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维薄膜一季度净利润大降46行业或再次

《电鳗财经》文/米莱

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中概股富维薄膜发布了今年第一季度的业绩报告,在营业收入微增的情况下,其净利润几乎腰斩。面对再次可能出现的行业产能过剩,富维薄膜很难“复制”年的业绩大增。

净利润大降

美国东部时间6月24日,富维薄膜(纳斯达克股票代码:FFHL)发布了年第一季度的业绩报告。报告期内,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3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02亿元增长了1.5%;同期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万元,较上年同期的万元下降了45.6%。

富维薄膜位于山东省潍坊市,年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该公司的主营业务是开发、生产和销售双向拉伸聚酯薄膜(BOPET),该公司的产品被广泛应用于消费品包装、映像、电子电气产业和磁性介质、光学膜以及太阳能背板等领域。

对于第一季度业绩下降的原因,富维薄膜在报告中解释称,今年第一季度,我国双向拉伸聚酯薄膜市场激烈竞争且产品供过于求,而且这种状况在今年剩余时间内很难改善,由于双向拉伸聚酯薄膜市场竞争激烈,该公司很难有效及时掌控其产品价格,因此未来该公司可能会出现亏损。

今年第一季度,该公司有21.4%的收入来自冲压转移薄膜,4.3%的收入来自印刷薄膜,1.4%的收入来自金属化薄膜,69.8%的收入来自特种薄膜,3.1%的收入来自其他应用的基础薄膜。

特种薄膜是富维薄膜主要收入来源,年第一季度,该公司的特种膜实现收入万元,年同期的收入为万元,该产品收入在总收入中的占比也从年同期的63.9%上升至年同期的69.8%。

《电鳗财经》注意到,富维薄膜在年实现扭亏,年该公司的业绩实现了大幅增长。从年至年,该公司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万元、-万元、万元、万元和万元。

今年第一季度该公司净利润的大幅回落是否预示该公司的业绩将面临一波衰退?

行业再次面临产能过剩?

我国的BOPET薄膜工业自20世纪80年代起步,年以后BOPET薄膜需求快速增长,带动行业发展。年金融危机后,由于国家*策扶持,行业利润丰厚,大量资本投入。目前我国BOPET薄膜产能高居世界首位,已成为全球重要生产基地。据卓创资讯统计数据显示,年BOPET薄膜总产能为万吨。

从企业竞争格局来看,我国BOPET薄膜的主要生产厂家可按照产能来划分呈三个梯队。BOPET薄膜产能超过20万吨的第一梯队企业有双星新材、百宏实业、江苏三房巷、*石化;第二梯队的产能在10万吨到20万吨的企业有浙江永盛科技、科泽新材、大东南等;产能小于10万吨的第三梯队企业数量较多,代表性企业有东材科技、国风塑业、杜邦鸿基等。

富维薄膜是国内首家登陆纳斯达克市场的BOPET薄膜第一股,也是该行业目前的唯一一家中概股企业。但富维薄膜的发展并不顺利。首先因改制过程中被认定存在国有资产流失情况,该公司的4名高管因侵占了国有资产万元而判定构成贪污罪。

此后,年1月23日,美国商务部对原产于中国的双向拉伸聚酯薄膜开始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而最终的结果,富维薄膜需要缴纳巨额的税款。年6月,该公司在美遭诉讼,当年9月公司宣布支付万美元和解诉讼案。

行业曾经产能过剩也对该公司的业务造成重大影响。在年的“四万亿”的刺激下,国内薄膜企业的生产线迅速上马,产能高速扩张。供求的严重失衡,让薄膜企业陷入价格战的尴尬境地。进入年,暴利时代基本终结,膜企经营状况由盈转亏,相继步入亏损边缘。处于行业寒冬的富维薄膜,也面临着连续亏损的境地。

以上“不幸”延缓了富维薄膜的发展,与国内营收过百亿的同行相比,富维薄膜年的营业收入仅为6.97亿元。而且,值得警惕的是,整个行业似乎将再次面临产能过剩的情况。

年,我国聚酯薄膜产量达万吨,产能预计在万吨左右。而年聚酯薄膜需求量仅为.20万吨。近年来,随着聚酯薄膜行业市场需求的增长,聚酯薄膜行业投资增速过快,导致通用膜的产能过剩,我国聚酯薄膜近年来整体价格成下降趋势。

我国《十四五纲要》中重提绿色制造,以及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提升,可循环、可回收、可降解的材料逐渐被人们所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ianmana.com/dmpz/1161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