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鳗快报》文/高伟
6月初,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委审核通过上海优宁维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优宁维”)的IPO申请。该公司从申报上市以来,已被上市委五轮问询,其所属行业也不得不更改,但其分子公司、办事处、关联方IP地址买入产品,办事处数不清等问题,还是困扰着市场。
优宁维信息披露遮遮掩掩何时了?
质疑一:投研超低却硬上创业板?
对于创业板拟上市公司来说,公司的研发能力至关重要。然而,《电鳗快报》发现优宁维不但没有一项发明专利,研发费用率仅1%,而且销售的产品大多数是第三方品牌。
招股说明书显示,年至年,优宁维的研发费用分别为.44万元、.88万元、.40万元、.37万元,销售费用则分别为.54万元、.43万元、.52万元、.53万元,销售费用的合计数为研发费用的8.47倍。同期营业收入分别为4.32亿元、6.04亿元、7.87亿元、8.49亿元,初步计算优宁维的研发费用率分别为0.74%、0.98%、1.1%、1.03%。而截至年5月31日,创业板注册制企业年平均研发费用率为4.33%,研发费用率的中位数也有3.82%。
除了研发费率超低,优宁维上会稿中没有一项发明专利,只有6项实用新型专利,且公司的研发人员变动十分“复杂”。截至年12月31日,公司IT研发人员19人,较年12月31日减少5人,研发人员的剧烈变化令市场生疑。至此,深交所也质疑优宁维是否符合创业板定位。
质疑二:如何解释IP地址重合、收货地址重复?
据《电鳗快报》调查,由于优宁维主推线上销售,交易所曾要求优宁维是否存在通过发行人分子公司、办事处、关联方IP地址买入发行人产品情形。数据显示,年至年,优宁维IP地址重合设计的销售金额分别为.87万元、.00万元、.87万元,分别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4.62%、32.75%、21.75%。收货地址重复的客户涉及的销售金额分别为.13万元、.97万元、.14万元,分别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46.10%、57.26%、60.20%。
这意味着优宁维的销售数据,很可能存在很大的水分。这种左手倒右手的销售乱象,对企业来说实际上欲盖弥彰,也让投资者为其诚信问题感到不安。
质疑三:到底多少个办事处?
招股书显示优宁维在全国设有32个办事处,而公司