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听音频了解新鲜科技趣闻~
本篇科普知识音频——《发现号快递》。
电鳗也能集体狩猎
电鳗有水中的“高压线”之称,是放电能力极强的鱼类,能产生足以将人击昏的电流。电鳗放电时产生的电流是极微弱的,主要是电压,它输出的电压可达~伏。
捕食时,电鳗会先悄悄靠近鱼群,然后连续放出电流,使其晕厥过去, 乘机吞食。
此前人们一直以为电鳗是单独捕食的。因为群居捕食在虎鲸、海豚等哺乳动物中是一种常见策略,但在鱼类中相对少见。
然而,1月14日《生态学与进化》上发表的一篇文章称,研究人员发现电鳗也会群体合作捕食。这群鳗鱼先是围绕鱼群游动,把它们驱赶到浅水区,然后同时释放强大的电流进行攻击。
电鳗群很快就将猎物分吃掉了。研究人员还表示,这种行为可能只在猎物足够多的时候才会发生。
衣服漂到了北极
地球表面70%被水覆盖。
海洋如此之大,但其承载能力并不是无限的。过度捕捞、废弃物排放等人类活动,让海洋生态频繁出现健康问题。
1月12日,《自然—通讯》杂志上发表了一项环境学 研究,加拿大科学家团队经分析发现,北极近表层海水的绝大部分微塑料污染,都来自合成纤维。其中,约73%为聚酯纤维,一种被广泛应用在纺织品的高分子化合物。
也就是说,我们扔掉的化纤旧衣服,会变成粉末,大量塑料粉末漂洋过海,未来某一天出现在北极。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用声音当镊子移动物体
用声音作镊子,可以对单个细胞或纳米大小的颗粒进行操控。
生物学家就常使用超声波无损捕获、操纵细胞样本。1月6日,《科学进展》上发表了一项研究发现,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设备,通过平板的振动产生声波,再利用声波在液体中产生的漩涡平稳移动物体,声波就如同运用自如的镊子。
月亮影响人的睡眠
从潮起潮落,到我们的情绪变化,月亮似乎在方方面面影响着人类的生产生活。
1月27日,《科学进展》杂志发表的一项 研究表明,月亮还会影响人的睡眠。其实,月球对人类睡眠的影响这一问题,科学家一直争论不休,因为它的研究结果充满了不确定性。
这次,研究人员采用了手腕监视器来收集睡眠数据,替代过去采用的研究对象自己报告的方法,并且排除了人造灯光、睡眠模式个体差异等因素的干扰。
研究证实,在满月前的几天里,人们入睡时间晚且睡眠时间短。
把数据存在活细菌里
纸张、磁带、光盘、硬盘……信息储存技术不断发展,但最古老、迄今容量 的存储媒介,其实是存储生命密码的DNA(脱氧核糖核酸)。
DNA的数据存储能力是硬盘的倍以上,一粒盐大小的面积上就能存储10部电影。人们很早就开始研究如何利用DNA存储数据。
1月11日,《自然—生物化学》上发表的一篇文章表明,哥伦比亚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成功将数据写入活细菌的DNA里。研究人员也表示,将数据存储在活生物体中还有很多技术不成熟的地方,比如如何防止数据信息在细菌复制时发生改变。
没有土壤哪来生命
土壤是现存物种最丰富的栖息地之一。
在一平方米的健康土壤中,生活着蛔虫、蚯蚓、跳尾虫、螨虫以及细菌、真菌等,加起来多达1.5千克重的生物。
没有土壤生物,植物就无法生长,人类也无法生存。但是,目前全球每年约有亿吨肥沃土壤流失。1月15日,研究人员在《科学》发表文章表示:健康的土壤越来越少,如果我们不保护土壤,地上的生物多样性和粮食生产也无法得到保障。
土壤保护应该从保护土壤生物和生态系统功能方面做出长远思考。
在我们的日常的碎片时间里,少不了科学小知识的陪伴。为此,《少年科学画报》联合育朵App,倾情奉送《少年科学画报》数字刊。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