们。电鳗放电,有时也不一定是为了捕食,也可能是一种生理需要。被电鳗电死的鱼,往往超过它们食用所需要的量,这给渔业生产带来危害。电鳗放电后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恢复,才能放电。利用这一特点,渔民们捕捞电鳗时,先把牲畜赶到水中,使电鳗放电,等到它们把电量消耗掉,再进行捕捞,这样做可以避免渔民被击伤。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网络编辑:杨晓洁责任编辑:雷和涛 李 娟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